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店抗衡网店?


  2012年业内人普遍认为,小店时代就要到来。

  根据全球经验,“Small-box retail”,也是面向网络零售环境下,实体店转型的方向。

          为什么?因为小型店,可以尽量贴近社区,以其最大的便利性,抵消或整合网络零售的优势。要知道,在日用品类中,社区店的便利优势,要远远大于网店。

  “现在网店,并不是大型综合超市的真正敌人。大卖场最怕的,是消费习惯的大规模悄然改变,以及社区店的运营水平升级。”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

  即便再强大的大型超市,也不得不正视这些现象:虽然结婚的人多,但没有子女、无需大量采购的丁克家庭增多,经济压力,导致上班群体的数量暴涨,人们不想在超市呆得太久……

  沃尔玛从2007年,开始在南美尝试Changomas Express业态,只有几百平方米到一千多平方米大小,不卖蔬菜,但却深受追求快捷的上班族社区青睐。

  家乐福也同样尝试了叫Carrefour Express(家乐福快速店)的小型超市业态,它的管理者说:“这种生意方式,针对都是小额购买,要让人们可以进来,马上就买到东西离开。大卖场是让人一个月去一次,而这种小超市是天天去买的。”

  小型店、社区店可以找到的店址更多、更灵活。但小店,并非传统卖场轻易转型,就可以做好,而是需要从外到内的整体转型,这给零售商和上游供应商,都带来新的挑战。  

  小而美

  就中国市场而言,以往小型超市最大的问题,首先不是解决“内容”问题,而是解决“面子”问题。这怎么说?

  大家想一想当年家乐福、沃尔玛、吉之岛等国际超市刚进中国时(甚至更早的麦当劳、肯德基也一样),给购物者和同行带来的第一冲击是什么?

  没错!是时尚、现代的外部观感和明亮、舒服的内部氛围。购物者其实很直接,他们首先要的是一种效果:给邻居或同事夸耀“我昨天去哪儿买东西了!”

  如果你的小卖场还是跟以往中国普遍存在的超市一样,标牌设计简单,橱窗透视混乱,地板暗淡脏污,展陈凌乱土气,那不可能成就持续的客流,人家来一次就走。

  你要知道,现在的购物者已经被国内外先进业态教育十几年了,在价格之外,早已对商品品质和购物体验形成较高期待。如果你的超市观感不行,购物者马上对你的品质产生怀疑!

  因此,即便做小超市,也要在外观和氛围设计方面做到“有品质”的感觉。通过视觉规划,这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小而省

  在基本环境氛围做到位的情况下,小型超市,可以在能省的方面,做到尽量省。根据欧洲小型超市经验,现场团队做到3人(收银+理货+保安)、整个团队4-5(轮班)就可以了,而且,完全可以做到一人多能,即每个岗位,都能支持其他岗位的员工,例如收银员兼任理货员。

  在商品种类、陈列方式、促销布置方面,也要做到最省。例如,对某些品类,直接带箱或割箱陈列,减少补货、理货的时间精力投入就最好。这种“省钱、省时、省力”的细节举措有很多,整体规划,实验推进,可以省下很多成本。千万别做复杂动作,如果逼迫店中多增一份人工,成本就增加不少!

  做到“小而省”的最好途径是:不要期望,一下子将小店的所有领域,都做到完美。对于一个小型超市来说,位置的便利、商品的组合,和体验的品质感,最为关键,其他细节,都可以逐步完善。如果相对于大卖场,将单品数量减少9/10,但综合成本只减少了1/2,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小而精

  小型超市最紧张的资源,是陈列面积和品类数量。在大型综合超市中,商品设置是有“偷懒”空间的,反正位置那么多,有些货品组合,是可以粗糙一点,不需要论证的。

  但小超市不行,必须对每一个单品,都进行初始考察和动态考察,看是否符合周围商圈、社区的需要,而且是否是大量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周转,和坪效的提升。

  德国ALDI超市,击败了沃尔玛,但它一个店的商品,只限制在800种以内(其店铺面积,也普遍在1000平方米以下),这就是精选的结果。

  它的商品宽度也很大,基本覆盖生活所需,但在每个品类下,只选最畅销的1-3个牌子,既保证对大众市场品质感,又保证常销快销,这个诀窍,一定要牢记。小型超市的一般功效,在于便利,因此来这里购物的人群,对时间也很看重,你一个品类摆好几种单品,其实也是在增加顾客的挑选成本。

  小而廉

  以往人们对便利店的认识,就是“位置好+价格高”,但小超市如果没有“低价形象”是不行的。这是由位置和商业模式决定的:便利店是为流动人群和商务区、旅游区准备的,而小型超市是为固定用户和社区准备的,后者的竞争对手,是大型综合超市,如果价格高就死定了。

  但假如,你在每个品类下,只有精选单品,那么,采用最知名的全国品牌,是肯定不行的,它们的毛利贡献,无法给你盈利空间。因此,除了几个有“磁石”效应的大品牌之外,一般都要通过选择二线品牌、海外品牌的最优单品或定制单品,甚至选择自有品牌方式,来保证在廉价的同时,提升毛利率。

  为了在保证商品独有性、精选性的前提下,建设清晰的“价格形象”,小店的自有品牌,最好能做到30%~40%,未来的比例还要更高;敏感商品中,至少有20%的价格,必须低至全国品牌价格的70%~80%,如果能相对达到6折程度,对顾客消费的刺激将是巨大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店铺形象,不能支撑这个低价,则消费者感知所产生的不信任,也是致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沃尔玛在深圳开首家小型门店,主打社区服务和“智能”
全国首店丨家乐福首家社区生鲜店开业
家乐福新业态上海首店充满了“试探”
永辉超市、家乐福、沃尔玛合计关店超400家,超市何去何从?
一天限流19次,主打社区大妈,小润发能否挽救大润发
亚马逊杀入社区生鲜小型超市,无人收银的那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