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 | 林世群:在阅读教学中生成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生成学生的观察能力


林世群



摘  要:培养生成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师生双边共同努力,教师可从观察的基点、顺序、比较、联想、品质等方面的生成,善于指导,教给方法,同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勤于观察、思考和练笔,两者缺一不可,且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方见成效。

关键词:观察基点;观察顺序;观察比较;观察联想;观察品质



观察力是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获得感性材料的能力,是一个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形成的比较稳固的认知特点,是知觉、语言、思维相统一的智力活动。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教师有意识的培养紧密相关。因此,语文教学应体现活动性、合作性、思考性,注重对各种观察方法的具体指导,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


选择观察基点的生成


所谓观察基点,就是观察事物时的立足点,它是正确、全面、准确地形成事物表象,提高观察效率的基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因,就是观察点的不同。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获得的事物形象亦不相同。弄清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避免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文所在的单元主题就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通过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纠正自己的评价这样事,来说明“凡事不能想当然,要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的道理,是一篇训练学生全面观察事物、客观看待问题的好课文。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等语句,在品味语言内容和表达特点的同时,采取现场演示和生活还原的方法,先让学生对着我带去的讲台桌上的杨桃实物作画,学生兴致很高,都静静地画起来。由于各自的观察角度不同,每个人所画的杨桃很不一样,正对着杨桃的同学真的像课文中的“我”那样画成了五角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从远、近、高、低、正面、侧面观察杨桃,看看有什么不同。画画和多角度观察,学生亲身体验到了课文所讲的事实,从而对“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等语句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周围事物和生活现象的过程,可谓是一举多得。


确定观察顺序的生成


客观事物,无论动静,其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序”,而小学生往往不能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从空间的角度,也可从时间的角度。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观察对象处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内,它的周围有些什么?它本身又是什么样的?观察时要指导学生依空间的顺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有什么,这是静态观察。从时间的角度看,主要观察对象活动情况,它是怎样开头,经历怎样的过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一般是顺着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观察,这是动态观察。当然,观察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至于怎样的观察顺序,要视观察对象的特点确定。学生紧握了一定的观察顺序,观察时就会有条不紊,不至于遗漏,写出的文章也就条理清楚了。比如人教版四年级《颐和园》描写的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三个景点观察顺序都不一样。(1)写长廊的景色,按先整体后局部,先内部再外部: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楹上的五彩的画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2)写万寿山的景色,从山脚下往上看,是从上到下,从山上往下看,则是从近到远: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3)写昆明湖的景色,按先四周后中心的顺序,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作为一篇游览类课文,当然必须把作者的观察顺序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教学这些内容时,可提问:作者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分别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看的?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样有序观察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按空间写景的方法,写校园一角或社区一景。


进行观察比较的生成


比较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特点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小学生由于观察事物不细致,不善于把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相比较,常常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因此,在观察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人教版《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为了突出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把漓江的水与桂林的山跟大海、西湖和泰山、香山相比较,从而得出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表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一个中心。怎么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比较的妙处呢?一个老师教学第二自然段漓江水时,先来个明知故问:学到这儿,老师有个疑问,这段是写漓江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学生问答说: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教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并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的意思?教师肯定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都很美后,追问:如果把这句话删去,你觉得好不好?它和中心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这样事物类比,对突出桂林的水甲天下的“甲”的特点起到了别的方法难以达到的烘托效果。


展开观察联想的生成


联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又是表达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段。它是借助观察时得到的观察对象的印象,进行有根据的、合情合理的想象,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比如《荷花》一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当困难:怎么会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还和一池的荷花“随风舞蹈”呢?如果仅靠讲解和讨论是不行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可播放轻柔的音乐和荷花课件,教师用用动听的声音、动人的情感朗诵这段文字,营造美妙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他们有的说:“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仙子,和伙伴们一起穿着雪白的长裙,站在绿色的大舞台上,翩翩起舞。”有的说:“我好像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起舞来,后来,我跳累了,坐下来休息,这时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我听着、听着,开心极了!”显然,学生已经借助想象和联想,欣赏到了荷花动态的柔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美,让抽象枯燥的语言符号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生动画面。


良好观察品质的生成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具体说要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有心。古人说:“事事留心皆学问”。但观察是一种个人行为,仅靠外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愿意观察,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东西,大至日月星辰,小至尘埃细菌,只要留心观察,积极调动五官,开放五官去感受、去捕捉,就能于平凡处见惊奇,发现真理的机会就会从眼皮底下一溜而过。所以,要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二是用心。观察往往与好奇、思考、分析、推想结合在一起的。课文《玩出了名堂》中的列文虎克如果没有一颗对放大镜的好奇心,没有对所观察到放在镜下蚊子的腿像兔子的腿作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就不能发明出世界第一台显微镜,也就无法发现微生物。三是恒心。观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要学会跟踪观察,观察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透过事物现象,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养成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之所以能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这一震惊全世界的研究成果,就是源于他几十年的观察和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通过阅读教学培养策略型学习者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目标与要求
余映潮:说明文的教学研究奥妙无穷
语文阅读课应注重读写结合
快乐阅读,轻松写作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