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用思维导图的课例:《桂花雨》教学


设计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的独特感知为本,尊重学生正常的阅读思维及其阅读感受。小学生理解与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需要借助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将课文描述的文字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关注言语学习及学生学习言语的客观规律,促使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悟文章。

学习目标:

1.初步运用“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形式,对课文有自已的独特感知。

2.结合关键词句表达自己的细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花花瓣

设计课时:

一课时

课前赏花聊花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赏花。(课件出示花的图片)

美吧?(课件停在荷花上)看到荷花,你想到了哪个词?

(出淤泥而不染、你读懂了荷花的语言、荷花在告诉你她的自然脱俗)

这是(梅花),你又想到了哪个词?

它告诉你它具有这样的品性;能读懂它的这个语言,真了不起;你也懂梅花的品性。

接着看,那桂花呢?

(这是你心目中的桂花语;你了解桂花的这种语言;你传递着温馨的桂花语)

每一种花都有它自已的语言(板书“花语”),每个人也有自已心中的花语。刚才我们在赏花中了解了不少花语,有收获!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

一、独特感知

刚才,我们聊到了桂花,聊到了你们心中的桂花的语言。(板书“桂”)

那么,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女士心中的桂花语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到课文里去读懂她心中的“桂花语”。

一起读课文(手指课文,让学生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自由朗读,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独特感知。(点击课件)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汇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说自已读出了什么,你会用哪个字?(指名交流)学生说——

生1“乐”:摇花乐,乐无穷呀!

生2“香”:香气迷人,读懂了它的香味!

生3“美”:读出了姿态美!

生4“情”:是呀,情在心中!

生5“多”:纷纷扬扬,这么多的桂花,难怪作者摇起来那么快乐!

生6“甜”: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留香啊!

4.推荐并运用“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形式

同学们读了课文,就能有这么多自已独特的感知,真了不起。我们可以归纳成这四个字“香、乐、美、情”。来,和我一起写下来吧。(先写字,再画大边框和圆圈、连线)同学们记笔记真是又快又好。

你从课文中的哪个句子读出了“香”呢?

同学们找到了表现香的句子,老师在你们的基础上提炼出表现香的关键词,请看,板书“浸”。(补充圈及连线)。我把这个关键词记录下来了,老师这就是在做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我们称为“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而且非常省时。那其他的这几个独特感知,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提炼出关键词呢?现在,请你们浏览课文,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你们的“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巡视了解,发现有学生先完成的,让他上来补充板书。)

5.同学们都有了自已的阅读收获,现在我们请刚才上台板书的三位代表汇报他们的收获。

从哪个句子读出了“乐”?(这是你读出来的乐)

又是从哪读出了“美”呢?(同一段文字能读出不同的感知)

还有这“情”你从哪读出来的呢?(从母亲的话中读出了情)

6.小结:从大家完成的思维导图来看,同学们可以从文中读出这么多的内容:它香气迷人,摇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桂花纷纷扬扬落下来多美啊,难怪母亲总是说还是家乡的桂花好。

设计意图:第一个板块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既了解到一种新的读书笔记的形式,又能从中灵活运用到读懂课文的目的之中。“独特感知”就是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能读出自已与众不同之处。学生将自已从文中读到的不同感知能从相应的句子中提炼出关键词,引导同学们知道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而且非常省时。并根据教师示范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的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其特点是“形散神聚”。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将散文的“形散”恰当地展示在教学中,板书也有体现,让学生更直观体会。】

二、细腻感受

过渡:到现在为止,可以说同学们大概读懂了课文。不过,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还可以读出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桂花语,那就需要到文章里细细品味。胡老师特别喜欢这篇散文,我认真地读了好多遍,很多片段,我都能背诵下来了!想听吗?请看这一段文字——

1.教师举例,出示课件:


(1)同学们猜猜,老师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就是这个“浸”。这个字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桂花的香味浓到深处。(于是,我在“浸”字这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几个字,读“香得浓,浸得透”。)

(2)就这么简单的六个字的批注,你们满意吗?

我想听听不满意的理由。

生:不满意,香浓得怎么样?怎样的透?还不够形象。

师:那么你对这个字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具体地说说吗?

——学生的表达已经将“浸”充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师:你的建议非常好,你的表达启发了我,我们的感受,还可以联系前后的句子,然后透过这个字去想象,把桂花的香转化为更形象的表达。看来我得改写这个批注了。你们比我更会读书。

——学生的表达只是触及到了形象具体性的内容。

师:非常好,你的表达启发了我,我们的感受,还可以联系前后的句子,然后透过这个字去想象,把桂花的香转化为更形象的表达。来,联系前面的内容,带着想象,和我一起来重新好好地读这句话,先自已读。

桂花的香味飘到了 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啦)

想象丰富,香得还不够浓呢。

桂花的香味钻进了 _____________ ,(怎么样啦)

透得还不够深呢。

桂花的香味 ________________ ,(怎么样啦)

嗯,这下足可以说明桂花香得浓,浸得透啦。和同学们细腻感受之后,看来,我得把批注改一改了,谁愿意读?

(课件上重现具体形象的批注:从“浸”这个字可以感受到桂花“香得浓、浸得透”。小花、小草闻到了桂花香,翩翩起舞;小猫、小狗闻到了桂花香,四处撒欢。十几家邻居的房顶上、屋里面全都是香味,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它已经浸入了村里每一户人家的角角落落,也浸入了村里每一个人的心中。)

难怪作者说,请你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进入到家家户户,为人们酿造美好的生活,我们再一起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真美啊!难怪作者在原文中这样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学生读。)

师:在同学们的启发下,让我的感受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桂花“香得浓、浸得透”就表达得更具体了。好,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找到自已最有感受的地方,然后抓住关键词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示范的目的:其一,让学生学习批注的方式;其二,通过教师简单批注,鼓励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想象及联系前后的句子来表达感受,并及时进行补充;其三,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方法。】

2.学生自学、批注


过渡: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3.交流汇报

(1)摇花乐

第一层次:初步感受读

一个学生汇报

师:看来,作者的快乐感染到了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分享的是摇桂花这个片段,(课件出示),还有哪些同学在这部分也有自已的感受?举手。看来你有很多知已啊。你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想说什么?

评价1:你从摇花的动作来感受作者的快乐。

评价2:人逢喜事精神爽,你是从语言上来感受的。

评价3:作者的快乐感染到了你。

评价4:又摇又喊,兴奋激动,我也有同感。

评价5:你也感受到了她的快乐。

小结:带着这种快乐、高兴、愉悦的心情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第二层次:进入想象读

是啊,摇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大事,成为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孩子们,可以摇桂花啰。”我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轻轻悄悄地飘落了下来。一朵,两朵,三朵……

呀,桂花落在你的头发上,你有什么感觉?(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咦,桂花从你的脸上滑过了,感觉怎么样?(像亲吻我的脸颊。)

哟,桂花落在你的脖子上,痒吗?你想说什么?(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哈哈,好多桂花落在你的手上,你又想说什么?

看哦,桂花从你的鼻子上滑下来了,闻到了什么?

哇!桂花落得你们满身都是,你想说什么?你来读。(把桂花撒在小组四个学生之中,一个说,四个读)(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第三层次:化为现实喊

同学们高兴吗,想摇吗?来,站起来,把手伸出来,抓住桂花树,一、二、三,摇!使劲、再使劲!(撒桂花)喊起来!(师开始撒桂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

同学们太开心了,小心不要把桂花树摇断了。坐下来,看来同学们还不过瘾,带着你的理解、带着想象、带着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把整段读读。

第四层次:拓展升华

师:哈哈,你们这些孩子,真是调皮!知道吗?作者摇桂花时,她的父亲也在场哦,看到此情此景,顿时诗性大发!请听——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看来同学都很喜欢,我们一起读。(真好听,你也在享受着这份乐、这份喜。)

现在少看一眼,只看两眼,看你们能不能背下来。

有些同学一眼都没看哦,好多同学快背下来。你们真了不起!

师:不仅是儿童解得摇花乐,看来大人也乐在其中了。接着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受读”、“ 进入想象读”、“ 化为现实喊”、“ 拓展升华读”四个层次的坡度设计,让学生将感受、想象化为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将摇花的快乐化为简单的动作与语言。】

(2)“带桂花”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汇报。看大屏幕,他找到的是这部分的内容。请他读感受。)还有哪些同学也是写了自已的感受。

师评价:

1.母亲这句朴素的话,看出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2.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的一部分。

3.桂花是没有区别的,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

4.院子里的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可见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5.道出了真正的原因。让我想起了李白这首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啊,母亲也在表达:此花唯有家乡好,何人不起故园情。

孩子们你们说得多好啊,本来我还想用作者的一段散文启发大家的,看来现在只能将这段文字呈现,因为我们的情感已经与母亲的情感融为一体了。请一个同学读读。

课件出示——我们从大陆移植来的,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情上又何能一日忘怀故乡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甜,鸡鸭鱼肉是故乡的鲜……内心总像缺少一样什么,总像盼待一样什么。尤其是情怀落寞之时,那一缕乡愁,诚然难以排遣。

师:读得真好啊!听你朗读,让我想起了杜甫写过的一首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作者也在告诉我们:桂花院中香,月是故乡明。思乡情是难以排遣的,浓浓的乡情就会变成乡愁。拿起笔来,在母亲的这句话中写上两个字“乡愁”。这就是琦君心中的桂花语。

她在原文中这样写道:故乡,真叫我魂牵梦萦。(一起读。)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盛满了童年的回忆,还记得你们刚才陶醉在摇花的快乐中,这种童趣童乐,老师还想再感受一次,我们一起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你会怎样喊呢——“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是啊,这香,浸透了整个童年,浸透了琦君的心,浸透了你、我、每个人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课外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读懂母亲的话,并引出“乡愁”。将散文的“神”聚拢在此。通过两次对比朗读,升华思乡之情。】

三、好书上架

你们很会读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感悟到了作者一个很高明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的是这个雨,而实际上表达了这个语,借桂花这个物,抒发着浓浓的乡愁啊。这就是“借物抒情”的手法。在琦君的众多作品中,桂花雨只是我们走进她的一扇小窗,看,这些都是她借物抒情的代表作:《烟愁》《细雨灯花落》《粽子里的乡愁》《水是故乡甜》《红纱灯》。

如果想了解琦君,就继续去读她的更多作品吧。

点评琦君散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写作风格,语言质朴,每一处都在体现思乡之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并推荐琦君其他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琦君,拓展课外阅读。】

设计意图此板书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左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充分表达独特感知,将散文的“形散”表现出来,当学生有了这么多独特感知后,再通过细腻感受,聚齐到右边的“神聚”,这个神就是“乡愁”,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桂花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疑导学,自主探究
2017秋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芦花荡》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太阳 教案
《找汗》说课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