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出阳关,探访古战场(组图)
阳关烽燧


古董滩,据说过去常能在这里捡到古代的兵器、生活用具等旧物。古代的阳关城,应当就在这片荒滩的深处。

小方盘城附近的盐水沼泽。
玉门关故址小方盘城一带的盐碱滩,可见这里古代曾有面积不小的湖泊。


疏勒河畔的马群与河仓城可观的水草资源,这里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

行走古战场之开篇语

“古战场”,多少人心中壮怀激烈的所在。金戈铁马、攻略杀伐,智略权谋、刀光剑影,似乎世间最优质的资源,都曾在这些地方一较高下。也因此,在这些土地上,英雄豪杰辈出。时光流逝,这一切渐渐成了传说,成了历史,又成了景点。后辈人们来了又去,笑谈秋月春风。硝烟散尽后的古战场荒芜而肃静,只有当风卷起沙土时,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才一点点显出端倪。今天,让我们重回曾经的古战场,揭开断垣颓壁中尘封的往事……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这里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感觉出了这里,便是茫茫戈壁,黄沙万里,一派异域风光了。但实际来到这里,会发现与中原的差异并不会有那么大。阳关故址附近有著名的葡萄沟,红红的葡萄干在戈壁滩上铺开晾晒,将大地染得一片斑斓。沿着虽不宽阔但平整的道路驾车而来,不少路段路边白杨林立,围院座座,无论树木还是房舍,都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光亮,典型的西北乡村景色。

炊烟袅袅,木声索索,在这派宁静的气氛中最大的感觉就是:和平真好。

文图/记者 卜松竹

“西出阳关”,

唯余凭吊

过去的阳关现在几乎是看不到了,仅在戈壁滩中残存着一些高及脚踝的墙基。墩墩山上的汉代烽燧立于山丘之上,俯望着下面茫茫无际的戈壁滩脚下这片荒滩,以“古董滩”知名,据说是过去常能在那里捡到古代的兵器、生活用具等旧物,有所谓“进了古董滩不空回”之说。按照一些文博考古专家的说法,这片荒滩就是旧时的阳关古道故址。古代的阳关城,应当就在这片荒滩的深处。只不过当时的自然环境,还不似现在这样干旱,这里仍能养得起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旅人,就在这座已经消失了的古城中,补充给养,交流货品,然后分头踏上自己的路。绝大多数的日子,这里和内陆一座城市的生活,看起来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在汉代烽燧脚下望着古董滩,除了荒凉还是荒凉。如果不是有“阳关旧址”的刻石和为数不少的指示牌提醒,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是汉代通向西域和中亚的西大门。自从汉武帝辟路通疆,这里作为西部边陲重镇的地位始终未堕。魏晋时设阳关县,直到唐宋,这里都保持了相当的辉煌繁荣。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生意是不能好好做的。山下的阳关博物馆中,陈列着无数的铜铁箭头、刀剑、车马的配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在附近出土的,从形制上看也是多种多样,可见属于不同的主人。这些古代兵器,是千余年西陲征战史的沉默见证。

记者最大的疑问是,虽则这里地势险要,扼守交通咽喉,但如此荒凉的土地,如何能承载庞大的军需开支和居民生活?

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阳关附近在古代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小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但善加利用,水量也相当丰富;渥洼池则是西汉人暴利长捕捉“天马”献给汉武帝之处,水量也很可观。即使如今,阳关附近的南湖和葡萄沟,也仍算得上是水草肥美。

不过坦率地说,阳关的古迹由于年代太久,加之自然变迁和兵火洗劫,所剩已经不多,“西出阳关”,更多的只能是沉思凭吊而已。

小方盘城:生机勃勃的兵城

在阳关北部约80公里处,便是另一座著名的关隘玉门关。汉代出使西域的班超晚年所求,唯“生入玉门关”而已,可见其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从军事上来讲,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扼住东西交往的咽喉,极为重要。根据唐人的记载,玉门关屯兵约5000,可谓兵多粮足。

阳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提醒记者,很多人说起大西北总是想到干旱,但其实一些区域的气候并非如此。古人选择阳关和玉门关的城址,都不是乱来的。玉门关和阳关之间,由一连串30余座烽燧连接,有战事时依次点火,两关便可互为羽翼,相互支援。而两关的连接线,也将很可观的水草资源围了起来,成为屯田养兵育民的来源。

今天关于玉门关的旧址所在,也有很多争论。一般认为汉代的玉门关位于敦煌附近的小方盘城附近,而到了唐代,则迁移到约240公里外的瓜州,依疏勒河立城。由于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今天的小方盘城城垣依旧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商客往来及邮驿之路。但专家指出,玉门关应当并不只有这么小的规模,这里应当是当时负责审查通关的官员官署所在。城外是大片的盐碱荒滩,可见旧时曾有大面积的水域。城东约50米处,是一片面积广大的盐水沼泽,芦苇丰茂,野鸭等水鸟不时飞起。如果不是远远望见沼泽边缘地带的平顶荒丘,仿若南国。

小方盘城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在古城下举目远眺,只见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水流潺潺,红柳花红,也就不难想见古人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关址了。实际上,这一带的湿地是我国西部荒漠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和迁徙驿站,生存着各种鸟类近百种,其中候鸟50种,生机勃勃的程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河仓城:

大戈壁怀抱中的

“隐形”军需仓库

不过要想全面了解阳关、玉门关一带的驻军形势,河仓城不可不去。

河仓城位于东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几十米外便是疏勒河。东面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地。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与一般讲求居高临下的古城不同,河仓城南北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怀抱,使其恰好掩藏在河谷之中。外人不来到跟前很难发现这座仓城,但从仓城中放出的游骑和暗哨,却可以很轻松地监控周遭的形势。由此可见,古人选择这块地方修军需仓库,确费了一番苦心,是经过周密勘察和设计的。戈壁滩还建有好几座守卫仓城的烽燧,作为城堡的眼目。

河仓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墙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间隔距离交错相等,可能是通风设施。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根据英国人斯坦因和我国历史、考古学家阎文儒先后在此处挖掘的汉简及西晋碣石所记载的文字来考证,河仓城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把守玉门关、阳关、长城、烽燧以及西进东归的官兵将士全部从此库中领取粮食、衣物、草料供给,以保证他们有旺盛的战斗力。因之,河仓城是古代中国西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古老的、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

但现在的河仓城早已退去了杀伐之气。河边虽然有几十匹马在吃草,但个个脑满肠肥,显然不是打仗用的。城下有一口井,井水甘甜。井边有一间小小的四合院,当地文物部门属下的一对老夫妇住在这里,作为守城人。这里离城市很远,游人并不多。平静的生活和古老的兵城,并行不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尘封记忆--“阳关”·“玉门关”
敦煌疏勒河流域:气候与人类共同磨蚀的土地
玉门关:大汉边关的历史印记
8天河西走廊自驾游详细攻略04
丝路花雨落敦煌
单车自驾:西出阳关,春风不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