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正义观的差异

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正义观的差异

 

作者: 闫虹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历史上的正义观,探讨了中西方正义观的差异。指出中西方正义观于起初有着一定的共性, 但他们在发展中却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西方的正义与法走到了一起, 而中国的正义则一直与道德为伴。西方很早就将正义观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学等领域, 使正义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运用性。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248704.htm

  【关键词】 传统正义观;西方正义观;差异;局限性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理想。在全球化时代,社会正义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古今中外关于社会正义的理论学说可谓众说纷纭,这诚如美国当代法学家E博登海默所说:“正义有着一张普罗修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的形态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中西方的正义观念, 由于各自历史演进的路径、自然条件、人文背景以及民族性格和心理的不同而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一、中国传统正义观

  1、儒家的正义观

  孔子在谈义时, 多与利对立而谈, 他说: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上”。孟子也尚义, 提出: “义, 人之正路也”。荀况主张“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故义胜利者为治世, 利克义者为乱世”, 进一步明确了义与体现物质利益的利的关系, 但他与孔子一样, 并未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 只是必须以义为主, 先义后利, 见利思义。到朱熹, 则把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 提出“灭人欲”而“存天理”。

  2、墨家的正义观

  墨子把义看作最高道德准则,他说: 不义不富, 不义不贵, 不义不亲, 不义不近。” 对财富名位的取舍要以义为标准, 对人的亲疏远近也要以义为标准, 凡不符合义的财富名位以及情感都不可取。墨子强调贵义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身体力行。不分社会地位高低, 一切人都应努力行义。世俗愈是忽视义行, 义士愈是要努力行义。墨子推崇义德义行, 与其爱无差等的“ 兼爱” 思想联系起来看, 很像非等级的正义观念, 但事实并不如此。相反, 墨子的义与他的“ 尚同”、“ 尚贤” 联系在一起, 没有脱离等级观念。

  3、道家的正义观

  老子倡言“ 绝仁弃义”。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纯朴自然、少私寡欲, 保持自然的纯朴状态才合乎人性。仁义之类的道德说教与自私多欲, 同样破坏自然纯朴,同样损容人的本性,所以应当加以摒弃。老子还认为, 人类社会最初只是依照自然之道行事, 处于美好时代。后来社会愈来愈败坏,“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庄子将仁义比为“ 骄拇枝指”, 认为仁义于人有如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 有如手有六指,是不合自然的、多余无用的东西。而且仁义会被利用, 成为祸乱天下的工具。所以提倡仁义, 不如摒弃仁义,只有摒弃仁义, 人才能与大道混而为。

  4、法家的正义观

  法家韩非的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对立面。他说: 上古竞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在“ 争于气力” 的今世谈仁说义, 企图用仁义治国, 便是守株待兔式的落后观念,仁义已经过时了, 今世提倡仁义不能兴国, 只会导致亡国之祸。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是古代的制度学派, 他们的正义观念体现为不分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制主张。由于法家理论本身的缺陷以及历史进程的限制, 法家思想制度正义的因素没有得到发展。

  5、董仲舒的正义观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基础, 建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学说体系。董仲舒认为, 仁与义两个道德范畴应用的对象和作用不同。“仁者爱人, 不在爱己” 意思是说仁是对待别人的道德范畴, 仁的对象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对待别人要有爱心, 宽厚而不苛求, 使别人得到安全而不遭残害。“义在正我, 不在正人”, 意思是说义是用以自律的道德范畴, 义是对自身的要求,对自己要有原则, 严格而不苟且, 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处处合乎道德要求, 如有违背就要自觉改正。董仲舒对仁与义的区分与儒学道德修养论要求求诸己而不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人”的精神一脉相承, 通过道德范畴把待人处世与自我修养区分开来,是理论上的一种深化。

  二、西方历史上的正义观

  1、古希腊的正义观

  最早对社会正义做出完整理论体系架构的哲学家是柏拉图。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的观点,并将正义的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自制和勇敢为国家做出最好贡献,也就是各人做分内该做的事情而不干涉别人”。对统治者来讲,最大的正义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服务,而不计较私利。对武士而言,其最大的正义就是发挥他们勇敢的天性。对于农夫、商人、手工业者等劳动者而言,他们唯一的正义就是要有节制。他认为国家正义的实现是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的。在柏拉图那里, 个人正义就是在智慧的统帅下, 使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城邦正义就是城邦的各个阶层各尽其责, 互不干涉。

  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正义论,他主要是从政治、经济的和法律的角度来论说正义的。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就是平等。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区分了正义的不同学科归属。个人正义即公正、公平之品德, 属于伦理学的研究范围; 城邦正义则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而交往的矫正性的公正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亚里斯多德认为, 正义就是符合自然。指出国家、奴隶制都是自然生长起来的, 代表着正义, 要求人们安心于奴隶国家之中, 安心于贫富贵贱的等级名分。为了调和奴隶制度中的各种矛盾, 他提出了“适可而止”、“节制”等中庸思想, 认为中庸是符合正义的美德, 过度和不足是恶性的根源。

  在古希腊, 正义观向人们提出了遵守等级秩序、等级界限和限度的道德要求, 各安其位、安分守己、节制、中庸、恰如其分成为符合正义的美德, 这些也成为古希腊重要的道德格言和道德规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密是正义的敌人
诸侯之门,方存仁义
正义能给人带来什么
西方古典文化传统中的“美德”
古代的伦理与政治不可分离,《孟子》中的“位”与“德”
柏拉图论正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