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油名城:敦煌

石油名城:敦煌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表日期:2019-03-14 09:53
  鸣沙山 青海油田 供图

  千古名城敦煌

  敦煌,中国的文化圣地;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在这块土地汇聚。悠久的莫高窟,奇妙的月牙泉和鸣沙山,还有那残缺的玉门关,共同诉说着敦煌的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党河和疏勒河下游最大的绿洲上,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近5000年漫长曲折的历程。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让这座古城流光溢彩,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

  “敦煌”二字,在古语里有盛大辉煌之意。这座坐落于“丝绸之路”咽喉的城镇,在历史上又曾被称为“沙洲”,是沙漠中的一片美丽的绿洲。当年客商云集,繁花似锦,其极盛时期为距今1100多年前的唐代中期。如今,敦煌古城已是一片废墟,敦煌新城则是一个旅游名城,市容整洁,建筑华美。历史悠久的莫高窟以丰富而精美的古代文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广大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艺术之都”。

  鸣沙山,当地人称其为“阿依艾库木”,意为“有声音的沙漠”。其山雄踞沙海,平地而起,共有5座赭红色的沙丘,其中最大的一座约500米,垂直高度过100米左右,呈现西南至东北走向。平时常有雷鸣号角之声从内发生,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而声响如万马奔腾,忽而柔细若琴若笛。

  月牙泉在鸣沙山里,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唐诗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位于敦煌市区西南约70公里处,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则位于敦煌市区西北约90公里处。

  玉门关又名小方盘城。现存城垣完整,近似方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门关于汉武帝时设关。相传“和阗(和田)玉”即经此输入中原,故称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关隘。城垣西、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向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时的必经之路。(车建国)

  古道驼影。 王得刚 朱永生 摄
  防风林。 吉海坚 供图

  七里镇上望青海

  玉门关、鸣沙山、莫高窟……许多人熟知敦煌是座艺术之都,而有些人并不知道,这里还是青海石油基地,是柴达木盆地石油战士的后方。

  如今,古老的城墙已不复存在,市内现代化的楼房不少。敦煌城西十多华里处的七里镇,崛起一大片现代化的新城。人说,敦煌的格局将是东有千佛洞,西有石油城。这座崛起的新城,就是所谓石油城了。

  石油城的历史,和青海油田的发展史一样悠长。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七里镇已成为青海油田机关、科研、教育、医疗、轮休、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生活基地。

  20世纪50年代,石油工程第一师几经转战,从玉门油矿运输处来到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石油工业部运输公司,带领干部员工在敦煌建设生产生活基地。石油师人在这里埋下了“第一块奠基石”,并定名为“七里镇”。从此,中国地图上就有了七里镇的标记。

  1956年,基地建设十分困难——缺乏施工力量,建筑材料供应不上,没有自来水。干部员工克服困难、自力更生,打土坯,到农村收购麦草,自己打水井解决困难。当时的条件下少部分厂房是砖木结构,那些办公、文化、福利设施、职工宿舍等都是土木和土竹结构,和现在的楼房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敦煌基地建成后又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大家一边搞石油运输,一边搞粮食生产和养殖。开荒整地5300亩,接管敦煌城湾农场、安西小湾农场6万多亩农田。后来又建成七里镇铁家堡、向阳等小农场,有力地保障了柴达木原油外运和勘探生产的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柴达木油田勘探开发大发展,青海石油管理局又在七里镇原基地上开辟一个新的基地。经过十几年的繁忙施工和植树造林,一个崭新的石油新城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为了给长期工作生活在高原的员工家属创造一个天蓝地绿、生活方便的戈壁石油城,满足大家基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青海油田在敦煌基地建设15分钟生活服务圈。目前,敦煌基地建成便民医疗服务站5个、便民大药房2个、菜篮子供应点 10个,覆盖率达到100%。图书馆、文化宫、电影院、老年活动站、开放式体育健身场所等覆盖率达到70%。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便可享受就医、健身、阅读、娱乐等服务。

  同饮党河水,鱼水一家亲。敦煌基地七里镇,也以油为媒,联结了油田与地方政府的深厚情谊。

  为保护敦煌水资源,青海油田服从当地环境生态大局,积极融入敦煌市的“水务一体化”工程建设。在基地绿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几次改扩建敦煌基地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和达标排放标准,同时改造基地防护林带灌溉管网设施,将基地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后用作基地绿化水源,每年节约地下水资源达到150万立方米;积极调整绿化规划,逐年实施“退草还林”计划,基地50%以上采用微喷、滴灌、小管出流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为建设绿色家园、保护敦煌历史古城、改善国家西部生态资源环境做出了贡献。

  敦煌地处祖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群众收入不高,当地对基于改善农牧民收入状况、提升生活水平、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扶贫项目积极性高,需求强烈。

  青海油田围绕“民生、产业、智力”3个品牌建设,坚持产业帮扶与定点对口帮扶相结合,坚持“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相结合,积极配合敦煌市委市政府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帮困活动,在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帮扶转渠口镇定西村、七里镇秦家湾等4个村镇,组织开展了道路建设、自来水引入工程、街道亮化以及七里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敦煌市慈善捐助、温室蔬菜园区建设等13个项目,提升了村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化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敦煌的新农村建设。

  敦煌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敦煌的天更蓝、空气更优,青海油田在管道铺设、场站建设、天然气足量供给等方面给予了鼎力相助。

  目前,敦煌各村镇基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天然气,一方面保护了敦煌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带动了敦煌旅游业的发展。(记者 暴海宏 吉海坚)

  多彩莫高窟。 王得刚 朱永生 摄
  白云飞渡玉门关。 高镇东 摄
  美丽矿区。 朱永生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市七里镇
青海甘肃之行--敦煌鸣沙山(1)
【青海行⑤】塞外明珠,敦煌七里镇的前世今生
有什么是你去了西北才知道的?
“庐山杯”入选作品|西游记(散文诗三章)
青海甘肃大环线记录 篇一:西行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