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象五里街

永春县五里街镇镇以街名,而五里街缘何称作“五里”?据说是因为繁华的街市位于县城五里开外,又说是因长街绵延五里。印象中五里街长之又长,远在五里之外。


01




  对五里街的印象最初源于年幼时,山沟里长大的孩子憧憬着山外的生活。那时就常听大人说,五里街比老家乡镇的街道还长,店铺更多,热闹堪比县城。幼小的心灵充满好奇和向往,一想到五里街应有尽有、生活美好,心心念念都要抓住一切机会,去看一看、玩一玩。


  在那交通不便、经济拮据的年代,去趟五里街颇费周折。当时没有公共交通,出门主要靠自行车,前往五里街的路途遥远,还得翻山越岭,砂石路面更是崎岖不平,小孩若没有大人带领,根本无法自己到达。而大人忙于农事,难得出趟门得有正事,更不用说带上“小屁孩儿”去闲逛了。

       然而怎可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必要时得一哭二闹三打滚,一把鼻涕一把泪;或死死拽着自行车后架,边追着跑边咆哮着哭闹,甚至于在泥土地上连爬带滚,直至老爸无可奈何,最终才能勉为其难,得以成行。老爸的28吋自行车,高配有双横杠和超大后架,往往是前面横杠斜坐着人,后架上驮着物品,一路骑行一路颠簸,遇到爬坡还得下车推行……艰辛可想而知。而今早已忘了五里街当年的模样,却对死皮赖脸想去五里街的情景历历在目。



02




  后来高中三年学习生活在位于五里街的永春一中度过,五里街忽然间就近在咫尺。日常生活中,如果还有更高要求,必定与五里街有关。

  学校的食宿条件好像永远满足不了学生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在吃腻食堂饭菜后,寄宿生们将觅食的目光投向了校外的五里街,无非是一日三餐可以有更足量更可口的饭菜。校门对面不远处的茶厂食堂,曾短时间对外开放,不限量的稀饭热气腾腾,软糯而香甜,一度让同学们趋之若鹜。而学校后门围墙脚下的“石厝”,有宽敞明亮的大厅、热情好客的老板娘、青春貌美的老板千金,最重要的是有干净、热乎、可口的饭菜,以及百吃不厌、不可多得的红烧肉。在毕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很多同学最长久的最后选择。现在,在同学们的记忆中,“石厝”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因为有位优秀的同学,最终赢得老板女儿芳心而抱得美人归。当年异常突出的温饱问题,现在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


  晚自习后的宵夜点心,是一天紧张学习后的能量补充,通常是家里带来的“三合面”,这种用面粉蒸炒自制的面点可咸可甜、葱香浓郁,带着妈妈的味道。如果想换换口味,宿舍小卖部还有现炸的油条,以及马蹄糕、面包等糕点。更好的还是来袋“宏发”泡面,可冲泡可干嚼,香气四溢令人垂涎,足以让晚上睡梦更加香甜。聪明勤快的同学还开创了泡面“团购”模式,先拼单后到五里街市场批发,每箱赚得5袋,便免费实现泡面自由。校门口的菜馆饭店,把同学的味蕾提升到新高度,最令人牵挂的莫过于“中和”炒面,虽然店铺早已不见踪影,但美好的味道,至今还是让同学不时提起。




03



  那些年的冬天莫名显得非常漫长,因为条件有限,想洗个热水澡非常不好办,宿舍水房里仅有的冷水浴,常常会令同学发出“杀猪”般的嚎叫。爱干净的人会四处“扫荡”,寻得洗热水澡的地方,进而口口相传,结伴同行。城关的温泉澡堂成本太高,只能偶尔享受,最后还是在五里街得到了拯救。化肥厂有用不完的免费热水,守门的大叔大妈善解人意,见到匆匆而来的青葱学生,竟然不加盘问阻拦。宽阔的澡堂里热气腾腾,充沛带劲的热水淋浴,可以彻底地放飞自我。每每洗完出来如释重负,迎面有冷风吹来,紧绷的脸颊却犹如春风拂面。

  电影院是上街呆得最久的地方。学校偶尔会组织观看电影,那是不常有的轻松时光。然而看过的电影屈指可数,《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似乎是仅有的记忆。概因被故事情节所强烈感染,在写观后感时下笔如有神,许多天后老师意外地送来《电影报》,作文赫然刊登在显眼位置。虽是县里的小报,但拙作变成铅字,受宠若惊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


  时值学校在后山建设运动场,“劳动建校”成了必修课程,挖掉后山填平操场是主要任务,每周劳动课上挖土、肩挑、填坑,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需自带工具,寄宿生们只得结伴前往五里街市场购置,那是难得而特别的逛街体验。锄头、畚箕、扁担成了宿舍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而语文课上的“愚公移山”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后山操场不仅挥洒有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汗水,也留下学子勤奋求知的足迹,操场边上遍布果园与竹林,环境静谧清幽,是复习功课的绝好地方,总有一个角落、一处秘境适合你。在课余与节假日的自习时间里,操场边、树林里、果树下、竹林旁,总会发现有三三两两的同学,在那自言自语埋头苦读。

  如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五里街已非当初模样。“到一中走走呀?”如果身在永春老家,面对同学的热情邀约,必定毫不犹豫欣然前往,不仅是为了重拾旧时校园时光,更是为了找回有关五里街的点滴印象。



04




  “万春寨泡茶了!

      “去大羽看白鹤拳吗?”

      “吃咯摊啊!”

      “来古街泡茶看香吧?!”

  在回老家永春有限的时间里,总期待电话铃声响起,喜欢电话那头直截了当的邀约,“稳准狠”瞬间调动情绪,说走就走。

  万春寨位于永春一中后面的金峰山上,因地势险要,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成为五里街的一处胜迹。硝烟散去,庙宇供奉“协天大帝”关羽,周边环境幽静怡人,可以超然物外。印象中的万春寨,不仅仅是曲径通幽处,还是体育课上必须征服的高地。英气逼人的体育老师,开创性地把登万春寨纳入课程,同学们争先恐后,从学校后山一路迅速向上,难得少有的户外活动,平添许多不同以往的乐趣。


  现在万春寨似乎又多了份期待,酷爱跑步的老同学,坚持清晨跑步或骑行前往万春寨,寻一悠静处与天地为伴,摆一方小桌泡上佛手、水仙茶,怡然自得已然“半仙”,还三天两头微信“诱惑”:“来万春寨泡茶啦!”此等闲情令人羡慕,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到茶香,仿佛看到万春寨山门用裸石堆砌出的古朴雄风,山门内不同于人间的世外胜境。

      在通往万春寨路口拐弯处,隐约可以听见“哼哈”的练拳声,名震江湖的永春白鹤拳故乡大羽村就在不远处。常有人问,此永春拳是否彼咏春拳?是是非非并不重要,“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早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而村民尚武风盛,武术文化氛围浓厚,演武场宽广恢宏,“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里演示的永春拳雄姿英发、气势如虹。




05



  如果说对五里街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其一非咯摊(咯摊,闽南语读音为Ko tua)莫属。作为发源地、兴盛地,五里街的咯摊远近闻名。咯摊类似于火锅和鲜捞,食材配料更为简单清淡,吃起来清鲜爽口、方便快捷。或因五里街自古是山海贸易的交汇处,慢慢演化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咯摊,具有明显的码头文化色彩,吃过的肯定再也忘不了,期待着下次再来。

  五里街,是闽南著名集镇之一,永春、德化、大田一带货物集散地,史上繁荣盛况为全永第一。古街上曾几何时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奈何世事变迁,曾经喧嚣又归于沉寂。繁华落尽处,依稀可见历史遗存:“十三碣”、许港码头、翁公祠……见证了古往今来,如今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富有闽南风情的民国骑楼式建筑整修后,唤醒了沉睡的记忆,人们对古街的复活充满期许。

      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禁不住思绪万千,似乎要寻找孩提时向往的热闹场面,同学们结伴骑车匆匆而过的身影,老师经营的服装店,曾经光顾的杂货铺以及留连忘返的电影院,还有电影院门口那顾客盈门、令人回味无穷的咯摊……走进悠悠古巷,犹如穿越时空隧道,忍不住再次数了数十三级台阶(十三碣),不由自主地想去探寻古街的曾经,也难免感慨沧海桑田。许港码头已难觅踪影,不见南来北往的客商与货船;幸运的是翁公祠里、武术馆依然鹤影蹁跹,永春白鹤拳还在传承和发扬……



06



      古街中央有段完整的古道,岁月在鹅卵青石路面“走过”的痕迹清晰可见。特别修建的古船造型保护罩,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内陆和沿海商品流通的枢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不解之缘;又好像是在昭示未来,重修后的古街即将再度扬帆起航。

       整修过的骑楼门店古韵依然,一间间紧紧相连,在街道两边向远处延伸。轻轻叩响紧闭的木门,“喀吱”声起大门洞开,难得碰面的好友敞开双臂热情相拥,欢迎不期而至的造访。

       宽敞空旷的门厅已成清新雅致的茶室,茶香中,从小在古街长大的好友娓娓道来。庆幸这祖传的老屋留了下来;感慨老屋焕发出了原有的光彩,红砖精砌的拱门,原木打造的楼板……不一而足。

       在老屋天台上看古街颇为壮观,粉墙黛瓦明朗而素雅,红砖立柱与原色木板门面古朴而厚重,或成片,或连绵;与街上人来人往相映成趣,俨然是“闽南版的《清明上河图》”。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好友已搬到城关多年,而这古街、这老屋、这茶室,又打开了通向别样生活的大门。谈笑风生间,偶尔有人从虚掩的木门外探头探脑,似乎想探知这百年老屋里的几许春秋几多故事。古街上人流如织,已然诗情画意,跃然灵动。




▌声明:“永春人”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福建侨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福建永春:逛五里街古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咯摊”
福建永春:百年古街原貌重现
永春拳
永春拳1_标清
东山明清往事
非常详细的永春白鹤拳教学片,喜欢的可以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