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陵之战:创造了一种战法,成就了一个典故

在桂陵之战之前,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自然遭到了周边诸侯国的忌惮。公元前356年,赵国选择和齐国、宋国、燕国等诸侯国会盟。而这,自然针对的是中原霸主——魏国。两年后,也即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魏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长垣)。面对赵国的主动出击,魏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在此背景下,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这成为桂陵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下。

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这是齐国出兵的目的,也是目标。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齐威王于是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

孙膑正确分析敌强我弱的局势,选择适宜的战法,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

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就是“之以计”的战争决策思想。

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资治通鉴》

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东北),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强而避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示弱,显示假象,隐蔽真相,麻痹敌方,

选一个难度大点的目标攻打,败了也是常理,孙膑此时的目的是想让庞涓上当,产生轻敌的念头,

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

孙子说:“以利动之”。抛却小利,诱敌深入,

《孙膑兵法》:“请遣轻骑,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纵之,示之寡。”

庞涓听闻魏军大胜,他认为齐军是一帮乌合之众,不过尔尔,很是得意,瞬间信心倍增。孙膑觉得火候还不够,于是派另外一支实力弱小的小分队袭击魏都大梁,目的要显示齐军人少而无士气。结果齐军战败而归,庞涓听闻后产生了轻敌的念头。

孙膑让田忌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

孙子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主动灵活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庞涓被牵着鼻子走,这就是战场上要力争主动的致胜思想,

这里孙膑一共用了两次示弱,使庞涓上当,

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孙子说:“以卒待之”,以逸待劳,乘机打了一个漂亮的截击战,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魏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魏国没有取得诸侯之信任就想图霸,存在战略上的失误。魏惠王图霸缺少谋略。图霸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霸主要取信于诸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之旗号称霸中原,当诸侯身陷危难之际,他始终伸出援手,所以得到众多诸侯的支持和信任,这就是齐桓公号召力强之原因。魏惠王没有取信于诸侯就对外用兵,而且还是去灭掉一个国家,使得诸侯对他颇为不满。

战术上的失误,统军主将对未来的危机预料不足,在遇到敌军攻伐非主城时没有判断出敌军的下一步行动,国内兵力空虚,

主帅轻敌乃兵家之大忌,楚庄王称霸时曾提醒他的战士,不要以一次小的胜利就自视过高而轻敌,轻敌是军中之大忌,失败之祸根。商纣王百战百姓,却在牧野之战大败于周军,从此丢了江山。魏军自信满满、大张旗鼓的班师回朝,料敌不明,没有探察清楚就贸然追击,孤军深入,在毫无防备之下中了敌军之埋伏。

战略上的失误,魏惠王迁都中原核心地区大梁,目的很明显就是侵略东方,对众诸侯造成威胁,成为众矢之,魏国在外交的失败,造成军事上的被动,失败是必然。

在桂陵之战后,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魏军随之撤出赵国都城邯郸。对于魏国来说,此战削弱了赵国,并且和赵国成功结盟,这么看来,魏国也没有全输,至少稳固了和赵国的关系。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齐国,齐国之所以没有直接去救援赵国都城邯郸,也有让魏军和赵军“鹬蚌相争”,从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意图

桂陵之战的胜利,影响深远,

一则是避免了魏国继续做大;

二则保全了赵国,继续在北线牵制魏国;

三是提升了齐国的战略地位,让齐国有信心直接参与中原争霸了。

齐国最后把庞涓放了,从大局来看,时机未到,不想与魏国开战,达到了战前的预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著名的3大阳谋,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无人能解
春秋战国年表及战国七雄年表
中华文化—谋略篇 . 孙子兵法之六《虚实篇》
孙膑:友谊的小船翻了个底朝天之后(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失传1700年《孙膑兵法》出土后 道出了历史上真正的围魏救赵故事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