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的流派传承





这就颇值得思索。表面看,对新流派的呼声转低,是基于新派的难产,因久唤不至而不免无奈和失落,但细究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又包含着对前一阶段思路的某种务实和纠偏。呼唤新流派并没有错,进一步丰富京剧表演艺术的风格特色,是京剧界内外的共同愿望,问题在于新流派的形成和创立,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凭借演员的艺术根基和努力,还受着剧种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制约,因此不是单纯的提倡和引导所能奏效的。这也是当前新流派难产的根本原因。

   

    同时,在对传统流派的传承导向中,单一地强调另创新派,以此作为衡量传承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终极目标,也有失片面。比如,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余派最好是杨宝森',依据自然是杨宝森先生在学习余派的基础上创出了杨派。后者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成就,杨派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老生演唱艺术,其贡献和影响怎么称誉也不过分,但若就以此论定学余'最好',可以设想一下,余派传人都按此'最好'去下工夫,余派本身谁来传呢?还传得下来吗?依此逻辑推而广之,京剧多姿多彩的名家流派包括杨派、张派在内,岂不都将失传,从舞台上消失吗?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事实上,深入了解京剧流派传承的历史,高水平传承的方式是存在多样性的。由于传人自身条件和感知解读的差异,不论主观愿望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和流派创始人完全一样,都是有距离的传承,同时学习到一定阶段,距离还会因传人各自审美和追求的不同,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拉开,从而形成不同的走向和形态。按此区分,大致可以概括为近、中、远三种传承方式:一种是近距离传承,传人的自身条件与创始人或流派演唱要求极为接近,也有志于对本派艺术深钻细研,传其衣钵,悟性很高,造诣精深,能够更多地保留和体现流派的'原生态'。余派传人孟小冬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演唱包括录音、唱片,作为老师余叔岩先生仅存的'十八张半'唱片的补充教材,对于余派艺术后学临'书'堪称功莫大焉。第二种是中距离型,传人具备相当的流派传承条件,通过学习、继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在艺事发展过程中不囿于一派,兼学别家,融汇运用,并有新的追求和创造,显示出个性特色,但还不足以或因主客观的某些因素未能称派(现在也有的在一定范围被冠以某派)。许多为观众所熟知的在世和去世的京剧名家属于此一类型。第三种是远距离传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与原来所宗流派在表现形式、技巧特色上逐步拉开距离,形成崭新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得到内外行的普遍承认,终于独树一帜,开宗立派。这一部分艺术家,大多不是一上来就要创立新派的,往往因自身条件与所宗流派差异较大而艰辛求索、另辟蹊径,终成大业,而张君秋嗓音天赋过人,在青衣行可谓左右逢源,应付裕如,仍孜孜以求另立门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以与原师承的流派形成的距离划分,近、中、远三种类型,在学习、继承阶段都经历了从贴近模仿到深悟,从'死学'到活用的阶段,由此打下了深厚的艺术根基。同时,吸收前人精华,结合自身条件运用,又都伴随着艺术上的创新,只是因条件和取向不同,创新的步伐和程度不同而已。仍以孟小冬为例,她被公认为最严守余派章法,可是仔细品味、比较她和余叔岩的演唱,仍能觉察出两者的细微'距离',这不完全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能够百分之百的相同,而是她作为女老生,虽然绝少雌音,但声息的苍厚和爆发力终有差别,可贵的是,她不给人以强使自己追摹男声、刻意着力的感觉,能够顺乎自我运用,于是就在谨严地传述余派风韵时,隐然而从容地透出几分朗润、清新,内中就有她结合自身条件的创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孟小冬的作法,和张君秋反对女性传人学张派故意'憋横嗓子'学男旦发声,主张要与本人的条件相结合是一致的,而结合与运用的过程,是需要各自摸索新的途径和方法的,就是一种创新。

   

    近、中、远三种类型的传承,由于学得极像、达到形(声)神具备和另立一派者终归是少数,因此高水平传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以'中距离'居多,而这恰恰是多年以来缺少研究的部分。可纳入此列的京剧名家,都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进取心强,勤于博采众长,在各自的继承与创新实践中有所创造,积累了宝贵的方法和经验,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如旦行的杨荣环,艺兼梅、尚两家,技艺精湛而全面,一直致力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演的流派代表剧目都进行了精心锤炼,根据自身的体会和顺应时代的要求做了新的加工处理,力求名剧新演,一些常演剧目深受内外行的好评,现在每当有学生按他的路子演出,都会取得良好的反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前人的艺术实现了高水平的个性化传承的艺术家,因前些年或片面强调门派正宗、或仅以成败论英雄的两个极端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前还曾遇到归属两难的局促处境,是十分可惜和令人感慨的。似这样的京剧名家,还可以举出多位。他们这一代传人,处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前辈大师和当今再传的青年演员之间,早已在担当传递薪火的重任,对于他们成功的艺术创造和多样化的传承经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深入的解析研究,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既讲继承、又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给新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流派要流起来,还要流得宽广壮阔,才能长久保持创造力和生命活力。这是流派也是京剧艺术都需要的传承。

京剧艺术
盛世梨园  戏韵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廊坊“说谭论戏”主题沙龙活动举行
让京剧流派不断流
杨荣环未“领”尚派
【京剧传承】尚派男旦传人-牟元迪
《传承者》年度盛典,四大流派传人同台献艺
建国后的京剧,为何只有“裘派”、“张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