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曦的第二任老公

第一篇林曦的第二任老公:梁冬对话林曦 第二讲 书法的内心回归


国学堂20120715 梁冬对话林曦 第二讲 书法的内心回归     梁冬: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天士力冠名播出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过去的一期节目里边,我们请到了一个很年轻的书法家老师——林糊糊老师。    林曦:梁老师好。    梁冬:跟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书法种种种种。    画外音:林曦,中央美院硕士,职业画家,曾于法国、印度、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出版有个人书画集,小说、音乐专集等。    梁冬:用了一集的节目时间,还没来得及讲到底什么是书法,我们赶紧入正题。什么是书法嘞?    林曦:我觉得书法有好多好多层定义,就是我们通常会……大家会直接想到的是如何把字、把汉字写漂亮的一个方法。但是,我们现在可能讨论到的书法其实是如何使用书法这样一个法门,能够深入到内心回归的一个方法。    梁冬:能举一个例子吗?    林曦:就是说,我曾经,我做过一个书法课的一个教材,然后在这个教材的翻开第一页上有一段话,大意呢就是说,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字比别人写得好的人,而是通过一遍遍的跟古人这个……因为法帖是最直接跟古人的交流,揣摩和熏习,然后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教养、有风骨,然后懂得规矩的一个人,然后,最重要的是呢,你从书法的这个美里面体会到这个当下非常难得体会到的抽象之美,至于字写的够不够漂亮,够不够好看,那是一个非常次要的而且功能性的要求。    梁冬:我以前在节目里面曾经跟大家分享过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呵。当你在抄经的时候,抄着抄着你就发现,哎,有些字写的还好看,有些字呢就写得很乱,明明都是一个人在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显然是前者你的心是静的,是喜乐的;而后者呢,你的心是乱的,你是心有旁鹜的。所以呢,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观察的过程。
    林曦:对,而且是一个作用和反作用的过程。就是说,你的心性在最初是直接从你的笔里面,就是,直接你是反映的,你把你的心直接反映到你的笔上,然后从字上能看出来。但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呢,我们可能通过一些方法,然后你再写字这件事上面获得一些成就感,获得一种专注的力量的时候,这时候字是反作用到你的心性的。    梁冬:此话怎讲?就是说,你在写字过程当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它重新刺激了你的心性吗?    林曦:它重建和重新这个……怎么讲,整理了你的内心。所以一个人……我们经常讲,就是磨墨的那个过程,实际上是磨心的过程。你能坐在那儿,可能一个小时或者甚至两个小时,能够呼吸均匀、一笔一划地去临帖或者写字的时候,这毕竟代表着你有一颗很安定的心啊。    梁冬:这个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    林曦:我觉得它的……跟它同样水平的事情大概跟你去……去深入的练瑜伽,或者打坐,或者站桩,练太极拳是类似的。但是呢,我觉得这个写字就像纸上的舞蹈,它的条件限制更少一些。    梁冬:有些时候有一些人呢喜欢跟我们分享一些观念,比如我有些朋友,他自诩为自己心性还不错,他跟我说,你知道吗?打球,打高尔夫球这个事情很高级。我说,如何高级法?他说,明明是这个球,明明是你这个人,你今天呢心情放松的时候呢,你整个身体放松的时候呢,那个球呀你轻轻挥杆不用力气,又远又直,想哪儿打哪儿,而且是就那么精准地到那个地方。你完全不能够理解它为什么第二天还是这个人,你还是很努力,就打得那么差,他说,其实他们越来越发现,打球是一个控制自己心性,或者甚至是说,与自己的身心合一的过程,甚至是放松自己的整个这样状态的修炼的过程。所以,他们……我后来接触那些真正打球打的好的人,他们是以此为修行的一种方法。    林曦:我觉得是这样的,就是佛家讲,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讲的不是说一切法都是佛教的法,我觉得讲的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你收心摄性的一个法门。但是一定有那个更多人追随,更好跟从,然后有更多具体实践的次弟和方法的一些……或者也跟喜好有关系吧。但我观察就说写字好像是挺……真的是挺受汉字文化圈人群的这个喜爱的。我觉得这个就中国人对汉字的这种喜好是在你的血液里面的。每一个文化,每一个……就文化也是一种生命嘛,书法也有它自己的生命。有生命就有气数,就有它的这个成住坏空,就是都有它的生长收藏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这个不用想。但是的确是这个书写少了呵,这个坏处当然是就是日常书写的量的降低了。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呢,就是说让那些少数的,他真的对书法感兴趣的人,他把书法能够纯粹化、艺术化、以及甚至是某种程度的仪式化。对这个书法本身的可能性的探索,我觉得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梁冬:好吧,我们下面还讲一讲你对于这个关于笔正的这个关系,是吧?这个笔……这个书法怎么才能知道这个东西是好的呢?    林曦:从技术这个角度来讲,写字有两个问题。一个呢,是你必须要解决我们之前讲到的中锋。就是你不能够做到笔笔中锋,就是这个中锋能成为你即使八面出、就是笔锋就是你无论如何运用,你都能够让它维持在中锋里面。    梁冬:是不是说最高,最长的那根、那根毛,它写下来的那个指、那个它指向、总是指向中心的那个位置呢?是这个意思吗?    林曦:是这个……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讲起来是比较……这个需要实际操作。你会发现凡是有中锋质感的线条,就是你看过去那个、那个线条是圆的,是立体的。我曾经给同学讲过一个例子,我说你有没有在这个傍晚,快……天快要黑的时候出门散步,然后你……就是这是我自己散步完出来的观察。就是如果前方呢,有一个这么宽的纸片,立在那儿,就是或者说一个……一个铁皮,或者反正就是不是圆的东西立那儿,和一棵树在那儿,同样大小的体积,你能够一眼望过去,你基本上还是能判断这个是圆柱体,那个是一个薄片。你试试,你是能分的出来的。    梁冬:对。    林曦:是中锋的笔划和非中锋的笔划就是这样的差别。就同样的是一笔,就是那个就是薄的,是平面的,这个是立体的,是像圆柱体一样。是……就是在王羲之的老师叫卫夫人,给他的……传他的一个东西,叫笔阵图,这当然是一个传说。这个笔阵图里面讲的就一竖你要像什么啊?像万岁枯藤,就像万年的那个枯藤,那这枯藤它有什么特性呢?它第一是它的韧性,以及它的力度和它无论如何你也折不弯的那个……折弯了它还能弹回去的那个弹性。    梁冬:要写到那个程度的人就知道。    林曦:对。就像我小时候无论如何都不明白我跟今天说的那个叫什么啊?就是龙跃天门,虎卧凤阁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后来发现,还真的就这样。所以如果一个笔划里面,连基本的中锋这件事做不到,当然你可以说我这是一个古典的要求,就是你比如说现在当今的什么日本的这些,这些当代书法,就现代书法,它可能早就什么中锋、行气,这些用笔这些早就不在它的这个品评标准里面了。就跟当代的艺术和传统的美术一样的,就是说它的……它的标准变了之后,你无法……无法评判。就是它要的东西不一样了。那我们现在讲的还是在传统意义上的这个……这个书法,那中锋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的这个字你觉得不够立体,就是这个字就同样的两个字挂在一起,你觉得你的那个不够站得起来,那一定第一是中锋的问题。    梁冬:嗯。很多年前,当我刚刚开始学做主持人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跟我们说过一句话,他说你知道吗?好的主持人绝对不是这样端着的,好像是一片纸一样贴着的,他一定是往前冲的。    林曦:哈哈哈……我说要试试吗?    梁冬:然后呢,如果这个主持人他从旁边开拍的话,他的头是往前伸的,他说你看所有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所有的主播都是往前冲的,就像贞子一样,恨不得要从电视里面“嘭”出来。他说只有当你主持人做到这样的程度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完成一种形而上的,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交流。诶,这句话呢我今天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突然明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天力士冠名播出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呢,跟林老师讲到一个话题,她说经一笔下来,好果是好的毛笔字写下来的话呢,它是有所谓的中锋的。什么中锋呢?就好像那个字啊,哪怕是毛笔写在一张纸上,你也觉得它是凸出来的。就犹如说你,你看见的一棵树和一个同样宽度的一个铁片,你还是感觉它有不一样。    林曦:体积,就是那个密度。    梁冬:包括密度,包括它的那种圆融、边界。    林曦:对,对。    梁冬:包括它中间的那一点点的那高起的那种光线感,是吧?    林曦:对对对,对对对。所以这个……    梁冬:那,是不是把那个墨搞稠一点,它就比较容易出现立体感呢?    林曦:这个没关系,这个没关系,这是……    梁冬:它是怎么才能出现这个中锋的感觉的呢?    林曦:这是手上的感觉,力度,就是你常常去训练的结果。当然,就是说一般在……    梁冬:从科学的角度上来怎么讲?    林曦:呵呵,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你的手、笔和纸的那个当时的力度控制吧。我觉得就是……就是控制的结果。就是你行笔的过程,你既感受到下压的力,又感受到上提的力。就是中嘛,中锋就是在中间,就是无外无内,无远无近的,就是无左无右的……    梁冬:大而无内,小而无外。    林曦:对,一股力气。    梁冬: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林曦:对。这种就中国很多这种顺口溜一样的吧,就是你体会到了就体会到了,但是你能长期地保持这个中锋的稳定,的确需要训练。第二个呢,就是我说的动作。就是想到书法,我觉得最接近的艺术是舞蹈,只不过你跳这个舞的时候呢,是用毛笔。就是用笔在跳这样一曲舞。这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台湾有一个现代舞团,叫云门舞集。他们专门有好几个作品是跟书法有关的,应该叫行草,行草一,行草二。就是你会看到,他会用让舞者用身体来写这个字,我觉得非常的形象。而且这也必定是行家所为。就是写字的时候,你看舞蹈演员的训练,最开始肯定是不是去跳一个完整的舞蹈。那你可以也说这个就跟武术一样,就你必定有内功,内功的训练。就舞蹈可能它是一个基本功训练。那这个内功训练对我来说,我觉得就是所谓中锋的练习。因为就是你在中锋上使这个十分力,可能你在具体写字的时候,功夫就就放大二、三十倍。就是它是一个……它是一个养料,是一个源头。    梁冬: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这一笔写下来之后,那一支最长的毛,它所在这一笔里面……    林曦:对,它待在中间。    梁冬:一直待在这一笔刬最中间的那个位置?    林曦:对,但是它不是一个科学的准确,是一个感受的准确。    梁冬:呣。    林曦:所以第一呢就是中锋,第二呢就是我讲的,就是在一个舞蹈里面,你把……比如说一个两分钟的舞蹈,你把这个放慢,速度放慢,就是我们把它放到慢……最慢速度,你会看到里面很多在连贯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到的动作。就是在一个相对时的时间里面,这些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成就了你看到的这一个熟练的熟练的舞蹈。那,或者我们看这个体操也是这样。就是在最后这个裁判判断的时候,讲解员会放那个慢动作。你会发现可能在一个两分钟以内,这个非常连贯做完的一套动作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细节,然后评分也是靠这些细节来做判断的。那写字也是一样的。就是这些方向的调整和非常细微的动作,决定了这个字的那种饱满和这个……和这个就是你能看见它凸出来的那种感觉。    梁冬:啧,高级,高级,真的高级。这就是功夫。呣。    林曦:对。所以像跟书法非常类似的,我觉得茶道,这是我们去学泡茶是非常像的。就说我觉得你必须在你练到思维停止的时候,你手上的功夫才真正出来。所以你一旦还需要用脑袋想的时候,肯定这是没功夫的。所以你会发现泡茶的人,你坐在对面,他的动作就是……就是完全没过脑子的,像行云流水的一样的把这个茶泡完。你自己做一遍试试,先拿什么,后拿什么,一会儿把杯子弄翻了,一会儿这个水又溅外面了。实际上一个越是看上去轻松容易稳定的动作,背后需要的功夫越长。所以这个学习为什么……当然有乐趣,我也是觉得是你不断的能够去有进展的空间。    梁冬:与此同时我想起了一个事情,当年福尔摩斯见到华生的时候说:你从阿富汗来的,你受伤了。大概在零点几秒里面,他就完成了这个事情。    林曦:呣。    梁冬:然后呢华生就很好奇,说为什么这个样子?于是福尔摩斯呢就用他的逻辑还原了这个想法。他能够用零点几秒把这个所有的过程想完,这肯定是因为第一很熟练,第二个就是说他有极好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以至快到他自己都忽略的地步。但真的他其实是走完了这个过程的。    林曦:呣。    梁冬:就是他的心其实是完了这个过程的。    林曦:所以就是时间这个东西,就是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是我们的一个错觉。所以在同样的一件事情,比如画画或者写字,一个只要它在密度同样的水平下的东西,有些人可能花半个小时,有些人需要花两个小时,所以这跟这跟能力……我觉得这跟能力和训练是有很大关系的。    梁冬:你这个事情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到底时间是什么?就是我们都觉得时间是一秒一秒过去的,但其实在有秒这个概念之前,时间是没有秒的。    林曦:是一时,就是佛教老讲一时。    梁冬:噢,刹那,诸如此类。    林曦:对。    梁冬:弹指,诸如此类。    林曦:对对对对。    梁冬:它都是很模糊的概念。后来被刻度化了,用一个机器把它刻度化了。这个事情给我们产生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认为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等分的。你有一分钟,我有一分钟,这其实不对的。对一个密度低的人来说一分钟和对一个密度高的人来说一分钟,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林曦:对,所以我在我儿子出生之前,我给他写过一封信,里面就是……    梁冬:你也写信了?    林曦:对对对,我也写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就是说:你不要相信……你一定要试着去怀疑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一定要相信由于这个……就我非常喜欢庄子,因为庄子非常提倡这个艺道的专精,就是你一定要有一门深入的,而且就是它不是功利的,就真的是提供给你真正的愉悦的艺道。所以我现在也挺专心地教朋友啊或者学生写书法,也是认为我觉得书法是一门最适合现代人修身养性的艺道。然后我说这个艺道的专精呢,它是什么?它是一个入口。帮你进入到时间背后的空间,就一定在同样的时间里面有不一样的空间。所以最好的办法我觉得就是纯粹的修身、修心,我觉得都是……嗯,怎么说呢?就庄子为什么强调这个艺道,他没有强调别的,比如说去打坐呀或者这些,就你还是要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觉得这种艺道它才能把这个不功利的这个东西,而且尤其对现代人来说,能够去掉。比如说站桩或者练拳,还是会有什么修身,什么叫强身……    梁冬:养身。    林曦:健体呀,就是这种实际上是某种修道的唯物的概念存在。而比如说你去画个画什么的,这个完全没用。所以我觉得无用里面生出来的那个是比较接近这个童心的,比较接近那个如婴儿乎的那个东西。    梁冬:呣,高级,高级。我有的时候会观察郭德纲,郭德纲为什么说笑话?同样一模一样的笑话,怎么我讲就不好笑,他讲就这么好笑?后来我就感觉呢他就是有些时候在停顿上啊比我早或者晚零点几秒。就是说这完全不是刻度出来的。    林曦:意。    梁冬:对,完全是意。他就觉得到这个点上了,顿一顿,哇,然后呢,啪,就起来了,他这个节奏感是很有趣的。    林曦:就是这个节奏这个东西,背后是能量嘛,能量的控制和释放。    梁冬:好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天士力冠名播出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呢和林糊糊老师呢讲到这个艺道的问题啊,就是一笔写下去,你心里面有一个顿,可能别人也没看见你顿。    林曦:呣。    梁冬:他只是看见你摇头晃脑就写完了,大部分人也看不出来……    林曦:没有,我觉得你们做电视的人应该最有这个感觉了。你知道一帧就是有的时候我看他们编东西、改东西,就在一帧一帧里面改,诶,那是多少?一秒……    梁冬:二十四分之一。    林曦:对呀,二十四分之一秒是一帧,但是有的时候……我以前有一个朋友做电视就跟我说:哎呀,我们这个真辛苦,在那一帧一帧改,别人可能眨个眼睛就过去了。但是实际上时间里面可能你能分到就是一帧,甚至……甚至二十四分之一帧,就是是能无限深入的。而掌握了这个艺道的这个钥匙的人,他是能就无限深入到这个时间的。    梁冬:我觉得我很幸运,您点拨了我。我们小的时候在学拍电视的时候啊,有一门课,叫数镜头。    林曦:怎么数啊?    梁冬:这个数镜头是干嘛的?老师放一段30秒的广告片,他告诉你多少个镜头。因为每个镜头就是切一下,就是新的一个镜头了吧,是吧?啪啪啪,一般一则广告呢都是在28-29个镜头之间,有些时候30个镜头。平均一秒一个镜头。    林曦:所以那个分镜头本就是在写这个嘛。    梁冬:但是分镜头本呢,一般呢只会分到十五个左右就差不多了,其实你拍的时候是很多的。有些时候还跳切啊什么的。所以呢我们看电影的人呢,都是哗哗哗地看,你把时间看成是个流动的过程,影像是个流动的过程。但是一度我们在作为一个学生在看这些分镜头的时候呢,我们是看不见一个流动的电影的,我们只看见一格一格一格的画面。好,一格一格、一格一格。所以在我们面前咔咔咔是这样的,你知道么。所以呢,那个时候觉得很痛苦,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享受音乐,甚至那个时候要训练你,电影音响,这个电影它到什么时候有嘭的有一声,可能嘭的一声的时候呢,镜头就转了,转场了。所以呢,有一段时间呢,就不让你看电影,就让你听电影,一遍一遍地听。    林曦:实际上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我现在给同学做的训练,跟这个很像。有的时候我的同学就真的是头很疼。要不然我这节课就只让说你就用把这个这么小的字放到这么大,然后你就用一支很小的笔就是勾,就是对着勾那个轮廓,然后勾到呢你就想像自己是个复印机。要勾到完全几乎,就是你用,你知道有一种游戏叫找不同吗?就是两个非常相似的画面,你要去找出它的不同。我觉得你要用这种找不同的心理去找你跟帖的不同,而且要用最挑剔,最变态的那个角度去看。直到找不到你再把作业拿上来给我。好了,这个刚做完呢,下一节课,又改了。又改成就是说你要拿笔画这个字。就是画什么呢,画它外面的空,就是把那个就像篆刻一样,把这个空的地方画出来。    梁冬:像素描一样画吗?    林曦:对,画。然后画完了之后呢,再下一节课呢,你是把所有你觉得能够构成体积块面的地方呢又画出来。就是反正从各个……就是我觉得你看到那个字就……我希望我的同学他能做到什么?就是你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的那种惊颤和那种撼动的感觉,就如同你走到了香港中环的那个无数个高楼底下抬头往上看的那个心情。就当这些字全部……这些笔划全部变成立体的建筑,然后你穿梭其中,你知道每一条道路,在哪里你会遇到谁,有一个什么样的商店,然后有多少辆车从这里经过,这里会发生什么,就是就这种感觉的,你对这个字算是真的了解了。    梁冬:我向你汇报一个我的真实感受。真的大道相通呵。有几年我很不幸,在做选美主持人。所以呢有机会呢,一天看四、五百个女孩,这四、五百个女孩呢就在你面前讲她们的故事,然后拿摄像机,而且你还说,因为你是以工作的名义嘛,来,笑一个,各种笑法,表演一段诗词,以至于,我走进这个人群当中的时候,有的时候我走在中环街上,我也是走在中街上,一走过去的时候呢,各种女孩,一走过来,你就会发现,我可以直观地反应出来,这是一个很事儿的女人,这是一个马大哈,这是一个有点艺术气质的,这个人将来可能会嫁一个好老公。    林曦:你的那个资料库建立了。    梁冬:是这个东西吗?    林曦:对,非常类似。但是你讲的还是一个趋向于一个广度和熟练程序的。我讲的是那个你对一个字的深入程度。这就是改变了观察方式之后的一个适应,所以现在我觉得刚学完,上过我课的……书法课的同学都跟我说,现在只要出门看见各种广告牌,什么招商银行是什么体,建设银行是什么体,就是以及你到了机场,到了各种地方,只要有书法,就是有字的地方,以及可能是书写字的地方,你就会收集到更多的信息。    梁冬:太有意思了。    林曦:所以,我觉得这种感知力的训练不管是音乐还是,就是,我在想,我看过一个美国的珠宝设计师的传记,很有意思。他说他小时候呢学的是大提琴,他学了十五年大提琴,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就没有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但是他说,多年的艺术训练让他投入到每一个行业的时候做的都要比别人好。就是,他都能非常深入准确而且就是有超级耐心的那种攻克能力,然后去掌握到一个事情的本质。像我,虽然从小经常被人夸聪明,但是由于我觉得我学的这些领域都是有非常共同的特性,所以,我的习惯永远是,对着一个东西就下死功夫,下笨功夫,而且是特别笨的那种功夫。因为你小时候学写字,我记得我第一个老师是一个老先生,特别传统,他就让我写,带我去他们家阳台,就是我妈带我去拜师,然后他拉我去他们家阳台,然后他们住那种老房子,你知道一个又黑又暗的阳台,然后那个阳台我望过去,就是比我人不知道高多少倍的、一摞一摞的报纸,他说,你来我这儿学的话,先把这些报纸写完吧。然后我真的花了大概两年多把他们家……每个周末去写,然后有的时候放了学去写,就把他们家阳台的报纸全部写完了。然后写就写什么呢?他只准你写两个字,一个叫大字,一个叫永字,那个报纸写完肯定就跟郭靖练的那一掌,降龙十八掌一样,就是它对于你的这个肌肉记忆……这个肌肉记忆这个东西是跟头脑完全没有关系的,就像你说的那个,一点里面的六七个动作,如果你还是要靠想的肯定没戏,一定它已经变成你的肌肉记忆了,肌肉记忆这个东西很神奇,像我小时候学的曲子,可能我三、四年没弹,哎,我觉得我完全不记得,就是我问我的脑子,完全不记得了,可是我把手放在琴上,诶,自己会弹的。    梁冬:弹了第一个音符,第二个音符就来了。    林曦:对,对,它是一个肌肉记忆。所以学……我觉得弹琴、写字、画画、茶道,就是这些凡是在传统领域有这种意到的本质的这些训练项目都有这个特征。    梁冬:这个事情如果你和泰格伍兹讲的话,他一定会点头的。因为他实际上就是天天打球,反复打,反复打……    林曦:对,他一定要,就是说,你从事一个事情,一定要练到变成这个惯性,而且是学这些无它,就是你要确定道路正确,然后一直坚持。但是,确定方法正确,这个的确是需要一个好老师,或者你就自己检查,像我这个,经常教同学一些自己当自己老师的方法,一个就是你去用最苛刻的态度去找不同;第二个呢,我经常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这个字倒过来写,倒过来,分着画,然后,你就看每个人的表情都跟你一样的,搞什么?但是,我说,我跟你保证,你倒过来的写的那个比正过来写的那个好。    梁冬: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画外音:从仓颉造字到书法盛行,历经五千年流转演变的中华书法,见证了中华大地无与伦比的中华璀璨文明。如何练就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笔锋流转透射出哪些人生哲理?挥毫泼墨又将如何诠释人与天地?敬请关注《国学堂》,重新发现汉字书法之美第三集——书法的身心修炼。

第二篇林曦的第二任老公:林曦:林糊糊是一种生活


《心探索》专访视频链接://v.qq.com/boke/page/o/0/a/o0126cw480a.html
文|晓梅
将琴棋书画在掌间自在玩赏,同时精通茶艺,钻研中医,自嘲要将自己全面培养成“国宝”的林曦,身上难得地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签和学究气。她将自己读诵的《金刚经》CD当礼物结缘,也会买《荒漠甘泉》送给朋友;她喜欢盘扣的长衫,也穿名牌,高跟鞋,是右耳打着三个耳洞的时尚妈妈;她强调慢生活是慢在心态上,手要快,做事要高效;做饭的时候,她喜欢听着慢悠悠的昆曲,K歌的时候也会高唱一曲披头士的《Hey Jude》。上课时,会当着学生的面吃甜点,下了课,无厘头,扮鬼脸,却是个要求严苛,被称为天然凶的老师;曾向小林老师拜师学字的中医徐文兵对林曦的评语是,开口像老子,闭口像孩子。
林曦有两个微博,一是“林曦的水墨空间”,另一个是“林糊糊”。时间证明,对“林糊糊”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前者。如果说林曦是从小得法,勤学苦读,终有成果的水墨画家,林糊糊则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态度和生活之所以为很多人向往,是它所传递出来的那种平衡的有呼吸的美感,传统,又不古板,讲规矩,又不被清规戒律束缚,不失自由与乐趣。正如林糊糊所言,生命是最宝贵的,生活太应该爱了,所以要投入地玩,真诚地玩。
 
爱艺术爱生活
 “既然人生苦短,为什么不放更多心思去做更美好的事情?蔡元培先生当时'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现在看来依然非常高明。在俯视空间和时间的这种广大里边,其实是有非常多生命精微的细节在不断变化与呈现的。与其说一万个'人生苦短,生命无常’,不如看到一朵美丽的花儿,你去画它,一笔一笔地描绘它的细节,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你看着它枯萎了,这种真切的感受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心探索:
有朋友说,惯于在身心灵圈子游泳的人通常活在颈部以上,理论很发达,但跟生活没法儿接轨,不落地。
林曦:记得2013年暄桐教室开学的时候,我办过一个《爱哲学爱艺术》的讲座,当时引用了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若一个人足够开放地阅读哲学著作,足够投入地欣赏、热爱并且实践艺术,如此达到的效果会比依赖宗教或任何一种身心灵的方法要好很多,而且不太让人讨厌。喜欢宗教和身心灵领域的人,头上通常像戴了一个“探照灯”,以此检测别人的言行是否有问题,以及有一种劝人向善的强迫症,让人非常有压力。但是,如果介绍别人去看一部艺术作品,或者印度某个哲学家的书,就很难形成压力。
另外,陷入对宗教的执迷,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其中的状态,不容易产生美感。原本是为了松绑,为了更自由,结果却带来更多的清规戒律和不放松,与人无法相处,并为这种无法相处和性格弱点找到了更完美的理由。这就如同分明去看大夫开药方,结果没吃药,反而让大夫解释这个药方,以及询问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古代禅宗的方法却不相同,给病人的伤口敷上药后,便让病人不再想它。但现在的办法是,敷上药,快好时,拆线再上点药,再缝,再开,这个过程非常折磨人。
心探索:
你提到的禅宗的方法,其实是不把病人当病人。
林曦:认为别人是病人的人,通常是由于自己不正常。如果心性足够开放和宽容,人会变得柔软,会非常容易接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而不至于坚持自己的活法才是对的,并且强迫别人也要这样活。
心探索:
所以你说,二元对立是产生压力的根源。
林曦:不要陷入一种对立性的思维惯性,比如喜欢传统文化,就势必要打击非传统文化。西方的、当代的东西我也很喜欢,没有觉得非此不可。佛法里有句话叫“圆融”,圆融就是通达可以往来,不是画地为牢,而是一切皆有可能。这样,你的生命才是开放的,通气的。
心探索:
真正做到不二元对立还是挺难的,每个人都想表达我的观点,我认为的对和错。
林曦:对错本身就是最大的二元对立,其实我们可以把美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每个人对美的鉴赏和取舍跟自我属性最接近。在我这里,对错比较少,因为对和错都是有条件的,但美和不美很清楚,而且经久的美能够留得住。人们回忆过去的感情也是这样,当时寻死觅活,过不去那个坎,一定时间之后,那些过不去的事情慢慢后退,美好又重新浮上来。所以,人需要给自己空间,让一些看似对立的事物处于善和美的转化当中,而不是只挑好的,不挑不好的,因为你做不到。弘一大师去世的时候留下了“悲欣交集”这句话,其实这就是人生的样子,一切都喜忧参半,交织在一起,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如何在心里安放这件事。
 
心探索:
很多人喜欢你,甚至崇拜你,会觉得林曦的生活很完美,你怎么看这一点?
林曦:我并不喜欢当偶像,会非常累。完美是一种幻象,我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很放大的人,只是恶劣情绪比较少。佛法对我的影响很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在这个当下,你认为是对的,但一段时间之后你的看法会发生变化,何必那么当真呢?
心探索:
你的成长过程没有灰色时期吗,那种特别糟糕的时候?
林曦:当然有,而且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度过的方式和留下的痕迹不太一样。我问过很多从小学画画的朋友,他们的情况会好很多,因为艺术的确会耗掉很多精力。有的人生活“很灰色”,因为他花了太多时间去喂养痛苦。我只要拿起笔画画,其它事便完全与我无关,而且到现在依然是这样。这也是我愿意教人写字画画的原因,它对我很有用,我也希望对他人有用。
心探索:
画画时的那种专注度会让人完全跟自己在一起。
林曦:就是扯脱,扯脱是禅宗的一个词,你不是执着在这件事情吗?给你扯下来,放在另外一件事情上。
林曦曾被称为神童,可是,在“神话”的背后,自称具有大摩羯坚韧不拨精神的林曦说,成功没有捷径可言,当年学的古琴曲子早忘记了,可手只要放在琴上,旋律自动就出来了,这种技艺绝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无需督促,便能七个小时高度专注与投入的一遍一遍熟能生巧的练习上。这也是如今林曦为暄桐教室挑选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你能不能坐在那儿安静地完成枯燥的事情。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甘于寂寞,能面对寂寞的人才能面对自己,享受和自己共处的时间。
 
踏实的感觉是甜蜜的
“一些从事或者喜欢艺术的人,通常会陷入自由与规矩的两元对立中,觉得艺术与灵感,跟理性、条理是相悖的。我是比较信中国心物一元的哲学体系,因为你一旦陷入二元对立,就断绝了'复归平整’的那个中间的可能性,结果越来越把自己往死角上逼,感觉跟这个世界在斗争,很快就把自己搞成唐吉诃德,非常辛苦。”
心探索:
据说暄桐教室第一批招生的比例是150:20,学生都是会计师、建筑师等理科生。你挑选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林曦:其实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我看重一些特质,比如你能不能坐在那儿安静地完成枯燥的事情。常年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会知道,每天经历的事情当中,八成都非常枯燥。而且一定是熬过了这个枯燥的阶段,才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快乐。一个缺乏这种耐力的人,他很难到达真实的成就感那一步,而只会陶醉于某些自我感觉里。如果没有受到外界或者他人真诚的肯定,得不到外界的能量支持,这条路通常比较难走,需要太多自我的力量。
心探索:
有个观点,艺术家分为两种,一类是超现实的,作品和个人有一定距离,还有一类是生活跟创作高度统一。你的画给人感觉很美好,很沉静,没有纠结挣扎的东西,这是不是跟你的生活状态有关?
林曦:我曾经让暄桐的同学做过比较,比如赵孟頫和董其昌,傅抱石和李可染,这些非常类似的艺术家,为什么后来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面貌?我是想告诉大家,每一个人,他画成什么样,在初期的时候是一个能力的选择,我能画什么,不能画什么。一旦过了技术阶段,就成了审美自觉的选择。他认为什么是美?他一定会去追求他心目中的美。所以我画里呈现的状态,一定是我喜欢的,我喜欢比较单纯比较可爱的东西,我也只能画我喜欢的东西。
 
心探索:
你经常说自己是“大摩羯”,摩羯座在你身上的体现是什么样的?
林曦:在执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比较像摩羯座,但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有更多射手座的特质,不会考虑那么多,更多地凭直觉。我的瑜伽老师说过一句对我很有帮助的话:你品尝得到甜蜜,它才是真实的,你应该遵循你生命里真实的东西。我基本就用这个简单的原则来完成一切的取舍。
心探索:
你对这个“甜蜜”的解释是什么?
林曦:就像糖一样,是甜的,跟你吃一口苦瓜,完全不一样。
心探索:
但生活给你备的礼物不可能都是糖啊?
林曦:我说的这种甜蜜的感觉并非那种简单的“我很高兴”,而是你感到非常踏实,但这种踏实也不见得是你的生活非常规律,而是你在坐过山车的时候依然觉得非常踏实,这种踏实的感觉其实是甜蜜的。
心探索:
有人说,林糊糊是可爱的小师父,也有人说,要像林糊糊一样玩得高级。我觉得接触你的人比较有福气的是,他会更热爱生活。
林曦:生命是最宝贵的,生活太应该爱了,所以要投入地玩,真诚地玩,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过一句话,一切都是玩具,但是不要被你的玩具控制。说得很好,你不被它控制,才能玩得高兴,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每当我摩羯座的各种强迫症发作的时候,我就说,这一切都是玩具,不要控制我,不要控制我。
心探索:
你这种摩羯座的强迫症发作会是什么表现?
林曦:比如暄桐教室的桌子应该怎样摆,上面的墨汁应该怎样摆。慢慢地,我就明白为什么叫“历事练心”,借事确实可以磨心。但我现在好多了,对混乱的容忍力已经提升了。
 
守简致茂的智慧
“什么是守简致茂?通常对'简单’的理解是少,但我关注的是目标的明确性,你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者动机,你的价值观决定的取舍的干脆程度。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就好比一个园子,你只有把有限的养分给比较少的植物,以保证他们的树冠长得很大很美。如果平均分配,每一棵都营养不良。而守茂致简正好相反,因为你要得太多,最后哪个都得不到。”
心探索:
你喜欢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面临任何情况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破坏性的,一种是建设性的。是不是因为佛化家庭的熏陶,让你在成长过程中的选择都是偏正向的?
林曦:其实黑暗也挺有魅力的,不然也不会有哥特式艺术。快乐往往稍纵即逝,而痛苦能让时间变慢,那种疼痛或者难受,可以带给人巨大的存在感。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艺术家会把痛苦作为创作的素材,甚至比较极端地刻意体验一些痛苦,以此来刺激自己创作出更深刻的作品。这是一种方法,只是我不擅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是强调转化,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的感受八成都差不多,但你会给自己做一个剪辑的版本,关键在于你把重点放在哪儿。
心探索:
你在《守简致茂》的讲座提到“人像一个没有根的树,树像一个有根的人”,这个比喻特别好。
林曦:这是张三丰的说法,人是无根的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了解自己的源头,关心这个源头是否充沛。比如看《心探索》杂志的人,一定是对心灵成长,对人如何活得更好这样的命题感兴趣,但同时也容易产生某些上瘾和依赖。一旦进入这些领域,会放弃自我觉察和选择,只是盲目地跟随。如果你能清晰地主宰自己的源头,姿态会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会带来你所说的平衡。
心探索:
的确很多所谓修行都是盲目的,是在找一种依赖,我前几年也是这样。
林曦:通常大家都会说,有个寄托挺好的,但如果你真正能够非常清晰地,时时刻刻地感受到,人与树和尘埃一样,其实是无所寄托的。那么如何保持平衡?你会有开心,但不会是得意忘形的狂喜,会有难过,但不是过不去的悲伤,一切都处于可能有极限,但依然在平衡的状态里,只有保持这种平衡才能欣赏到美。
 
心探索:
你特别强调做事的高效,高效是建立在选择的基础上,你怎么判断事情的重要性和不重要性?
林曦: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本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说有四种事情,第一,紧急又重要的。第二,紧急但不重要的,通常人们忙忙碌碌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会儿很着急。还有一类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最后这个最麻烦,非常重要但是一点都不紧急。我会把一部分时间给紧急又重要的事,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我是能省就省,以保障足够多的时间用在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你有没有把时间给你认为重要的人?有没有读一些跟现实没有关系的书?古人说“向死而生”,一旦把很多外在条件剥离,就很容易做判断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我们需要做不让自己后悔不留遗憾的事。
心探索:
暄桐教室的学生,包括很多喜欢你的人都比你年长,这也说明你的人生密度比较大,虽然你才30岁。
林曦:有些人人生密度大,内涵物多,有些人则相对较少,这是选择的结果。每个人有选择就要有承担,我们大多数痛苦是又不想选择又不愿意承担,这是做不到的,选择了就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享受自己该享受的。
心探索:
所以说“林糊糊是一种生活”,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林曦:对生活我有明确的态度。记得我送给暄桐同学一句话,一件事情的动机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如果你来学习是附庸风雅,或者仅仅觉得好玩,这件事情的动机就非常低。不论你现在学艺术,还是未来学厨艺,最重要的动机是成为他人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就是你要成为一盏灯,可以温暖另外一个人,可以照亮很多人,这是我们做很多事情应该持有的一个动机。对于自己和他人,首先我强调界线,但同时我也强调没有分别,你让另外一个人不高兴了,你自己必然是不高兴的。你跟他人,跟社会的关系,永远都是一体的。如何以自己为轴心,让一切关系和问题都能良性地转化,这点很重要。
原文载于《心探索》杂志 2014年3月刊 

第三篇林曦的第二任老公:林曦


暑假作文二:汪氏家教秘法
(2010-07-08 16:55)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我的文字
    随着周围拥有小朋友的新科爸爸妈妈日渐增多,我很快就变成了“如何教育小孩”以及如何“教育出天才儿童”的答录机一只。
    所以,我打算整理一下我关于此类问题的答案,以便以后能标准答复,不至于因为我的状态好坏而影响到回答的完整性。
    毕竟,那么可爱小朋友生下来了,就不能被塞回去,“教育”是一个作为父母必须要修好学分的课程,并没有逃课的机会。
    我特别喜欢一位姐姐的说法,她说,“女儿的存在让我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为了让我成为一个“好人”,我娘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一直都深深感激,觉得无以为报。
    关于我娘的教育观点,我总结为以下五条:
    1,在婴幼儿时期,小朋友安静和专注的时间越长,未来他的智商越高。
    因此,我娘发明了很多超强的方法,其中以我半岁开始劳动才能吃奶最为离奇。
    方法两个,第一是摘棉絮法,把棉花撕成若干棉絮洒在呢子布上面,然后由我一根一根把棉絮摘下来。从一天一张,到一天数张。第二是胶绳解结法。把胶绳(我估计是根跳绳的材质像,但是更细)打上若干疙瘩(估计不是死结),让我一个一个解开,从一天10个到上百个。
    每次听我娘讲这两个方法时,我都无比佩服她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力和耐心,我连教小狗定点上厕所都教不会,她居然可以让半岁的小朋友乖乖劳动。
    其结果是,据说我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专心看书一下午以及现在解开一堆缠绕的绳子都比别人快。
    另外就是我娘根本不给买任何玩具,一串钥匙玩半年。一个气球玩一周。
    无他,习惯枯燥,培养专注。
    常常看见现在很多小朋友沉迷电子游戏和半间屋子的玩具,不禁为他们担心,那么强烈的感官刺激之后如何适应枯燥的书本和现实社会,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是他们的错,是因为他已经适应了不断升级的画面和精彩,当一定年纪你开始强迫他变得喜欢枯燥自然很难。
    我向我外婆求证过多次,面对我娘的奇思妙想,幼小的我难道没有试图反抗,就像大多数幼儿那样哭闹耍浑,我外婆说,当我企图反抗的时候,我娘会微笑着在不远处摇晃奶瓶。几次下来,我就清楚认识到哭闹是没用的,只有干完活儿才有得吃。估计当时心想,算你狠。
    我深深地觉得,这就是一个比狠的过程,斗智斗勇我都敌不过我厉害的娘。
    我养小狗的时候,它满屋拉,我满屋追着擦。还不忍心看它无辜的眼神。一顿饭没少给,因此要它学会自己上外面拉屎就变得难如登天。
    我觉得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总之就是不能过多的新鲜劲儿给小朋友,否则长大了你想让他专心,就有相当难度了,在限制中,未来才有无限。
    2,在小朋友的脑子里面没有“难易”的差别,只有“多少”的差别。
    这一条我觉得和我国古老的传统一致,四书五经这么难的东西,都是在学前发蒙时就先背会了。管他懂不懂,先输入再说,一回生,二会熟。等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过去学过的自然会跳出来,这种情况和遇到难题再去现学,有本质差别。
    我10岁后的每日课程就有论语,周易,菜根谭,道德经之类的内容。虽然现在并不全部记得,但再看到的时候,总是熟悉。 毕竟是童子功啊,掌握了精神。
    我娘再进一步地认为,难和易其实也是相对的,先难后易,小朋友就不会叫苦,反而觉得很轻松啦。
    所以,我背的第一首古诗是《春江花月夜》,一周内还要连注解一起背给我娘听。 (我觉得背注解这一招儿也挺厉害的。整体消化。)从此之后,四句的古诗,基本跟玩儿一样。
    再比如,她看什么书就直接推荐给我。读完之后跟我交流感受。 教会我查字典之后,全家人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都交给我晚上统一查了之后告诉大家。我的命门就是成就感驱动啊,于是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
    再比如,每天早上看半个小时佛教的大藏经节选,看完,没事儿讲给我娘听。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一利耳根,永为道种”,一粒种子种下去,总是会开花结果的。  
    另一句我娘的名言,永远不要去做伸手就能完成的事,你跳一下才能够得着的事才带来成就感和提高。我想这句话埋下了我热爱挑战难度的种子。  
    3,请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对待他,而不是你所谓的家庭规则。
    人生里其实并没有一个时期叫做儿童时期,大家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请不要把小孩当做小孩,用这个世间的游戏规则来对待他,要获得就必须付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
    而不是用所谓的家庭规则,在指责和原谅之间反复麻木,父母护不了小孩一辈子。
    我娘常在批评我的同时,说“我可以对你很宽容啊,但是社会不会。是你要学习迁就大家,而不是要别人的标准迁就你,你未来被人尊重和喜爱的时候,你自然会感激我”。
    记得我决定想要拜师学画画的时候,8岁,我娘说,我可以帮助你,也可以提供给你最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你需要清楚,这并不是我的义务,人和人之间没什么事情是“应该”的,你要花点时间想清楚,是否能够坚持,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放弃,那么未来你所有的事情我都可能不会管,因为你失去了我对你的信任。
    我到现在都能回忆起很多类似的谈话,即使亲人之间也没有“该”,也需要珍惜,互相尊重,经营感情贯穿了我娘对我的全部教育过程。
    我娘的理论是你很难想象一个连亲人都不够尊重守信的人会对朋友和不认识的人尊重守信。
    后来,我娘果然如她所说,尽她的全力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我也如同我当时答应她的那样,遇到困难,没有放弃。
    我想,契约和信用教育是中国大多数家庭容易忽略的,我们的亲情文化里总是更重视强调父母为了小孩含辛茹苦地无条件地付出。并且父母也在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告诉自己,的确是欠了这样一笔债。可是,果真如此吗?
    为什么这一笔付出不能如同别的事那样,“自私”地问问,是否值得如此投入,且不问收成,同样的时间精力其实作为个体你可以去做更喜欢和更有意义的事。
    这就不难理解很多父母到了老年抱怨连天,感叹自己命苦。对孩子有诸多不满,可能是当年,您自己就没有提出过要求。双方为此,并无契约和守信的承诺。
    因为,再亲密的家庭都要面对生老病死,无悔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交代。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生命,一个人来,一个人走,要确保每一步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没有埋下负面情绪的种子,最终就会得到善果。
    4, 父母的价值观直接传承给小孩。
    重庆有句老话叫做“屋檐水,点点滴”。歌词大意是家里的小孩都是模仿大人的行为,而不是听大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说,父母如何做,小孩也如何做,想要小孩爱学习,父母自己必须爱学习。
    我基本从来不看电视,因为我们家就不看电视。我娘在我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在家里看书,她宅得住,于是我也宅得住。我妈妈很尊重她的老师,于是我也很尊重我的老师。
    家庭的氛围对小朋友来所太重要了,不然著名的孟母阿姨就不会搬三次家了,小朋友就像是白纸,刷上什么颜料就是什么颜色。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常常会看见某些家庭,父母天天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麻将桌上,然后抽空打个电话问小孩,你作业做好了没有啊,要好好学习啊,将来才能出人头地。
    有此类父母的同学长大的确成才,我也见过,但概率极小,都是奇葩。而且也是在70年代大众皆是放养的那个情况下才有戏。 摆在小朋友集体现实的今天,估计很难。
    同样的,有时会看到一些父母竟然奖励小孩玩儿,或者惩罚小孩学习。我就完全不解。
    这样的奖惩中自然包含了父母的价值观,学习是痛苦,玩耍时快乐。
    我娘惩罚我的内容从来都是,一周不许看书,或是三天不准画画,当然奖励就是去买书。
    这个奖惩里包含了的价值观就是正面的,读书学习是你的福气,你不珍惜,就不值得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到现在,我被称作“学习控”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娘给我埋伏下学习是最珍贵的快乐种子的结果。
    往略深里讲,价值观就是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
    如果一个做父母的,自己就根深蒂固地认为升职和股票是最重要的,并且在行为上表现了出来,那么,当小孩高考失利要死要活那天,他如何生动地对小孩进行看开点要经得起挫折的劝说都是无效的。因为,他的小孩已经完全地接受了他把外在肯定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
    同理,如果一个父母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因为工作或是各种原因没有出现的话,有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希望子女来看望他,而子女没有出现时,就不要觉得惊讶了。
    所以,价值观不是怎么说的,而是实实在在你在行动里体现出来的人生取舍。小孩儿基本会全盘继承,我也见过,那种彻底父母向左,小孩向右的家庭。但是那首先是少数,其次,也不太快乐。
    5,心中的慈悲比他的脑子里的智商重要。建立反省机制。
    现在回家,和我娘坐在一起喝茶,我还会跟她开玩笑说,“来,我们来谈一下心吧。”
    小时候,她常常会找各种机会跟我“谈心”,主要内容就是启发我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事,或者伤害人。当我主动坦白了诸多自己觉得不够好的行为之后,我娘会继续往深挖掘,循循善诱我继续思考有没有什么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比如无意间说过的那句话,伤害到了别人。
    然后和我一起分析,再遇到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教会我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难处和不易。
    我讲给一些朋友此段内容的时候,都觉得你妈太过了吧。这样累不累啊。
    可是重点是我没觉得累啊,反而在别人的认同和喜爱中感觉到了很轻松。
    我想,如果要舍弃我娘的所有的其他教育,只保留一项的话,我愿意保留此项。
    无数次谈心,让我学会换位思考,跳出来看自己。学会不自私,爱他人。
    我娘曾经很夸张地说,即便未来你做一份最普通的职业,即使是你去扫厕所,但是你都要成为一个可爱由修养的人。(我当时频频点头,心说,又玩儿我。)
    但是,的确如此,当我16岁之后,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靠写日记跟自己“谈心”,在建立自己的生活时,跟人群相处时,我发现我娘的谈心教诲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
    有时候,才华,聪明,本事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一颗能跳出我执,真诚地关心别人的需要的心灵却保护我度过困难和竞争,长期因为反省而带来的性情修养在关键时刻显得威力无比。
    读到这里,我相信你很难不对我娘升起敬意,这也算我给她准备的一个礼物,虽然过去也有人采访她写过她的教育心得,我想如何我不会有我这个“被教育的”写的深入和有现场感吧。
    另一点,我想说的是,一定有人说,咦,你怎么没有提到你爸爸呢。你的教育里你只提到你娘呢。的确,我的童年在单亲家庭状态下度过,我娘很坚强勇敢,我很佩服她。
    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笑笑,就过了。如果总是觉得自己是特别好或是特别悲惨那个,都是妄想执著,心生烦恼。
    我娘用她的行为,教会我直面问题和乐观的心态,勇敢追求幸福以及承担胜过一切。
    在我小时候,教育我的角色就是我娘。我外婆是助教,我还曾经说我外婆是我妈妈的狼狗呢。(哇咔咔,要忏悔呢)当然了,我娘这么厉害,当然是我外婆这个“老娘”言传身教的,我外婆也是个超级好强可爱,有菩萨心肠的老太太。希望她在极乐世界过得开心。
    真是想念那些日子呢。虽然有时我会被骂骂,但是多数时候,都快乐又自由。
    现在,我娘过得跟童话似的,有超级爱他的老公,花园和大房子。幸福地过着小女人的生活。
    有个阿姨,这样评价我娘,说她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林曦的第二任老公

https://m.shanpow.com/news/497462/

推荐访问:林曦的老公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0708国学堂—梁冬对话林曦第一讲 文字版
书法的身心修炼 | 梁冬对话林曦 (三)
林曦:今天书法最难学的是什么?
80后美女书法家林曦,精品书作欣赏,网友:颜值满格的书法大家
《国学堂》 林曦讲书法(下)
冬曦好讲究第一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