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壁之战与东亚季风 (转载)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为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战中,孙刘联军之所以能战胜曹操,成功使用火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而火攻的成功使用又与当时赤壁吹东南风有关。因此,与其说赤壁之战是火攻的胜利,不如说是军事家诸葛亮运筹帷幄、驾驭天气变化规律的结果。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83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挥师南下,刘表在惊吓中死去,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方被曹军占领,曹操想乘胜追击,一举占领江东,灭掉东吴的孙刘集团,一统天下,然而诸葛亮、周瑜、黄盖等主战派却不为曹军势力所吓倒,奋起抗击,最后火烧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克敌制胜。曹操之所以一败涂地,关键是因为他不懂得东亚季风的特点,不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特殊性。正如诸葛亮所说:“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孙刘联军之所以胜利,是诸葛亮等人熟知阴阳、地理,了解东亚季风特点的结果。

众所周知,我国处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最显著,导致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环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冬季,亚欧大陆由于热容量小,气温迅速降低,形成了势力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太平洋上,由于海洋热容量大,气温较高,形成低压。因而,冬季形成了从亚欧大陆吹向太平洋寒冷干燥的西北风。而夏季,亚欧大陆热容量小,气温迅速升高,形成了印度低压,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作用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即东南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就是受上述这种季风的影响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季风气候相当显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公元208年冬12月,正至隆冬,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冬季风(也就是西北风)势力强大的时候,曹军位于江北,孙刘联军处于江南,风向利于曹军,而不利于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若用火攻,会烧掉自己,反而利于曹军。曹操深谙此理。当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时,谋士程昱担心地对曹操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而曹操却不以为然,很自信地说:“凡用火攻,必籍风力,方今隆冬之际,只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用火攻,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对此,周瑜深感不安,但又无以为计。当周瑜被西北风吹起的旗角扫在脸上时,猛然想起西北风于自己不利,便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曹操、周瑜虽然堪称军事奇才,但与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的诸葛亮相比,则稍逊一筹。周瑜气倒时,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欲破曹公,必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诸葛亮南屏山借得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诸葛亮借东风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他早已知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道理。在冬至节过后的一段时间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吹起两三天的东南风,这正体现了“天有不测风云”的古训。这就是诸葛亮运筹帷幄、驾驭自然的依据和大将风度的体现。唐代诗人杜牧有感于此,写《赤壁》诗道:“折戟沉沙铁未消,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经常存在这样疑惑: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无法解释这些反季节现象,就赋予其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比如罗贯中就借助于诸葛亮的“神力”来解释,他在《三国演义》描绘赤壁之战的第49回写道: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于周瑜曰:“此都督病也。”瑜见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苦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角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呢?从气候学上讲,由于气压场的作用以及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天气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的变化,而这些反常现象的出现常常会有一些与其相应的自然现象发生,只要善于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天气的反常变化也是可以预测的。也就是说,天气的变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诸葛亮长期生活在长江中上游,谙熟这里的天气变化,具备了驾驭这种规律的能力。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上空的北部和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为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战中,孙刘联军之所以能战胜曹操,成功使用火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而火攻的成功使用又与当时赤壁吹东南风有关。因此,与其说赤壁之战是火攻的胜利,不如说是军事家诸葛亮运筹帷幄、驾驭天气变化规律的结果。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83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挥师南下,刘表在惊吓中死去,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方被曹军占领,曹操想乘胜追击,一举占领江东,灭掉东吴的孙刘集团,一统天下,然而诸葛亮、周瑜、黄盖等主战派却不为曹军势力所吓倒,奋起抗击,最后火烧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克敌制胜。曹操之所以一败涂地,关键是因为他不懂得东亚季风的特点,不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特殊性。正如诸葛亮所说:“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孙刘联军之所以胜利,是诸葛亮等人熟知阴阳、地理,了解东亚季风特点的结果。

众所周知,我国处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最显著,导致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环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冬季,亚欧大陆由于热容量小,气温迅速降低,形成了势力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太平洋上,由于海洋热容量大,气温较高,形成低压。因而,冬季形成了从亚欧大陆吹向太平洋寒冷干燥的西北风。而夏季,亚欧大陆热容量小,气温迅速升高,形成了印度低压,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作用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即东南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就是受上述这种季风的影响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季风气候相当显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公元208年冬12月,正至隆冬,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冬季风(也就是西北风)势力强大的时候,曹军位于江北,孙刘联军处于江南,风向利于曹军,而不利于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若用火攻,会烧掉自己,反而利于曹军。曹操深谙此理。当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时,谋士程昱担心地对曹操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而曹操却不以为然,很自信地说:“凡用火攻,必籍风力,方今隆冬之际,只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用火攻,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对此,周瑜深感不安,但又无以为计。当周瑜被西北风吹起的旗角扫在脸上时,猛然想起西北风于自己不利,便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曹操、周瑜虽然堪称军事奇才,但与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的诸葛亮相比,则稍逊一筹。周瑜气倒时,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欲破曹公,必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诸葛亮南屏山借得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诸葛亮借东风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他早已知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道理。在冬至节过后的一段时间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吹起两三天的东南风,这正体现了“天有不测风云”的古训。这就是诸葛亮运筹帷幄、驾驭自然的依据和大将风度的体现。唐代诗人杜牧有感于此,写《赤壁》诗道:“折戟沉沙铁未消,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经常存在这样疑惑: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无法解释这些反季节现象,就赋予其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比如罗贯中就借助于诸葛亮的“神力”来解释,他在《三国演义》描绘赤壁之战的第49回写道: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于周瑜曰:“此都督病也。”瑜见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苦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角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呢?从气候学上讲,由于气压场的作用以及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天气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的变化,而这些反常现象的出现常常会有一些与其相应的自然现象发生,只要善于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天气的反常变化也是可以预测的。也就是说,天气的变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诸葛亮长期生活在长江中上游,谙熟这里的天气变化,具备了驾驭这种规律的能力。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上空的北部和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壁之战 - 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周瑜与赤壁之战,是他谱写了这场千古战史,不要再被演义欺骗
赤壁之战
这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加戏太多啦!——第三章:赤壁之战(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