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西通胀:4千万中产恐被一夜吞噬

近年来,巴西通胀率不断走高。图为巴西里约热内卢,顾客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内购买海鱼。《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翁忻旸/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刘彤 杨江玲 发自巴西利亚

近三年来,巴西出现通货膨胀回升势头,但平均年通胀率不足6%,在经济学范畴仍定义为低通货膨胀。然而,翻开当地报刊,则充满对通胀趋势的担忧,大有问题极为严重之感。

究其原因,一是该国历史上曾遭遇过恶性通货膨胀噩梦,至今尚心有余悸;二是政府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反通胀措施弃若敝帚,屡番“破戒”,让人不禁对前景心生忧虑。

超市曾要每周换3次物价签

其实,噩梦发生的时间并不遥远。从上世纪80年代至1994年,巴西经历过恶性通胀的长期困扰。经济学把年通胀率超过1000%定义为恶性通胀,但它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何种混乱,人们还知之甚少。本报记者在1990年曾“有幸”在巴西读书,对这种混乱有切肤之痛。

当年通胀率超过1800%,平均每月在100%以上。为此超市每周要更换超过3次的物价标签。当时的经验是,一旦发了奖学金,第一时间跑到超市,买足一个月的生活用品,然后把剩余钱悉数换成美元,需要零花钱时再换为当地货币。总之,百姓就得“跑得快”。

而商家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快涨价以避免损失,也就是俗称的“涨得快”。于是,整个巴西就变成“跑”与“涨”的赛场,通胀也在这场竞赛中被轮番推高,根本谈不上经济发展。

1994年,当时的财政部长恩里克·卡多佐,推出抗击通胀的“雷亚尔计划”。该计划实施的第二年,通胀率降至个位数,并在随后十多年里维持在4%左右。“雷亚尔计划”甚至载入世界反通货膨胀的经典,其中三点主要措施至今仍奉为圭臬,被称作“卡多佐三原则”。即“初级财政盈余”、通胀目标管理制度和“汇率带状浮动”,防止政府滥发钞票,为通胀制定限度,同时赋予央行维护汇率的权力,保持本币汇率稳定,用进口产品冲击通胀,让国内商家不敢随意涨价。

在“卡多佐三原则”的指导下,巴西不仅一举击败恶性通胀,同时还因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吸引大量外国私人资本涌入,经济迅速恢复并获得较快速度增长。

中产阶级的抗议

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西经济受到重创,政府试图以放松银根的办法刺激经济,于是想要打破“三原则”束缚。

2011年,鉴于经济增长仅为2.7%,政府强行命令央行开启降息周期,一年多里,银行基准利率由12.5%降至7%。政府还开始不顾财政约束,大幅提高公共投资。政府为刺激经济,已经将“三原则”中的两条置于不顾。

结果,2012年,巴西通胀率瞬间攀升至6.4%,差一点就突破当年的管理目标。2013年前10个月,年通胀率仍居高不下,为5.84%。而2012年的经济增长,却进一步下滑至0.9%。有人惊呼,巴西经济已陷于“滞涨”境地。

通胀重新抬头带来的危害很明显:企业要求政府加强保护的同时,又开始肆无忌惮涨价,以求“用最简便方式获取利润”;经济停滞、物价普遍上涨,民众怨声载道,成为今年6月中旬巴西发生全国大规模示威游行的主要诱因。

此次示威游行被专家称为“中产阶级的抗议”。他们解释说,巴西近十多年的经济发展,造就出“4000万中产阶级”,这些人不愿自己刚刚赢得地位,“一夕间被通胀吞噬掉”。它也从另一方面给政府警示:多年来,政府在调整社会结构上的成绩来之不易,不能让通胀毁于一旦。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西民生压倒世界杯
通缩与通胀,对你影响有几何?
价格管制 饮鸩止渴
交易者之路-时区交易法(第八章 投机之道)5
德国民生饱受通胀之苦 危机“看不到尽头”|德国
当通胀来临之后,钱将不再值钱,拥有“这几样”才最实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