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山 | 阿尼玛卿攀登是个怎样的历程


本文根据“纳丽德·稷下学宫”大多吉“阿尼玛卿攀登”分享会内容整理。时间原因,本文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大多吉,国家级运动健将;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3次登顶珠穆朗玛峰;5次登顶卓奥友;14次登顶慕士塔格峰,是登顶慕士塔格峰次数最多的高山向导;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向导。户外旅行家特聘登山顾问。


阿尼玛卿  


阿尼玛卿山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为黄河源头最高山峰,主峰为玛卿岗日,至高点玛卿岗日的I号峰尖,海拔6282米。玛卿岗日II号峰尖,海拔6268米。二峰技术难度相对小一点。该山为昆仑山东脉,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冰川数量占黄河源90%,雪线高度5200米(1968年雪线高度5000米)。



阿尼玛卿的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阿尼玛卿和冈仁波齐、梅里雪山、尕朵觉沃并称为藏族“四大神山”,也被藏族人民奉为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


阿尼玛卿攀登路线冰裂缝纵横、冰塔林林立、冰川地形丰富,是一座技术型山峰。




气候特点  


大陆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一日数变,风雪冰雹交替降临。每年4月底以前为狂风大雪主宰,6月初以后至8月末以前,则阴雨连绵,雪雹齐全,时而还伴有龙卷风,日降水量l0毫米左右的情形往往持续20天以上。一年中最低气温为1月份,峰顶气温可达-50℃以下。而每年4月底至6月初和9月、10月两月,主峰最低气温为-30℃。2、3、4月风最大,又以3月为最。风速在17米/秒以上的大风常常连续15天以上。海拔4700米的地方最大风速可达40米/秒。因此最佳旅游登山时间是4月底至6月初或9月至10月。



攀登历史  


1922年英国人约翰·白雷依拉在探险途中看到阿尼玛卿山,他认为高度在海拔7600米以上,在欧洲公布了这一发现。


1926年美国探险家约瑟夫·罗克攀登阿尼玛卿峰,登达4900米,他估计距顶峰距离约3600米。


1949年美国雷纳德·克拉克在阿尼玛卿山探险和测量,他测出主峰海拔9041米。他写了一本《神秘的阿尼玛卿山》。




1960年6月北京地质学院登山队,玛卿岗日二号峰(6268米)西北山脊,6月2日8人登顶。


1981年4月─6月,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的四支队伍分别经南山脊、东北山脊、东山脊登顶。1984年8月─9月,中日联合登山队从西北山脊登顶,期间遭遇雪崩。


1993年7月─8月,日本山梨岳连队从东山脊登顶。1996年7月─8月,北京大学登山队从南山脊登顶。1996年8月,中国科学院探险协会远征队从东北山脊登顶。201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登山队登顶。


2015年8月,北京大学山鹰社14名在校生全员登顶主峰玛卿岗日,终结了这座山峰多年无人登顶的记录。当月,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登山队16人成功登顶,创历史登顶人数之最。




 攀登周期  


阿尼玛卿攀登一般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D1、西宁集合;D2、西宁—大武镇(约需8个小时,大武镇海拔3710米);D3、大武镇—阿尼玛卿大本营(海拔4600米);D4、大本营适应训练;D5、大本营—C1—大本营,拉练;D6、大本营休整;D7、大本营—C1(海拔5780米);D8、C1—C2(海拔5670米);D9、C2—冲顶—大本营;D10、大本营—西宁。



进山路线  


西宁-大武镇,443公里,西宁到大武的班车需要8—11小时,包车也要6—9小时。大武-雪山乡-三岔口,汽车,80公里,一天。三岔口-大本营,驮队,20公里,6小时。从西宁到果洛州大武镇全程440公里。



大武镇上的路标


攀登路线  



攀登线路图。左侧线路沿山脊攀登,有很多冰裂缝,需要架设梯子。红色线路难度、坡度稍小一点。黄色线路坡度稍大一点,平均50-60度,两侧全是悬崖。蓝色线路是现在常采用的线路,到C1前一直沿着山脊走,两侧也是悬崖。C1往后有很多冰裂缝。


阿尼玛卿山体风化严重,冰川变化大,大小裂缝暴露,不适合安全登山的理念。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东北山脊攀登线路。


阿尼玛卿攀登可以设立3个营地:大本营BC、I号营地C1和II号营地C2,以及一处换鞋处。从大本营BC到换鞋处有一段很长很陡的碎石坡,需要3小时左右。从换鞋处到C1是一段大雪坡,需要4小时左右。从C1到C2大部分是缓雪坡和一段横切一百米左右的70°的冰壁,还需要下降150米,需要3小时左右。从C2到顶峰需要4小时左右。从顶峰撤回C1需要4小时左右,从C1撤回BC需要1小时到2小时。



攀登前的技术训练。右前方山峰的顶部,就是C1营地。


大致的攀登路线:海拔4600米的BC—碎石坡(40坡度)—海拔5230米的换鞋处ABC—大雪坡(30坡度)—海拔5780米的大平台C1—缓雪坡—山脊陡坡(70坡度)—海拔5670米的C2—冰川雪原—海拔6282米的顶峰(大平台)。



攀登历程  


垭口—大本营BC(4600m):


大卡车只能送到阿尼玛卿山麓下的垭口,然后由牦牛队把装备运到大本营。当地居民语言沟通方面有一定难度。



到达大本营前有一条河,不太容易通过。河的对面有一些小帐篷,都是当地的牧民。



大本营BC:

大本营BC建立在海拔高度为4600米的碎石坡平台上,营地旁边有一个水塘,可以用来取用,因为水的温度比较低,所以还可以用来储藏一些肉类和其他一些容易腐败的食品。在这里建为大本营既靠近水源,也靠近东北山脊路线的起点。

大本营手机没有信号,但是本营周围的山坡手机信号,可以用手机与外界取得联系。



大本营的夜晚


大本营BC—C1:


从大本营出发沿着东北山脊攀登,需要翻过两个小山坡才能到达山脊的下方。那两个小山坡是碎石坡,但是有比较固定泥土,徒步鞋可以轻松通过。雪线之前的碎石坡碎石极其破碎,而且碎石坡的坡度陡,高度达500米左右,角度接近40°,没有清晰的路线。



碎石大大小小的都有,而且有很多比较锋利,踩在碎石坡上面碎石容易滑下来,因此下方的队员要时刻注意落石,而且行动的力度不能大,所以此处不能快速通过,只能小心缓慢地手脚并用地爬上去。从碎石坡下撤更危险,踩在随时上面不仅自己容易滑下来,而且也容易因此碎石落下,特别是在夜里非常容易发生危险。



从山脊上是一层厚厚的碎石块,而且坡度较陡,在40坡度左右,踩在上面很容易导致石块往下滑,需要手脚并用地爬,在这里的速度不能太快。此处路段容易出现滚石,为保证安全,队员最好保持20米左右的距离。



爬过碎石坡上方是雪线,有一个小平台,可以放下一到两顶帐篷,可以设为前进营地,在这里换高山靴和技术装备。



从雪线往上就是30坡度左右的大雪坡了,在较低海拔处雪层很薄,基本上是亮冰层,在往上雪层比较厚。由于大冰坡的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滑坠,特别是下撤的时候,而且由滑坠产生的后果会很严重,因此这段大冰坡上需要路绳保护通过。



图片上方为换鞋处。从换鞋处到C1营地,需要铺设大约800米长的跳绳。



东北山脊大雪坡


在这段冰坡的上方有一个小平台,没有裂缝,有一点坡度,可以容下三顶四人的高山帐。从这个小平台再往上才是这个冰坡的坡顶,平台很大,这里就是C1营地。


C1可以有两个位置:高C1和低C1。高C1面积更大一点,低C1在到达高C1前的雪坡上一个小平台。一般选择高C1营地。



低C1所处的小平台,坡度比较陡,两侧都是悬崖



从低C1通往高C1之间的路段,两个点相距约100米


大雪坡的坡顶,大平台,高C1营地



从C1遥望东北山脊



夜空下的高C1营地



C1营地遥望顶峰。顶峰并不是那个山尖,而是山尖后面的那个平缓的雪坡顶部


C1营地—C2营地:


C1营地出发,翻过一个小雪坡就可以沿着山脊背部的雪坡横切,这里的雪况较好,可以踩出一条小路来,这里大部分是缓雪坡,但是因为有些明、暗裂缝通过这里需要结组前进。




横切线路


在东北山脊有150米左右的横切亮冰壁,70坡度左右,十分容易发生滑坠,因此需要提前修路保护通过此路段,而且需要使用踢冰技术,因此队员要具有扎实的攀冰技术。


过完这段横切冰面后,需要下降200米,但下面暗裂缝和明裂缝比较多,而且这段冰面有一处较宽的横切裂缝,需要队员扎实熟练的攀冰技术和下降技术,难度较大




也可以选择在横切冰面前面的雪坡上直接下降,这里雪层较厚,操作简单,对体能要求小。下降到山脊西侧冰川,往前100米左右是一片平缓的冰川,没有裂缝,这里可以设为C2营地。



北坡冰川上的C2



左上角的山尖并不是顶峰。顶峰在山尖的后面



这张照片是离开C2营地开始部顶。C2营地海拔比C1营地海拔略低,所以攀登过程中需要有一段下降。但在返回途中,这里相应要经过一段上升。所以,登顶后返回时这段上升比较耗费体力。


C2营地—顶峰:


冲顶当日一般凌晨3点起床,4点出发。10点左右登顶。



C2营地出发,有很多的冰裂缝或者悬崖。



沿着山脊西侧冰川的北坡行军,这里坡度较小,但是路程较长,沿途有很明显的大裂缝,可以绕过去。因此在这段路上不需要修路保护



冲顶当天如果天气不好,有大雾,能见度低,需要结组前进,以防止队员走散迷路。如果天气晴朗,视野开阔,能够清晰地看清路线,也可以不结组,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明显的大裂缝,可从侧边绕过去



冲顶之路的缓雪坡



冲顶途中的地形


顶峰玛卿岗日,对面最高点为阿尼玛卿II峰。阿尼玛卿顶峰是一块很大平地,地势开阔,像个球场一般,但要注意边缘有雪檐,一定不要太靠边。


难度及特点  


1、陡峭的碎石坡:

从大本营出发沿着东北山脊攀登,在到达雪线之前是一片碎石坡,碎石极其破碎,而且碎石坡的坡度陡,高度达500米左右,角度接近40°,没有清晰的路线,碎石大大小小的都有,而且有很多比较锋利,踩在碎石坡上面碎石容易滑下来,因此下方的队员要时刻注意落石,而且行动的力度不能大,所以此处不能快速通过,只能小心缓慢地手脚并用地爬上去。从碎石坡下撤更危险,踩在随时上面不仅自己容易滑下来,而且也容易因此碎石落下,特别是在夜里非常容易发生危险。

2、C1到C2之间的横切路段,非常耗体力。

3、对体能和技能有一定要求。阿尼玛卿的攀登落差有1600多米,攀登周期较长。最重要的是下撤时从C2到C1有一段较长的陡峭冰,需要队员在冲顶完后还要有必需的体能来攀爬这段。而且从C1到换鞋处是连续的下坡,如果体能透支的话很容易发生滑坠的危险。

4、多变的天气。阿尼玛卿的天气变化较大,大风、大雾、大雪天气都有可能遇到,对体能和行进速度都会造成影响,一定要注意安全。

5、冲顶时温度很低,天气不好时伴有大风,容易发生冻伤,上去时注意保温。

6、其他问题。注意预防高反,出现症状要如实告知领队;饮食尽量不要吃得太饱,不吃过辣的食物,不吃过多肉类食物;多喝水;天气变化快,一定要注意保暖,勤快衣服,感觉凉就及时加衣服;一定不要单独行动,包括上厕所,防止意外滑坠或者掉入暗裂缝的可能;跟紧领队,防止迷路。




交流阶段  


户外旅行家:阿尼玛卿雪山攀登的技术难度大不大?

大多吉:C1和C2间的横切技术难度比较高,但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从换鞋处到C1需要铺设800米的跳绳。从C1到C2需要一直铺设跳绳。快到顶峰处也有一些裂缝,要绕着走。


户外旅行家:如果自主攀登阿尼玛卿的话,有哪些建议?

大多吉:以前有自主攀登的,但都没有攀登成功。他们可能感觉我们的路线太长,就没走我们这条线路。自主攀登,要有高海拔攀登的经验,攀登技术要求较高,但会非常危险,对抗高反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户外旅行家:这么多年阿尼玛卿为什么攀登的那么少?是因为难度还是因为神秘色彩?

大多吉:阿尼玛卿是四大神山之一,“外地人”可能没有信仰这个概念,但很多来攀登的都没有攀登上去。如果说有信仰的话,珠穆朗玛峰、宁金抗沙等也都是神山。但阿尼玛卿还是一座比较特殊的神山。气候原因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户外旅行家:冲顶那天,从C2出发到返回到大本营,预计要行进几个小时?强度大不大?有什么建议?

大多吉:这要看各人的体能。C2到顶峰快的4个小时,慢的需要6个小时。顶峰回到大本营需要9个小时左右。关键是冲顶那天要保持体能,因为下撤时从C2到C1还需要向上爬,需要用上升器。没有上升器的话,一定要用冰镐。无论是哪座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多和领队沟通,不能拼命地上,保存体能很重要。山永远在那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尼玛卿西壁直上新线路首登攀登报告
带你登顶珠峰【中】
前世今生 神山阿尼玛卿转山完整攻略
出差昆明不忘户外,雪岭马鬃岭一日双登
梦回珠穆朗玛 —— 珠峰南坡攀登全纪实[图]
Weday—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天(珠峰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