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3岁的张大千画画是啥样?点开看这段珍藏四十年的影像丨画事


画事君说




1949年,张大千手握三张机票,带着妻子徐雯波和女儿张心沛去国离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他是个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人,同时,他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他绝对不能留下来。


他先到了台湾,觉得台湾出国不便,便又到了香港,又觉得香港地小人杂,便去了印度,风光秀美但基础条件太差,于是迁到巴西,找到一片地看上去很像四川平原,于是大兴土木盖了八德园,但十年多后巴西要修水库,煌煌八德园就要被淹,张大千豪气迁居美国,先弄了一个小地方叫“可以居”,后来站稳脚跟就搞个大园子——环荜庵。




张大千终其一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万里不是中华范围内,而是全世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创造出泼墨泼彩的新技法,令后人仰望,是因为他的心和眼走得更远——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国画功底,还兼具国际性视野。他去日本留学,去韩国金刚山,海外漂泊的日子里,在印度、巴西、阿根廷、欧美各国举办画展,还跟毕加索交流切磋。


(从右至左)毕加索、张大千、徐雯波合影


半生流浪中,张大千在世界各地“搜尽奇峰”,但他却说“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选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定居,也是因为当地的风景、气候很像巴蜀,在这里作画,就像回到了故乡。


美国加州卡梅尔镇张大千旧居环荜盦


环荜盦依山傍水,林木秀美,张大千很喜欢,曾赋诗多首:


万竹丛中结一龛,青毡能守自潭潭。老依夷市贫非病,久侍蛮姬语亦谙。得保闲身惟善饭,未除习气爱清谭。呼儿且为开萝迳,新有邻翁住屋南。(《移家环碧庵》)


诗句中流露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梦幻感觉。


张大千和徐雯波


他每日与庭院中的九十九棵梅树相伴,对月而坐,后来甚至还栽种了杨梅树,聊以慰藉思乡之苦,这在他的很多诗中,也有体现:


缀玉苔枝乞百根,横斜看到长成都。殷勤说与儿孙辈,识得梅花是国魂。(《环碧庵种梅百本(二首)》之二)


1972年,美国电视台《华府报道》节目主持人李得延,在环荜庵对张大千进行了独家采访。张大千一生中只留下两次影像记录,这便是其中之一。



李得延先生在采访播出后,将两卷珍贵的录影带完好地保留至今,如今出现在2017年上海敬华春拍上。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独家采访,看73岁的张大千,是如何一边在案上作画,一边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讲述他对中国画、西洋画的见解。视频中,还能看到他的夫人徐雯波,陪伴在侧,为他细细研墨。




镜头慢慢摇进张大千的环荜庵画室内,张大千正在案上作画。



很多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习惯,当谈及自己的性格和作画规律,张大千说:


“我的性情啊,向来是很懒散的,什么事情都不大用心,听其自然。所以画画的时候,我自己没有一个规定要怎么样去画画,只是兴致来了呢,就画画。不过这个画画呐,在未动笔之前,自己心里头还是有一个理想的典型在那里。”



老爷子又补充,说是没规律,其实下笔之前整体构图也还是要想清楚滴。


这时候,他已经胸有成竹地在镜头前开始了一张山水画的创作。


张大千:“比方说一张纸放在台子上,要想画一张山水,大的主题下笔之前已经定了,期间的小细节呐才是最后的,应该加应该减。所以我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所以我从来没得时间固定过,我画的方式也没有固定的。不过说是没固定呐也是有一个固定的样。”

 


就像一个学霸,考前没复习,但每道题都能信手拈来,其实格局早已成竹在胸,每走一步都是无招胜有招。张大千的笔下很快,一幅山水的大格局逐渐显露出来。



张大千仿石涛很出名,但台湾友人陈定山在报纸上写文章劝他不要老学石涛,都没有自己的风格。


张大千却说,“因为我的功夫还没到,我说我们中国的名画多是靠摹,就像你念书,现在咱们白话文也好,文言文也好,一定要念书,我说我现在还在这念书的阶段……



“走得最高,你在山顶上才可以四面的望。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我是主张学中国画也好学西洋画也好,我想应该要向从前的大家学习,然后呢,到了最后写自己的胸襟,挥个人的见解。”


说话之间,毛笔在宣纸上画出了富有八大风格用笔变化的线条,但又有明显的大千风格。



点景的树,也是寥寥数笔,形神皆出,非常熟练。



涂抹出远山,再细细收拾一下局部。



最后落款,独具一格的大千体,极有辨识度。



这幅四尺整纸的写意山水画,就这么在镜头前完成了,可见张大千真的是胸中有丘壑。



采访结束后,他将这幅画送给了主持人李得延,而李得延先生也将这幅珍贵的画作保留至今,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幅画出现在了今年上海敬华春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73岁的张大千的笔力。


lot 473

张大千(1899-1983)?泊舟桥渚

设色纸本?镜片 1972 年作

款识:中华民国六十一年元月四日,得延仁兄见访蓬蓽庵写此请正。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说明:附1972年访谈录像带(2盒)。

68×135 cm 约8.43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身在海外的张大千,画出来的仍然是极富有中国风格的山水。后期的泼彩风格,不能不说是受到了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但张大千自己是不承认的,他在这个视频里说:


“我对西洋画呐没有研究,不是不喜欢它们不去研究,我觉得人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自己国家的自有东西,我们都还研究不完,所以我就没有精神去学西洋画,但是我对于别个国家的画…但相尊重不相思,我很尊重他们的可我没学过。”


虽然没有研究,但是张大千还是觉得东西方艺术是互通的,虽然媒介不同,但当达到最高的境界时,其出发点和用心都是一样的。


张大千:“但是就我一个人的理想,就是这普通一般的可以分这是东方的画这是西方的画,我想到了最高的境界啊,没有分别。”



当然,上天也给他开了玩笑,他虽然擅长细路传统山水,但眼睛因为血管破裂而视力变差。大千开玩笑说,因为自己有眼疾,画画不抽象都不行了:


“……我有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硬化就在眼球后边的血管破裂了,所以呐这眼睛有点糊涂,在国外呐也经过几次治疗,现在又再去治疗,所以现在画画不抽象也自然而抽象了,我完全是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


但就算他后来开始画泼彩,他也不承认自己是学西方,而是说中国上古就有抽象。


“至于讲到这个抽象画呐,不是现在才有的,在我们中国最早就有的,我们中国讲书画同源,写字跟画画是一样的。殷墟出来的甲骨文的字,你比如马羊虎狗日月龙,都是画,就是现在的抽象画,所以抽象就是把这些没有用的东西不要了,取它的精华,所以抽象画中国最早。


到了战国时候春秋时候老子的学说,他所讲的都是抽象画的道理,他说以貌取胜,你普通的面貌不要,就只有抽象。他又说无相之相,没有相当中有相,所以没有相这个东西有他的精神在,这也是抽象。他还有两句话说得最明白,他说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我们先在这个圈圈里面做功夫,最后跳出圈子就好了嘛,那就是抽象。”


上海敬华春拍中还有一幅大千的山水《天水纪游》,明显就是他还在圈圈里面做功夫的画。


天水在今天甘肃,这是一幅张大千回忆旅途见闻之作,而那段旅途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也最辉煌的时光。


075

张大千(1899-1983)?天水纪游

设色纸本?立轴 甲申(1944 年)作

款识:老杜秦州杂诗,山头南郭寺胜迹隗嚣宫,予此幅正从南郭寺门北望隗嚣城所得稿也。其地荒芜,一土成干,岂避暑所宜。意当时必林木蓊鬱,幽径森冷。甲申夏偶忆去年天水之游漫为图此。大千张爰。

钤印:张大千(白)、蜀客(朱)、西方之人(朱)

鉴藏印:万里写入胸怀间(朱)、杨启霖所藏书画(朱)

123×55 cm 约6.2平尺

RMB: 1,800,000-3,200,000


1941年中,敦煌激起了张大千对佛画的向往,在赴敦煌临摹壁画途中,他先经过了甘肃天水。


张大千生于四川,游览之地多限于山清水秀的南方。而眼前的甘肃天水,雄浑厚重,对他而言是一个新的感官体验,令他印象深刻。但由于当时他很快就投入到敦煌壁画的整理临摹中,直到1944年结束敦煌之旅,才想起天水之行也是很值得画一画的。


张大千画的是天水城南2公里处的南郭寺。他在题识中说,杜甫《秦州杂诗》里有“山头南郭寺,胜迹隗嚣宫”两句(原句为“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和“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隗嚣宫是旧时的避暑行宫,但张大千站在南郭寺门北望隗嚣宫,发现这个地方非常荒芜,连棵树都没几棵,怎么可能是避暑的好地方呢?于是他推测,在古代隗嚣宫一代肯定是树木葱郁,幽深凉爽的地方。


因为时隔两年,张大千在回忆天水景物之时,不免有记忆模糊之处,也因为上述这段历史典故,他在画中融入了更多艺术加工。画面构图复杂饱满,近景是低矮平缓的山坡,高耸的松柏将格局拔高,中景是层层密林和和零星点缀的几座茅屋,节奏放缓,慢慢铺陈,远景层峦叠嶂逐渐走高,坡面和峭壁呈现出一种几何线条、块面相互穿插的美感。虽然构图上有创新,但对于各处景物的处理还是笔笔细腻,极力还原自然界的真实形态。


而且近景处以细笔勾勒山石,浓墨点染松柏,以淡墨写远景,加强了纵深感,使观者的视线得以由低到高,层层递进,既可饱览天水复地形起伏之美,又在繁复中遵循着一种秩序。因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怀思,画面整体还是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体现出张大千深厚的摹古功力,和对自然实景的观察与思考。


除了张大千,上海敬华春拍还有几张特别的好画儿值得大家看看。我每年看的画有一两万张,下面这几张题材真属于画家中少见的,所以特别选出来请大家欣赏。


378

谢稚柳(1910-1997)?霜入林丘

设色纸本?立轴 癸亥(1983 年)作

款识:癸亥秋尽写霜入林丘。此江南落墨法非所谓泼墨泼彩也。壮暮翁稚柳在北京并记。

钤印:稚柳(白)、谢稚(朱)

出版:《近现代中国书画展览》NO.61,集古斋博雅艺术公司出版,1984。

说明:罗桂祥旧藏。

88×47 cm?约3.8平尺

RMB:800,000-1,000,000


谢稚柳60岁之前的作品,一贯温婉,充满江南文人的儒雅清气。但在这幅1983年创作的《霜入林丘》中,谢稚柳为我们展现的,是由温婉到奔放的转变。虽然笔法看起来很像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但实际上却是谢稚柳从南唐徐熙处继承发展的“落墨法”。


1962年,谢稚柳参与了第一次全国书画鉴定工作,并鉴定了钱镜塘收藏南唐徐熙的《雪竹图》,从此开始研究徐熙创造的“落墨法”。同辈的画家中摹古的不少,但却没有像谢稚柳这样专注研究“落墨法”的,可以说他复活了一种高古画法,因此陆俨少称赞他说:“于君缣素开新调,重见江南落墨花。更向郭熙追妙笔,须知谢眺是名家。”


336

陆俨少(1909-1993)?蕉荫高士

设色纸本?立轴 癸卯(1963 年)作

款识:癸卯四月十三日,阴雨不出门。摹老蓬本,兼以习静忍躁。陆俨少於就新居东窗下。

钤印:陆俨少(白)

鉴藏印:虚怀斋(朱)、滦斋收藏(朱)、怡园所得(朱)

出版:1.《陆俨少精品选集 . 上卷》P176-17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2.《陆俨少书画集》P3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说明:新加坡虚怀斋旧藏。

68×36 cm 约2.3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陆俨少以山水最富盛名,他和张大千一样,也最爱游山玩水,画景写生,还自称“烟霞有癖”。但是你可别以为他只有山水画得好,这幅临摹王宸的人物画,也足见他追摹古人的功力有多深厚。画画这天是因为下雨,陆俨少不能出门,所以他就在家临摹人物画,顺便练习一下忍耐寂寞、戒骄戒躁的方法。


345

虚谷(1823-1896)竹篱菊蝶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解弢馆笔。虚谷。钤印:虚谷书画(朱)鉴藏印:湖帆经眼(白)、海昌钱镜塘藏(朱)

说明:罗桂祥旧藏、吴湖帆旧藏、钱镜塘旧藏。


晚清画僧虚谷,当过参军,上过战场,因不愿与太平军为敌,又不能得罪清政府,所以他选择遁入空门,来与时局和命运对抗。软弱也好,逃避也罢,身处晚清的黑暗泥沼,还能选择自己的活法,已是万幸,凡尘琐事,一概玩儿去!


虚谷想得明白,所以当了和尚以后,他既不茹素,也不礼佛,而是身披袈裟,背着画箱,行走在上海、苏州、扬州一带,卖画为生。他说“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即便仍身在江湖,从泥泞中一路走来,虚谷仍是一身清气,连带着他笔下的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也一并“仙”了起来。



敬华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年6月29-30日

拍卖时间:2017年7月1日

地点: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5楼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二维码


画事君·今日荐书


张大千在采访时说:“走得最高,你在山顶上才可以四面的望。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我是主张学中国画也好学西洋画也好,我想应该要向从前的大家学习,然后呢,到了最后写自己的胸襟,挥个人的见解。”


张大千临摹石涛,临摹到能以假乱真,竟还觉得自己的功夫没有到,那么石涛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让他如此崇拜和学习?


今日画事君就为大家推荐“石涛研究三部曲”——《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石涛研究》(第二版)以及《石涛诗文集》。这三本书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石涛的绘画艺术和他的内心世界。



《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和《石涛研究》(第二版)还有作者朱良志亲笔签名版,民国画事微店特供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大千遗作画展观感【附大量鲜见图片】
论造假画,张大千才是祖师爷
张大千画集(全)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三)
张大千山水画赏析之七
传承发展.异彩纷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