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答| 五味子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五味子在中医药的运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欬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一名会及。生山谷。”

五味子入肺、肾、心三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等作用,因果实兼具酸、苦、甘、辛、咸五味而得名。

五味子的药物基材来自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为“北五味子”,一般的处方上如无特别注明,五味子都是按北五味子给药;后者为“南五味子”,在我国的2000年《药典》中,被单独列为一味。

五味子在中医上的运用:

1)、久咳虚喘:五味子酸能敛肺,下能益肾纳气,因此对肺虚久咳及肝肾不足之喘咳颇有疗效。对久嗽不愈、肺张叶举、肺气浮散而产生的干咳失音、气短喘息、身倦无力、面色少华等症,可用五味子配百合、生地黄、山萸肉、紫菀、马兜铃、枇杷叶等同用。但要注意肺中尚有实邪的咳嗽不能用收肺药。

2)、津伤口渴,自汗盗汗:五味子既酸涩生津,又能敛汗,因此也适用于阴津不足所致的口渴多汗引饮等证,可与黄芪、生地、麦冬、天花粉、玄参、乌梅等同用。

3)、补肾涩精:治梦遗虚脱常与桑螵蛸、龙骨、地黄、山萸肉、牡蛎、金樱子、牡丹皮、泽泻、茯苓、远志等同用;治精滑不固可与破故纸、吴茱萸、肉豆蔻等同用;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可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炒白术、炒山药、茯苓、炮姜、党参、木香等同用,脾肾双补而收效。

4)、宁心安神:可与生地、麦冬、丹参、枣仁等同用,治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也可与柏子仁、远志、茯神、龙齿、珍珠母、龙眼肉、党参等同用,治心气不足而致的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症。

与五味子相似功效的药物差异:

1)、山萸肉、五味子均能止汗,但山萸肉偏于滋养肝肾之阴,五味子兼能收养心肺之气及肾中耗散欲脱之气。

2)、金樱子酸涩入肾固精,兼能涩肠止泄;五味子酸收入肾固精,兼能敛肺止嗽。(《用药心得十讲》)

五味子的禁忌症:凡表邪未解,肺有实热,蓄痰停饮、肝火妄动、肾阳亢奋,咳嗽初起,麻疹初发均不宜用。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

含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 C23H3206)、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木酚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脂素等)、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其中的木脂素是较强的抗氧化剂,对化学毒物引起的肝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可抑制转氨酶的释放,使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

五味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1)、对肝脏的作用:五味子提取物五味子醇能够降低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动物谷丙转氨酶,γ-五味子素能够抗肝损伤。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的醇溶液对比较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脊髓有兴奋作用,适当剂量的五味子口服,首先主要影响皮层的内抑制过程,使内抑制过程加强和集中,产生正诱导,使分化更完善,从而使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过大剂量则可引起超限抑制。对于神经症状,适量五味子能促进其神经活动正常化。五味子对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还受动物神经类型的影响,弱神经型对五味子的耐受性较小,容易出现抑制和后抑制。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五味子有强心作用,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五味子对蛙心有强心作用。

4)、抑菌作用:五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5)、兴奋子宫平滑肌:五味子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可增强产妇的分娩能力。

五味子相关的历代中医中药资料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本草经集注》:“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侬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备,故名。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北产者良。五味属水,而有木火土金,故虽入肺肾,而五脏咸补,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图经本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也。”

《名医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蜀本草》:“五味子,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本草衍义》:“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

《经验良方》:“五味子丸: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

《医学入门》:“五味子膏: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

《本草述钩元》:“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皆具,入药,不去核,必打碎核,方五味备。”

《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

《医林纂要》:“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

《本草纲目》:“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脾胃论》:“肺寒气逆,则宜此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子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嗽以之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骤用,恐闭其邪气,必先发散而后用之乃良。有痰者,以半夏为佐,喘者,阿胶为佐。”

《金匮要略》:“芩桂五味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五味子。”

《千金方》:“生脉散: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证治准绳》:“四神丸:破故纸、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大枣、生姜。主治热伤元气,口干作渴,出汗不止。”

《证类方》:“三子汤:五味子、菟丝子、蛇床子。主治阳痿滑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味子的食疗价值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子——中医识方
五味子
第十六章〓收〓涩〓类五味子(《本经》)
中医药粹取录(十四)五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