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墓地空拍全景

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对一处在三普期间发现被盗的红山文化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该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约600米的半拉山顶部,山势较低矮、平缓,其平面近“半圆形”,似“半个山”之意。山周围是由大凌河支流十家子河冲积而成的平地,视野开阔,整个朝阳市区尽收眼底,十家子河在朝阳市城北汇入大凌河。该墓地南距朝阳市区约8千米,北距召都巴镇约1千米。

通过三年发掘,共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祭祀坑29座,出土遗物共计200余件,其中玉器140余件。

墓地文化内涵单纯,不见其他时期的文化堆积层,但墓地的冢体存在着较复杂叠压打破关系。从上至下可分为三层,根据墓地冢体地层堆积结构情况,反映出该墓地在营建和使用时间上,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变化,据此可将墓地分为早、晚两期。

冢体是由下部黄土堆积的土冢、上部石砌的界墙及外部积石堆积三部分组成。早期阶段只见黄土堆积的下层土冢,在晚期阶段的土冢之上又出现了石砌的界墙和起封盖作用的积石堆积。

冢体人工夯打的活动面(由南向北)

土冢是由人工利用黄土在地表之上堆积而成的一个土台,台面较平整,平面近圆角长方形,中轴线的方向156.8度。堆积整体呈北端宽、南部窄、中心厚、边缘薄、北部薄、南部厚,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土冢为黄黑混合的花土堆积而成,面积要小于下层土冢,南北长约42.5米,东西宽约22米,总面积约935平方米。下层土冢为较纯净的黄土堆积而成。东、西边缘呈弧形内收,南端近圆弧状,南北长约50米,东西最宽约26米,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界墙位于冢体北半部,保存较好,由北、东和西三面墙体组成,南面未见墙体,平面略近方形,南北长约16.5米,东西宽约16米。界墙为石块平砌而成,墙体外边缘较整齐,现多保存底部一层石块,局部存两层石块,上部石块多向外倾斜变形,底层石块均为开槽半嵌于冢体堆积上,界墙石多经人工打制,形制较规整,外端宽大,内端窄小,近似楔形。积石堆积主要是由青灰色的安山岩、少量白色石灰岩和黄色砂岩的石块组成,石块个体差异较大,无人工痕迹,堆积杂乱、无规律。积石堆积主要集中分布于上层土冢东侧和北侧的界墙处,堆积较厚,可分为上下两层,其主要是封盖和保护土冢;其余位置的积石堆积规模多较小,堆积较薄,仅见一层,个别为墓葬的封石。

墓地除埋葬功能外,还兼具祭祀功能。早期两项功能分区并不明显,晚期功能分区明显,南部为墓葬区,北部为祭祀区。

冢界墙东北转角(由北向南)

墓葬

墓葬共计78座。头向多为头东足西向,仅见M58、M78为头南足北向。一次葬均为仰身直肢葬,二次捡骨葬要多于一次葬。人骨一般保存较差,少数保存较好,一些人骨上撒有一层红褐色矿物质。墓室内只随葬玉器,器形以玉璧和玉环为组合。早期墓葬共发现15座,未见明显分区,不见积石墓;晚期墓葬共发现63座,主要位于墓地南部,在北部祭坛外围有零散分布。根据墓葬形制和结构上的差异,可分为土坑墓、石棺墓和积石墓三类。

土坑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不见葬具,人骨保存情况较差,随葬品较少。如M15:墓口残长0.65、宽0.35、深0.17米。葬式为单人二次捡骨葬,人骨呈捆束状叠放在一起,保存较差,大部分已粉化,可辨有头骨、肋骨和肢骨等。墓主人为男性,年龄45~50岁。在骨堆中近头骨处,出土1件白色玉环。

石棺墓:为墓地的最主要墓葬形制,多南北向成行排列,分布较密集,存在叠压打破关系。棺室四壁均为石板立砌,形制较规整,出土遗物较丰富。如M12,墓圹上口长2.11米、宽0.96米、底长1.86米、宽0.70米,圹口距地表0.05~0.15米、距圹底0.45~0.65米。圹内立砌石棺,盖板、四壁棺板和底板俱全。棺顶盖板由厚重的大石板组成,缝隙用小石块封堵,石块不规整,未见修整痕迹,部分塌落进棺室,压在遗物和人骨上。盖板通长2米、宽0.75米、厚0.06~0.10米。棺壁用黄色和青灰色石块立砌而成,东端单层立砌一块三角形石板,西端未立砌石板,南、北壁各单层立砌三块大石板,石棺长1.8米、宽0.6米、深0.38米。棺底为三块厚重大石板铺垫,缝隙用小石块封堵,较平整。葬式为单人一次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一般,整体形状完整,未见头骨,四肢骨和肋骨保存较好,盆骨已腐烂。人骨上覆盖一层红褐色矿物质。墓主人为男性,年龄30岁以上。出土玉龙、玉璧、石钺及兽首形钺柄端饰等四件遗物。

M12(由西向东)

石圹墓:该类墓葬数量最少,其是在积石堆积上拣出石圹,石圹不规则,上方用碎石块封盖,遗物出土较少。如M37,墓圹平面近长方形,为杂乱积石构成,圹壁不规整,圹底不平,东半部被破坏。墓圹残长1.88、圹宽0.75米。葬式为单人一次仰身直肢葬。圹内人骨保存较差,成年,性别不详。

在发掘区中部发现中心大墓1座M20,墓圹平面近圆角长方形,上口大,底口小。上口东、西、南缘较平直,北缘略成弧形外凸,东西长约7.43米,南北宽约6.08米,深约1.99米。圹璧在距圹口深约0.56米处,圹壁内收出二层台,二层台的宽度不一,东、西两端较窄,南、北两侧较宽。二层台口东西长约6.84米,南北宽约4.72米。圹壁上部为黄褐色土,下部为基岩,北部基岩厚约0.9米,南部基岩厚约0.2米。圹底为基岩,不平整,为人工开凿而成,基岩呈灰白色,东西长约6.67米,南北宽约3.97米。墓圹内未见棺室和人骨。在圹内填土中出土了10件残玉环、3件玉芯、1件玉料、2件石斧和1件石铲。

玉料(M20:15)

祭祀遗迹

祭祀遗迹是由坛祭和坑祭两种遗迹组成,分布于墓地北部,早期阶段仅见坑祭遗迹,晚期阶段出现了坛祭遗迹。

坛祭遗迹1座。位于冢体北部界墙内,是整个墓地的最高点。由祭坛、坛上建筑址及祭品群组成。祭坛是在上层土冢上,利用石块围砌而成的一座近长方形的黄土台,东西长约13.6、南北宽约11.5米。坛墙石未开槽直接放置在土冢上,保存较差,大部分缺失。建筑址位于祭坛西部,活动面近圆角长方形,南北长约10.2、东西宽约8、厚约0.05米。活动面经人工夯打较坚硬,夯窝较大、较深,形状不规则。在活动面上发现有7个柱洞,分三排排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6、东西宽约4.5米,最北一排三个柱洞,其余两排为两两相对排列,在中排两个柱洞底部各发现一块柱础石。JK13、JK14位于建筑址内侧北部。在活动面上覆盖有大面积草拌泥的红烧土块,推测应是建筑的倒塌堆积。祭品群主要包括紧靠坛墙外侧成排摆放泥质红陶的彩绘筒形器、器座和塔形器等,此外,出土了少量的石人头像、陶人头像和零散的玉器等。

坑祭遗迹共29个。平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长方形、不规则形。直壁或斜弧壁,少数坑壁经火烧,火烧痕迹明显。平底或基岩底,个别坑底有人工抹泥痕迹。出土遗物较少,种类有陶器、玉器、红烧土块和动物骨骼等。可分为早晚两期,有叠压和打破现象,早期15个,晚期14个。

石人头像(T0503①:1)

遗物

遗物主要有陶、石、玉器、人像四类。陶、石器主要出土于墓室外的冢体堆积中,多残破,完整器较少;玉器主要出土于墓室内,多数保存较好,破损者也可以复原,墓室外所出玉器多为残件,不可复原。

石人头像(M41:1)

陶器器形以筒形器为主,少量的器座和“塔”形器,有零星的夹砂黑褐陶的筒形罐、钵等。石器以打制为主,少量采用磨制和压制,器形有斧、钺、锄、铲、镞、饰件等。玉器出土数量较多,保存较好,形制规整,制作精美,器形较丰富,有龙、鸟形坠、斧、玉料、玉芯、璧、环、镯、耳坠、珠、兽首形柄端饰等。另外,还出土了10余件陶质、石质人像,部分头像体量较大。如M41:1,砂岩质,表面风化,有一层土沁。面部轮廓清晰,雕法写实。高额,顶部微凸,应为佩冠,头顶有拢冠带饰垂向脑后;耳部雕成半圆形,浮雕柳叶形眼,外眼角向上,颧骨突出,鼻凸起,呈三角形,浅雕两鼻孔,吻部微隆,闭口,嘴角及下颌雕刻数道胡须。通长24厘米、宽5-9厘米、高33厘米。

陶人头像(K18:1)

学术价值与意义

该墓地的发掘,首次搞清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的结构、营建过程、功能分区等问题。积石冢的内部结构分为冢界墙、冢芯、冢上封石。积石冢的功能分为墓葬区、祭祀区。祭祀区内还发现有建筑遗迹和石质建筑构件。该积石冢层位关系明确,为研究积石冢的修建过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材料,弥补了以往红山文化积石冢发掘所欠缺的一些遗迹现象,为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过程树立了一个标杆,对于红山文化埋葬习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玉龙(M12:1)

在一座冢内共发现墓葬78座,是单体冢内发现墓葬最多的;冢内墓葬中共发现玉器140余件,是单体冢内发现红山玉器最多的;共发现陶石人头像10余件,对研究红山文化的葬俗意义重大;发现了多件玉料,对研究红山文化的玉料产地、玉料来源具有重要价值;发现了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加工的半成品和玉钻芯,对研究红山玉器的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玉璧(M12:3)

在M12内墓主人的胸部出土的一件石钺,在其两腿之间出土了一件兽首形柄端饰,根据其摆放位置初步推测其应为同一套石钺组件,这是首次在红山文化墓葬内发现一套完整的带柄端饰的石钺,并与大型玉璧、玉猪龙一同出土,且墓主人无头,表明墓主人为这一部落的军事首领,并且具有一定的神权。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极大改变、增强了对红山文化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认识。说明当时军权已经产生,表明战争是促进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兽首形柄端饰(M12:4)

石钺(M1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重要的一个红山玉器出土地点!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发现春秋晚期大型墓葬
【辽】【阜新】“唯玉为葬”胡头沟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玉器图览
饶河“小南山”遗址:黑龙江文明在东北亚文明中的“新坐标”
于怀石: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分布与特征
中蒙联合考古队揭开匈奴贵族石砌大墓面纱!先睹为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