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学中医)经络篇之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指挛腕痛、头项强痛; 目翳; 黄疸; 热病、疟疾。操作方法为直刺0 .3~0.5寸。

名称释义

    (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此穴为小肠经原穴。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豆掌韧带。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掌支,尺神经手背支和浅静脉等。深层有尺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①头痛,项强,耳鸣,目翳。

    ②黄疸,消渴,热病,疟疾。

    ③指挛腕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临床运用

    (1)治消渴,糖尿病∶腕骨,胰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2)治高热,惊风,瘛疭∶腕骨,通里。

    (3)治胁痛,黄疸,胆囊炎∶腕骨,太冲,阳陵泉。


现代研究

    腰痛 配下巨虚,用导气手法,患者腰部有热感时出针。

    增加肠蠕动,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文献摘要

    《甲乙经》:消渴,腕骨主之。

    《大成》:主头痛,惊风。

    《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本节前外侧。

节后横文取后谿,腕骨腕前骨陷侧。

阳谷锐骨下陷中,腕上一寸名养老。

支正外侧上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

肩贞肩髃后陷中,臑俞肩髎后陷考。

天宗秉风大骨陷,秉风肩上小髃空。

曲垣肩中曲脾陷,外俞上脾一寸逢。

肩中俞椎二寸旁,天窗曲颊动陷详。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頄锐骨当。

听宫耳中珠子上,凡为小肠手太阳。

太阳小肠经循行

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主要病候:

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臑似折,少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 

手太阳小肠经动态循行图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


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精美3D经络图,手太阳小肠经,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
脖子疼颈椎病腰椎病的朋友,这些方法不妨一试喔
SI0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穴 :肩肘臂疼痛,颈项强痛
十二正经之手太阳小肠经篇3.0(左右三十八穴)
经络养生系列之手太阳小肠经的功效及主治病症(视频配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