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经》之言多谬论

《难经》之言多谬论

《难经》因假托秦越人之名,以使后人敬之为医学圣书,成为仅次于<内经》的中医经典。然通读此书却发现其中内容多大谬之言,今列举如下:

第一难言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脉动也。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以上”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为错改内经,具体见下文。而又言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此纯粹为作者假推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况内经言明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如独取寸口,又何来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之言,又何来三部九候之法。



第七难言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

据上言可得出《难经》中六气之顺序为少阳  阳明  太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不知作者据何得出此顺序,据《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得出的气顺序为太阳  厥阴  阳明  少阴  少阳  太阴 。而据《伤寒论》卷首之三阴三阳上下加临图可得出的六气顺序为 厥阴 少阴 少阳 太阴 阳明 太阳。不知当依何为主?



第八难言诸十二经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十二经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这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此处之原气论不知其指何,而内经言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况如原气在人身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内经》几十万字岂其有一字不提之理。由此可知原气论必只为百家争鸣之一家言而已。



第十难言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等等   

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言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等等。由此可知《难经》十变之脉与《内经》十二变之脉不符合,并且其病理推理更是荒谬。



第十二难言五脏脉已经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经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

经言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而作者眼中只有五脏不见六腑也。当理解为“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寸口气内绝不至;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人迎气外绝不至。



第二十六难言十五络者,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蹺之络也。 阴络者,阴蹺之络也。

而《灵枢》经脉第十列出的十五络为十二经之络  任脉  督脉 脾之大络。



第三十难言荣卫之相随也。

而《灵枢》营气第十六言营气之循行为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至面,注足阳明,等等

营气生会第十八言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卫气行第七十六言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等等   真不知何以得出营卫之相随也,既言相随,而又何有复会于手太阴之说呢!



第三十二难言心者,血, 肺者,气。 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首先不言荣卫与血气之区别,只言荣卫。而据内经得出的结论为”心受胃之浊气而为卫气,肺受胃之清气而为营气“具体见”论营卫“之篇。



第三十六难言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此不知据何而言。另岂只肾独有两也,而肺不亦为两个吗?而又据解剖学来看不知两侧肾有何区别!此又为作者一家之言罢了。



第三十九难言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    难道不见肺亦有二吗?



第四十难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此言不知出自何处?

而《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言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此与肝主色不同,又有心气通于舌,心和则口能知五味也。另肾者主水,而此处言肾主液是错改原意。



第五十难言风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自病者为正邪。

而《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言风从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



第五十三难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

而《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言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又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之次。已言明顺传逆传皆传至其所不胜则死。岂有间脏者生之理!



第五十四难言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这也是谬言欺众。



第六十九难言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此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不知以何言之?五运之治,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况如虚者何不直接补之,而间取其母补之,



自第七十一难至八十难无一篇言中针刺之至理,与内经也多有相悖者,



而除去以上《难经》中还有多篇文章照抄内经原文,并无改动,以上分析认为《难经》并不足成为一本中医家圣书,顶多也就是百家争鸣之一家而言,而其中的原气论即没有载入《内经》已知其学说已不为当时之主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补泻之虚则补其母
流传千年的 “ 寸口脉 ” 诊法,它的秘密却鲜为人知
诊脉精要
《四诊心法要诀》吴谦
《寿世保元》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