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主治节
治节,指治理、调节。即肺通过调控气、血、津液而起到调节全身生理活动的作用
释义
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心为君主,肺为辅相。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故曰:“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因此称肺为“相傅之官”。
作用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气行则血亦行。
(4)宣发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因此,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肺主治节的内涵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者,辅助之谓也;治节者,治理调节之功也。虽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之功,但必须依靠肺之辅助,才能保持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内经》将肺比作一国之相,以“治节”概括其生理特点。后世称曰:肺主治节。
一 对心主血的治节
人体藉血液以濡养,凭其循环以维系各脏腑之正常生理功能。而血液之所以能周而复始地循行全身,是以心气、心阳的推动作用为动力,并且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协助心将血向内外上下布散、运行。心乃“君主之官”,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所在;肺乃“相傅”,对心行血起着辅助作用。肺主气,气行血行,肺主一身之气,心主一身之血;气属阳,血属阴;气主动,血主静。血液的运行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所以王冰注《素问·五脏生成篇》时指出:“气行乃血流”,《医林绳墨》亦云:“血者依附气之所行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肺朝百脉,肺和许多经脉在结构上亦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是肺辅心行血的结构基础,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把新鲜的血液输布全身。赵献可《医贯》指出:“肺之下为心,心有系络上系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综上可见,对于血液的正常运行,除了心气的推动以外,肺气的辅佐作用亦是至关重要的。
二 对呼吸运动的治节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常情况下,肺主治节使呼吸节律与脉搏节律构成1∶4的比例。《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若肺的这一治节作用失常,则导致呼吸运动失常而出现咳逆、喘息等症状。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咳喘气逆。”《灵枢·五阅五使》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神》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②适应机体变化需要,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当机体在某些情况下对自然界清气需求增加或肺中待排出浊气增多时,肺则相应调节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调节呼吸的节律和深度,使机体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外环境的特殊变化。
三 对宗气合成和分布的治节
宗气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即肺接受脾升运输送而至的水谷精微,促使其中的一部分与肺吸入的清气在肺中合成为宗气。由于肺为宗气的生成提供了必需的清气和场所,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肺的治节,宗气的合成总能保持与机体的需要相适应。宗气生成后布于胸中和脉中。布于胸中者,积而不散,化为肺行呼吸的动力。《灵枢·五味》说:“其大气转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咙,故呼则出,吸则入。”分布于脉中的宗气,对经脉中的血液运动起推动作用。如《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滞。”由于宗气生成于肺,因此其分布,通过肺的治节,能够适量有序地布达胸中和脉中,充分发挥行呼吸和行血液的作用。
四 对卫气布散的治节
肺能够宣发卫气外达肌腠皮毛,内至胸腹脏腑,并通过治理调节卫气的这种内外分布,使之保持适应机体需要而发挥温煦、御邪、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当肺治节卫气布散功能降低或失常时,机体表现为抗邪能力低下,易于外感。
五 对津液分布的治节
肺宣发、肃降推动津液向外、向上、向下输布的同时,也治理调节着津液在各处的分布。人体水液代谢,由肺、脾、肾、三焦及膀胱协作完成。肺主气,通调水道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饮入于胃,由脾上输至肺,通过肺气宣发、肃降,使水液通调,充养全身,下达膀胱。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后人又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六 对脏腑气机的治节
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特点。肺治节脏腑气机主要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宣发为升,肃降为降,影响着某些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如肺的肃降,对肝气的升发功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使肝气升发适度,不致太过逆上;对胃的通降功能,尤其[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对胃气通降大肠中糟粕下行排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临床上肺肃降功能减弱的患者,常伴有大便虽不干燥,却努争难下的症状。再如肺的宣发能使水谷精微化生的营气、卫气、津液等由上焦布达全身,从而促进脾的升清功能,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畅行无阻。另外肺的宣发还能促进肾的气化作用,益于小便排泄,故临床对小便不利者,治有提壶揭盖法,即宣肺利尿法。
传统认为动脉血与主静脉血的差别仅局限在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因而感到中医“肺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的。而近年来微量测定血液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现,通过肺循环后,体循环静脉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有着明显的增减,说明肺有合成、激活、分解和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也称作肺的代谢机能。这些正如《灵枢·决气》所说的“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近期研究证明:肺血管内皮细胞含有一种转化酶,能将血液中无缩血管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有缩血管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当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加时,肺中还有一种分解血管紧张素Ⅰ的羧肽酶,可防止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过多,并认为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与羧肽酶的活性改变,可能是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导致血压改变的因素之一。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肺血管床极易扩张,而且数量巨大,出入肺循环的总血量变化可达200ml,因此肺血管床与左心室一起,可看作左心室的储血器。在必要时补充循环血量,这也与肺朝百脉,主治节有相吻合之处。肺还可制造一些化学物质供局部或全身利用,如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肺泡活性物质;能引起支气管收缩和刺激某些感觉神经末稍,引起肺或心肺反射的5-羟色胺和组织胺;在一定情况下释放以影响其他器官活动的缓激肽、前列腺素、肝素等。肺分解或灭活多种物质,其意义在于避免这些物质进入体循环而影响其它器官活动。而近年来发现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肺泡隔细胞和较大的静脉平滑肌有合成、分泌和代谢心钠素的功能,而心钠素具有利钠、利尿等功效。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水液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综上所述,西医对肺非呼吸功能的近期研究成果表明,肺不是单纯的呼吸器官,它还具有其它非呼吸性功能,它在代谢方面具有调节循环血量,通过制造、分解或灭活多种重要的化学活性物质来影响血压、水和电解质等全身的代谢机能。这与中医肺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为相傅之官的理论有吻合之处,这些成果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医肺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有所参考和借鉴,对于西学中同仁理解中医理论也会有所裨益。当然简单地把两者等同或全盘地否认都是不可取的。
“肺主治节”浅析
【关键词】  肺主治节;相傅之官;素问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是中医脏象学说的起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理病理概念。脏腑之间分工合作在心的主导下肺的治节下进行着有条不紊,而规律不息的生命活动。“肺主治节”是指肺脏有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作用,对这个问题各家先贤论述较多,在此发愚见以供同道共讨。
1 对“肺主治节”的认识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本,五行属性,相生相克肺金肃降,肺能居高临下地管理一身,如相辅主宰一国,肺的这种生理作用称为“肺主治节”。 其以官职与脏腑功能相喻言简意赅,在当时那个时代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以封建国家行政官职来比喻人体内脏功能活动,明确各脏腑间分工合作及功能的主次关系。是对肺功能活动的概括,治节就是助心运行气血。主呼吸之气全身之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对水液的输布、排泄、宣发肃降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肺的治节”是肺本脏的主要功能;亦与它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关联与联系;主要在心的主导下行使其治节作用。合皮毛传导;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灵枢·本输篇》也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这就说明外邪犯肺,大肠传导失司皆是肺之治节失权所致。
2 “治节”机理
经云: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心为君主,肺为辅相。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故曰:“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因此称肺为“相傅之官”;“治”治理,“节”调节,节治;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是说明肺功能之重,具有宰相之职,在心这个君主之下发挥治理调节作用;先贤把十二官喻脏腑这就说明脏腑功能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有主次之分。要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的运行,各脏腑间需要分工合作,肺的治节必须在心的主导下才能更好地为其所主。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就说明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均由心主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同源,血气同源;肺居膈之上,居高近心。所主之气由心所发,心肺之间犹如君主与相傅,发挥着主导与治节的功能。血气相互为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全身气血在心的统帅下由经脉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主宰着气的生化与运输;营周不息阴阳相连主持着人体有节律地升降出入运动,这就是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由经脉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人体的生命运动如果没有肺的调节作用则水谷精微是不能化以为血来维持生命活动的,但从整体来看五脏六腑皆可参加气机的升降出入治理调节,所以有“脾胃为升降之枢”之说;脾失传输,水津输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水肿上渍于肺可引起咳嗽,痰饮,水气凌心发生心悸气喘,水肿;脾为金母,金水相生。从局部来看各脏,主要功能各有选择。如脾(胃)阳气不升下降则为病,心火不能下达于肾,肾阳不能上济于心皆可发生病理变化,唯有于肺,独有宣发肃降这一气机矛盾运动为一体;由此说明肺脏在气机运行方面的重要性,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进行调整调节的重要性,是它脏不可取代的。 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上助心,主血脉调节血流速度与流量,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肺主之卫气有温煦肌肤,司毛孔开合的作用,治节正常则营卫和谐,寒温有度;以助汗液的正常排泄(汗为心液),与心阳互通为用,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保持人体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肺主治节”的机制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在心的主导作用下,他脏的合作下发挥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功能,从而使全身各脏腑功能正常。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这就说明肺在气血生化循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实为相傅之官;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气行则血亦行,气滞则血瘀。(4)宣发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因此,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其功能内达本脏,外通它脏调节脏腑内外。(5)助传导;肺气调合,治节如常大肠传导有司。
3 临床运用
3.1 水液代谢病变 人体水液代谢,由肺、脾、肾、三焦及膀胱协同合作完成。肺主气,通调水道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饮入于胃,由脾上输至肺,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使水液通调,充养全身,下达膀胱。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天气炎热人体汗出多而小便少,天气寒冷则汗出少而小便多。这一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理活动,与肺对水液代谢方面的治节有着密切关系。故后人又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若肺为邪遏,失于宣肃,以致治节不行,水液代谢紊乱,便可导致水液停留,为咳为喘,甚至小便不利,形成水肿。《伤寒论》第40条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陆渊雷注:“仲景书凡言心下者,皆指胃,独此条之水气不在胃而在呼吸器,以主证咳喘故也”。由此可知,寒郁于表,肺气失宣,治节不行而引起水液代谢的紊乱。水液不能输布则渴,聚於肠则下利,雍於上则喘,则噎,则悸;《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寒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虚则治理不用,不能制下,膀胱失约,致尿失禁;肺冷则调节失司,气不化津,反为涎沫。本篇又说:“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此乃肺中邪气壅实,通调失职,水气逆行,而致咳喘身肿,故用此方开泄肺气。一旦肺为外邪所凑,失于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必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发为水肿。正如《金匮·水气病篇》所说:“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者是也。   临床上,遇痰喘之症,重用利水之品多可取效;见癃闭之象,提壶揭盖法每能应手,均可作为佐证。 以上诸症皆以通调水道治水之上源而解。凭借调和肺之治节,救肺治水。
3.2 调气行血 人体藉血液以濡养,凭其循环以维系各脏腑之正常生理功能。血之运行,为心所主,但肺主一身之气始能贯心脉而通达全身。故《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同居上焦心血赖肺气以行。“血随气行,气为血帅”之说,这就更加说明了肺在主气方面的重要意义。   临床上,补气摄血、行气化瘀、补肺生脉等治法无不基于此而设。如《医录》生脉散治热性病病危脉绝者,方中用人参甘温以补气,麦冬甘寒以润肺,五味子酸收以敛肺。盖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补肺则气充而脉复。说明肺气在血液循环中是至关重要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如治“崩漏”可益气摄血以急救。肝气上逆,胃火上炎之吐逆,衄血,也可以用通降肺气之法引火下行,佐金平木。这就是血病治气,气病治血之法。气血同源在临床上的运用。
3.3 调节体温平衡 人体的温度是恒定的。体温由来于先天真阳及其后天之生化,阳气充足生化正常人体才能气血充沛,周身温煦。体温所以保持平衡,是因为一方面不断产生机体所需的热量,另一方面又从皮肤、呼吸和二便排泄扩散一定的热量,一生一散,相互协调,才能使体温保持在恒定的水平上。明显的表现是,皮肤遇冷则收缩致密,遇热则弛缓疏松。致密则无汗,使不足的体温不向外扩散;疏松则汗出,使有余的体温随汗外泄。 《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经脉篇》又说:“太阴者(指手太阴肺),行气温于皮毛者也。”肺气失宣,皮毛开合失职,影响体温调节时就会引起恶寒、发热。例如,《伤寒论》35条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柯韵伯说:“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则皮毛闭,故无汗”。无汗而喘,这就说明肺气失宣就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伤寒太阳病的恶寒发热是皮毛开合失司,不能正常散温的结果,故仲景用辛温发汗以治之。《素问·生气通天论》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亦即此理。   在体温的变化方面,温病所以异于伤寒,除了病邪的性质不同,同样是肺失治节的结果。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吴鞠通说:“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寒也”。所以肺气不利则人病,肺气通利,营卫调和,腠理固和,则体温如常。
3.4 调和语音 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灵枢忧恚无言篇》说:“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因肺脉通会厌而肾脉舌本,肾之精气充足上承于会厌,加以肺气鼓动声道而发音。故《直指方》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医学三字经》曰:“肺如钟”撞则鸣肺在五行属金,主声音和语言,病变时易出现咳嗽和哮鸣,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热则鼻翼煽动。喉为肺之门户,肺失宣则可失音咽喉不利。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受邪而失宣降常表现多痰,阻塞呼吸道继发感染使痰更进一步增多,形成恶性循环。慢性病因阻於肺系常表现免疫力明显低下,对寒冷空气敏感,极易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这就是由肺气虚引起的。  肺之治节失职就会影响声音的变化。例如,外邪客肺,或肺虚失养,皆可影响声音开发而喑哑。故有“金实则不鸣,金破亦不鸣”之说。   林佩琴总结说:“肺为音所自出,而肾为之根,以肺通会厌而肾脉挟舌本也。夫金空则鸣,亦如金实则喑,金碎则哑”。故失音一证,除肾虚因素外,大多不越于肺。 此外,临床尚有“耳聋治肺”之说。《医学入门》云:“肾开窍于耳,而能听声音者,肺也,因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也。凡治聋必先调气开郁”。可知耳能听声亦由肺之所主。
3.5 润肠通便 肺经大肠经表里。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故大肠病变亦可为肺治节之功失和所致。 明白大肠的表里关系,临床上就能够由内而知外,由外而知内,治病以求其本;血虚就可以养血通便;气虚者就可以补益肺气润肠通便,灵活地把肺主治节运用于临床。4 小结《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这就说明了肺的主要作用是辅佐君主之官(心)以管理一身上下表里内外。心为君主,是最高主宰;统管一切!而万机纷繁,必得肺之相辅方能面面俱到,上下调节才能阴阳调和运行如常, 何谓治节?一般释为治理、调节,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治节”内涵:“治节”之内涵是与治与乱相对,表达宁有序的状态。生命的本质在于事物体系达到一种奇妙的和谐(宁静)与有序,这是与非生命体的根本区别。必须通过某种管理职能的作用,正确的约束力才能使人体能够达到并维持这种和谐与有序。这便是肺的“治”的作用。“节”,是运动的节律性和周期性。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节律性和周期性的,生命活动也必须如此。由于肺的特殊作用,维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从而使生命活动能够进入正常运行过程的轨道。综合起来,和谐(宁静)、有序、节律性和周期性,正是生命存在的完美形式。肺能居高临下地管理一身,如相辅主宰一国,故肺的这种生理作用称为“肺主治节”。 肺的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不是通过鼓舞,而是通过制约来实现的,这与肺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肺气之行,犹如法令之出,举国遵守之。凡有违反者,即由肺气削伐(清肃)之。只要气无混乱,自然互生互化,而得和平,运行才能有度;正如《血证论》所说:“肺之令主行治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
日期:2011年6月30日 - 来自[2010年第6卷第4期]栏目
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生理学名词。治节,治理调节。《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王冰注:“位高非君,故官为相搏。主行荣卫,故治节由之。”张景岳注:“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肺主治节,是指肺通过主呼吸及宣发肃降,治理和调节气血运行及脏腑的功能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主治节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脏之二——肺
中医学基础 | 第三节 脏象学说 肺
3-6晚直播总结
中医养生 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篇: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