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养的境界-

 三国时期北魏的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因为曹操知其父胡通达是有名的长者,所以曾向别驾蒋济问及胡通达“宁有子孙不?”经蒋济介绍,曹操招胡质为顿丘令。后入为东曹议令使、丞相属、常山太守、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据《三国志·胡质传》记载,胡质“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胡质之子胡威,“官至徐州刺史,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据《晋阳秋》记载,胡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历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其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奉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有一次,“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清者为何?清廉,实际是一个人自我修养的目标,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一个人对清廉的追求,如果是为了给别人看的,那就是有私心有条件有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清廉是经不得考验也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胡质那样的清廉,那样“清恐人知”的清廉,才是真正的由衷的无条件的最高境界的清廉。

 

我们且看三国时期的另两位名人。据《三国志》记载,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渊雅高尚,确然不拔。”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清德纯素。”此二人“俱以操尚称”。《世说新语》里有这样的故事,说有一次二人一块锄草时,管宁铲出了一块黄金,他没有因为这意外的发现表示任何的喜悦之情,只是自言自语地说,“我当是什么呢,原来是一锭金子。”边说边继续锄草。一旁的华歆听到以后,慌忙丢下锄头跑了过来,拿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眼露羡慕,爱不释手。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对华歆说:“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不要过于在意。即便我们需要钱财,也应该通过劳动获得,这块金子本不属于我们,就不应该占有。”华歆听了以后,恋恋不舍地丢下金子去干活。华歆对金子的贪婪表情引起了管宁的不快。最后,终因华歆在学堂上听到外面的鼓乐之声就经不得诱惑跑出去看热闹,管宁遂与其割席断交。说到这里,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金子,一个不屑,一个不舍,这“俱以操尚称”的二人,孰优孰劣不就很清楚了吗。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故事,也可以从医学的角度说明学术修养最高境界是什么。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勃海郡郑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人。由于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他奠定了中医学切脉诊断的方法,开启了中医的先河。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问为什么,扁鹊回答:“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病人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但这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病症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觉得很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这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病人病情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于是,魏文王大悟。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名气和影响并不一定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和素质。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深山草莽,或隐贤人,只不过环境和客观形势是否能让他们发挥作用而已。一味地追求名望影响,有可能获得的是虚名,这也就很可能为人看不起。真有其实,何求名分。

 

由此,我又想到了老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与孔子同时,长孔子二十余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天人合一”的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于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道德经》多次出现“无”字词组,如无为、无欲、无知、无惊、无败、无执等,其中犹强调无为。即人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更不要提出过高的目标。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的自然而然的行为,是符合客观规律自然规律的行为。这些有形的行为,应该都能体现无形的道。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最高境界。

 

刘备虽能喜怒不形于色,其实尚未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还有喜有怒,只不过不表现出来而已。真正的最高境界,是不以喜而喜,不以忧而忧,不以怒而怒,宠辱不惊,得失不患,“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转自新浪   于佩常 的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道德经》读书笔记(8)——上善为什么若水?
玄门圣脉真传
中国人这三本书,养大格局,成大境界,教子必读
“道”的境界
修炼、修行与修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