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品茗49-50
《红楼梦》分回赏释(连载之十七)

  荒竹林

  塞壬女士评:这一篇写得好。“宝玉的《折红梅诗》另解”一节,并不荒唐,发前人之所未发,我很赞赏。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妙玉,独一无二的才女,浑身是诗的灵,你在第四十一回闪光之后,直到如今,又才姗姗而来啊!等你够苦啊!而你的来,怎不正面见人呢?(我看,你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雪地红梅的景色好不漂亮。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从内容看,似是写薛宝琴身穿大红披凤立在雪地里的美景。而实际上,这白雪,这红梅,都是指妙玉。妙玉身在佛门,孤标傲世,身心一片洁白,可谓琉璃世界也。但她是在世难容的境地中生存着的,她美丽如兰,如红梅,她的心更如雪地红梅,她虽然身处佛门,但她是一个青春少女,有自己爱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恰似雪地红梅,在寒冷寂寞中开放着。

  脂粉,指众女孩,香娃,指宝玉。割腥啖膻,是吃烧烤的生鹿肉。

  这回写女儿国的国王和他的臣民们在赏雪吃烧烤,而最精彩的一节文字却是宝玉赏梅花:

  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精度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

  “香拂鼻”,这个“拂”字,有温柔抚摸之意,亏作者想得出。(也亏你能赏析!)他本作“扑”,哪有这“拂”字有味?

  宝玉在栊外立雪赏梅,实际上是在思恋里面的妙玉。而妙玉呢,也正在想他啊!她不知宝玉曾来她的墙外慕她想她;而是认为他此刻正在和众姐妹在亲热呢!唉,热闹是她们的,我妙玉孤独一人呆在佛堂中,什么也没有;我不是羡慕贵族,而是为自己爱的寂寞而叹。我的宝玉啊,你知道我此时此刻对你的无限思恋吗?

  十二钗中,命最苦,最寂寞的是妙玉。黛玉、宝钗、湘云虽然也是悲剧命,但她们在前半生还有快乐的时候,像这一回她们在一起吃烧烤,有怡红公子相陪,好不热闹!而妙玉呢,终生锁在尼姑庵内,孤苦伶仃。当然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贵族虽贵,却是吃人之地,不如当尼姑,虽寂寞,却也清静。

  当然

  妙玉出家,也有她的理由。这使我想起了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鲍夫人,当他(她)人拼命往贵族圈中钻的时候,这位贵族中的姣姣女人,却悄然隐去。这什么?因为她太高尚,太美,无法见容于这个肮脏的世界。巴尔扎克的一部几百万言的《人间喜剧》,我只爱,只崇拜鲍夫人一个人。因为她,和妙黛一样,是诗,是灵。我的妙玉,我敬佩你,像崇拜鲍夫人那样崇拜你。不知还有像我这样的读者,能体验你的心吗?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即景联诗,雅制灯谜,都是极写众女之诗才,亦是雪地红梅之意。即景联诗,个个女子都是绝色诗人,出口成章,这是不可能的。书香门第中有聪才,也只是少数,多数亦凡人也。柏拉图有言,贵族是用金子造成的。贾宝玉有言,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曹雪芹偏爱贵族,崇拜女人,于此见矣。

  这回最可贵的是宝玉折红梅的事。唐朝某女诗人有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向来人们都把折花当作追求爱情的代名词。能背诵《红楼梦》的作家沈雁冰曾认为,宝玉折红梅,就是和妙玉爱情相会。回中宝玉的《折红梅诗》也暗示了这一点。我曾有《柳浪闻莺》一文和宝玉折红梅的译诗论述这个问题。

  宝玉和妙玉的精神之恋,是本书的一大奇事。写得很含蓄,妙玉的出场也极少,极隐蔽。犹西湖美景“柳浪闻莺”,所见到处是绿柳成浪,只偶尔闻听娇莺之声,却不见莺儿的影子。

  宝玉的《折红梅诗》,学者的解释大多是错。诗中“不求大士瓶中露,愿乞嫦娥槛外梅”二句,我试来解释一下:大士即观音,她的瓶中甘露乃天地日月之精华,是创造生命之灵物,凡人是求之不得的啊!(奇论)然而,面对这种神圣的诱惑,作为情种情痴的贾宝玉,哪有不求之理?但人,是现实中的人,人的行为是受到现实的主客观条件的严格限制的。宝玉虽是情痴,却又是对黛玉忠诚的人,他的爱情行为是受到约束的。妙玉虽也渴望着爱,但她首先追求的是精神之爱。她绝不是袭人、可卿之流。宝玉能够时时和她灵犀相通,能够隔时观赏她的芳容,,闻她的体香,于她于他,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然而就连这一点神爱之乐,也是极不容易的啊!宝玉诗的后两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槎枒,是梅花,指妙玉;诗肩,是诗人,指宝玉)分明暗示二人有很亲密的接触。沈雁冰“红梅折罢暗销魂”的断语,由此两句而来。但我认为这只是表明宝妙二人的接触很亲密,并无最亲密。(评:这两句诗很有味,犹若苏轼“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词;(这又作何解???)沈雁冰所断是真也。)

  唉!《红楼梦》!正如三毛所说,是妖书也!

  附:宝玉的《折红梅诗》另解

  关于宝玉的《折红梅诗》:笔者的理解很矛盾。沈雁冰观点似是。先看原诗: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此诗反映了本回中贾宝玉到栊翠庵折红梅的全过程。宝玉是一人到妙玉处的。宝玉在佛院中折红梅时,肯定有妙玉相陪,而绝无别人。宝玉在这之前已有许久渴念他的精神恋人妙玉了,曾在栊翠庵的墙外立雪赏梅发呆。妙玉也渴恋她的意中人久矣。此诗开头一二两句“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写宝玉来栊翠庵的心态:放弃了难得的赋诗宴会,来此蓬莱仙境,追求我的天堂,寻觅我的至灵。——说明他来的目的是为了到妙玉这里寻爱。三四二句“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这“不求”是正话反说,上文已有解释,“不求”正是渴求也。五六句“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是说已获得了妙玉的全爱:红雪紫云即妙玉,“挑”和“割”是获爱之意。第七句“槎桠谁怜诗肩瘦”,是说二人亲密相爱的情状:“槎桠”,梅花枝,喻妙玉体也;“诗肩”,即宝玉身也。“谁怜”即相爱,即李煜词“教君恣意怜”之意。末句“衣上犹沾佛院苔”,是说宝玉的衣服上沾上了佛院地上的青苔。这青苔自然是长在梅花树下的地上的,怎会沾到宝玉的衣服上呢?这是不言而喻的事。二人相亲相爱就在梅花树下,难道还会在佛寺之内吗?那里面是有众多的使女佣人的啊。

  有味的是,书中描写宝玉折来的那枝红梅的形象:“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这隐喻好有味啊,分明是红梅出墙了。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理《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咏红梅诗四首》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读《红楼梦》第五十回笔记 慢品“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红楼梦里的梅花三弄
经典|《红楼梦》雪中的雅事
红楼花木志|梅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