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气一寒,性命将完!千年前医圣担忧的事,如今还是出现了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中医方剂通释》、《张仲景医方精要·金匮篇》、《医方临证指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我们今天的文说,从一个”寒”字说起。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有韧性的民族。历史上几经磨难,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阻挡不了我们血脉和文明的传承。

但是,我们中国人真的“天不怕地不怕”吗?

不是的。我们也有弱点。我们所惧怕的,其实是个“寒”字。这是我们生活地域的气候,以及农耕文明的特点所决定的。

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清醒的认识。其中的代表,就是张仲景。

关于张仲景的经方,昨天我们为您刊发了一篇小小文说,叫做《中气不转,喉中有痰!千年前的预言,如今成了事实》。此文一出,引来不少看官的关注。也许是因为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和我们这个民族太过息息相关,所以今天的这篇文说,我们仍旧提到了他。

张仲景是怎么认识这个“寒”字的呢?

当然是通过行医了。民间的疾苦,只有深入民间的人,才会知道。

原来,仲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一类病人,特别常见。他们见到张仲景,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说自己肚子疼。这种疼,难以忍受。除了肚子疼,胁下部位也会疼。腹痛的同时,他们往往大便不通,严重的连排气都停止了。另外,他们四肢发凉,身体畏寒,瑟瑟发抖。尽管如此,他们会有一些发热。伸出舌头,苔白腻,脉象弦紧。

人间之苦,莫过于一个疼字。疼,如一把箭,刺在病人的身上,伤在大医的心里。

所以,仲景先师,心在滴血。

怎么办?张仲景对这些症候,有着清醒的认识。其罪魁,就是一个字。

说起来,这还是和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有关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由于饮食失节,保暖不周,所以寒邪直袭肠胃,形成里寒积滞的局面。寒邪凝滞,主收引,气血不得行散,腑气不得通畅,于是我们就会腹痛、便秘。寒实之邪结聚于胃肠,上逆壅遏于胆,于是少阳经气不通,我们就会胁痛。由于阴寒之气在体内盘滞,阳气不能疏布,所以人们就会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象弦紧。由于阳气不得疏布,郁结于内,所以人们就会发热。

总而言之,这一切,源头就在一个“寒”字。我们中国人对寒的畏惧,至少从这个时候就有鲜明的体现了。

那么,面对这种景况,为医者又能怎样呢?

张仲景苦苦思索,他把目光集中在三味药身上。这就是大黄、附子和细辛。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一张基本成熟的方子,被张仲景总结了出来。组方如下——

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三味药水煎。

这张汤方,就是后来载于《金匮要略》里面,名扬千古的大黄附子汤。它是中医里面温下剂的代表方剂。

这三味药有什么精义呢?本订阅号才疏学浅,不能叙述完全,因此只能择其中相对要紧之处,为看官作以粗浅的解读,只求不亵渎医圣之本意。

方才提到过,一切症候的关键起因,在于一个寒字。既然如此,就要首先破解寒邪。这就是附子和细辛的用处了。附子,温里助阳,散寒止痛。细辛,辛温宣通,助附子来散寒。这两味药一个大辛大热,一个宣散温通,一个守而不走,一个走而不守,相辅相成,涤荡体内沉寒痼冷,堪称精妙。

在此基础上,这里用了一味大黄。大黄,为苦寒之药,有通导大便之功。这就让阴寒所致的便秘、腑气不通有了改善的可能。也许看官可能会问,这大黄本来就是苦寒之药,用在阴寒内积的人身上,岂不是火上浇油?其实不然。您看,这大黄9克,不必附子的12克。若算上细辛,则全方温阳散寒之品的力道,远远强于大黄的苦寒之性。所以,大黄与附子、细辛配伍,寒性得去而走泄之性仍存。这就是“去性存用”之法,深得中药配伍之妙。

如此一来,患者腹内阴寒得散,腑气得通,便秘冷痛的症状就会跟着消失了。这三味药的古方,到底还是暗藏玄机。

说到这里,看官可能会问,如此方药,于今天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大黄附子汤,放到今天,用途十分广泛。临床上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肠梗阻、痛经、胰腺炎、腹股沟疝、阑尾炎、腹痛、肾结石绞痛等,都可能用到它。比如说,有些腹痛的患者,一吃凉的就犯病,大便次数减少,这个时候用大黄附子汤,往往立刻显效。再比如说急性肠梗阻的,吃了点凉的犯了病,疼痛、便秘,连排气都不见了,这个时候,大黄附子汤一上,效果很好。还有那急性胆囊炎的,症属寒积里实的,也会用到它。总而言之,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者,就可以考虑应用。

然而,这些依然不是重点。

重点是,仲景用这样的一张古方,警训后人,无论是中焦脾胃,还是下焦肠胃,切不可受寒。尤其是中焦脾胃一旦受寒,则肠胃运化皆受其害,全身机能都受影响。不耐寒邪,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天然的弱点。因此,冷饮、冷风、冷水、冷食,一切可能损伤中阳、胃肠的做法,都应该避免。中气一寒,性命将完,此言不虚。

那么,千年前医圣担忧的事,如今出现了吗?看看我们的生活习惯吧:冷饮、凉啤酒、冰镇西瓜、过度使用空调……答案不言自明。

为诠释医圣之意,我们特作此文。文中方剂,看官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古都说“内科不治喘”,医圣张仲景:会用这个方,那都不是事儿(寒喘)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 方剂学的鼻祖 | 医圣祠
健康一身轻:肠胃过热导致放屁过量?医圣张仲景经典名方小承气汤
中医方剂——大承气汤
医圣张仲景遗留奇效“良方”,常用三味草药,专治阳气不足
阳气损伤不要慌!医圣张仲景教你6大补阳法,通阳补益,缓和救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