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社区“疫治力”屡被质疑的背后
userphoto

2022.05.23 上海

关注

近来,花式抗疫频现,每天都在发明新词,今天热议的是“气泡式”管理、“应复尽复”等。

今天,社邻家也要创造了一个新名词:

疫治力

所谓“疫治力”,是指社区抗疫中的社区治理能力。如果推出社区“疫治力”指数,肯定包括党建引领能力、治理机制完备度、社会动员深入度、物资保障丰富度等指标。

社区“疫治力”是一种应急治理能力:党建引领,融合党员志愿者等信仰力量,各类机构的共识能力;社会动员,动员社区机构、居民公益参与的能力;治理效能,抗疫成效、无疫社区,以及居民能够体验的成效,“疫治力”,是各类政策创设贯彻实施、各类主体群体力量共同参与共治自治、是行政力、社区参与共同推动的过程。

在复杂的社区治理场景中,特别是这次疫情面前,行政力的缺陷暴露无遗,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疫治力”,治理即参与,不仅有管理、自上而下,也有自治共治、居民参与、自下而上。

诸多居民成为志愿者,一开始不免是被动参与,因此,需要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的意识,需要议事协商,征求居民的意见,只有让他们参与,才能避免 “疫治力”只是单纯体现为行政力。

最终,“疫治力”就是行政力、参与度、体验感等的融合,在疫情期间、疫情后“疫治力”都将是一段时间的热点,总结经验、教训,社邻家近期一直在思考,并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能力等三个层面整理出会有如下观点,供大家批评:

一、治理结构上,如何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参与的合力

1

党建何以有效引领?

(1)党组织不仅有行政力,还要有基于信仰、基于情怀的引领力,还要有引导叙事、讲故事的能力。

而后一方面的能力是空白点,很缺,也对社区工作者要求过高。比如,疫情下,社区就是一线战场,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及共享社区、温暖如家的项目的推出。

这次疫情,是社区共同体意识养成的绝佳时机,如何创造性叙事,将共享社区、熟邻文化(楼组“相亲相爱一家人”群等)、社区特色文化等挖个底朝天,社区阳台音乐会,有的社区搞社区宠物节等项目活动,要形成品牌,讲成故事,成为常态项目。

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创造多种参与方式和形式,深度挖掘社区社会组织的内生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共同投身于社区环境改善、生活服务和事务协商。

(2)疫情动员的组织、单位,下沉的体制内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的常态化参与机制。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的社区命运共同体和社区治理共同体,才能在常态环境下创造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也才能在应急状态下快速拧成一股绳,共渡艰难时刻。

因此,要形成疫情下动员的组织、单位、下沉的体制内的领导等力量的常态化参与机制。

在疫后的社区治理中,提高基层政权组织连接、沟通、凝聚基层党员、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能力,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连接既是一种静态的通道、渠道,也是动态的联络、沟通、互动。只有建立这种静态与动态的连接,才能塑造与提升基层组织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动员力,改变社区居民“原子态”关系状态,形成党主导下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好秩序和局面。

(3)社区能人达人的大力表彰,激发更多人的参与机制,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

以参与式发展为指引,培育、挖掘、选树作用发挥好的党员、志愿者、能人达人等典型,开展社区能人、达人主题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强化了达人奉献意识、规则意识,提高了达人组织策划、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能力。

加强宣传,通过颁发社区治理达人聘书、志愿服务活动积分等激励机制,吸引、引导居民参与治理,激发服务社区热情,使社区共同体意识继续强化。

2

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机制

如何有效作为?

这种治理体系,你去看任何社区都很健全、很科学、很有用的样子,但为什么疫情一来,就破绽百出,用处不大,说明,机制在纸上和有实效还是有差别的。

有些关键点回避不了。

(1)这个机制是行政机制,还是有弹性的社区协作机制。

如果是行政机制,是刚性的,那么就出现了这次疫情期间出现的种种恶果,一封封死,把人饿死(谣言啊);肯定不能是“一插到底”的刚性,比如硬隔离,也要人性化操作,也有空间的,上面不会管那么多,考虑那么周到的,到社区,可以灵活处置的空间很多,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们的社区弹性共治了,听听居民的需求、意见,变得很重要。

当前社区防疫系统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方式来推动,由政府机关发布防疫指令,再有社区工作者带领志愿者一起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不会产生参与意识,也不会主动接触居委参与抗疫行动。

而居委会作为社区抗疫的主力军,在这样的治理机制下,需要完成多个上级部门指派的任务,疲于奔命。

但同时,各个社区的独特性和疫情发展不同,又势必要求各居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最适合本社区的抗疫方案,这就必然要求居委有一定的决策权和选择权。

本轮疫情中,有些居委前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防疫工作中,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发动居民参与其中,成为抗疫“优等生”。

而大部分居委还在原来的工作模式中,严格执行上面下发的任务,认真做好“考核”,这也是为何本次疫情中很多人感觉居委管理混乱,毫无作为。

(2)能不能分清楚,哪些是居民自治领域,哪些是政府行政必须要管的。

这次,入户消杀,居民就很有意见。说明基本的产权和政府的政策产生了冲突。

有些必须得分清楚,否则,居民出门证有没有规定、如何规定这事谁说了算,市民政局管得了吗?居民团购不能购可口可乐、薯片,这个是谁定的。

自治公约不是虚的空的东西,要有流程,这个要精细化,居民的参与一定要有比例,程序设计上,要让更多的居民参与。

居委会虽然是群众的自治组织,但同时也是政府行政的延伸,因此街道会对居委会存在考核,随着考核的不断细化,居委会变得越来越正规化,越来越按行政部门的逻辑去运作,工作人员的目标也就变成了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而不是老百姓打交道和接触。

居委会带着上级的考核任务去跟居民打交道,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在跟居民接触的过程中还要拍照、录视频,这样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在居民心里就是做秀,长此以往居民对居委自然会产生疏离感和不信任感。

这样的不信任在平时可能不会有什么体现,但是在这次的疫情突发之后,很快的就暴露了出来。

(3)资源动员机制中,该管的党组织一定要管起来,而不是让居民自治了,就随便弄。

资源动员必须要公开、透明,发的东西,要明明白白讲,比如,这次收到的保供菜一家一份是不够分的,只能两家一份,但在分之前要让居民知道这个情况。

这个,党组织就要提要求,要管好“社区团购委员会”,而不是任其挣钱。否则哪些是官团,哪些是私团,私团如何管,肯定乱得很。

二、治理机制上,如何促使开放有效的协作?

1

(一)区、街镇层面

这个层面是定政策、措施的,全面指导社区治理,对于社区治理的指导有这么几个绕不过去的事。

1、自己要清楚,何为行政的边界,何为自治的领域

何为行政的边界?就是需要用权力清单去划分清楚政府的职责边界,明确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工作,区、街镇层面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一张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的权利清单,有利于更好的处理区、街镇层面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释放社区自治的潜能和动力。

何为自治的领域?需要用社区事务清单,来确定哪些可以交给社区来做,哪些不行,明确居、村委组织工作职责,梳理和列举清楚其承担工作事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内容,清理之前承担的行政事务多等问题。

对于社区事务清单,区、街道层面指导即可,应该留给社区层面更多的灵活处置的权力,从而真正形成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立起开放、尊重、平等、合作的社会协作机制。

2、解决社区工作者“躺平”问题

近年来,社区工作几乎呈完全饱和,很多社区工作者深有体会,都在承受着社区事务繁杂带来的巨大压力,许多社区工作者都已经是“躺平”状态。

这种状态产生了常态,导致社区工作者的疲态,社区减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工作状态谈得上科学化的治理吗?

治理现代化必然是有序的,应急状态下更要有序,“疫治力”肯定是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的治理,如果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紧急、紧急、紧急,社区工作节奏就乱了,丧失弹性,社区工作者对工作重点丧失了判断,从而导致整体治理的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应对?

从上级领导部门来看,在任务派给时,要尽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停地设定、督促基层去做很多事情,或者把很多本来不紧急的事情变成紧急的,压榨基层的时间和精力。

从基层社区工作者来看,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重要紧急的事,自己疲于奔命。要有判断力,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哪些是紧急不重要的,分清主次和优先级,有序开展工作。

所以,以上两点都指向“社区减负”问题……

3、社区工作者能力升级问题

社区工作者需要面对如此之多的基层工作,需要处理复杂的社区治理事务,也有人表达,居委不易,人多事杂,是否对于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太高?

对于目前社区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来看,其行政能力可以,但是治理能力存在不足。

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看,大部分社区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快的依据防疫管控的要求,落实相应的行政要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基本的法定职责和权限,落实好各项防疫要求和举措。

但,在其治理能力方面,例如与居民的沟通协商、党员志愿组织动员、社区内达人资源的有效协调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社区工作者治理能力的赋能培训将是疫后社区治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块。

2

(二)社区层面

1、在社区层面,必然是要构建开放协作的机制,努力是和各类机构协作,不仅仅是动员传统的社区内力量,也不仅仅是依托体制内资源。

有的社区主动寻找和外界专业机构的协作,比如居民有中招的,有被隔离的,有家人去世的,就需要大量的医疗咨询服务、心理支援服务。居委就到处找这样的机构合作,当然,本次疫情,此类专业人士更多从社区居民中产生。

居委积极和物业、业委会协作,和周边的超市、保供单位,甚至一些科技公司协作,包括一些数据公司以及快递公司等协作。

通过借助社区外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协作,共同促进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和问题的解决。

一切皆是协作!

协作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困难,在防期间,一方面这些居民不能出门,另一方面,外面的物资难以进来,足不出户期间的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就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居委作为社区中抗疫第一代理人,他可以作为中间的桥梁,链接好资源,做好外部资源输入与内部居民资源获取之间的闭环运输。

如何协作呢?无论是疫情还是常态化情况下,协作的基础都在于,做好供需匹配,各取所利。这要求,对于社区层面的需求与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准确的了解居民需求,做好分层与分类。同时,做好外部资源的链接,有针对性地甄别合适的资源引进社区。

在这个过程中,把所有的单位都动员起来了,不断的优化流程机制,形成“联盟”平台参与,成立“委员会”促进协作的常态。

所谓的“联盟”要真正的成为“联盟”,所谓的“委员会”要是社会协作的联合体,而不是党组织一言堂的又一个阵地。

如何决策,如何引领,如何开展活动,如何让大家都动起来?这是社会化的动作。

因此,要使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更加社会化,需要尊重社会化的规律,才能运作得好。

这个说起来容易,但落实下来却充满挑战,需要靠持续的影响改变,需要靠一级一级的领导,一批一批社区人持续的努力。

2、居委、业委会和物业的协作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者协同配合,有效落实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对控制社区层面的扩散,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这期间,也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工作经验,这是疫情结束之后需要去重点总结,并且进一步去构建居委、业委和物业之间的协同合作的社区治理模式。

(1)典型场景的做法应继续发挥作用。

在此次社区封控管理的过程中,居委、物业、业委会三者之间在社区防疫的典型场景中都有较为密切的合作配合。

如,门岗场景,就有物业人员、居民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服务,形成了流水线的合作作业方式,实现社区内、外闭环运输管理。

(2)社区应急场景协作演练要不断地深化。

社区防疫工作的开展,涉及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居委会需要承担物资保障、信息公开、上传下达、疫情防控、清洁消杀、核酸检测协助、统一领导、秩序维护、快递服务、社区治安、纠纷解决、协助就医、消防安全等工作。

对于这么多的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巩固防疫期间的工作经验,弥补存在的不足,各社区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场景,结合不同类型的应急情况,进行模拟演练,磨练应急处置工作方法。

(3)社区内网络社群要持续运营。

在此次疫情期间,为了更好的和居民沟通联系,基本上每个社区都形成了,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交流群、社区居民防范交流群、楼组群、社区达人群、志愿者群、团购群以及其他居民自发的组建的联络群……

这些线上社群,在防疫期间,发挥着自上而下的信息发布、居民邻居之间的情感互动、资源共享等作用,在这段时间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未如何亲密,相互之间的互帮互助也发挥到了极致,网络社群治理也发展处一系列的方法。

如今,随着疫情的稳定,物资的充足,社群内的热闹也慢慢减弱,这个需要社区层面继续关注,不能疫情结束之后群就解散,而应该继续关注网络社群的联结作用的发挥,而不是从“熟邻社区”重回“疏邻社区”。

3、充分发挥业委会作用

业委会发挥作用的领域极为有限,仅限于从产权延伸出来的事务,但这些事务又恰恰是社区中最重要的事务,因此,要重视业委会作用的发挥。

在疫情中,业委关心社区抗疫,参与其中,可谓是积极性很高。在此疫情防控中,业委会和居委、物业的协作得比较好的,普遍社区居民的感受度和幸福感是比较高的。

那么在疫情之后,需要对如何保持这种好的协作?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

首先,对于业委会在疫情期间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例如,业主委员参与了小区内哪些防疫工作,如何动员组织社区居民落实好各项防疫要求,如何与居民进行沟通和互动,以及业主委员与居委、物业之间是如何进行分工的,如何进行协作的等进行总结。

其次,在此次疫情期间,在社区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大群,即有业主群,非完全业主群以及楼栋单元群,业主群内都是小区的业主,而非业主群里面可能还会有居委工作人员、片区警察、租户等,建群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更好的沟通交流信息,结合大家有的资源,团购生活物资等,社群的分化,互相之间的交流吐槽,更加强化了业主的业主意识。

另外,这次为了保房价的疫情期间的服务的价值与意义需要讨论。比如门口抗疫服务、团购服务、三轮电动车接业主等服务,在疫情后有没有持续的效应和意义,如果需要进行持续,如何能够形成长效的机制推进。

三、治理能力上,重人本,强自治,补短板

1

1、重人本

对社区情况的排摸和掌握应该做在平时,做成常态。比如这次疫情对于独居老人的问题又成热点,防疫期间的工作本来就已经千头万绪,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另外重新调集人手来做摸排,一方面做这个工作的人可能不熟悉怎么做摸排,另外慌忙之下不一定能保证做的全面,势必可能会遗漏,做不全。

因此,对于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动态以及关注,应该做到平时,建好档案,做好结对,才不至于在应急情况下,忽视弱势特殊人群的需要,对他们造成伤害。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在疫后需要更加重视。重人本的关键在于保民生,此次疫情期间,大部分的社区矛盾冲突,基本上和社区居民的民生保障不到位有关。这也从侧面反映,民生保障是一切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基础。那么如何保民生呢?其中对于居民的需求反馈至关重要,抓准了居民的需求,也就抓准了重点,也就抓住工作的重点方向。

总之,我们发现,强化社区工作者的“以人为本”、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年年讲,会会讲,但如何落到实处?

需要实打实的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将这些概念化和价值理念,操作化成为可执行、可落实的行动,帮助社区工作者更好的将这些宗旨性的内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而非一直流于书面,挂于嘴边。

而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理念、信念的难度极大,这是一个难点。

2

2、强自治

把社区自治当中的自治组织、社区达人志愿者团队作为一项大课题,重点关注。

疫情期间,居民的参与行动,自治团队作用的发挥前所未有,疫后要着重梳理这些队伍的人员、数量、参与方式、工作经验等。

另外,引进专业的力量,采用工作坊式的培训,对社区各主体进行社区治理工具的赋能,不断提升大家协商议事、构建共识的能力(就是提升其公民意识,这个不让这么讲,但事实如此)与意识。

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参与社区事务也要培育其社区参与的能力,包括参与社区的规则意识、协商议事的习惯、形成共识的引导能力等。

我们的业主自治,即使是个社区团购,都会搞出一个社区100个团长,都会奔人家孕妇家去吵,你会认为,如果有更大的利益,不会吵成一团,有可能形成共识吗?

针对这样一个现实,共识生成凝聚非常重要,而如何去促进共识,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一线社区工作者构建共识的能力,自治要有引导,由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自治的主要牵头人,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共治行动;

二是依托长久的社区营造、社区治理,不断培养业主的社区参与意识、习惯,提升民主协商能力(这个词政治正确);

三是把不重要的自治领域交给业委会负责。比如,如何用钱,在这里不是钱放在哪个银行,涉及钱、涉及安全、防疫等政策性极强的事,必须统筹,而不是自治。更多的自治领域是指做什么,社区内一些公共性的事务、服务等吗,垃圾分类、社区倡导、自娱自乐文化类以及晚会活动类等等。

3

3、补短板

(1)将应急能力作为社区工作者的短板来强化。

在此次疫情的大考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很多社区是“不及格”的。

随着这几年上海精细化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认为2020年没问题,便一直顺着2020年的惯性,忽视了对于应急能力的操练,所以在面临此次来势汹汹的疫情,边出现了不少问题,其背后所映射的便是其应急处置能力的不足。

当下,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较多,除疫情外,而重大灾害、突发事件(比如防台防汛、火灾、突发重大舆情等等),以前不可能让一个基层的社区书记直接面对,但由于网络的便捷和快速,有时候,社区工作者会一下子站到了舆情的最前面以及应急反应的最前线,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成为一线社区工作者的治理能力的新挑战。

(2)将基层协商议事引导共识能力来补足。

这次疫情中,很多社区工作者简单、粗暴,没有居民参与过程,没有考虑居民需求、诉求,导致了诸多恶果,在平时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在疫情中都酿成了大事件。

因此,在疫后,一线社区工作协商、引导共识的能力不能忽视,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培养一线社工的沟通能力。包括与社区居民打交道的注意事项以及与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多类组织单位的沟通技巧;同时,要培养其动员与组织能力,通过关注居民的需求和诉求,引导大家关注社区公共议题的积极性,展开对话交流,进行讨论决议。

(3)将政策解释、舆情引导、灵活处置能力来提升。

有事就朝上头推,网上舆情不知道如何应对,和居民一言不合就退群,这不是该有的态度。

一线也在舆情的第一线,有很多事,一线完全可以担起责任来搞定,因此,这样的能力应该成为最基本的能力。

本文作者:闫加伟、卫敏岚、曾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我国社会工作如何助力社区建设
案例|岳阳楼区:“四治”理念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社区工作者认为“饱和治理”,居民感受度却为0,说明了什么?
这场战“疫”,我们欠社区工作者一个赞!
多措并举推动社区精准治理
浅析小区型社区的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