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5个社区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userphoto

2023.08.14 上海

关注

来源:社工客

编者按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积极探索“熟人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社区自身优势,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打造“一居一特”为民服务特色品牌,有效调动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让新老社区焕发出新活力。

“一居一特”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位于合肥市西北部,镇域面积36.1平方公里,辖11个社居委、5个村和1个工业园。南淝河、北二环路、四里河路和206国道穿镇而过,形成“一河两水三路”的独特区位, 地理位置优越,总居住人口高达20万人。
近年来,由于发展迅速,辖区内新老社区、新旧小区共存,回迁小区、新商品房住宅小区混杂,居住人口结构复杂,基层治理难度大,打造“熟人社区”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要目标。
为了在实现硬件升级的同时,老旧小区无物业、难管理,新建小区邻里关系淡漠等问题也能逐一破解,近年来,大杨镇人民政府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合肥市庐阳区实创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实创公益),深化“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协同专业社会组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以清源、吴郢、夹塘、草塘、龙灯五个社区为阵地,立足各社区特色,开展品牌专项服务,结合居民需求及本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镇,充分利用大杨镇各社区资源做到以点到面,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孵化并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养居民社区自治意识,不断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


清源社区
四民工作法”把居民聚在了一起

“我加入了'宝妈互助队’,近期组织社区老同志开展了讲党史,唱红歌比赛等多项运动。”近日,清源社区的一位宝妈志愿者在交流会上向大家分享近期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

清源社区是大杨镇的年轻社区之一,以新商品住宅小区为主,辖区内有两大生态公园,幼儿园、中小学,商场等配套完善。

通过前期调研,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清源社区居民成员复杂,地域文化差异大,存在商住小区邻里交流少、社区亲情氛围不够浓厚的现状。

“远亲不如近邻”。为了更好地激发邻里之间互助的热情以及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清源社区党委因地制宜,打造“聚民、惠民、便民、暖民”的四民工作法,旨在根据辖区环境、居民需求,通过引入多方资源,发掘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骨干,积极关注和参与社区治理,在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社区安全、社区环境、自治服务、协商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清源社区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拓展与辖区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的共建,深挖文化教育资源,志愿服务资源、艺术熏陶资源,开展了多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清源社区已建立“社商居联盟”共享服务模式,即以居委会为平台,社会组织为纽带,整合内外资源,搭建社商居党建联盟,打造辖区公益氛围圈,同时孵化并培育2支社区社会组织,分别是“小小画家”和“宝妈互助队”,其中“宝妈互助队”社区社会组织影响力最大。

“宝妈互助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主要由清源辖区的宝妈组成,在社区开展了文明劝导、环境保护、邻里互助、困难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结合合肥市庐阳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巾帼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帮助清理路面垃圾,做好文明劝导,用自身的行动去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文明建设中去。

社区还开展了艺技能提升交流会、小成本手工个体创业项目培训活动、科学育儿交流活动、结队帮扶困难老人等一系列传递文明与爱心的公益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社区问题,小到“社区便民服务”大到“社区改造议事会”,都通过项目的形式,主动发挥着居民主体的积极作用。

“宝妈互助队”志愿服务队的团队负责人刘小云笑着说:“孩子上学了,我们宝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多走动走动,跟着社区一起做公益,为邻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觉生活更有价值了。”


吴郢社区
“四邻行动”老旧小区按下重启键

走进吴郢社区紫桐新村E区,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许多小区居民驻足于生机盎然的小区一角——“党群共建,亲子体验园”。小朋友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体验园观察花草蔬菜,学习农作知识。

据吴郢社区党委书记张俊军介绍,这个角落本是一块废弃的空地,地面坑坑洼洼,夏天蚊虫叮咬、雨天两脚泥,墙体年久失修,地面边角地砖翘起,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8月,吴郢社区以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微改造为契机,打造“党群共建,亲子体验园”三维立体空间,以亲子种植蔬菜、种植绿植和创意娱乐为主题,作为邻里共享的大领域,亲子体验园由实创公益主导,社区党员和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为主要模式,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环保理念,同时融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文化内涵,打造出一个集生态功能、社交功能、教育功能、游玩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清新自然的社区特色空间。

回迁小区之前的脏乱差、老破旧彻底扭转,现在居民一走到亲子体验园都会赞不绝口:“这么多年了,孩子终于有个玩乐的好去处了,不仅能学到农业知识还能在游乐园里开心玩耍,真是开心啊!”

吴郢社区自2005年8月由村改居成立,以回迁小区为主,原住居民和老年群体较多。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立足社区实际,创新思路,以守望相助为目标,打造友邻、响邻、敬邻、乐邻“四邻行动”社区品牌,开设庐剧放映室、银铃唱响、豆蔻暖夕阳等特色活动,搭建社区邻里交流平台。社区聚焦居民关注的生活环境、公益服务、困难人群服务、公共服务空间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统一规划,并逐一开展专项服务。

从老城更新、社区微改造、街角花园打造、“救急难”品牌打造、“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从体系建设、特殊人群服务、阵地打造等方面持续纵深发力,逐项开展治理服务。

在一次开展“长者生日会”活动上,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眼含泪水,感动地拉着社工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谢谢你们,每年都记得我这个老头子的生日,谢谢政府照顾!”老人的真诚话语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社区贴心的服务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吴郢社区党委书记说:“做社区工作我感觉非常充实,我热爱社区工作,热爱社区居民,愿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和大家一起继续奋斗、为民服务。”

夹塘社区
“国学印象”找回旧时记忆

“吴老师,下次我们做国学活动还是科学校小实验啊?”每次社区组织的活动结束,夹塘社区的小朋友们都不忘好奇地问问志愿者吴琼老师下一次活动的内容。吴琼总是神秘地说:“这是秘密,生活有惊喜才会有欢乐,下次来了就知道了!”

吴琼是夹塘社区居民,同时是兴趣班培训机构老师,平时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志愿服务中,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围棋、民俗科技等方面的才艺,在孩子们放学后、周末和暑假时义务辅导孩子们围棋比赛、非遗手工、科学小实验等国学活动,为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孩子们平时在小区里碰到他都会亲切地喊声“吴老师好!”

夹塘社区是在拆迁复建居民点基础上设立的,以原村民回迁为主,社区老人多,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娱乐生活,平时除了带孙子没有其他娱乐方式。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区人口流动性加速,造成社区原有的人文氛围单薄、邻里关系淡漠、文化交流载体不足,因此如何拉近邻里关系,增强邻里间的心理认同,构筑和谐融洽的邻里桥就显得很迫切。

考虑到社区老人们对于传统民俗的热爱,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与增强人际关系,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和空虚感。

为缓解上述问题,夹塘社区以打造“国学印象”为目标,以社区科技馆为阵地、以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定期策划和开展民俗、科技等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好的诠释地域文化的意义,让社区居民了解科学技术和传统民俗文化。

科技馆平时为老人提供戏曲放映、棋牌活动、红歌合唱、民俗小故事讲述、民俗非遗手工、科普小知识等娱乐活动,帮助居民找回时代记忆。

夹塘社区通过以传统国学为契机,寻技、寻迹、寻记,展现记忆夹塘的亮点的形式,积极搭建邻里桥,重塑邻里关系,增进邻里情谊。

草塘社区
“乐龄乐居” 让绿色成为社区文化

草塘社区北邻大杨镇产业园,南邻市苗圃,西邻董铺水库,东邻墨荷园,辖区有合肥经济技术管理学院、合肥十景之一墨荷公园、大型民营企业等资源,是集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宜居社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草塘社区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及人文特点,精准品牌定位,针对社区形态提出“乐龄乐居”的社区品牌文化,制定了以微绿地、微景观、微环保“三微”为主题的特色系列活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使绿色成为一种社区文化。

通过开展绿色、环保、生态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丰富老年生活和青少年生活,借助老年人对于园艺的热爱情怀,带动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确立了老幼互助,老幼共享的活动模式。

每次生态教育活动,卫庄小区徐阿姨作为草塘社区居民骨干,经常带头锄地、浇水、施肥,管理花草教育基地,逢人就开心地说:“我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干农活能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干农活了,老了跟着孩子来到城里住,真是不适应,真没想到做了社区志愿者还能让我有了用武之地,年纪大了还能被社区孩子们需要,顿时觉得生活有意义了!”每次农作学习徐阿姨都会很耐心地跟孩子们讲解种植知识和各种植物的喜好、花期、如何护理等,孩子们都很喜欢徐奶奶。

草塘社区拓宽思路,根据草塘地域特点发展社区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独特的社区文化等多种形式来体现自身特色。草塘社区原为地处城郊接合部,政府对旧村庄进行改造、拆迁,经过几年的建设,涌现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蓬勃发展的绿色创建活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不断深化创建工作,提高绿色创建质量,扩大绿色创建影响,使之成为号召全民参与环保的“绿色旗帜”。

草塘社区“乐龄乐居”文化中老幼互助、共享模式拉近隔代、家庭、邻里之间的距离,通过绿色教育“乐助”系列活动对志愿队伍不定期进行培训、扶植、赋能,从而提升队伍成员自治能力,更好的践行社区微治理工作,助力美好家庭共建和“熟人社区”的打造。

龙灯社区
“康居康乐”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每周二都会有志愿者在小区活动中心为我们理发,天气不好或者遇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还会到家里来理发,这个活动已经办了3年多。感谢党和社区的关心!”一位居住在龙灯社区的80岁的老党员说。

这周提供理发服务的志愿者是居住在湖畔家园小区的崔华琴,崔阿姨年轻时学过理发手艺,退休后的她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老人义务理发,帮助高龄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崔阿姨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深深感动着周边的人。崔阿姨总说:“我做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这只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只要我还有精力,我就要把为老人理发坚持做下去。”

龙灯辖区共有6个住宅小区,其中湖畔家园是老小区,相对于其它五个新建小区,湖畔家园小区里居住的大部分是原电厂退休工人,他们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小区公共设施相对其他几个小区比较落后和匮乏,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原有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本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矛盾相对突出,因此湖畔家园小区居民是社区特别关注的群体。

为了更好服务居民,龙灯社区确立了“康居康乐”的品牌文化,旨在将辖区打造成健康的居住方式加健康的娱乐方式相结合的宜居社区。

社工通过开设“小龙人”“暖心灯”“彩虹里家庭”等特色活动,丰富辖区居民生活,融洽邻里关系。

龙灯社区在大杨镇率先探索实施楼栋自治项目,根据实地走访调研,“红色楼栋”自治项目落地湖畔家园小区,挖掘并培育出多名居民骨干,成立了一支“暖心灯志愿服务队”,崔华琴便是队伍中的一员。

服务队负责人卢明是原电厂党支部书记,一听到要成立志愿服务队,已经退休多年的卢明立马联系党支部成员一起加入到公益行动中来。目前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经常会协助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防疫宣传,提醒居民戴口罩,维持小区环境卫生,配合社区参与每一次公益活动,龙灯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通过搭建社区睦邻平台,极大的加快了“和谐、幸福、宜居”的“熟人社区”构建步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场公益创投大赛“金点子”满满,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社区进行互助养老探索 居民家中设互助养老点
芜湖社区开展“邻里守望”暖心活动 温馨举措传递关爱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志愿服务之花香满园
宝鸡市优秀社区工作法选登社区微治理“三微工作法”:
多维度激励体系,赋能社区微治理,以成都市双柏社区为例 | 社工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