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减负,面临的“三重困境”!
userphoto

2023.08.23 上海

关注

近年来,社区以“去行政化”为核心的减负出现“越减越负”的局面,陷入减负动力不足、减负方法单一和形式主义严重三重困境。以“去行政化”为核心的减负措施并没有到达理想预期,更没有实现“纯净自治”的目的,反而使社区减负陷入困境。

一是减负动力不足。尽管中央有政策要求,但地方政府并没有把减负当作中心工作来抓。这倒不是因为地方不愿贯彻中央政令,而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找到更好的减负措施,陷入“去行政化”泥沼而束手无措、无所适从。如果坚决改,坚决“去行政化”,那么就如上述所言,就可能导致居委会的边缘化,并且剥离的行政事务谁来承担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居委会是政府和群众的联系桥梁,是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一旦居委会被边缘化,政府很多事情无法下达,也很难掌握基层信息,这是政府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不改,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确实过多,社区工作者的抱怨声确实很大,难以向他们交代。这样,地方政府就夹在改或不改的两难困境之中,所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平衡措施之前,为了稳妥起见,一些地方政府就干脆选择保持原状或进行微调,减负意愿和减负动力日益下降。这也是有些地方的政策游离不定,减负力度时强时弱,持续性差,反弹回潮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

二是减负方法单一。地方政府陷入“去行政化”泥潭,把社区负担仅仅局限在行政负担上,而没有全面认识到社区负担的来源。减负首先就要分清负担的构成,而基层负担的来源已远远超出了压力型体制的解释框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条线下沉视角来看,社区负担主要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传导和层层加码,因而“去行政化”有它的合理性。但从需求上移的视角来看,社区负担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居民事务和居民诉求。当前,日益原子化和个体化的居民不愿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形成了一种“等靠要”的思想,把居委会看作是“超级保姆”。一些个人私事或不该社区负责的事情也要求居委会解决,若不解决,就去投诉,这也是令社区非常头痛的事情。此外,社会转型期的矛盾逐渐增多且聚焦社区,如何化解社区纠纷对于居委会来说也是一件难事,而这些问题靠“去行政化”手段难以解决。可见,居委会实际处在政府压力和居民诉求的双重挤压之中,既有自上而下的负担,也有自下而上的负担。

三是形式主义突出。中央明确指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讽刺的是,有些地方的减负工作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以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目的的监督,却制造了负担。究其原因,用行政化手段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无疑是一种加压式减负举措,助长了形式主义蔓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斩断自上而下的传导链条,但又无新的组织承接,地方不得不采取形式主义的方式应对减负考核。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往往在减负材料上弄虚作假,瞒报减了多少次会议、多少次考核、多少块牌子、多少本台账等,这种减数字不减数量、减形式不减方式的“数字减负”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有的地方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变通策略,上级要求少开现场会议,地方就多开网络会议;上级要求减少开会数量,地方就采取“会中会”“会套会”的方式延长一次开会的时长;上级要求少发文件、地方就采取多用短信通知。实际上,这种非制度性的行政化传导机制进一步压实了社区责任,“认认真真搞形式、踏踏实实走过场、马马虎虎来收场”成为减负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政科前沿 | 曹志立:“摘牌”何以促减负:基层形式主义整治的组织符号逻辑——基于Y市A社区清理挂牌的实践考察
上海基层困境:要把力量用在刀刃上
光明时评:被填表、考评、比赛压得喘不过气,谁给教师减减负?
【声音】“负”也要自己主动减
这个地方出手了:下班后微信群禁发工作消息!你咋看?
城市社区自治的困境、实践、方向和对策 文/郭卫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