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兵团故事】字说兵团“土”


字说兵团“土”

  “土”最直接的解释为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其延伸的含义为疆域:国土、领土。

  新疆,最初在世人眼里,是一架架的戈壁梁子和片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碱窝子,说它是一片荒蛮之地也不为过。20世纪50年代初,在这里诞生了一支不穿军装,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在这道道戈壁梁子上和片片碱土窝子里,像楔子一样处处缀满了他们安身立命、守卫疆土的土窝子、土坯房,也正是他们,把祖国最西北的这片土地,稳稳地固定在了共和国的版图上。

  父亲告诉我,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来到我现在所在的团场——二师二二三团,所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整个团场的土地分成了南北两大块,北面基本上是戈壁滩,南面则是盐碱滩。南北的分水岭,是中间一条靠人工用铁锹、坎土曼挖出来的大渠,当时挖这条渠共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边挖边利用,当年就把南面的盐碱滩,开渠引水造田9182.6 亩,当年播种4974 亩,收获粮食1107 吨。这就是这片土地给我们这些兵团人的第一次丰厚回报。这条渠到现在还在灌溉着团场的万亩良田。

  刚开发的团场,最常见的土,我想除了盐碱滩上的,大概就是戈壁滩上的砂石土坡上的了,那时候团场没有足够可供每家每户烧饭取暖的燃料,只有冬天最冷的时候,才会分给每户50公斤左右取暖的煤,团场职工冬天取暖的燃料,一般都是靠上戈壁滩捡柴火解决,戈壁滩大片大片长着麻黄的土包,是对我们这些兵团孩子最大的诱惑,土包下面埋着无数的麻黄疙瘩,被我们从几十里远的戈壁滩上徒步一车车挖回来,这些麻黄不知陪伴我们度过了多少个温暖的冬夜,这也是我童年对戈壁滩最深沉的记忆。

  有人说,兵团农垦史,是一部和砂石较量,和盐碱夺粮的历史,1950 年年初,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驻阿克苏地区的二军五师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造大生产运动,指战员们冒着严寒开挖胜利渠。经过数千名战士的艰苦劳动,19548月,胜利渠引来滚滚清水,沙井子掀起大规模土地开发热潮。1956年,全长102公里的胜利渠延伸到喀拉库勒,沿途一片又一片的处女地上开出了花、结成了果,渠水中那优美而张扬的弧线,划出了金银川的新天地。

  土,是人的生存之根本,谈及兵团人对这片疆土的感情,在兵团生活了近20年的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算是兵团人对这片疆土热爱程度的最好诠释。兵团人敢于向任何艰难困苦挑战,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用他们的双手,演绎着沧海桑田的神话,把千古荒原变成良田,把戈壁沙漠变成绿洲。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边界上把国旗高高升起,在边境沿线放牧种田巡逻,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兵团人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豪情,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成了忠诚,流淌成了大爱。

  自古忠魂真英雄。60多年来,兵团忠实履行着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在环境恶劣的戈壁滩、荒漠边缘和漫长的边境线上开拓出大片大片的绿洲沃土。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兵团群众早已把曾经的地窝子变成了遗迹、土坯房也难觅踪影,从无一尺机织布,无一枚机制钉,无一座石油井,时间流逝,取而代之的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高楼大厦、向沙漠纵深挺进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各地崛起的现代化新城、浓墨重彩规划的绿洲和一路呼啸而过的高铁……

 

    新一代兵团人,在这片土地上发扬着父辈们义无反顾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勇敢地担负起生态卫士的神圣职责,治理荒山荒滩,拓宽绿洲,沙漠戈壁在防风治沙运动中渐渐退却,盐碱地也随着新兴科技手段在土地改良中的运用逐渐缩小。

  从走进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兵团人扎根边疆、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初心没有变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开创屯垦戍边新业绩的勇气和决心没有动摇过。

  在兵团,在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歌手,如你,如我。



(编辑:卷卷 赵男男    文:李新玲  谷魏   审核:刘春阳    终审:李沙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大滩消逝的军垦连
昆仑岁月节选我最早接触的上海支青
寻找神秘的八魔洞。十三师红星四场驻地“巴木墩”地名探秘
新常态下兵团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六)
「作家新干线·散文」 陆爱萍|父亲的军垦情
兵团国土资源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