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海路——我精神原乡的诗意符号——写在淮海路建路120周年之际

繆新亚

06-13 15:03

一般来说,人有三个故乡:地理故乡、心理家乡和精神原乡。

地理故乡即原乡,她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那里流淌着祖先的血脉,有着众多的父老乡亲,也是老家在的地方。对这个地方,每个人有长在心里拔不出来的情结:“衣锦还乡”“告老还乡”“入土为安”“落叶归根”……便是我们出于对地理故乡的惦念牵挂和满腔深情。

心理故乡是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那里,它让你饱尝人间炎凉轻薄、困顿坎坷,让你有过挣扎痛苦,但终有一天,你的心中不再抱怨,长了茧子的心底被重重击穿,让你刻骨铭心,不再怨艾,反而感到安稳,有了归属感,让你感觉那是一场人生修行的开始。那里便变成了你停靠心船的“第二故乡”,那就是你的心理家乡,于是你就有了苏东坡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

精神原乡是除故乡以外,可以抚慰精神,安放灵魂的地方,精神原乡不是地理上的,也不是心理上的,而是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体现我们生命价值和明白活着真正意义的地方,她同时富有浓郁的乡愁色彩和诗性的光芒。

我的祖籍是江苏江阴,出生地是四川重庆(当年重庆属四川),在新疆塔里木生活了20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上海。

人的一生是一场旅行,心灵也难免会有迷茫和蒙昧;在一定情况下,也会有感悟,这种感悟,必定要经历时间的磨洗,才能超越自身的认知局限,看到曾经离弃的事物在黑夜的天空闪烁着极光般的绚丽。

我心中自有生命中“三个故乡”的排行:地理故乡,江苏江阴;心理家乡,新疆塔里木;精神原乡,当是上海。

人生是漂泊的,但记忆是有根的,记得我曾写过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乡愁是一支忧伤的歌,反复在你心头吟唱;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乡愁是柴火熊熊灶膛,熟悉的饭菜香味始终记忆犹新;

   乡愁是村庄上空的袅袅炊烟,萦绕在心间久久不会散去;

   乡愁是母亲的针线匾,一生一世连缀着身上的寒衣;

   乡愁是父亲手上渗血的茧胝,终生在心头隐隐作痛……

但我又觉得上海人的乡愁往往是马路和弄堂。而淮海路是我精神原乡之中最鲜活而灵动的意象符号!

今年是淮海路建路120周年,我今年73岁,我的家族和淮海路有着90年的因缘,我和淮海路也有着70年的情缘。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祖父从法国留学归来,在上海海关任职。当年祖母带着四个孩子就住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近旁的华龙路的元昌里(今雁荡路56弄)。抗战开始,祖父带着全家随国民政府一路退到重庆,离开了上海,离开了淮海路旁的元昌里。后来时局剧变,祖父和父亲先后去了台湾。最后,祖父客死孤岛,终没有回过上海,再也没有机会重回淮海路看看。

历史就是如此吊诡:在父亲离开大陆40年后,命运又一次给他一次回到淮海路,回望童年往事的机会。那是1988年,他第一次从台湾回上海探亲,一个阳光缱绻的午后,他带着全家(留在大陆的和台湾来的),站在淮海路旁的元昌里石库门房子赭色斑驳的砖墙下,瞻仰旧时居住的老屋,回忆童年往事。

父亲和二叔是当年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大和老二,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在淮海路旁度过的那段懵懂的童年岁月,三叔和小姑因为年龄太小,对这里已经没了印象。

父亲和二叔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若干年后,一个成了台湾军中的高级技术官员、一个是重庆人民政府的局长,几十年中,各事其主,人生道路迥异,相逢一笑,互泯恩仇。他们对淮海路、华龙路、元昌里的回忆却是同样的:他们还记得弄堂里华龙小学里的书声琅琅,还记得在霞飞路上巴黎大戏院(后来淮海路上的淮海电影院)看影戏。

他们记得在在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的嬉戏玩耍,他们还记得扼守在淮海路和雁荡路口并排而立的2幢大楼:东面的是“培恩公寓”(今妇女用品商店所在的那幢楼)。西面的一幢是“永业公寓”,当年有许多住在这2幢大楼中的同学……

他们还不约而同说起元昌里13号住着的日本义士尹逢吉当年刺杀侵华日军白川大将的故事,这个也许并非是他们对当年的回忆,也许是因为这事和他们儿时住过的“元昌里”有关,他们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不同版本的“元昌里故事”。

我出生在重庆,1951年(3岁),重回上海,却没能再住进雁荡路上的元昌里,但还是住在淮海路边上的南昌路上(当年毛岸英。毛岸龙就读的大同幼稚园斜对面,现已拆除)。

不久,我被寄养到另外一个城市,那是我第一次和淮海路失之交臂。6年以后,等我再回到上海,家搬得离淮海路远了些的合肥路上,却还住在卢湾,活动圈子还是在淮海路周边。

初中三年,家住卢湾,学校在闸北,每天步行上学,一天一个来回,清晨迎着旭日穿越淮海路,傍晚,披着暮霭横穿淮海路。每天要经过当时上海最热闹的地段:火车站、南京路、淮海路,那时我的感觉是:火车站——嘈杂,南京路——繁华,淮海路——优雅。当年对淮海路的印象仅此而已。对淮海路来说,那是的我仅仅是一个懵懂匆忙的少年过客。

中学毕业去了新疆,再次与淮海路失之交臂。好在所在连队的战友全是从淮海路周边花园洋房、旧式公寓、优雅新里、石库门弄堂走出的年轻人,许多知青家就在淮海路上。大多数家庭是居住在淮海路周边几十年的资深移民,不少还是“土著”的卢湾的原住民。

也许是家庭的影响,也许是环境的熏染,不少人对淮海路怀有特殊的感情,吃的穿的都要在淮海路找到蓝本,再加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境都处在中等以上的水准,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也许,众多同一文化背景走出来的年轻人聚居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

在我看来,淮海路不仅是一条路,她除了承载着交通、商业和居住功能以外,还承载着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连队的知青是农场中别具文人气质、小资情调、贵族感觉的一族,连队文化气息特别浓郁。平时,在冬日的火炉旁、在挖排碱渠露宿的蚊帐里、在野虫啾啾的瓜棚里、在冬灌旷野的篝火边,我听他们列数着淮海路的名店精品、讲述着淮海路的历史掌故、名人轶事以及他们家族的沧桑往事……

我虽然曾二次与淮海路错过,却及时得到了“补课”。虽然身处荒原大漠,却接受着淮海路文化的熏陶,使我真正有了“淮海路情结”。

如果,平日里身居荒原,我只是神游。每次探亲,总要在有限的假期内,经常整日盘桓淮海路观赏街景、采购物品、大饱口福,亲身体验感受并遥想并品味着淮海路的前世今生。

如果,平日里身居荒原,我只是神游。每次探亲,也总有机会走进朋友们淮海路周边的家庭,亲眼目睹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回新疆时所带的行李,——不管是自用的还是给别人带的——80%以上的物品是在淮海路采购的。当上了教师,还教了高中,又给我的学生讲述着淮海路的故事,我又成了淮海路文化的得益者和传播者。

回到上海后,当上了政协委员,并担任了2届民革区委主委,在连续5届担任政协委员的20年的岁月里,我更与淮海路续上了不解之缘。要知道,淮海路曾是卢湾区经济的生命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里,淮海路始终是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作为民主党派的区级负责人、作为政协常委,我的许多大会发言、党派提案、视察活动都是围绕淮海路展开的。

90年代初,参加的区台联会组织的台胞台属“看看我们的淮海路”活动的大幅照片。被全国各大报纸转载。我在政协会议上提过有关 “淮海路要铸入爱国主义之魂”、“淮海路东段开发”和“淮海路支马路开发”等方面的建议,代表党派作过“淮海路要走商旅结合道路”、“发展淮海路的假日经济”等大会发言,写过“关于淮海路100周年庆的建议”、和“关于做大‘玫瑰婚典’”的提案。

改革开放以来,淮海路乃至整个卢湾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富有朝气,并更加洋气和大气了,卢湾已出落成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在一次“双月座谈会”上,对卢湾,我曾这样的的描绘:延中绿地是“翡翠凤冠”,淮海路是“彩金项链”,“新天地”是“钻石挂件”,打浦桥是“金色腰带”,未来的滨江的世博园区是“彩色罗裙”卢浦大桥和打浦桥隧道犹如两条“颀长玉腿”,脚踏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浦东大地。得到了当时区领导的充分肯定。我活脱又成了淮海路变化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了。

我的家在1997年搬离卢湾,住到了静安的愚园路,2008年又从党派和政协委员的位子上退了下来,照理和卢湾和淮海路没了关系,但命运中有许多冥冥之中的必然,谁也说不清楚,起先是卢湾区统战部为社科院的专家马骏,《新民周刊》的主笔胡展奋和我,在《卢湾统战》上刊物上开辟了一个言论专栏,我的许多文章的话题还是没有离开卢湾,没有离开淮海路,例如《淮海路要留住“法国风情”》、《“滨江临海”话卢湾》(其中的“海”说的就是淮海路)。后来受聘于卢湾区台办的涉台宣传写作组,还在写着淮海路的故事,目前又成了黄浦台办主办的季刊《围炉漫谈》的副主编,许多文章还是离不开淮海路。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2017年在我第二次退休后,不久就参加了上海党史研究会下面的二级组织——一个名为“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民间组织,研究的是中共早期党史。新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老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2号是中共党史绕不过的2个红色圣地,当年新老渔阳里是前后相通的,在我看来它们是淮海路上典型的“前店后工场”,新渔阳里在淮海路,其中“外国语学社”和“中俄通讯社”是可以公开挂牌的,是为“前店”,而强大的思想和理论的“设计制造”是在老渔阳里2号。这可以算是“后工场”。为渔阳里的历史文化我又写过多篇文章,有的还在《党史信息报》和有关论文集中刊登过,我的一些文章还是没有离开淮海路!

假如说,上海像棵树。淮海路是这棵大树上的一根枝丫,我只是上面一片微不足道的叶子,上海和淮海路,我曾经有几次错过,但沧桑70年,最终发现自己这片“叶子”始终长在淮海路这根枝丫之上。

多少年来,淮海路始终连着我的神经,附着我的灵魂,反过来,我也为她写过许多文章,在她建路120周年之际,我将这些文章陆续载出,一告慰自己的灵魂,二以示纪念。

更新于 昨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愁、乡音、乡恋,是缕缕剪割不断的情丝......
乡 愁/刘忻
乡 愁
乡愁
【诗家风采】任四维 || 乡 愁
原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