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述】风雨同舟五十载

作者潘庆林简介:
潘庆林1940年 1月9日出生,1956年 8月参加工作,1957年12月由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调入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中冶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的前身)工作,历任描图员、技术员、高级工程师,监理部副主任,建筑院副院长、电气主任工程师,包院天津办事处主任,2000年1月退休,返聘到2010年5月,在包院工作长达50多年。  

我出生在呼市,包头是我父亲早年到过的地方,而命运安排我也来到这个地方,一呆就是五十多年。在这里,我成家立业,渡过我的青年、中年、直至退休,这是当年没有想到的;在这里,我从一个小小描图员做到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监理部副主任、建筑院副院长,这是当年也没有想到的;在这里,我经历大跃进、又红又专、三年困难时期、三年调整时期、10年浩劫以及改革开放20年,这更是当年没有想到的。
1957年12月,我,一个小青年,响应时代的呼唤,祖国的需要,离开首都北京,踏上塞外边城,在这块充满神奇的土地上,参加草原钢城建设,从此扎根祖国边疆。当时,我已在北京总院工作一年多,对调离北京没有什么想法,工作调动,建设包钢。接到调令后,我就到包院(中冶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的前身)筹备组工作,代表包院接收办公桌椅、办公用品,与北京院办理分交,把各家中的行李、家具到火车站托运,舁的可欢了。直到大部分东西托运完,我随大队人马来包头,当时上车是在北京前门火车站,下车是老包头东河火车站。这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如此简单,户口也随之迁入包头,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当年任副科长的同仁的经历,他1948年交大毕业,在清华当助教,后来奔赴东北解放区参加革命,参加钢厂的修复工作,曾在苏联钢铁设计院实习了近两年半,作为技术权威调到包院任职,时年31岁。当时,就是象这样的来自各地的精英,有专家、博士,有来自国内大厂、院校以及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老干部,共455人参与到了包院奠基建设中来。据《包院院志》记载:1957年11月,调包头人员名单初步确定,27日北京总院党委讨论通过,12月1日至3日正式通知本人,12月5日至16日分三批携带家眷和什物全部包乘火车迁包,12月19日召开了包院历史上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
刚到包头,我们住过办公室,32街坊家属宿舍,包钢三宿舍。每天上下班要穿过一片麻地,即现在的八一公园,地上有田鼠,空中飞翔着大老鹰……但那时年轻,什么也不想,就是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那时大家真叫敬业,年龄都不大,男生中,我最小只有17岁,女生还有16岁的,真是年轻、天真、活泼。建设包钢初期,要复制大量的苏联图纸和完成施工设计,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人员,所以先来了41名描图员,后来人最多时达到上百人。50多年后的今天,CAD把设计速度提高了不知道多少,我现在有时用CAD划图,一边划一边笑,时常想起那时没有白天黑夜的干活情景。那年代设计院是有名的水晶宫,深夜楼内灯火通明,三宿舍值班的人,不知道我们上的什么班,夜班下班我们还没有回来,早班没有上班我们已经走了。设计院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那种忘我精神、奋斗精神以及那种核心凝聚力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包院,这个培育冶金设计者的摇篮,50多年来调离了很多人才到祖国各地,他们到哪里都是技术骨干、部门主管,但每当他们想到在包院的一段经历,都是那样难忘,那样地怀念共同渡过的岁月。
一个设计型企业,历经风风雨雨五十多年,我身为一名设计者,在包院这块热土奉献并生活着,作为包院一份子,感到无尚光荣。虽然,包院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曾经困难时期,曾遇无数的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但这条大船乘风破浪,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带领我们驰向胜利的彼岸。依然记得,在参加包钢建设初期,那时的包头空旷荒凉,春天风沙刮的天昏地暗,沙粒抽打在脸上生疼,冬季寒风刺骨,一件光面的老羊皮袄,腰里结根绳子,沿钢铁大街徒步穿越昆都仑河槽下厂区的情景。依然记得,59年在炼钢科,宗科长把他抄写工整的工程笔记本给我学习专业知识。雷家源工程师在下厂路上,见没有戴安全帽狠狠训斥我的情景。依然记得,平日里,北京来的这帮小年轻操方言、与众不同的衣着打扮,一上街就成为包头街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依然记得,我们来时各专业,各部门的能人,既便是食堂师傅,都有非常好的手艺,到今天我还想念食堂的烧茄子、叉烧肉和过年做的点心,现在到哪也吃不到了。依然记得,第一个大年在包钢九食堂的联欢舞会,我们的徐老师穿一件黄色夹克、系着一个粉红色蝴蝶节,在舞厅里荡漾,等跳舞一结束一看肩上一个黑色的大手掌印,可能是工人一下班就去跳舞,手掌的大印留在了肩上。
人的行为是社会的产物,随时代的变迁也在改变着,过去的是历史,感受的是现在,迎来的是更美好的明天。在党的阳光雨露抚育下,受到包院老一代知识分子爱国、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熏陶下,亲身感受半个世纪的奋斗史和人生历程,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激励,使我得到成长的自身条件,不是聪明而是老实,是自儿时接受的道德教育,几句恪言指导我一辈子,规范着我的每一步。我从一个描图员到建筑院副院长,无一不是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取得的,我满怀报效之心,回报包院、回报党、回报社会。我常常讲:“感谢我的衣食父母,对我而言,就是感谢包院共过事的、合作过的所有同仁”。
谨以这些内心深处一直存留的凌乱的回忆来衷心感谢中冶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给予我的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包头网友走遍昆区、包钢、白云只为拍摄不一样的包头夜景.....
城市的记忆:内蒙包头老照片 带你看昔日的风景
包钢(西创)党员突击队群像(四)
曾经的冶金部“九大院”,如今怎样?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开发年表
收藏丨冶金的20条出路你选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