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洞大开!看孩子们如何设计校园

2019北京市中小学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魅力校园赛事圆满落幕!

2019北京市中小学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魅力校园赛事于5月25日在北京市西什库小学举办,来自北京市各区县29所中小学校近40个学生团队参加了此次市赛,展示对身边校园空间的改造设计成果。

竞赛以“魅力校园”为主题,“我的校园我做主”,要求学生发现所处校园中一处存在问题的场地,通过对这一地块的开放性创意设计,自己动手创造安全宜人、可供交流学习的校园户外空间,最终以设计图纸、展板与模型等形式展现自己对校园某一空间问题的观察、思考与改进的探索。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小学执行协办。《景观设计学》期刊作为专业媒体出席了本次大赛,并对活动现场进行了跟踪报道。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活动现场,享受这次中小学生精心呈现的盛宴。

▲北京卫视都市晚高峰对大赛的报道

赛前准备

一早赶到赛场,来自北京各个参赛学校的同学们都在积极紧张的布展和准备。

搭建在每个帐篷前的展板

涵盖了设计过程、设计理念、设计表达等过程,

是学生们观察感知场地和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

▲赛前准备

表达方案的手工模型

▲手工模型

评审环节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市中小学的专家评委在赛场展区自由浏览,驻足听取学生的展示介绍,与学生深度交流。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王志芳教授代表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李迪华教授参加了此次评审,在评分过程中给了孩子们极大的赞扬和鼓励,她表示:评分标准并不是那么严格,不会用专业要求来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框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次比赛中真正的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将自己的创意用在了解决问题、改变身边的环境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风景园林所总工安友丰老师说模型中的鲜明表达和孩子们的热情讲述都打动了他,他看到了对学校的热爱和更深刻的认知,这些小脑袋里充满了想法并且大声的说了出来,变成了具体可观可感可触的东西呈现在大众面前。

参与评审的还有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荣景甡,北京市新青年风景园林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李家鹏。

方案讲解

▲参赛学生在讲解方案

专家评审

▲评委老师进行评审打分

部分获奖作品

西什库小学·老雪松&大核桃的院子

学生姓名:任禹陶、韩妙怡、高嘉一

1

2

3

4

 ▲获奖作品:西什库小学·老雪松&大核桃的院子

老雪松?大核桃?听起来像是动画片!

其实这是孩子们熟悉的场地特色标识物,前院老雪松伫立,后院大核桃浓荫,两棵大树默默无语陪伴着孩子们成长。

调研记录:红色便笺纸上的童言稚语写出了场地问题,黄色表达了使用者需求,蓝色怀揣着对场地的梦想,这一切合在一起构成了设计方案的基础。

孩子们亲手绘制了一套童趣而不失细致的现状分析图。包括区位图、活动路线、测绘图,并且将现状平面图用立体化的卡片3D展示出来。

“雪松台老旧、排水管生锈漏雨、砖块掉落墙皮掉色、校园地面积水较多”…这么多问题该怎么办呢?为墙面刷漆、起伏的座椅、更换不易生锈(不同材料)的新水管和养着小鱼的水缸都是简单却实用的处理方法。场地中雨水处理不当给日常活动和校舍建筑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模型中的屋檐加宽和屋檐下的雨水槽、雨水管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这些尝试与努力,为如何建设更适合小朋友们的优质校园生活交上了一份有益答卷。

府学胡同小学·荒地改造设想

学生姓名:郝昀熙 卢羽祺 别昊燃

▲获奖作品:府学胡同小学·荒地改造设想

同学们从校园一处被遗忘的角落出发,发现场地内种满了过敏源——柏树,他们去掉了部分柏树,基于同学们的需求,增加了小花园、鱼塘等用于自然观察、生物科普,让一块存在问题的灰色空间变成“优质教育资源带”

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完善校园我来做

学生姓名:袁楚颐 商凡迪 马怡然

▲获奖作品: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完善校园我来做

同学们从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出发,细致观察了乒乓球桌、高台、凸起的井盖、被树根拱起的铺砖,逐一找到了核心问题,并给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到了学校老师看不到的问题,希望他们的创意和想法能够尽快实施!

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场碑亭修建设计

学生姓名:鲍萱墨涵 蒋雯漪 黄子熙

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场碑亭修建设计

校内的教场碑由乾隆皇帝撰写,现有的玻璃罩不利于其保护和清洁,同学们在实地测绘感知、各样式亭子调研、网上资料查找等基础上,设计了保护教场碑的亭子

颁奖环节

在热烈的展示汇报和严密公正的评选过后,北京市西什库小学团队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获得二等奖,北京市丰台第五小学京铁校区、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北京市西什库小学  、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小学获得三等奖 。

北京市第四中学获中学组一等奖,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获得二等奖,北京市师达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北京密云区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获得三等奖。

▲市教委领导给获奖学生颁奖

▲获奖学生与专家评委合影留念

获奖名单

小学组

中学组

此次竞赛特优学生团队将参加今年七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校园营造联盟工作坊,与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师生交流,展示他们对身边校园空间的理解与设计。

评委寄语

专家评委表示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技术创意设计大赛魅力校园赛事寄予厚望。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王志芳教授认为能够把设计思维贯穿到中小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全方位地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它能够使孩子们关注并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周遭世界的主人翁,而不是一个对自然对社会漠然的过客。尤其是看到现场同学们把高科技等不同载体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这越发使她坚信如果做得好,这种活动真的会成为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培养有责任心的社会人的途径。王教授希望这个竞赛能越做越好,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受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风景园林所总工安友丰老师称,这次赛事中小学生们所展示成果的水准超乎预期,对校园问题的认知理解和想象力、表达方式等等都值得赞许,整体上展现出后生可畏的风采。他对一等奖得主的作品印象尤其深刻,其中环绕着雪松和草坪不断起伏变化的一大圈树池座椅,不仅保留了座位的功能,还增添了可以荡秋千、滑滑梯的小梦想,这个设计有艺术性,同时可实现的程度又非常高。孩子们为了做模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可圈可点,他们现场演示了如何按比例搭建教学楼以及讲述了如何在做树椅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有关雨水的一系列问题,并尝试用观察到的方法去逐一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可行而又可信,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态度和难能可贵的实践精神。希望大赛能够真正的让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感知更加敏锐,拥有更多改变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荣景甡提到:咱们的“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项目是“魅力校园”,赛题内涵是”我的校园我做主,哪里不爽哪里来”。要从现实出发挑毛病、想主意,要拿脑袋想创意、搞设计、做模型并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意图。有些队做得很好,比如:他们把学校一棵老树周围设计成美丽实用的休闲区,即保护了古树又增加了校内文化角。但也有想得太大而不实际,比如:要在足球场外边加六根柱子支起二层篮球馆再加三层游泳池,用以扩大学校运动场地。大部份参赛队似乎忽视了对于图纸标注尺寸和模型的比例问题。荣老对首届大赛进行了鼓励,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意见,即以后参赛队伍应更加践行大赛的要义:技术、设计和创意,不要用科幻小说的思维去指引我们的工匠精神。

访谈

北京市中小学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前身是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北京市高中生通用技术设计创意大赛,今年首次面向中小学校开展并增加了魅力校园赛事。赛事背后有一群充满热情、具有公益精神的策划组织者,下面是他们对大赛的诠释:

《景观设计学》编辑部对大赛总策划人、北京市西什库小学校长李雪梅女士进行了采访。李校长在采访中表示,学校希望培养的学生是未来10年、20年以后国家需要的人才,希望学生对未来能够有一些了解。这次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世界的好方式。测量让孩子们提升对平面和空间的认识,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孩子们自己发现学校的问题,改造校园空间,分析、调研、形成结论,这整个过程的整体性对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亲手制作展板和模型,对动手能力和美学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后终评环节的互动式汇报带来的完整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锻炼。

比赛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是整个过程会让孩子们对地理环境建筑文化和实践过程产生想法、引发思考,将“设计改变生活,设计解决问题”的意识传递到孩子们心底。

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创社社长黄彬凌是魅力校园赛事的策划发起人之一,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他提及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一直致力于发现并改造身边的校园空间,并在2017年联合全国各高校营造类社团发起成立了校园营造联盟,每年在北大举办工作坊,每年都有一批新成员加入。2019年中小学的比赛是对高校校园营造的拓展,让校园营造的教育价值惠及中小学基础教育。感谢李迪华老师等在幕后一如既往的指导,他们热爱教育,创造机会让学生往前跑。欢迎更多的伙伴加入我们。

中社科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景观所所长、赛事联合发起人卢轩在设计类学科中,建筑、景观、规划这些专业与纯粹的艺术表达不同,需要处理协调大量环境与工程学的事务。环境的设计者需要保有对尺度、材料、光线、气候条件、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敏感性以及对建造细节和人文交互设计的关注度。贯穿其中的既有基础设计技能,也有设计思维模式,这也是我们即使成为专业从业者也要持之以恒不断自我训练和提升的领域。

我们认为,很多知识是循序渐进累积获得的,而方法是可以提前学习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值得珍视,脚踏实地的探索实践精神更需要鼓励。这也是我们尝试把工作坊式的开放式设计课程带到更低龄学段的孩子们身边的原因。

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创社理事长、赛事联合发起人袁振宇:中小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有丰富的观察和体验,同时他们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校园营造把他们的经验和创造结合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整理 | 编辑

张坤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2018级研究生

 

 ▽ 点击下图查看投稿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人间四月 尽在校园风光
衡阳初三、高三年级明天开学了!学校做了哪些准备,家长需要做什么,全在这里……
常熟时光印迹:致青春
【驿●福利】2015年市区义务教育招生及最新中、小学学区划分新鲜出炉!
带你走进北京重点小学——北大附小
腾冲市第一中学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