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礼医话验案精选(四)


异位性皮炎病案3

1 张某,男,5个月,199756日初诊。

病史:患者自出生后1个月余面颊、前额发生红色皮疹,时而加重,久治未愈,近1个月又因用肥皂洗后皮疹加重,发展至颈部、前胸、面部、皮损红肿流水,遂来我院诊治。患儿平素人工喂养,多食善饥、哭闹不安、大便干燥。

诊查:头、面颊、前额皮肤潮红、轻度水肿,表面密集米粒大丘疹及水疱,部分糜烂渗出不止。前胸及颈部、四肢也有散在红斑丘疹、水疱。舌质红苔白腻,脉微数。

西医诊断:婴儿湿疹(急性期)

中医诊断:奶癣。辨证:脾虚湿滞,湿热内蕴。治法:清热除湿,健脾消导。

处方:黄芩6g,白鲜皮6g,生地黄10g,马齿苋10g,白术6g,枳壳6g,焦栀子6g,鸡内金3g,炒莱菔子6g,竹叶3g,茯苓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马齿苋煎水湿敷面部,祛湿散15g,甘草油30g调敷。颈、胸、四肢皮疹用曲安西龙霜加黄连膏混合外用。并给予氯苯那敏每晚服2mg

二诊:服上药7剂。头面水肿渐消,渗出停止,仍有潮红丘疹脱屑,大便已通。改用曲安西龙霜加黄连膏混匀薄敷。内服药同前去茯苓皮、生地黄。加牡丹皮6g,再服7剂。

三诊:服上药7剂皮疹基本消退,残留轻度脱屑。继服小儿香橘丹、导赤丹调理。黄连膏外用残留皮损。

2 高某,女,5岁,1997812日初诊。

病史:患儿1岁时患湿疹,5年来时轻时重,缠绵未愈。面部皮肤经常是粗糙、不光泽、瘙痒不休,平素大便先干后稀,常不成形。纳食差,面黄。

检查:面部皮肤粗糙、双侧外耳结黄色痂皮,颈部、四肢、躯干均可见散在丘疹、血痂及融合成片的脱屑斑块,轻度肥厚。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缓。

西医诊断:异位性皮炎。中医诊断:四弯风。

辨证:脾虚湿滞,肌肤失养。治法:健脾除湿消导,润肤止痒。

处方:白术6g,枳壳6g,黄芩6g,马齿苋10g,白鲜皮10g,焦槟榔6g,炒莱菔子6g,薏苡仁10g,苦参6g,焦三仙10g,甘草6g,当归6g,赤芍6g。水煎服,每日1剂。

局部用5%黑豆馏油软膏,黄连膏各半混匀外用。

二诊:服上药7剂,皮疹大部分变平,四肢屈侧残留少数肥厚。

皮损,仍痒,面部已恢复正常,继前方去黄芩、甘草,加用当归6g,赤芍6g再进14剂。

三诊: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已不痒。再以小儿香橘丹调理,巩固疗效。

3佟某,男,16岁,1997107日初诊。

病史:患者面部、四肢起皮疹已15年。自1岁时开始患湿疹,时轻时重。15年来,曾多次治疗,一直末愈,全身皮肤干燥,痒甚,素日心烦,口干,大便干燥,数日一行。

诊查:面部、颈部的皮肤粗糙,轻度脱屑,口周皮肤淡白有糠状脱屑,四肢伸屈侧均可见皮肤增厚,表面有干性丘疹及散在抓痕血痂。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缓。

西医诊断:异位性皮炎。中医诊断:四弯风顽湿。

辨证:脾虚血燥,风湿蕴阻,肌肤失养。治法:健脾消导,养血祛风,除湿止痒。

处方:白术10g,枳壳10g,焦槟榔10g,焦三仙3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首乌藤30g,熟大黄10g,瓜蒌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防风10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加服氯苯那敏4mg,局部外用黄连膏,共服药14剂。

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大便仍干,隔日一行,面部皮肤稍光滑,四肢皮肤仍粗糙,脉沉缓,舌质淡,仍有齿痕。继服前方加减,去熟大黄、防风,加用炒莱菔子10g,川芎10g,再服用14剂。

三诊:皮肤明显光滑,面部、颈部皮肤基本接近正常,自觉已不痒,饮食二便正常。家长诉患儿的皮肤一年余来从未见如此光滑。继续服前方加减调理,巩固疗效。

按语: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多数患者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哮喘、荨麻疹、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一般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或成人期。婴儿期常表现为婴儿湿疹,儿童期常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改变,多发生在四肢的屈侧,以肘窝、腘窝更为明显。青少年及成年人多表现为广泛的皮肤粗糙、脱屑、轻度的肥厚苔藓化,类似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我在治疗此病时特别重视此病与脾胃的关系。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及《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理论,故脾胃与皮肤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体卫、气、营、血、津液的化生,都要依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完成。人之皮肤的生理病理变化,一源于先天父母精血,再源于后天水谷精微。所以治疗皮肤病时,尤应重视脾胃。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或先天遗热,或后天喂养失调,集中表现在脾虚胃热,运化失职,胃肠积热,湿热蕴蒸。病例1即是以脾胃虚弱而又有热象为主,同时考虑到婴幼儿为纯阳之体,切忌大热大补之品,所以方中以白术、枳壳、薏苡仁来健脾益气,白鲜皮、茯苓皮、马齿苋除湿热,炒莱菔子、焦槟榔、鸡内金消导醒脾,同时配以清热的黄芩、焦栀子、竹叶。而病例2与病例3则均是由于婴儿湿疹缠绵不愈,发病日久,血虚化燥,肌肤失养,因此在用药处方中既应注重健脾消导治本,同时还佐以当归、赤芍、首乌藤养血润肤之品,同时以黄芩、马齿苋、白鲜皮、苦参清热除其标。使病情逐渐好转以至于不复发,充分体现出了中医“治病必求其本”基本治则的重要意义及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

(整理:张芃、周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志礼治疗异位性皮炎验案
治病求本!张志礼教授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验案4则
张志礼医案(六)
秋季面部皮炎中医治疗用知柏地黄汤
腾讯看点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