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医学】中国地域医学流派(四)

吴门今名苏州,战国时曾作为吴国都城,历来被称为“吴”,亦称吴中、吴郡,包括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和浙西地区。苏州衔长江,临太湖,数千年的文化熏陶使苏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形成了中国文明史上重要的“吴文化”,孕育了作为“吴文化”分支的吴门医学。

吴门医学源远流长,周代至南北朝时期已有众多方士在吴地制丸炼丹,为百姓施治除病。唐开元年间,吴门诞生了第一位御医周广,开后世吴门御医之先河。明清时期,“吴医”称谓确定,吴门医学发展成熟,其影响日渐广泛。明代吴门医学的代表人物吴又可著《温疫论》,提出“戾气学说”,发温病学之肇端,使外感之学逐渐走出《伤寒论》辛温解表的局限。清代张路玉力主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对研究温病具有一定的影响。叶天士倡导 “卫、气、营、血”的温病辨证纲领。清代吴塘著《温病条辨》,继承了叶天士的温病辨证理论,创“三焦辨证”思想。至此,吴门医家将温病学说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辨证治疗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吴门医学的辉煌不仅仅局限于温病的成就,在中医学的其他方面也十分突出。如明代缪希雍在药物学有较高成就,著《神农本草经疏》。明正德年间御医薛己著《内科摘要》,是我国首部以内科命名的医学著作,他的医著被编为《薛氏医案》广为流传,并开创了温补学派之先河。张路玉著《张氏医通》、蒋示吉著《医宗说约》均在医经和伤寒领域颇有建树。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著,后人将其著作辑成《徐氏医书八种》,该书汇集了徐灵胎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其影响较为广泛。尤怡著《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等,其强调仲景立法,更突出治法的学术思想甚有影响。王维德著《外科证治全生集》、高秉钧著《疡科心得集》,二人在外科学术上自成一家,创立了外科全生派和心得派,对中医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乾隆年间,苏州府医学正科唐大烈辑吴中40余名医家、近百篇文章为一书,名《吴医汇讲》,该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刊物,使以“吴医”为主体的医学思想广传天下。


吴门医学作为地方性医学流派,明清时期有医家1100余人,其中医官、御医100余人,有400余部医著传世,在医经、伤寒、本草、内、外、妇、儿、骨伤、针灸等方面均有创新,具有御医、名著俱丰,临床、师承皆重等显著特色,对后来通俗伤寒派的产生和孟河寒温融合辨证体系的建立均有一定的影响。


附图:


微信责编:陈丽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是吴门医派?
吴门医家学术发展述略
欧阳八四:吴门医派存瑰宝
中医学流派划分
17.12.13【中医流派】丨吴门医派(1)
中医流派文化温病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