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发展史:清代初期篆刻艺术

篆刻发展史:清代初期篆刻艺术

篆刻发展史:清代初期篆刻艺术

清代篆刻(1644-1911年)是我国篆刻艺术史继汉代篆刻之后又一次出现兴盛的气象。不过在明未清初时期,由于战火连年,从明代万历年间兴盛的篆刻至清初七十余年的篆刻艺术遭到摧残。曾出现一个沉寂的局面,当时有一批篆刻家如丁元公、万寿祺、方以智、吕留良,先后剃度出家,归昌世、祁豸佳隐归山林,梁褒死于战火,独立和尚东渡日本等诸多因素,使明未清初的篆刻艺术的发展曾出现一段相对停滞不前的局面。

到了清代中期,篆刻艺术发展比较迅速,地域也比较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上流派纷呈,先后出现了歙派、浙派、邓派、赵派、黟山派和吴派。同时涌现了一些地方流派、诸如如皋派、莆田派、云间派、虞山派等,使清代篆刻艺术出现了争奇斗妍的新气象。

清代初期篆刻

(1)程邃

程邃(1605-1691),字穆倩,一字朽民,号垢区,又号垢道人,青溪朽民、野全道者、江东布衣,安徽歙县人,明亡后移居杨州40 年,诗书画印皆精,长于金石考证,收藏甚富,作画喜用枯笔,开创焦墨作画先声。书画用笔凝重厚朴,其治印手段亦如此风格。他的篆刻初学文彭、何震。沙孟海《印学史》载:“汪启淑《续印人传》于严俨、俞廷扬、赵丙棫各篇都有‘朱文宗朱修能’一类话,可以证明。当时印学界寝馈文、何,陈陈相因,久无生气。朱简首先起而矫之,面目一新;程邃继起,参合钟鼎古文,出以离奇错落的手法,对印学更有所发展。”他的白文印、汉印取法浑厚凝重,对汉印的理解有自己的心得,这一风格给后来的邓石如有一定的影响,朱文喜用大篆,对汉印、古玺颇有研究,把大篆、小篆、钟鼎文都融汇于自己的印文之中,时有出新,独僻蹊径。他刻印用冲刀法,显得端凝淳厚而富有笔意,展现超群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如图80)。周亮工《印人传》之《书程穆倩印章前》载:“黄山程穆倩(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又载:“实具苦心,又高自矜许,不轻为人作。”程邃在治印艺术的表现手法、途径、创作、技巧、文字等诸多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文彭、何震,形成了个性的风格和艺术语言。它的印风影响到他的同邑汪肇龙及“扬州八怪”中的篆刻巨臂高凤翰、汪士慎,高翔等人,特别是后来的邓石如的影响至深。在篆刻史上,将程邃和他身后与他同邑的歙县篆刻家汪肇龙,巴慰祖、胡唐合称“歙中四子”。又称“歙四家”,然而这四家风格完全不相同。后世称为“歙派”。

(2)林皋

林皋(1658-1726以后),字鹤田,亦作鹤颠,原为福建莆田人,侨居江苏常熟。他的篆刻古雅清丽,疏朗娴静,精巧逸致,多以汉篆入印,印章走工整一路,布局平整稳妥,用刀明快劲挺,纯熟遒劲,印风极为清新,印学界将他归入莆田派(如图81)。当时的书画名家王翬、恽寿平等多请他治印,其印得汪关之学,印风与汪关、沈世和如出一辙,后世称又之为“扬州派”。林皋有《宝砚斋印谱》二册行世。

(3)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且园、南阜老人,丁巳残人,归云老人、废道人、石道人、石头老人、尚左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八怪”之一,诗文书画篆刻皆工。乾隆二年(1737年),时年55岁的高凤翰右臂因病致残,他以惊人的毅力摸索用左手从事书画印的创作,重新获得艺术的新生。他的篆刻以秦汉为宗,刀法雄健、结体严谨,以左手所刻印更有古朴奇伟的天趣。更显其骨力超凡的气质(如图82)。明清之印坛独此一人。

(4)沈凤

沈凤(1685-1755),字凡民,号补萝、别署凡翁、谦斋、相同君、补萝外史、补萝散人,江苏江阴人。少时曾学书法于王澍,王澍对他的印章很推重,并为他的印谱写序。他客淮安大收藏程从龙家时,遍览了程家所藏古代铜器(金石印坊收集整理)、玺印和书画名迹,潜心研习,艺事大进。他对秦汉玺印的传统作过形神兼备的追求,古意盎然,布局灵活多变,用刀冲切并举,印风苍劲浑穆(如图83)。郑板桥所用印大多为其所作,乾隆癸酉(1753)年著有《谦斋印谱》二 卷。

(5)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号七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晓春老人、成果里人、溪东外史等,安徽歙县人,常居杨州,为“杨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印均有成就。印章结体打破成规,篆法参合小篆与汉缪篆而富灵动,章法安排,严谨稳实,境界很高,平生不轻易为他人治印,传世作品极少。

(6)高翔

高翔(1688-1753),字凤冈,号犀堂,又作樨堂、西堂、西唐、西塘等,诗书画印俱工,尤精篆隶,扬州人。平生与石涛友谊甚笃,擅画梅和佛像,篆刻取法程邃,严谨中见灵动,古朴苍劲,刀法纯熟。平生治印态度精严纯正,不轻易奏刀,精八分书,工缪篆,晚岁右手病废,字更奇古(如图85)。有印作收入郑板桥编辑《四凤楼印谱》。四凤:即胶州高凤翰、扬州高凤冈、天台潘西凤、江阴沈凤。

(7)潘西凤

潘西凤(1736-1795),字桐冈,号老桐,别号天姥山樵。浙江新昌人,居扬州,终生布衣,受业于王澍,善音乐,精竹刻,工治竹印,能以竹制琴,王澍临《十七帖》一通,潘西凤双钩于竹简,摹刻精美,精妙绝伦,嘉庆年间被收入内府,治印刀法尚健,印风朴厚(如图86)。

(8)吴先声

吴先声(生卒不详),字实存,号孟亭,又号石岑,湖北江陵人,活动于清代康熙年间。工刻印,用刀明快秀逸,布局工稳静洁,清新秀丽,俊逸盎然(如图87)。在印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康熙丁卯(1687)年著《敦好堂印论》,康熙乙亥(1695)年著《印证》。

(9)许容

许容(生卒不详),大约生于清顺治年间,字实夫,号默公,又号遇首人,江苏如皋人。善诗文,通六书,书法长小篆,画工山水,治印宗法汉人,旁参诸前贤,布局疏朗,刀法稳健,时出新意,印文常诸体相杂,时有不协调现象(金石印坊收集整理)(如图88),后人称之为如皋派。康熙庚申(1680)年有《谷园印谱》四本行世,另著有《论篆》、《印略》、《印鉴》、《韫光楼印谱》、《篆海破难草》等。

(10)巴慰祖

巴慰祖(1744-1793),字隽堂,又字晋唐,号予籍、子安、莲舫,安徽歙县人,长居杨州。好棋及骑马、度曲。富收藏,通文艺,善伪作古器物,虽为精鉴者也难辨。工书画,治印路数较广,深得汉铸印精髓。其章法布局构思严谨精密,刀法工稳爽利。白文印多仿汉印,朱文追元朱文和秦私玺一路,善于取法古铜金文(金石印坊收集整理),印章风格工整挺秀,沉着典雅,古朴浑厚,幽逸隽永。其边款以双刀行楷为主,清秀明快。篆刻虽受汪关、林皋影响较大,自成面目(如图89),在皖南影响很大。著有《四香堂摹印》、《百寿图印谱》行世。

(11)胡唐

胡唐(1759-1826以后),初名长庚,字子西,号醉翁,别署城东居士,安徽歙县人。篆刻得其母舅巴慰祖真传。宗秦汉、参宋元,得古玺印形神;用刀劲挺细腻,刀痕不显;布局形式不拘一格,疏密重自然,风貌工整遒劲,秀丽娟美。边款用双刀刊行、楷、隶小字,尤为精绝(如图90)。他的篆刻风格比其母舅巴慰祖更为娟秀细腻。后世称之为“巴胡”。

此文由【http://www.godseal.com/】收集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印章艺术
明清篆刻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下)
印刻的好,还标注所用刀法,这部印谱很牛!
赵之谦:中国篆刻史上最大的天才最悲情的一生
如何欣赏中国印(篆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