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律的孩子忙着学习,不自律的孩子忙着内耗
userphoto

2024.03.14 广西

关注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跟我吐槽:

“孩子今年都初二了,马上就初三,马上就中考了,怎么就是一点学习动力都没有呢?每天都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我给他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完全不执行!他怎么就不着急?怎么就一点儿不上心呢?

你看你家孩子,学习压根就不用你操心,特别自律,你是怎么教育的啊?”

我说:“我给你讲讲我跟我弟的故事吧。”

我小时候是个性子安静的女孩,同龄小朋友满街疯跑的时候,我更愿意搬张凳子坐院子里抬头看天上的云彩。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父母天南海北地跑生意,不方便带着我,就把我送到外公外婆家,一方面学校条件好一点,另一方面也能得到外公外婆更好的照顾。

那时候外公外婆年纪还不算很大,但外公工作忙早出晚归,顾不上操心我的学习;外婆虽然有时间,但她不识字。所以在整个小学和初中这九年的时间里,回到家我的学习就是“无人管束”的状态。外婆看我在玩,最多问一句“作业写完了吗”,既不会催也不会追问更多。

所以在学习上,一开始就没人督促我,这就是我自己的事儿。

就拿做作业来说吧,很多父母觉得应该先把作业做完了再做别的事,或是认为不监督孩子就不好好写作业,一到写作业时间,家里就鸡飞狗跳。我家从来没发生过这类事,都是我自己做灵活安排。

有时候我放学回家就写,写完了再去吃饭;

有时候吃完饭,帮外婆洗过碗刷完锅了/看会儿电视再写作业;

有时候写高兴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了,我会根据明天的课表预习新的功课,再翻翻后面的练习册多写几页;

有时候贪玩了/作业多了没写完,我就自己定个闹钟,第二天早点起来继续写。

我知道有人想问,那你要是没安排好时间交不上作业怎么办?

不怎么办,因为后果是我自己承担。比如被老师批评了,下次我就不那么干了。

那要是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一般来说我会自己先琢磨

有时候灵光一闪思路打开,那种成就感满足感我能记很久,那是任何玩耍都比不上的快乐。实在琢磨不出来,有答案的就先看看答案;如果答案有解析过程,我也能看懂的话,我会用红笔把过程再写一遍。要是真的没有任何思路,我就记下来第二天到学校问老师。

可能我做作业时跟大人唯一的交流,就是从里屋喊一声,让正看琼瑶剧的外婆把电视的音量调小一点。

那时候,很多同学做作业会选择直接抄答案,而我宁愿不写也不愿意抄答案。我的逻辑很简单:这不是糊弄自己嘛,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年龄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能做主的事更多了,觉得学校的教辅书太单调,就去书店里挑喜欢的教辅书。去得多了,我也会翻看店里的作文集、名著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一系列的书。特别喜欢的,直接买回家。

外公外婆见我买书,也不会问是不是跟学习相关的,最多说句“别看太久,多活动活动”。

夸张点说,但凡书店里我能看懂的书,几乎都被我看了个遍。

也多亏日积月累的看了不少“闲书”,我才能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出了不错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感,语文成绩一直不错。每次上作文课,同学们都在绞尽脑汁凑字数,甚至最后交空白作文本上去,而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会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喜欢看书——作文写得好——有成就感——找更多书看。

上了初中,课业难度提高了不少,但我从没有打怵,因为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哪里薄弱、哪里擅长,我门儿清。再加上基础打得不错,我的成绩始终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五。

初一时,学校给我们定了很多练习册,我大致翻了一下,有很多重复出现的例题,对我来说反复刷早已烂熟于心的题型有点浪费时间。

这个时间拿来预习功课、看书对我来说更实用,于是我找到老师说明了我的情况,这些练习册我挑有难度的、题型比较新的做,过于相似的不做。

老师同意了。

初二时,我觉得英语是短板,就给自己加码,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阅读原文书籍,还买了很多英语试卷去做,做完了就拿错题去问老师,然后梳理知识脉络。

就这样沉浸式学习了几个月,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了二十多分。

我一直按自己的节奏来安排每天的学习,中考前夕也不例外。

中考前几天是收麦季,我每天的安排是这样的:

白天认真上课学习;

趁着晚自习前的空隙跑回家,帮外公外婆做好饭;

然后再回到学校上晚课进行查缺补漏。

看着是不是觉得有点折腾、浪费时间?

其实没有,我早就做好了时间安排,学习时心无旁骛,干活时干脆麻利,根本不耽误事

中考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是全年级唯一一个考进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学生。我外公到现在还说,我给他们做着饭,就考上了重点高中,还进了重点班。

高中时期,我开始住校,大概一个月回家一次,一次仅有一天。再减去来回路程的几个小时,也就剩下收拾换洗衣服和吃饭的时间了。

基本上,家里人嘘寒问暖几句,再给些生活费,我就得回学校了。

不夸张地说,我要是不主动提,他们连我期中期末考多少分都不清楚。

当然,我的学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升入高中,就迎来当头棒喝。能进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几乎都是学霸,我原本还不错的成绩,不再突出。

说来可能有些人不相信,我的第一反应是兴奋,并非恐惧,因为这说明,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跟老师同学请教解题思路、梳理知识脉络并查缺补漏,再加上超稳的心态,成绩很快追了上去,高中三年基本稳定在年级十五名以内。

高考时,我以年级第十的成绩,考上了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所985大学,成了亲戚朋友里第一个上985的孩子,这是家里人万万没想到的。

事实上,我不是天才,也没有什么远超常人的秘密学习方法。我自始至终坚持的只有一件事:为自己学习,为自己努力。我学习从来不是为了父母的期待、老师的要求,而是我自己想要去了解未知的知识、更广阔的世界;做题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享受把题解出来的乐趣。

就像李雪老师说的:“学习的意义是:完整体验'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从这样的过程中愉悦自己。”从这方面来说,从小没人督促我学习真的是一件“幸事”。

接下来,再讲讲我弟弟。

弟弟从小运动细胞发达,人也聪明伶俐。

他上学时家里的情况已经趋于稳定,爸妈不用再天南海北跑生意,空闲的时间也多了,就把精力放到了他的学习上。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几乎没管过女儿的学业,成绩都这么好;那多管管儿子,以后肯定更加优秀。

所以,从上学前班开始,只要弟弟在家做作业,我妈无论在忙什么都会停下来,陪着他把作业写完,然后检查、订正。如果她外出回来晚了,弟弟也必须等到她回来才能做作业。

用我妈的话说:“必须在我眼皮底下学习。

为了让弟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我爸妈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平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弟弟平时需要什么辅导书,寒暑假想上辅导班等等,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事,爸妈一律答应并掏钱支持。学校开家长会爸妈至少会有一个人去参加,都有空就两个人都去。我妈还经常跟老师联系,几乎每周都会问一下弟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

开始弟弟表现得不错,每天都一笔一划写作业,我妈让他怎么学,他就怎么学。成绩也不错,考试偶尔还能考到班级前三。

变化发生在他上三年级的时候,有次妈妈出差了整整两个月,也就是说,这两个月她都没法督促弟弟做功课了。

而习惯了在监督下学习的弟弟,这两个月直接放飞了自我

等我妈出差回来,弟弟就像换了个人,对我妈的催促表现得极其反感。经常是我妈叫了三四遍,他还在看电视/玩玩具/看漫画书。

直到我妈怒气冲冲把电视关掉/把书或者玩具抢过来,弟弟才不情不愿地坐到书桌前。

一会儿抠抠手上的死皮,一会儿掐掐铅笔上的橡皮,一会儿摸摸桌子,一会儿动动椅子……就是不写。

好不容易开始写了,也完全不用心,简单的题随便作答,难一点的题直接跳过,等着我妈告诉他答案。

我妈一看都气炸了:

“这儿!这儿!同样的题一样的数字,为啥你上面能写对到下面这道就写不对了?

“65加37到底等于多少你再算算!”

“这个拼音你再拼一遍!是chen还是cheng?”

“这几道题为啥不写?多一个步骤不就算出来了?”

……

然后弟弟也急了:“我这不是给你改过来了嘛!”我妈一听更急了:“什么叫给我改过来了?这是你的作业,你是在为自己写作业!不是为了我们大人写!”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重演,而且随着弟弟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逆反。有时候看似听从妈妈的话在学习,实则盯着书本发呆。

我劝我妈别看太紧,看得越紧,他越不想学习,结果我还没说完我妈就打断了我:“他跟你不一样,他半点自觉性都没有!我看着他做还这样,不看着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等他养成好习惯了,我就不看着了!

我妈想的很好,但现实正相反。

五年级时,突然有一天弟弟回家就不再写作业了,问起来就是在学校都写完了,我妈觉得很欣慰,逢人就说弟弟开窍了。结果过了一周事情的真相就暴露了:老师把每天布置作业改成了每周,每周布置一定的量,下周一统一检查。

弟弟呢,为了逃避天天被妈妈盯着写作业,谎称都写完了,想着周末找个时间一口气完成,妈妈也发现不了。

可到了周末他又贪玩,白天一个不留神就不见了人影,从周六拖到周日,从周日早上拖到晚上,结果看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弟弟傻眼了。眼看写不完了,只能找我妈坦白交代。我妈看他这个样子,再想到他玩了一周现在才知道着急,气更是不打一处来:“你怎么是这么个孩子啊!因为你我能折寿十年!

发完火,我妈拉过弟弟坐在书桌前,陪着写作业,一陪就陪到凌晨三四点。

此后,这便成了常态,周一到周五,弟弟完全不写作业,周六日全天疯玩,周日晚上补作业到凌晨。

老师也时不时找我妈告状:上课溜号,经常说小话、做题马虎……

升入初中后,弟弟的成绩越来越差,我妈管得越严,手段越激烈,弟弟就越不好好学。

那时候我妈工作越来越忙,没有太多精力盯着弟弟,就放弃了每日的紧迫盯人。

弟弟的成绩没再下降,也没有提高。

我们那边的学校会在初三时按照成绩重新分班,成绩好的进“快班”,成绩差的进“慢班”,按照弟弟当时的成绩,肯定进“慢班”。

弟弟不甘心,他想进“快班”,于是开始发奋学习,连续几次考试进步都非常大。但他运气不好,最后以一名之差,没有进入“快班”。

这打击可太大了,弟弟又开始“混日子”,中考前的模拟考,他根本不当回事,分数出来惨不忍睹。

那时我父母特别发愁,照这么下去,别说考个好大学,考个差不多的高中都难

也是赶巧,中考前的几天,市里的体育学校有老师来乡镇中学“挑苗子”,身高已达到一米九的弟弟正跟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没想到被老师一眼挑中!

爸妈一开始不同意弟弟去搞体育,可是后来跟弟弟商量了几次,发现他是真的已经对做题和考试感到厌恶。如果强迫他走跟我一样的道路,别说985了,可能专科都考不上。

但是如果走体育这条路,将来还有机会能进入省队,或者考大学的体育学院,无论哪个出路都可能比现在好。

爸妈思来想去,最后同意了,弟弟中考完就收拾行李去了基地训练。

他每天的训练任务非常重,他跟我打电话时说:“每天累的跟孙子似的。”

我问他:“那你后悔去吗?”

他说:“不后悔,在这里虽然累,但不用每天被耳提面命地写作业,不用为试卷上的分数感到内疚,也不用再看老师异样的眼光,也不再内耗。现在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姐你知道吗?学习对你来说不是件难事,体育对我来说也不是件难事。

弟弟的教练经常在给我爸妈的电话里夸他,说他“踏实努力,训练积极;很多动作一学就会,成绩也在稳步提升;人缘好,队员还选了他做小队长……”爸妈刚开始对弟弟走体育这条路还有些疑虑,后来看弟弟做得很好,人也开朗了很多,那仅有的一点疑虑也打消了。

故事讲完了。

可能有人会跟我朋友问同一个问题:“那你的意思就不管孩子,他爱干什么干什么?不学习也不管?”

我们先试着带入一个场景:

你正在工作,这时候有人在旁边不错眼珠盯着你,但凡你有一点儿不符合他的标准,立马让你改,你要是表达不同意见,就是一顿猛批,你愿意干这份工作吗?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吗?

答案不言自明。

学习于我,体育于我弟,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选择,都是我们自己想干的事。

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自律

我弟为啥抗拒学习?

未必是他对学习没兴趣,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丧失了学习自主感,把学习当做我妈强塞给他的任务。这是他律,自然心生厌恶,内耗不断。

而我对我的孩子,就像当年我外公外婆对我一样,不过多介入,不催促监督,相信他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能为自己的事做主,能为自己的事负责,也就具备了自律的动力。

所以,当我们担心只要自己一放松,孩子就不学习时,不妨试着想一下:

为什么孩子会放飞自己?

你希望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监督中学习,还是可以自觉学习?

你是想让孩子对未来迷茫恐惧,还是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威廉·叶芝说过一句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把火的燃料是什么?

于我而言,是求知欲,是自我负责,是敢于挑战未知的勇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事||“我妈17岁时,我爸60岁,我亲手斩断了这场畸形婚姻”
比起外人的瞧不起,伤害最深的来自亲人
@付狄鹭:50岁,我妈终于离了婚。
29年了,我终于敢讲出这个故事,冤冤相报何时了
《庆兔兔日记》2063教育不能以暴制暴
4月16日至4月22日火箭班打卡:小朋友进步6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