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选题1——中国古代的字书

前言】:

        最近刚刚知道华东师范大学文字研究中心有专门整理过中国古代的字书,但是据说只整理到宋以后就没有再继续下去。所以先对历史上出现过的重要字书进行一些基本的梳理,为以后可能涉及的工作做一些提前准备。

正文】:

一、中国古代字书的梳理

        《三字经》有云:“小学终,至四书”。所谓小学也就是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具体来说就是学习汉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历史上最早的字书是西周中晚期的《史籀篇》,作为第一次“书同文”的产物,《史籀篇》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后的字书便开始进入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阶段,《汉书-艺文志》对字书的初期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记录,大体概括起来就是李斯以小篆统一文字,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这三本统称为“三仓”,成为了秦朝统一文字的样本。

        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对《仓颉篇》的收字加以增补,没有重复之字。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汉成帝时李长作《元尚篇》。汉平帝时期在王莽、刘歆的推动下,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一次文字征集,最终杨雄作《训纂篇》,凡八十九章,将《仓颉篇》扩充成了不重复的5340字,再往后贾鲂作《滂喜篇》,《隋书·经籍志》将其与《苍颉篇》《训纂篇》合称为“三苍”。秦汉时期的字书不断发展,至《说文解字》时,收字量可能已经达到三倍之多。

        有一定的版本目录学功底的人,在梳理古代字书的时候一定首先想到的是《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但是对于此后的字书什么地方会有记录,确实在写这篇时犹豫了一下,最终是找到了《四库全书目录新编》(文化编——工具书类)作为依据,稍加梳理。      

       隋唐时期较为出名的字书有《干禄字书》、《五经字书》和《九经字样》,《干禄字书》的作者是颜元孙,《五经字书》的作者是张参,《九经字样》的作者是唐玄度。《干禄字书》在体例上的明显优势在于它收录了俗、通、正三体,并以四声隶字,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五经字书》的得名与熹平石经有关,熹平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张参的书名就来源于此。《九经字样》仿照《五经字书》为76部。这是这一时期较为出名的字书。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时期徐错著有《说文系传》,书中作者所引内容皆以“臣错案”、“臣错曰”标注。在当时,徐错是最负盛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为天下冠,所以坐拥如此多的文字资料,整理字书似乎也是一种必然。此外徐错还著有《说文解字篆韵谱》,徐错和其兄长徐铱并称“二徐”,在梳理《说文解字》时,有专门驳斥李阳冰臆说的《祛妄》、有说明《说文》540部顺序的《部序》,有将汉字相比归类的《类聚》(如将“一二三四”归为一类),而在《说文解字篆韵谱》中则以四声部来划分,编次成书。顾野王著有《玉篇》,这部字书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

        宋元时期的字书也是非常之多,比如郭忠恕著有《汗简》三卷、《目录叙略》一卷、《佩觹》三卷,夏辣的《古文四声韵》,司马光的《类编》,张有的《复古编》,娄机的《汉隶字源》和《班马字类》,再有李从周的《字通》等等,数量众多,无法详尽列举。稍微值得一提的是薛尚功的《历代钟鼎仪器款识法帖》,薛尚功好古,他以吕大临的《考古图》为基础,搜集较广,释读的是器物上的文字,而不是器物的体制,所以它的本质是一本改隶字书。

        明清两代字书则更加广泛,明朝的赵撝谦著有《六书本义》,杨慎也是著作颇丰,主要有三部《奇字韵》、《古音骄字》和《续编》,此外还有焦竑的《俗书刊误》以及叶秉敬的《字挛》。在明朝的众多字书中,梅膺祚的《字汇》必然是最受瞩目的,他将原有的540个部首归类合并为214部,正文12卷,每卷一集,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的名称分为12集,共收字33179个,每部中的字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少者居前,多者居后。而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偏旁部首检字法,这一形式的字书编撰体例也为后世的很多字书所效仿,比如《康熙字典》,比如《正字通》。提到了《正字通》就顺带说下去,《正字通》的贡献不在于体例创新,不在于收字多少,而在于保留了大量的俗字异体,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用字情况,其作者是明朝崇祯末年的张自烈。明末清初,当然还涌现出一批地方性字书,比如《吴音奇字》、《钦定西域同文鉴》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字书,比如《御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等等。此外,清代的字书还有如《广字汇》、《字学正本》,当然也有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继续做整理工作的,比如汪宪的《说文系转考异》,考异的意思是将所有的异同说法列举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十分清楚地分析和论证哪一个是更合理的,只是做了汇集不同说法的罗列工作。

【注】  参考资料:

(1)、孟琢  《秦汉小学字书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精神》

(2)、百度百科 “正字通”&“字汇”词条

(3)、《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4)、《四库全书目录新编》(文化编)

二、对《康熙字典》的研究角度

        第一部分是对各朝代的字书做了一个不太全面的梳理,前言中也提到华师大对历代字书都曾经做过系统整理,但是到宋朝之前就停止了。这个消息我没有考证,不知道最近几年是不是有过新的发展,最近因为拿到了经整理的《康熙字典》电子资源库,所以就这本书在知网搜索了一些相关主题的论文,不过就《康熙字典》而言,确实可能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内容和角度。

        先对和《康熙字典》有关的代表性文章进行简单地罗列:


1、裴梦苏  (厦门大学):《域外视角:<康熙字典>一系辞书文献研究》;

2、白俊骞  《标点整理本<康熙字典》在篆文编排上的问题》;

3、林秀芳(福建师范大学):《<康熙字典>与<汉语大字典>宀部字比较研究》;

4、杨瑞芳(华东师范大学):《<康熙字典>在朝鲜时代的传播与研究》;

5、白俊骞《从<康熙字典>古文看古文字的隶定方式》;

6、白俊骞 《“隶定”古文字的讹变研究》

7、白俊骞《<康熙字典>古文研究一瞥》;

8、李东宾(内蒙古师范大学):《康熙字典》研究;

9、封传兵 《<康熙字典>所引<唐韵>内容体例考辨》;

10、万媛媛《基于<康熙字典>与约翰逊<英语字典>的中西文化对比研究》;

11、杨瑞芳《<康熙字典>东传朝鲜半岛途径考述》;

12、杨瑞芳《<康熙字典>初传朝鲜半岛考辨》;

13、李东宾《试论<康熙字典>在中国字典编纂发展史上集大成的地位》;

14、石立善《<康熙字典>引用过<说文段注>吗——谈谈网络在线版<康熙字典>》;

15、徐时仪《我国最早以“字典”命名的辞书考辨》;

16、徐小波《马礼逊<华英字典>俗语词研究》;


以上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个人觉得)研究论文,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主流)研究思路来,还有一些同类型的论文在下面论述中补充。

其一,两两字书之间可以就编纂思想和编纂体例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总结出各自的特点,或者继承/吸收/改良的关系。这样的文章有如《<字汇>编撰研究》(第四章:<字汇>与<康熙字典>比较研究)等。这些两两对比之中如果再继续细分又可分为古代与古代辞书对比和古今辞书对比,甚至还可以有不同地区/国家的辞书对比。古代辞书对比我们已经举过例子了,古今辞书对比有如《“以字引词”到“以字统词”——<康熙字典>对现代词典编纂模式的影响》。不同国家间的影响有如《<康熙字典>汉字部首法对中国大陆以外国家地区汉语辞书编纂的影响》。做一个总结,《康熙词典》的编纂受《正字通》和《字汇》的影响较大,所以基于这两本书的对比是所有对比中比较重要的。

其二,是对《康熙字典》本身进行“小学”研究,有从文字学角度进行的,有如《<康熙字典>俗字考释》;有从训诂学进行阐述的,比如《<康熙字典>疏误补正缉要》;有从音韵学角度进行的,有如《<康熙字典>所引<唐韵>内容体例考辨》;还有一些虽然是对《康熙字典》本体的考察,但是却是基于文化的角度,比如黄交军等人写有《龙行天下:<康熙字典>“龙”之汉字文化内涵观照》、《汉字文化学理论视角下<康熙字典>龙部字的文化解读》、《字海拾珠——<康熙字典>海错名物研究》等文章;

其三,是考察《康熙字典》在海外的传播情况/研究情况,传播情况的研究文章有如:《<承政院日记>载<康熙字典>研究》,《承政院日记》是了解朝鲜统治思想、政府运作、外交往来的重要官方档案。从其中的文字记载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18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朝鲜君臣对该辞书的使用和认知情况;在传播类的文章当中,有一些的切入视角非常独特且有新意,比如《点石斋的第一获利之书<康熙字典>》,点石斋是清光绪年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影印古书机构,以此为切入点足见当时《康熙字典》的重要影响。研究情况比如裴梦苏考察了日本的渡部温对《康熙字典》的万余条错误改正,并且重点提出在改正过程中依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为校勘依据的情况;

        以上是一些主要研究思路,还有一些文章是论述《康熙字典》的地位的,这种其实算不上是研究,更像是评价。作为一部《字书》,以上三种研究思路几乎能够涵盖大部分研究论文,但是《康熙字典》毕竟还有它的不同之处,就是其背后蕴含的政治因素,所以我们也能见到这样的文章——《<康熙字典>政治学管窥》,《<康熙字典>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每个人的研究除了受个人研究的思路影响外,还受其兴趣影响,所以最后我们还可以关注下《康熙字典》与篆文的研究视角,白俊骞在《标点整理本<康熙字典>在篆文编排上的问题》一文中论述了编排的问题,指出由于对“篆文”和“小篆”的概念区分不明确而导致的编排问题,并举了不少实例;2014年,白俊骞又发了两篇和古文字隶定有关的文章,探讨隶定方式和讹混现象。

        所以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基于古文字研究兴趣的人可以对《康熙字典》所收录的古文进行细致考察,这其实也符合主流研究思路的第二条。对于文化感兴趣的人可以从域外文献和传播情况着手,分析对外国辞书的影响;最容易上手的方式就是选取两本字书,对其做比较。

三、附录

        选好角度的下一步就是下笔成文,再往后就是投稿了,对于《康熙字典》的研究可以投往《辞书研究》和《汉字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几部重要字典
《康熙字典》的评价问题
汉字文化:整理可释义汉字单字近14万
三大字典
《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
人说山西好风光(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