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琅琊台刻石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琅琊台刻石

名称:琅琊台刻石

类别:碑刻,书法。

作者:李斯

书体:篆书

年代:秦代

规格:刻石高129厘米,宽76.5厘米,厚37厘米。

收藏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後,曾多次巡视全国,立石刻,歌颂秦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种。这些立石有政治意义,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去世,二世元年,东行郡县,李斯随从,於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招书於其旁。至宋代苏轼为高密太守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不存,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琅琊台刻石》。属于秦篆最精品。石刻原在山东诸城东南百六十里山下,东南西三面环海,据<山左金石志>载:“乾隆间泰州官懋让知事见石裂,熔铁束之,得以不颓。”清道光中,铁束散,石碎。後毛澄知县事,筑亭覆之。光绪廿六年四月前後一次大雷雨,此石毁失。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二年,王培裕前後两次列琅琊台搜寻,将散碎石块凑合,所幸伤损很少。後移置县署,并题识得石始末,有孟昭鸿、柯昌泗等刻跋。解放俊移置山东博物馆。一九五九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

折叠 编辑本段 碑刻铭文

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折叠 编辑本段 书法赏析

《琅琊台刻石》是秦代传世最可信的石刻之一,笔划接近<石鼓文>,用笔既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圆活,确实为小篆第一代表作。所以一般研究篆书、篆刻学和学习小篆的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个刻石。[1]唐张怀瓘<书断>列李斯的小篆为“神品”。其书法特点在于:用笔圆转,结体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明赵宦光说:“秦斯为古今宗匠,一点榘度不苟,聿遒聿转,冠冕浑成,藏奸猜于朴茂,寄权巧于端庄,乍密乍疏,或隐或显,负抱向背,俯仰承乘,任其所之,莫不中律。书法至此,无以加矣。”

今观《琅琊台刻石》书法,工整谨严而不失于板刻,圆润婉通而不失于轻滑,庄重典雅,不失为一代楷模。正如韦续所说:“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其结体平稳、端严、凝重,疏密匀停,一丝不苟。部分有纵长笔画且下无横画托底的字,密上疏下,稳定之中又见飘逸舒展。这种结字方法,至今仍为习小篆者沿用。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斯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始皇刻石
琅琊刻石[刊刻于秦代的摩崖石刻]
琅琊台刻石,最可信的秦代石刻,学小篆就选它
秦李斯小篆欣赏《琅琊台刻石》
李斯小篆《琅琊台刻石》,临写范本绝对值得收藏
易水寒老师经典碑帖分享——《琅琊台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