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潮逐碧海 矢志在蓝天 (报告文学)

——菏泽市首席化工专家、山东辰信新能源技术总监卢方亮侧记

□  李学山

图片:卢方亮在工作中

引  子

金秋晨晖,尽情播洒在鲁西南大地;花乡菏泽,处处弥漫着喜悦的空气。

2013年8月19日,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一位古稀老者,像平时一样,在朝霞辉映的时刻,精神矍铄地行进在洪泽路上,亲吻自然,品味秋色。

也许一般人并不知晓,这是一个意义多么特殊的日子,尤其对于山东(菏泽)辰信新能源公司的员工。不,应该对于整个花乡菏泽,其意义甚至胜过他们引以为荣的花王牡丹。

就是这个日子,《中国化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新闻,——《万吨级甲醇制DMM3-8装置投产》。

消息传到市委,一直为繁荣菏泽呕心沥血的市委书记于晓明,顿时兴奋异常。二话没说,就在当日出版的报纸上批示市府、市人大主要负责人:“这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效益俱佳的项目,……可以在省级媒体认真地宣传一下。”

紧接着,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爱军做出批示:“让政务通讯发一下。”

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杨永昌批示市开发区和辰信集团领导同志,要“以于书记、孙市长的批示为动力,抓紧装置投产后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标准核定工作,抓紧推进20万吨/年装置的相关工作,以求早日实现规模化生产。”

一个万吨级甲醇制DMM3-8装置的投产,究竟有多大的分量,能够让整个菏泽市如此为之沸腾?还是请让我们先来一起阅读报道中的部分文字吧——

“8月15日,从山东(菏泽)辰信新能源公司了解到,我国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万吨级DMM3-8(聚甲氧基二甲醚)装置,7月26日在该公司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后,一直连续平稳运行,DMM3-8的选择性接近50%。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DMM3-8生产技术,也标志着我国甲醇下游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为化解甲醇过剩产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DMM3-8技术的开发成功,为缓解当前我国甲醇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上述新闻报道中的划线文字是于晓明书记亲自画出的,几乎任何一句,都足以在能源领域引起不小的震撼。事实上,这既不是溢美过誉,也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实事求是,是掷地有声的黄钟大吕。

而开创这一能源伟业的领军人物,就是篇首中出现的那位皓首白发的古稀老者。

一、英雄暮年 壮心不已

老者尊名卢方亮,时年73岁,从正县级岗位退休十几年了,现仍被聘任为菏泽市化工系统安全生产首席专家、开发区经济顾问。2010年后又主动请缨担任山东辰信(菏泽)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以实现这个倾注全部心血的新能源项目梦想。

退休之前,老人一直在菏泽地区化工系统任职。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需要,从巍巍泰山脚下,只身来到鲁西南大地,在这片自古辈涌风流人物的英雄沃土,安家立业,一扎根就是一辈子。期间,他从技术员扎扎实实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升任到地区化工局局长,直到退休。

廉颇七十不服老,黄忠古稀尚出征。

这些都是关于古人的美谈,真实几分?尚需考证。但在今日之化工界,能够七十多岁仍然走向事业辉煌顶点的,绝对是罕有其人。而卢老,绝对称得上这寥若晨星中璀璨的一颗。

卢老素喜诗书,颇爱翰墨。他特别欣赏曹孟德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闲暇时候,或文、或书、或诗、或画,而名篇《龟虽寿》、《观沧海》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中,卢老品味宇宙乾坤自然之道,体察吐故纳新的博大情怀。

跟卢老同时参加工作的人,早已过上了不问世事,尽享天年的闲逸生活。他们有的在广场上跳跳老年舞蹈,有的在林荫道学学生旦净末;有的打打门球,下下象棋;有的钓鱼遛鸟,兜风旅游……

可是我们的卢老呢,依然请缨到市里,主动要求发挥余热。

市领导考虑到卢老在菏泽化工行业的无可替代的权威,只好顺从了他的心愿,赋予他“菏泽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首席专家”、“菏泽开发区经济技术顾问”特殊使命。

2010年,卢老还嫌这些工作不足够充实,再次要求接受化工领域顶尖课题的挑战。他决心要在有生之年,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再做一份独特的贡献。

此前,卢老一直为这样一组对比数据揪心: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0%,而我国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这已经是近些年不断进步的结果。这个对比提醒我们的不仅是一个难堪的现状,更像是谁在卢老的头顶上猛击的一掌。太多的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成了院、所的“陈列品”,也成了拳拳报国的老人难以抚平的重伤。

于是,卢老决心竭尽自己所能,扭转这个现状。从此,由他领衔挂帅,甲醇制DMM3-8由实验室向工业化迈进的征程就这样开始了。

经过市委专项研究,综合考察,最后担负这一神圣工业化使命的重担落在了辰信矿业集团身上。卢老亲手撰写了密密麻麻几十页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跟开发区领导马敬青等一道,亲赴远在几百里外的辰信集团驻地,面陈集团决策层。

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辰信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依超向来以眼光独具、敢挑重担著称于业界。此时的他,正专注于矿山开采与投资运营事业,对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化工产业,因为不熟悉,开始认识并不十分深刻。正是卢老的这次推心置腹的陈述,和项目的灿烂辉煌前景的描述,让蔡依超平素第一次在并不熟悉的行业下定了决心。后来,当同事问蔡依超董事长是否决策过于匆忙时,蔡依超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

“说实话,这个项目,我心里没底,但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为此能有如此执着的信心,我不能不为之感动。更何况,我们投资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是引领一个行业,只要我们大家树立必胜信心,团结协作,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两年后发生的事实,证明了董事长蔡依超当初的决策是多么地富有远见;同样,也证明了卢老对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具有多么深邃的眼光。

2010年10月20日,历史,请铭记这一天。一个专门为见证中国,不,是世界上首个万吨级甲醇制DMM3-8工业化装置而成立的公司,在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洪泽路成立了,公司的名称叫做“山东辰信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的双方就是辰信矿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而推动企研联姻牵线的搭桥人,正是是以卢老为核心的开发区高新化工项目团队。

是年11月28日,在卢老的推动下,山东辰信新能源公司与兰化所顺利签订了合作协议。

此后两年,为了DMMn工业化生产,为了合格产品的尽早面世,卢老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几乎是在没日没夜中工作的。

有个上级领导看到他们如此辛苦的投入,在一个正式场合,动情地说,“新能源的同志是在‘5+2’和‘白加黑’中度过的。”

作为世界首套装置,并且没有任何的参考,在装置设计初期和开车过程中,碰过不少壁,走了很多弯路。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挫垮这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他坚信天道酬勤,一定会成功!

他知道,设计是项目的源头,决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在拿到设计方提供的图纸后,他开始对着图纸“发呆”,反复模拟计算,从不轻易放过任何细节,原装置框架是参照方钢结构,卢方亮认为,方钢结构能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建筑平面布置也灵活,但是万吨示范装置设备相对较小,而且方钢结构加工制作苛刻、投资大,针对这一设计缺陷,他提出了改成混凝土框架,节省了约150吨钢材。

科技攻关的道路是崎岖和充满艰辛的。经常,为了验证一个实验数据,查看装置运行后出现的产物、数据变化,他不顾腰椎不好,不顾现场工人的劝阻,坚持爬上几十米高的框架现场,又在现场继续与团队进行研究、探讨, 经过数千次锲而不舍的反复攻关试验,尝尽失败的苦头。

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下做出来的,要变成现实的钢铁装置,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的工作。甲醇制DMM3-8整个工艺过程由若干反应组成、反应过程产物含有多种组分,反应条件苛刻、组分复杂,装置开车后,装置放大后,运行数据与实验数据差距很大,今年3月底的一天,由于催化剂回流引起三聚甲醛聚合,两个三聚甲醛储槽发生聚合,设备打都打不开,装置被迫停车,在停车的40多天里,每一个参数,出现的每种物质、每一个过程细节都经过他的仔细测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卢方亮思考着、琢磨着,连吃饭走路都在细细分析、思考,分析了所有环节,反复论证,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又与学化工的老伴交流、探讨,了解卢方亮的山东菏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菏泽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曹升灵告诉记者,“卢老和老伴之间的话题都变成了化工方面的了”,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已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他将自己全部的心智都奉献给这个项目的产业化上了。

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经反复实验,工艺、设备、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难关被攻克,以致装置成功开车,连续稳定运行后,卢方亮也是连连摇头,感叹不已,“看着简单,做起来难”“组分太复杂、有共沸、分离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卢老和他的团队用艰辛和汗水终于敲开了希望之门。

2013年的7月26日16时58分,标志着DMM3-8这个世界燃油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辜负包括卢老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期望,她迈着缓缓而轻盈的步子走来了,像一个娇羞的新娘在鲜花簇拥中初次揭开了盖头。那一刻,礼花绽放,大地轰鸣,是何等的激动人心!欢呼声、喝彩声、声声入云。大家奔走相告,向亲友、向同事、向一切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在使劲传播同一个喜讯——

“万吨级清洁柴油调和组分装置流程全线打通,生产出合格产品,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从董事长发到每一个员工;短信,从一个手机发送到另一个手机……

那一夜,卢老眼睛湿润了。看着晶莹剔透的产品流入罐区,分明有了老来得子般的幸福。

绷紧的神经松开了,额头的皱纹远遁了。卢老一下子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年代,“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加入了酷派一族。那一天的夜晚,卢老没有习惯地仰望天上的星辰,没有欣赏最亮最耀眼的北极星。因为他要美美地、香香地、甜甜地睡上一个囫囵觉。

是啊,为了这一天,卢老望眼欲穿等了两年多,对于一个渴望科技成果成功胜过自己生命的老人来说,两年时间是短暂的,可又是多么漫长啊!

鸣蝉通人意,鸟雀晓风情。

大自然特别恩赐,给了卢老一个恬静的梦乡。

风,轻轻地;夜,静静地。似乎一切都在发出嘘声——

别打扰,让卢老美美地睡一会吧!他,实在太累了!

大家清楚地记得,为了迎来这一天。是卢老不顾70多岁高龄南下北上,东奔西走,为了破解一个难题,铁鞋踏破。北京、天津、成都、兰州……国内一流的研究院所、科研机构,几乎处处都留有卢老的足迹。

大家永远忘记不了,两年多时间,卢老和同事们相伴的一幕一幕:

从首期设计进入开发,到项目被列入市技术创新提升重大专项;

从可行性研究技术交流,到工厂定点埋桩;

从组织人员集体外出培训,到邀请专家项目评估验收;

从研究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到现场布置点火仪式;

……

一位七十岁高龄的老人,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只有零点几的视力,平时看图纸都拿着放大镜还嫌吃力,何况腰椎还有病。就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对工作如此痴迷,有人就很不理解。就不免疑惑卢老这样做的动力何在?

带着同样的疑问,作者多方打听卢老的个人情况,结果了解到的情况让我们愈加敬服。

卢老从退休至今十有余载,一直享受正县级待遇,家庭情况可以说处处幸福美满。一致的推定是:卢老拼命工作,绝非为了那些可有可无的薪水。他完全是为了一种人生追求,为了一种崇高的事业,这一点老伴理解他,女儿理解他,除了让他身体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必要照顾外,对于他的事业心,几乎从不反对。

卢老的高尚情操除了给人感动之外,还是感动。大家谁也没有能力阻止一个老人的崇高追求,去实现他的伟大宏愿。只好为了卢老的身体健康做力能所及的辅助。比如,明知阻挡不住卢老每天都要爬上20多米高的钢架平台现场指导工作,就退而求其次,公司要求现场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搀扶,而卢老健步如飞的精气神,又屡屡谢绝大家的好意。这些情景,现场的工作人员陈海龙知道,高庆洲知道,李同熙知道,成百上千的公司员工都知道。

大家每次看到卢老一天下来,肿起的双腿,除了流泪还是流泪。

二、世界课题  行业先锋

为什么卢老如此钟情于DMM3-8项目呢?这要追溯到许多年前卢老的一向夙愿。

还在包产到户之前,某生产队从外地请来一辆“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趁着夜晚耕地。入冬的菏泽,一阵北风吹过,夜晚温度陡降。“铁牛”怎么也发动不起来,因为挨号排队的多,司机又是抱柴火烤,又是用硫磺熏,鼓捣了整整一个晚上,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争相看“西洋景”。司机急得团团转,钻到拖拉机下,弄得泥头油脸,最后好歹发动了,拖拉机“突、突、突、突”冒了阵黑烟,喷在围观的群众脸上,也刚好喷在路过晚上散步经过这里的卢老脸上,那个浓烈的烟尘呛得他好一阵咳嗽。

因为拖拉机在那时是稀罕物儿,卢老挤到近前也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奶奶的,都是因为天太冷了,柴油都冻成豆腐脑了,你们看,油路根本不通了!怎么能发动起来?!”司机止不住有些埋怨。

“不会用凝点低一点的吗?比如-10号。”卢老上前搭上腔,希望帮他出个主意。

“说的简单,问题是在国内哪能买得到啊?能搞到这种劣质的柴油就不错了,将就点用吧!”司机显然对当前的柴油油品现状非常不满,又无可奈何。

是啊,当时国际上都称呼我们为“贫油国”,一些国家挖空心思卡我们的脖子,进口有限的一点优质柴油根本到不了农村。

搞了一辈子化工行业的卢老,对这个,他比谁都清楚。我国的柴油不仅短缺,而且质量低劣,燃烧根本谈不上充分,还容易产生烟尘和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下决心改善我们柴油的窘境的想法,已经堵在了卢老心头,成了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因为条件不具备,卢老直到退休前,只能在化肥领域打拼,对于改善柴油品质这类的事业,除了持续关注相关的技术进展之外,依靠自己的能力还真是爱莫能助。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一批相继找到并开发投产,国内炼油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在菏泽大地,也破天荒地诞生了一件大喜事——东明炼油厂建成投产。我国的燃油紧张状况暂时得到了缓解。

卢老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但接下来严峻的局面又让卢老产生了新的忧虑。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风景独好,经济朝气蓬勃,路宽了,楼高了,车多了。工厂林立,到处繁忙一派。石油紧缺的局面再次形成,且比以前更严重,影响范围更广泛。与此同时,因为工业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史无前例地走到了前台。鲁西南,这个原本纯净的天然氧吧,短短几年时间就烟雾缭绕,暮霭沉沉。这些,无一例外的都跟我国的燃油状况扯上了关系。

卢老破解柴油质量难题的决心更强烈了。

他开始大量翻阅国内外一切能找到的化工前沿技术资料,自费订阅与此相关的行业刊物,如《中国化工报》、《化工学报》、《精细化工》,逐刊逐期,字字句句,认真阅读,希望能从中找到破解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0年,卢老从《中国化工报》上看到一条消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化所”)的几位专家在DMM3~8(聚甲氧基二甲醚)研究上获得了最新理论成果。

对他来说,这不正是他苦苦多年等待的天大喜讯吗?

卢老马上意识到,由甲醇和甲醛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不光“值得期待”,而且必须要在尽快从实验室搬到工厂里,形成社会生产力,让“可能”迅速转化为“现实”。

此时的卢老,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读者,而俨然成了故事的主人公。

他立即拿着这条“喜讯”找到菏泽市领导,推荐给有关部门研究,市领导对卢老的意见向来非常重视,立即批示给开发区领导专门研究。

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行业最前沿的课题。用煤质甲醇和甲醛作原料形成一种崭新的柴油添加组分——DMMn,最早在1926年以前国外专家就有研究,因为难度实在太大,国外的专家望而却步,并没有打通产品,只是我国兰化所方面以夏春谷为代表的几位青年专家知难而进,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的能源战略考虑,又重新另辟新径,历经10多年的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在实验室内结出硕果。因为这项研究事关我国的能源全局,意义非比寻常,卢老决心利用自己的行业影响把这一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重担挑起来,他从战略发展的角度陈述意义,打动了菏泽市和开发区主要领导的心。接着又认真考察能够堪此大任的企业,经过反复筛选,辰信集团因为一流的实力和企业领导人无比的开拓性视野,被卢老优先选中,直到2013年,万吨工业装置被宣布全线打通,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

至此,这项被列入科技部八类战略先导之一的项目,终于迎来了规模化生产的胜利曙光。

三、举世瞩目  意义空前

这里,让我们再回到本文的开篇部分,继续分享振奋人心的消息带来的喜悦。

消息发布后,立即在全国各大行业近百家媒体引发轰动,都在竞相转载同一条消息。

8月24日,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市委秘书长尹玉明、开发区区委书记曹升灵、开发区主任李国珍、副主任马敬青一行在百忙中,再次放下其他的工作,驱车到公司专程看望取得这一成果的功臣们。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汇报会上,卢老并没出现在现场,成果汇报工作改由辰信集团董事长蔡依超、辰信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杨朔等代为介绍。其实,不论是谁,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明白,最大的功臣当属卢老。

也许,卢老几十年的老部下,经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杨朔总工程师的汇报,最能体现卢老的心愿和价值,也最能诠释这个项目在全国能源行业的地位。这里为了简洁起见,仅以问答的形式,摘取市领导和广大读者最关心的内容。

问:这个万吨装置是全球第一套吗?

答:从技术层面讲,可称为全球首套。

问:技术成熟吗?

答:已经成熟。这个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国际十几项专利,且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2012-2020年中科院8类战略性先导项目”。项目的生产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一种清洁工艺,具有反应流程短、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布可控、对设备腐蚀性小的特点,产品性能填补国内空白,能够极大提高柴油等燃油品质,大幅度降低柴油的凝点。

问:DMM3-8的市场前景如何?

答:非常光明。目前我国柴油的需求量是1.5亿吨,如果按照15%-20%的比例添加,就相当于增加3000万吨的柴油,更重要的是它能消化煤质甲醇过剩产能近5000万吨,为我国的煤化工产品下游转化做出巨大贡献。

可以说DMM3-8的出现,让我们的一切期待都可以变为现实。这就是这个项目的在菏泽、在全国乃至在全球的巨大意义。

事实上,在国内对基于中国国情的改善柴油油品的添加剂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只不过在DMM3-8出现之前,所有的相近产品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先天缺陷,根本达不到理想产品的要求。要么是液体酸催化剂腐蚀严重不足,要么是固体酸催化剂活性低,要么是工艺过程过于复杂,要么是产品分离等关键技术突破不了,所以要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无论是技术条件还是考虑经济效益,根本都不具有行业竞争性。

DMM3-8万吨装置,在卢老的关键作用下取得的划时代成功,确实是催生了一个崭新的行业。而这个行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未来,都是前程不可限量。

无疑,“卢方亮”这3个汉字,在这个行业的历史上将永远被人铭记。

补  记

甲醇制DMM3-8规模化生产时代的走近,又将要开辟一条崭新的能源替代途径。

卢老和他的技术团队用伟大的行动告诉我们:实现这一切,绝对不是梦想。

卢老和他开辟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最后,又不得不告诉亲爱的读者朋友,对于这篇文章的创作缺憾实在非常抱歉,因为多次采访,都遭到卢老的婉拒,老人仅仅告诉笔者的一句话就是:

“我这么大把年纪了,什么也不想了,文章就别提我了,多激励激励后来人,他们才是这个事业的最大希望。”

这是何等感人的话语!何等谦逊的品格!何等高尚的境界!

泰山无语,不掩其高。

黄河息声,依旧东流。

——2013年9月5日初稿

2013年9月8日复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MMn
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DMM3-8装置投产(2013年)
甲醇上下游产业链
“煤变油”火辣题材创造新奇迹
二甲醚概念
今日化工新闻简报20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