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字早晚子时是个伪命题,纯属无稽之谈!


最近总听到有人提早子时和晚子时的归属问题,并且还问怎么区分,早晚子是后人发明的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值一提,可是不少人实在太过执着,怎么说都不通。


早子时和晚子时是目前被流行广泛的一种新说法,即一天要分两个子时,关于这个说法,有些人争论得面红耳赤,有沿用同日干,时辰却用隔日干的遁法,也有早晚都用同日干,时辰也用同日干的“分一半”方法。皆不可取,乃是半斤八两之说。


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如果暂不考虑地域时差,相当于现代时间23点整至凌晨1点整。这个时辰是两天的交接点,过去的一天至亥时结束,新的一天在子时开始,所以子时的八字不太好推算,一点也不假,毕竟关系到两天的排盘。更麻烦的后面有人还创新出早子时和晚子时,八字排盘又不一样,这就令本来难测的子时变得扑朔迷离,而学命理的人也越学越糊涂。


  先说早子时,也称子正时,即现代时间晚上12点至凌晨1点出生的,其出生日天干支按新的一天进行排盘,例如:晚上12点后出生的人,当日干支是甲子,那么子时排盘是甲子日甲子时。晚子时,也称子初时,即现代时间晚上11点至12点出生的为晚子时,其出生日天干支仍属当日,生时干支则用明日的来换算。例如:甲子日当天晚上11点多为子时,根据传统排盘法,属于新的一天开始,应该是乙丑日丙子时。然而,按照晚子时排法,由于是零点前出生,则为甲子日丙子时。如此一来,就奇怪了,难道一天之中有两个子时吗?其他的时辰怎么没有出现两个?


  有一些学者认同早晚子时,是因为在一些古人古书之中捕捉到一些影子。例如:唐朝李淳风在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又有《七修类纂》曰:仁和郎汉云,地支肖属十二物,人言取其不全者。子以庶物,岂止十二不全者哉。以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又有明朝万民英在《三命通会》中说到:若子时,则上半时在夜半前,属昨日。下半时在夜半后,属今日。到民国,袁树珊在《命理探原》云:“所谓夜子时,乃今日之夜非明日之早也。”如此数处记载,似乎想证明早子时与晚子时的成立。


  然而,我们细细读来,上述内容确实有其道理所在,都在讲分日,但与早晚子时没有直接联系。我们知道,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在农历十一月子月由阴转阳。夏至一阴生,在农历五月午月,由阳转阴。同个道理,子时开始阴气渐退,阳气渐现,至寅时而平旦,至卯时而日出。午时阳气盛极而衰,一阴渐生,未时日昳,至酉时而日入。因此,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阴阳交汇之处,阴气的消失与阳气生发都在子时发生,反映了阴阳二气彼此消长与互相转化的历程,这也足以说明子时处在一个阴阳两气具全的阶段,阴阳互根而不可拆分而论。类似的还有月令人元司权,一个月份之初总会承接上一个月份之末的旺气,例如三月是辰月,虽然辰中藏乙癸戊,但清明节开始后九天之内却是辰中乙木的旺气司权,这是对二月卯月最后旺气的延续。然而,我们不可以见到辰月就说是乙木当令,更不能因为清明之初乙木司权,就认为月份还在卯月。因此,子时之初自然携带来自亥时的最后阴气,但不能因为子时之初具有阴气,就否认子时之初不是新一天的开始。


  话说回来,为什么古人认为子半才是分日的开始。因为在传统意义上来说,一天的开启就是阳气的开启,这是古人对新的一天的认可,符合立日吉祥的意义,故与传统风俗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成为早子时、晚子时的依据。就好比,在八字命理之中,立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立春后进入新的太岁管辖,但立春与传统上的正月初一又不一样,有时还没有到正月初一,但已经立春,表面上是还没有过年,但实际上立春后出生的人的生肖则应按新的一年来确立。因此,命理上的时间定调与传统上的时间定调是有出入的。李淳风立足于唐朝阐述“古历”分日,强调子时的是两天的交接点,但没有明确提出早子时和夜子时的概念,可见李淳风的子时说法与命理子时的用法并非一样,何况他是立足于唐朝看古历,并非完全带有命理因素。再看《七修类纂》,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此处重点论述的是子时阴阳两气的时间段划分的情况,同样不能形成早子时与晚子时说法。至于《三命通会》,万民英在书之中从头到尾都没有论述晚子时命要换日柱或时柱,更没有出现以晚子时排命的情况。笔者之所以这样分析,正是考虑到命理时间的定调。八字命理流传千年,自然有其独有的理论,即使与其他命理工具或有相似,但也未必相同。例如:八字以月份节气,紫微则以初一分月,我们不能以八字的排法去衡量紫微斗数,节气用法在八字成立,但在紫微斗数之中却不成立。因此,不能以个别片面的理论去定调子时需要分出早晚子时。如果没有弄懂命理学的辩证性,就容易牵强附会,捕风捉影,闹成笑话。以下还有几个论点也可以证明早子时、晚子时的体系子虚乌有。


  第一、在汉代古人将一天十二时间段分别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子时即是夜半,显然为独立的时间阶段,不能进行拆分。


  第二、如果按照早子时、晚子时观点,由于晚子时还在昨天,这样一来,则变成了昨天真正的结束在晚子时,而非亥时。反过来,新的一天的第一个时辰,实际变成在晚上12点后至凌晨1点之间这一个小时里面。如此一来,真正具有“分日”意义的子时只有一个小时?


  第三、五鼠遁日起时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内容之中一点都没有涉及到早子时、晚子时的存在,更不谈用法,这也说明古人并没有认同早子时、晚子时在命理中的意义。


  第四、早子时、晚子时体系认为晚上12点定为早子时与晚子时的分界点,因为倘若以23点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那么上半日变成13小时,下半日变成11个小时,显然不合理。然而,有一个问题要明白的是古人在设立子时是没有考虑西元时间的。早、晚子时明显是命理创新者在西元时间制里面的一种迷失。


  第五、既然早子时、晚子时体系认定晚子时仍属于昨天,其出生日干支仍属当日,自然与次日没有任何关系,又凭什么出生时干支要取次日天干所遁出的,岂不矛盾?


  综合来说,笔者认为,早子时、晚子时实际是命理界很无聊的学术创新,一方面娱乐命理,另一方面也误人子弟,致使许多后辈人不明不白地跟着使用,结果越用越糊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字中时辰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命理集注 第一章(沈闲)
生辰八字五行的四柱排法
四柱预测之日柱
八字的排序和计算公式其实并不神秘!
时辰论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