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节 词汇语义学

第三节 词汇语义学

1.3.1 词汇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的分支

词汇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的分支,同时,也是传统语义学(传统词汇学)的发展。其原因分别是,(一)现代语义学通常研究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在词汇层面上的现代语义学,就是词汇语义学;(二)结构语义学(现代语义学的第一个流派,详见第一章第二节)的首要部分,就是词汇语义学。在转换语法纳入(融进了)词汇语义学(详见第一章第二节)以前,传统语义学基本上一直在词汇层面上研究。

传统词汇学的衰落,不可避免,现代词汇学的新兴,已成必然。现代词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吸收传统语义学成果。另一方面,现代词汇语义学,也促进了现代语义学。因此,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词汇学对语言语义学进化的影响,也许跟哲学的影响一样,也许更大”(哈扎·库隆1991)。

语言是“词的语言”,词决定着其他语言单位,“是语言的机构中某种中心的东西”(索绪尔1916)。详细说,每一个词都是语言学的微观世界,都是文献、文化的缩影。而且,词的核心是词义。因此,词义在语义学史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现代语义学有三个阶段:一,研究词义演变,以词义为中心;二,研究言语交际(包括:双方在言语语境里因互相重叠而生成的机制——语用方面的结合的规律;理解行为——语义反应)和语义结构(语义方面的结合的规律性)之间的关系,以词义为基础;三,现代语义学和语用学互相重叠(相交),离不开词义研究。

20世纪50年代,乌尔曼把语言符号,区分为外部方面(能标记者)和语义方面(被标记者);跟这两个方面相,对应地产生了词汇形态学和词汇语义学,句法形态学和句法语义学。这样(因此),词汇语义学便占有了语言学的近四分之一的天下。注意,词汇语义学,乌尔曼又把它分为共时结合的词汇语义学和历时演变的词汇语义学(阿普列祥1959)。

苏俄的词汇学,在语言学中所占的地位,比起其他国家,一直比较显赫(显著)。详细说,在语义学的影响下,苏俄也较早地产生了词汇语义学。例如,其中的代表作是阿普列祥的《词汇语义学》(莫斯科,1974),库兹涅佐娃的《俄语词汇学》(莫斯科,1989年第2版;中译版本根据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诺维科夫的《俄语语义学》(莫斯科,1982)。

蒙塔古1970年前后比较关注词汇语义学,其后继者多伍蒂1979)在模型(集合的内涵、语义方面的相似性)语义学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词汇语义学(word semantics)。格语法(用来着重探讨句法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一种语法理论兼语义学理论)的开创者菲尔墨,从1971年起,也转向研究词汇语义学,1976年他出版了《词汇语义学的研究课题》。1996年向美国基金会,申请基金研究《框架网: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英语语义词库》,其中主要研究英语5000动词的框架。“框架语义学”就是系统地描写词义的一种方法,主要描写词义之间的相似性(有关性)和差异性(无关性)(林杏光1999:238)。英美词汇语义学专著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克鲁斯的《词汇语义学》(剑桥大学,1986)。此外还有莱文的《词汇语义学评论》(论文集,1985)和兰姆的《词汇学和语义学》(载《今日语言学》,纽约)。以上著作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内容都是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词义等单位及其内容的相互关系,在研究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传统语义学(传统词汇学),大大地前进了。

 

1.3.2 词汇语义学的特点

词汇语义学比起传统词汇学(传统语义学),其特点有三;

(一)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是语义的五种载体,而词是最基本的载体。因此,研究词所承载的语义——词义,便成了语义学的中心课题之一。词汇语义学研究的单位之对象,有四个:词的义位、义素、语素的义位(素义)、义丛(由词义所组成的短语的意义)。四个单位里,以词义位主导地位(核心),以词义的系统(词汇——词的集合——的义位)为主,不是研究单个的义位(词之元素的义位)。传统词汇学和传统语义学,只研究单个词义。

(二)在词汇语义学里,本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义位的四种特色理论:

1)义位的结构(结合的规律性)论

①义位的微观(内部)结构:义值(单个词义,由基义和陪义所组合)、义域(义值的语义指向、语义方面的搭配对象)、基义内部义素的五个层级之间的结构(聚合的规律性)及对基义内部的义素的分析方法。

②义位的宏观(外部)结构:若干义位在语义场(以义值为中心的集合体)里的结构(成分和成分之间的关系性),例如多义词义场里的若干义位之间的结构(关系性)。义位的来源、因素、形态,及义位跟外部世界、人类认知的关系。

(2)义位的定性(定义)论

①词义的诸学说

②义位的性质。

(3)义位的语用论

①义位的结合之行为及其(能够发生组合的)规则。包括义位内部(微观、义素)的聚合规则,义位之间(宏观)的组合规则,义丛内部(义位)的语义组合规则,义丛之间的语义关系(组合规则)。

②义位的组合义。

③义位的语境论。

(4)义位的演变论

①义位演变的诸学说。

②义位演变的多视角、广角分析。

(三)词汇语义学所用的理论和方法,源自现代语义学,诸如:

(1)从若干语言语境里的义位之间,比较出义值,再分类出语义场合,通过比较、分类的研究方法,推进(完成)系统(语义场)之研究成果(理论);

(2)在纵向语义聚合和横向语义组合等两个坐标轴上(大前提下、X坐标轴和Y坐标轴)的静态(共时)与动态(历时)等双向(Z坐标轴)语义结合的研究;

(3)语义场理论,少用内省式(内心省察、自我观察)之实证主义(经验主义、感觉主义、主观直觉)的、有限的枚举法(归纳法、定性法),多用普遍观察之客观主义的、封闭区域(有限)的分析方法(分类法、定量法),建立典型群(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语义场合)之理论模式(研究成果);

(4)有限度地使用分布法(语义类别的分类法)、公理法(转指通过公理之内涵来推导出各种定理之外延的方法、推导法)和分解法(语义成分的分析方法);

(5)注意义位的数学表达式(解析式)和逻辑解析式;

(6)用演绎法(推导法、定量法),取代归纳法(定性法)的主导地位(莱昂斯);

(7)定性(物性、事物的内涵)——定量(物量、事物的外延)——再定性,往复循环的方法:

(8)语境(此处仅指言语语境)理论,语境是求得义位本体(义值)因语流(言语语境)而演变成的若干义变(义值的变体)和导致语义系统(语义场)演变的真值(真相、原因、中心、义值之本体)的首要参数;

(9)把义位作为人类认知功能(思维、概念)的符号之载体或认知工具(通用语言、官方语言)的一部分(语义之成分),而不作为自治(非通用、专用)语言(方言)之结构(系统)的一部分。

因此(总之),必须在哲学、逻辑学、数学、心理学、人类学、人工智能、认知语言学等多视角下,研究义位。

 

综观世界语言学新趋势,词汇主义,是其八个趋势的首要趋势。词汇主义,就是主张从语法结构之事实的解释,转移到(趋向)词汇之事实的解释。该思想(主义)主要贯穿在其中五个趋势里:(1)整体主义,要求词库(词汇)和语法单位(语言单位)统一为一个整体(系统、集合);(2)跨结构体主义,要求寻找出各种级别的语言结构体(语法单位)之间的共性(共有的语义规律),用尽可能少的原则(共性),来管辖(包含)多种结构体(语法规则)例如,有些语法规则之事实的问题(解释),可以放到(跨越到)词库之范围里去解决;(3)多样结构体主义,要求寻找出各种级别的语言结构体的个性(区别性、特有的语法规则),使各种级别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特殊结构(特殊的语法规则),尽量显示出来,以便用解释词汇之事实的手段,予以解决(解释、减少)特殊的语法规则之事实;(4)关系主义,要求更关注(发现)词与词之间的依存(横向的组合、种属)关系;(5)单一层次主义,反对乔姆斯基的双层论(句子的双层结构——句法之表层结构和句义之深层结构——之理论),主张单一层次(表层结构、句法、词汇的造句功能之语法意义),更强调(要求)让词汇承担更多的语法任务(解释语法的表层结构之事实)(R.Hudson19913)。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语料库,不断建立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对词汇的分析(理解)、确认(分类)、描写(解释),有些语义学家,放弃了非语言学标准,甚至放弃了词汇学视角,转向意义领域——微观的语义世界,想要从中发现(理解)关联、共生现象,提出假说,建立各种描写模型(解释理论)(格雷马斯1966/1999:2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词汇学
《词汇学》语言艺术解读教学视频
《训诂学初稿》(周大璞主编,1987年7月初版初印)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 丨《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增订本)面世(二)
期刊好文 | 国内语言学研究热点及走向——基于语料库的分析
语言、历史与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