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 | 一起在旅行中成长

妈妈“悲壮”的童年

我是一个典型的八零后妈妈,从小在北京城里长大,但是我完全没有城市里面独生子女的那种娇生惯养。

因为父母是双职工,两家的老人也没有精力来照顾我,我两岁就进了幼儿园,三岁时就被扔在幼儿园整托,一周只有两次接送,其它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长大的。那时候通讯不是很发达,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父母也不能及时过来。所以5岁的时候我就可以自己整理我的内务,比如自己叠被子,甚至扣子掉了还可以自己缝扣子。

到上小学的时候,我从家到学校的步行距离大约有十几分钟。我的记忆中父母只送我去过学校两次,一次是带我去面试,另一次是专门带我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从那以后,无论春夏秋冬、风沙雨雪,我都是自己走着上下学,父母再也没有接送过我。当然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人贩子没有那么猖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母锻炼我是出于无奈,我上学后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锻炼我的独立性。

举一个小例子:记得小学一年级刚开始上学没几天,我早上起来赖床,结果导致那天早上上学要迟到了。我很着急,就哭着求我爸爸:“爸爸,我要晚了,你今天能不能骑自行车送我去学校?”我爸爸当时连头都没回,只是说:“你今天晚了是因为你赖床,如果我今天送了你,那么你以后还会赖床,我肯定不会送你,你自己跑着去吧!”那个时候我又很惧怕学校里的老师,所以没有办法,只好哭着往外跑。跑到家门口时,我听到了父母的争论声。母亲的意思是“你送孩子一次又会怎样”,但父亲坚决地把她拦在了门口。那个时候我心里确信,没有任何人能够帮我,我只能靠我自己,哭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往学校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赖床、拖延时间磨磨蹭蹭了。

三年级时我搬了家,也转了学,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从家出来,然后要转3趟公交再步行几十分钟到学校。初中以后就是骑自行车了。小时候的这些经历磨练得我比同龄人要更加地独立、坚强。长大后跟别人分享这些的时候,我都说我的童年有多惨多“悲壮”,但是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真正体会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煎熬。


“小皇帝”的第一次旅行

2012年我有了自己的儿子,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把他交给我的父母来照顾。因为我认为我父母肯定会像教育我一样来教育他,但我发现我错了。父母的严厉荡然无存,他们把对我小时候欠缺的爱全部给了我的儿子,百般疼爱都嫌不够。

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还不会自己吃饭,从来都是老人喂,勺子都不会拿。穿衣服这些更不用说了,他从来都是醒了躺在床上,必须有人给他穿。外出时他也不愿意自己下地走,走不了三五步就要“抱抱”、“抱抱”。我父母对他的溺爱到了什么程度?这顿饭做完后,如果孩子不爱吃,我父亲会马上扭头进厨房,给他重新做一顿,直到他爱吃为止,有时候一顿饭能做出四、五道菜。

和父母的抗争让我很无奈,因为我没有办法说服我的父母,他们总是说:“你看他多小…… 我们不想再像你小时候那样,你老说你的童年不快乐,我们不想让你的孩子也经历这些…… 我们现在有能力可以帮你,我们会尽量让他快乐一些。”我跟他们讲这些不算是快乐,但是他们不会理解,他们只是想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更加地爱护他。

和老人说不通,我就转变策略,在孩子两岁十个月的时候我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希望在幼儿园能够达到锻炼他的目的。但是现在的幼儿园老师和我小时候真的不一样了,她们都太温柔了。儿子在幼儿园跟老师说不会吃饭,老师也会一直喂他。

我发现完全依靠大环境或者是他人都无法锻炼孩子。那段时间我很迷茫也很着急,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

那是孩子三岁一个月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约好带着孩子去东京自由行。临出发前,朋友突然有急事,去不了了。我要么也放弃这次旅行,要么咬咬牙、自己带孩子去。

当时老人极力反对,觉得我一个人带不了、太累,而且也太危险。我认真权衡了利弊,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出发前,我给儿子做了思想工作:“妈妈带你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那里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但是这次出去妈妈肯定不可能抱你,因为妈妈只有一个人,我抱你就拿不了其它的东西,而且妈妈要拿很多行李也很累,没有力气照顾你。如果你觉得能做到不用妈妈抱的话就一起去,如果做不到,你就留在家里,妈妈一个人去玩。”儿子痛快答应了。到了东京后,他的表现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在前面拖着大箱子走,他在后面拖着小箱子,走了很远,他都没喊过累或者叫妈妈抱。我每走一段距离就问他:“儿子,你累不累啊?”“嗯嗯,我累,但妈妈不能抱,妈妈也有箱子,我也有箱子,妈妈抱不了。”


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孩子其实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只不过平时他有依赖性。他总是觉得妈妈抱不了还有姥姥,姥姥抱不了还有姥爷,所以他总有耍赖的余地。这次他发现除了妈妈没有其他第三个人了,不走就只能在这里站着,妈妈肯定抱不了,所以他必须自己走。那是对他来说很长的一段距离,拖着箱子走了二三十分钟。而且我发现,没有老人在旁边说孩子累了什么的,反而孩子表现得非常坚强。

那次回来后我就想,以后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自由行。我会优选国外的成熟路线,因为国外的大环境相对安全,我可以更安心地锻炼孩子的独立;其次,离开了老人的保护,孩子就没有了可依赖的对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出他的潜力。


巴厘岛的受伤和日出

 孩子三岁半以后,我带他出去旅行会不断增加课题。比如吃自助早餐,我会先带着他帮助他取食,让他自己吃,并约定:“妈妈现在要去拿我吃的东西,如果你不吃,一会就会耽误你去游乐场玩的时间,所以现在你只能自己吃。”孩子自己吃饭就是这样一点点练出来的,虽然每次吃得到处都是、吃得身上很脏,但起码他可以自己完成了。我也会当着家人或者外人的面表扬他和鼓励他,所以下次旅行时,孩子也愿意继续坚持这些事情。之后我开始尝试锻炼他的观察力和自理性。一次去阿那亚过圣诞节,我特意没给他带玩具。到酒店后,孩子想起来要小汽车,发现没给他带特别生气和委屈。我告诉他自己的玩具要记得自己带,妈妈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我们两个是搭档,出门的时候要互相帮助,不能什么都依赖别人。孩子很好地理解了。从那以后,每次外出旅行前,孩子都会自己主动拿一个小袋子去装要带的玩具和书。


每次出行我还会给他留一些观察的口头作业。比如坐邮轮时让他观察在大海上航行和在海滩上玩有哪些不同?”在新加坡,我会问他:“这里有很多马路,很多高楼,和北京比起来有哪些不同?”到了巴厘岛,孩子已经会自主观察了,还会主动问:“妈妈,这里的路上为什么没有红绿灯?”在日本,他也会问:“这里的驾驶员怎么坐在右边?”他渐渐学会主动观察比较不同,这些都是在旅行中激发出来的。


孩子四岁以后,我开始刻意给孩子加上了一些挫折锻炼,希望通过旅行的方式让孩子去开心地玩的同时,增长见识,也增强他的意志力。在他四岁两个月的时候,我们跟随一个亲子户外团去体验巴厘岛徒步。他成为了年龄最小的一名团员。第二天上午,计划是两个半小时的梯田徒步。刚开始的时候他一直走在最前面,带领着大家走得特别快,他也很开心。走了20分钟左右的时候,孩子跑得太快了,在一个铺满小石子的大下坡狠狠滑摔了出去。我们发现他的整个右裤腿,还有袜子、鞋跟全都是血。把裤腿挽起来一看,右膝盖处有大约他手掌心大小的伤口,从白色的肉里往外流着脓血。我暗叫糟糕,看来伤得挺重,后面的徒步行程估计要告吹。在领队还有队友的帮助下,对他的伤口做了处理和包扎,短暂休息了一会儿,等他平静下来之后我问他还能坚持走吗?是不是坚持不了了?孩子马上就站了起来,脸上还挂着泪说:“妈妈我可以坚持走。”说完就一瘸一拐在前面带路继续走。


他就这么一瘸一拐的一直坚持走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完成这个行程。

按照第4天的行程,要3点就起床去看日出。凌晨闹钟响时,孩子不用我叫就自己起来穿衣洗漱。去看日出还要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大人都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我根本没有能力照顾他,把他完全交给了领队和向导。儿子没有喊过一句累了或困了,一直坚持到了山顶。 

在那里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等待,那个等待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因为山上又黑又冷,什么玩的也没有,又是一个那么早起床的状态,按说他很容易等得不耐烦而开始哭闹,但是他并没有,我们还玩了一阵子游戏。看日出的过程也很兴奋。7点多开始下山,大家都很累,向导牵着这个又困又累的小孩,一路自己走下来。


这张图片是下山时我在后面拍的,看着他的背影,感觉作为母亲特别感动也特别骄傲。

到了山下,孩子已经困的不行了,站着都开始闭眼打晃了。因为车还没来,当地向导把他背了起来,他瞬间就趴在向导的身上睡着了。

这次巴厘岛的旅行,我觉得孩子在意志力、耐力以及观察力方面,都有了一个腾飞。我知道我的孩子其实比我想象的要坚强。


沙漠徒步的最后一公里

儿子四岁五个月时,我突发奇想,要带他去沙漠里走一走。沙漠的环境比较独特,可以很好地训练观察力;其次沙漠很难走、很枯燥,太阳很晒,往上走一步就要往下滑半步,还要不停地走。这种望山跑马的感觉对人是一种很好的考验和锻炼。


我们参加了库不齐穿沙之旅,这次行程大约直线距离有十公里,但实际走下来约有十二公里,而且不是平路,需要花费的力气是走平路的双倍。我心里也是挺没底的,不确定他能坚持多久,真要是累过劲了而被迫放弃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儿子果不其然地再次成为最小的成员。穿沙前半程特别顺利,孩子没有哭闹,也没有说太累了,走不了了,只是会偶尔请求妈妈走慢点等等他。半程过后,孩子真的开始累了,他走的速度越来越慢,我们一直在掉队,每次到休息点时,其他成员都已经休息很久了。徒步是有节奏的,一旦打破了这个节奏,就会让你觉得更累。沙漠里面太阳烤着,会让人很想睡觉,如果睡过去这个劲儿就泄了,醒了再走就更难了。所以走到6公里的时候,领队就过来跟我商量让孩子上救援车。我没同意,感觉孩子还能坚持。我们就这样又往前走了大约两公里,孩子始终不知道跟着我们是救援车,也不知道他随时可以上车。当走到下一个休息点时,我认识到因为我们拖了所有前行人的脚步,这对别的孩子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状态,于是我就和领队说让大部队先走,我们在后面走了又一小段距离后偷偷带他上了车。儿子很不理解:“妈妈你为什么突然让我上车了?”我说:“你今天表现已经很棒了,你现在走了大约8公里,你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已经超越了你这个年龄可以坚持的事情了。让你上车不是我觉得你坚持不了,我不想让你累到明天连床都起不来,我出发前给你计划的目标就是走这么远,你现在已经很棒的完成了。”孩子欣然接受了,上车后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


我觉得我们的沙漠徒步已经结束了,因为孩子已经睡着了,就算他醒了让他下车接着走,他肯定也不愿意。因为已经走了很远很累的路,忽然坐上车了,而且可以坐这个车到达终点,再让下车接着走,换成是我们大人也是不愿意的。

车以徒步的速度开了1.5公里至2公里,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孩子在车辆的颠簸中被摇醒了,正好赶上大部队的最后一次休息。

我问他愿不愿意下车坚持走完最后的一点路程,孩子自然不愿意,我也没有强求。但是当他看到随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站起身来,准备出发的时候,他主动地喊:“妈妈,我要下车,我要坚持跟他们一起走完。”我当时有点不敢相信,我觉得他要么是太好强了,要么就是吹牛说说,下车估计走不了几步就得喊累。我问:“你确定要下车吗?”“我确定,我要下去。”于是我陪他下了车,跟着大部队一起往前走。后面一公里的路程他一直是自己走的,在中途他一次都没有喊过累,也只是会说:“妈妈,你慢一点,你走太快了,你等等我。”为此我特别感动。

 沙漠旅行回来之后,我跟老公分享整个过程,感叹孩子这种意志力的激发真是太让人震撼了!孩子为什么能够在艰苦条件下更好地坚持,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简单,他们的心无杂念。这才是孩子们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


成长

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做不到。第一,只是家长不敢放手,你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第二,是我们永远从大人的角度去“以为”孩子,其实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远超我们的想象。第三,他的坚持、他的心无旁念,可以使他更好地坚持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是我作为成年人需要向孩子学习的。

最后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带着他走,磨练了他的意志的同时,同样也磨练了我。我之前是个暴脾气,现在却可以安心静气去跟他交流,同样一句话一次两次地重复去说。是旅行让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心平气和,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和孩子去平等相处。。当我看到我的孩子,终于能吃苦,也学会享受吃苦,能够更好地坚持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体会到了我父亲当年的不舍与用心良苦。

还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带着孩子外出旅行是一个锻炼孩子的特别好的方式。首先可以避开老人的娇惯,其次是可以接触更多不同的小朋友,对他的社交能力是一种很大的提升。旅行磨练出来的还有他的自信。我们在巴厘岛探访了当地的一个小学,有个孩子们上台做自我介绍的环节。儿子作为团里最小的一名孩子(四岁两个月),主动上台全程用英文介绍了自己。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分享后的讨论

问:有个问题,如果孩子在第一次遇到挫折时,打了退堂鼓怎么办?如果就此放弃,那么要面临第二次更大的挑战;如果逼着他坚持,孩子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答:我觉得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同,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知道孩子的感受和“痛点”,用在别的孩子身上的方法自己的孩子不一定受用。总之,从正面的引导、鼓励到激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个性的方法,当然总用一套办法肯定也不行。需要妈妈们自己多开动脑筋。第一次尤为关键。所以,第一次一定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旅程。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后面就好办了。可以逐渐往上增加难度,或加内容。

问:妈妈们也有差异,我真的很佩服大圣妈妈的勇敢和无畏,但不怕大家笑话,我对所有的冒险性运动天生抵触,那么是不是就得让爸爸岀面或夫妻配合?

答:最好是一个家长,两人容易不统一,孩子也容易找到依赖对象。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外出,没有第三者,孩子没有依赖对象。

问:我在想一件事,自然界是不是真的其实是残酷的生存训练法则呢?所以我们的父母得越早训练我们的小孩,他们长大才越有生存的能力。就像小鹰的爸妈老鹰训练它们那样,不过我觉得孩子心理上的真正感受我们如何觉知。个人觉得你父母小时候对你有点严,你长大也会觉得有点难受,虽然很独立但是还是觉得有点欠缺,怎么兼顾这两点?孩子的乐观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答:其实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的童年比较“悲壮”,和很多人诉说的时候我也一直在说我的这些惨痛经历,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让我变得是个乐观的人。比如说,我小的时候在幼儿园里等待父母来接我,等的过程是很煎熬的,在幼儿园躲在被窝里哭的经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我的父母,但每次他们来接我的时候的那种喜悦是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替换不了的。所以我从小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也总是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只不过自己当了母亲后,才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我的童年,我现在很感谢我父母给我的这些“悲壮”。要给孩子“挫折”锻炼,但是也要给予孩子爱、肯定和鼓励,我是经常会把“儿子,妈妈爱你”这句话用心说给孩子、也做给孩子的。


主讲人:齐嘉

曾效力于北京某知名媒体十数年,现为全职妈妈。追求真诚自然,热爱自由旅行。既看重旅行品质,也享受背包客的随遇而安。多次自驾进藏,闯南北疆,登顶过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深度自驾游过欧洲。从孩子两岁半起,便开始独自带着他进行长途旅行,从孩子三岁三个月起开始带着他进行户外登山徒步活动,现如今已带他走过6个国家7个地区,在每一次的旅行中锻炼了孩子的体能、观察力、适应力,培养了他的意志力、忍耐力、社交能力。孩子四岁五个月便独力完成了徒步穿行沙漠十公里的任务。在旅行中感慨孩子潜力的同时,也重新的认识了自己。可谓亦母子,亦师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始于足下,贵在坚持!


图文皆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这位妈妈带儿子玩了半天,儿子求着要上学
哪些瞬间,你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儿子幼儿园被欺负,当妈的居然这么说
再度亲密接触幼儿园!
哄孩子睡觉前,多说这3类话,孩子会更聪明,肯定会越来越懂事!
妈妈睡前坚持对孩子做这件事,最终收获意想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