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虞氏其他省主要支派基本情况简述(1)

一、广西钟山虞起渊支派

虞起渊,山东省青州府昌乐县杉木峡人氏,先迁移南京居住珠玑巷,元朝年间又移来广西直至贺县龟岭,其后裔再迁广西钟山大虞村,系钟山大虞村的始迁祖。钟山大虞始祖起渊公生一子至贤,至贤娶一妻二妾,共生海亮、海颜、海宏、海仕、海清、海龙、海恭、海通八个儿子,至今已历经六、七百年,二十四、五代人,人口一万有余。仅石龙镇大虞村委会,就有13个虞姓自然村,29个虞姓村小组。整个大虞村委会共8000余人,且100%为虞姓家族宗亲,真正可以称之为”中华虞姓最大的行政村“。除钟山外,起渊公后裔还先后外迁昭平县仙廻乡;贺县信都镇、沙田镇;桂林临桂县五通镇;湖南江华县大石桥乡、白芸营镇、大路铺镇、河路口镇等地。光绪十年(1884)金盘寨十八世虞秉韶创造性地在一匹全盘绸布上描写成”广西钟山大虞族谱“,该族谱以谱序和世系图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大虞先祖由山西蒲坂——河南陈留——山东昌乐——江苏南京——广西贺县——广西钟山的迁徏轨迹和起渊公以下共二十一代的世系图,内容齐全,设计科学,制作精细,字迹工整,堪称中华虞氏宗谱中的一绝,极为珍贵!

二、广东连山虞尚骘支派

连山虞氏始祖讳尚骘,字渊修,宣和五年(1123)生,原籍浙江,宋尚书少卿,因避乱求存,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携眷南下,在当时程山(今连山)知县区兴的引领下定籍连山,在宜善独楼(今福堂镇独楼村地域)居住生活,终于宝庆元年(1225),享年103岁。民间传说,尚骘公是与同来连山的友人蒋公、黄十五公约定各自用标记划定管辖范围联合开发各处土地的。其第四代后裔再由独楼迁至佛子岭建房立寨,并在寨门牌坊上书“浙溪里”三字,显示虞氏先祖是从浙江来连山的含意。同治十二年(1873),骘公后裔再择基兴建骘公宗祠,按照“前庙后祠”的格局而建,庙里奉有虞尚骘公、黄十五公的塑像。随着日月行健,骘公宗祠于民众心目中的影响益深,自觉来庙祭祀的善男善女益众。为了迎合广大民众心愿,该族虞氏遂于同治十三年(1874)由骘公宗祠改为佛子庙。尚骘公来连山800余年来,其后裔已繁衍二十六、七代, 现主要分布于连山、连州范围内的佛子、石溪、新庆等七八个村庄,虞姓人口达6000余人。由于与当地壮族、瑶族居民通婚的原因,据初步估计虞姓人口中汉族的占50%左右,壮族的占30%左右,瑶族的占20%左右。同时,连山县各地虞姓村庄除大多数建有祖堂外,还均建有像佛子村“浙溪里”寨门牌坊建筑风格相同的、具有不同名称的寨门牌坊,形成了虞姓村庄建筑的一大特色。

三、山东聊城莘县虞氏

山东聊城莘县虞氏族人分布于该县六个乡镇,十一个自然村,人口达3000余人。据莘县宗亲的多方考证,莘县虞氏主要分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虞氏族群:一是莘县张鲁镇西街虞姓。据考证,张鲁镇西街虞姓的先祖由明朝洪武(1368)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有1919年该族第十四世祖虞之栋(清未秀才)亲笔所续家谱和1948年发现的清康熙四十九年该族虞氏第六世祖虞鼐墓志铭记载为证。张鲁虞姓相传至今已二十余代,现有人口480余人。二是莘县燕塔街道西虞庄虞姓。西虞庄虞姓的始迁祖叫虞洪,字德广,别名南坡野人,生于明朝英宗天顺甲申年(1464),卒于明朝世宗嘉靖戊戌年(1539)享年75岁。虞 洪的父亲叫虞海,字长生;虞洪有三子:长腾霄,次腾云,三腾蛟。以上资料有1956年出土的虞洪墓志为证。西虞庄虞姓相传至今已二十五代,历550余年,现有人口260余人。三是莘县朝城镇虞铺虞姓。虞铺虞姓的始迁祖虞道庆,字道隆,浙江慈溪人,明朝宣德元年(1427)由应天府(今南京)治中量(知州)移朝城县(现莘县朝城镇)为官,卒于官,子孙遂家焉。有明朝慈溪县志和朝城县志记载为证。相传同来还有一族兄叫虞文贵。虞铺虞姓相传至今已589年。四是莘县县城周边虞姓。包括莘城镇虞路口村720余人,东虞庄300余人,南街70余人,燕店黄楼村好几百人等。该族虞姓曾在县城南街建有虞氏祠堂及牌坊(早已被拆)和续有家谱(早已丢失)。现在县城周边虞姓的传世辈次为:清泉永泽、顺德元广、义孝为先、传世久长。

四、山东临沂琅琊五里堡虞氏

山东省临沂市琅琊五里堡(今临沂市兰山区银崔山街道五里堡社区)虞氏是一支蒙古族人被赐姓为虞的虞氏族群。

该族虞氏由蒙古族赐姓为虞的四个过程:1、一世祖元时入中原。五里堡虞氏始祖讳彦帖木氏,先系金山蒙古人,元时入中原,明初从征拨蓟州(今天津市蓟县)卫左所百户,遂居北京顺天府通州三河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87),征战有功授金吾街中所指挥佥事丞袭。子一,名六十二;2、二世祖浩授明威将军。二世祖讳六十二,彦帖木公之子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2)补蓟州卫左所军,三十二年七月,奉燕王靖难随军征讨,立奇功,升山东都青州左卫指挥佥事,诰授明威将军。子二,长忠,次恕;3、三世祖被赐姓为虞。三世祖虞忠,六十二公长子,明宣德四年(1429)赐虞氏,仍授金吾卫中所,世袭指挥佥事,诰授明威将军,晋赠骠骑将军。无儿,胞侄升(升字上加日)承袭;三世祖虞恕,六十二公次子,浩授明威将军,晋赠骠骑将军。子二,长升,次文(文字上加日)。4、四世祖讳虞升,恕公长子,明成化十七年(1481),自金吾街迁沂州街中所指挥佥事,世传忠武,置家沂西,南琅琊虞氏自此始,明弘治十年(1498)告替沂州城西南五里堡,来沂坟墓始此,诰授明威将军。沂州琅琊五里堡虞氏于2014年清明时立有虞氏谱碑一块。该“虞氏谱碑”反面还记载了该族虞氏一世至十世的世系图,并明确了19世至24世的字辈为:家、景、培、昭、秩、绽。

五、陕西山阳虞宗道支派

据陕西山阳虞氏宗谱记载:虞宗道(湖北阳新虞氏始迁祖洪七公第十三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湖北兴国州安乐里(今湖北阳新县王英镇新街村庄屋咀)北上迁陕,定居于山阳康家坪村(今山阳县洛峪沟村),为陕西山阳虞氏始迁祖。该族虞氏原有老谱,文革被毁,世系渊源线索一度中断,通过多方努力,才于2011年在湖北阳新访到了祖,寻到了根,并于2015年重修了山阳虞氏宗谱。该族虞氏的先祖世系为:(1)洪(阳新虞氏始迁祖)——(2)兴祖——(3)仲刚——(4)万享——(5)朝卿——(6)廷春——(7)嘉儒——(8)国益——(9)士忠——(10)定大——(11)志胜——(12)永华——(13)宗道(山阳虞氏始迁祖)。自宗道公迁陕,至今已传200余年,共十一代,现有虞姓人口150余户,500余人。现居住在陕西咸阳西龙村的虞氏族人,亦是山阳虞氏始迁祖宗道公的后裔。

六、河南信阳平桥虞之毅支派

该族的一世祖叫虞之毅,相传是从湖北麻城迁信阳平桥的。真正迁平桥胡店的是四世虞九高。胡店村虞氏先祖墓碑较为特别,既是先祖的墓碑,也是虞氏的宗谱墙。该碑立于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于1988年,墙中间的墓碑石上记载有该族一世至八世的世系图,墓碑上有一副石对联:“本仁祖义明训有然,世其法守家道永延”,是该族自第九代开始使用的班行字辈。该平桥胡店村虞氏主要分布于二个乡,六、七个村庄,150余户,600余人,已传十四、五代。经查证,平桥胡店虞氏可能源于湖北黄陂十五公虞氏支派。

七、河南信阳狮河区虞应爵支派

据河南信阳市狮河区东双河镇塘埂村虞氏于2007年创修的虞氏简谱记载,该族的始迁祖叫虞应爵(1670——1729),生有一子虞有良(1699——1755),口传是从湖北麻城迁来的。至今已传十三、四世,目前有虞姓人口800余人。自第三世虞可敬、虞可贵开始使用“可天尚金唐,文明继永芳;成家以其道,传世乃克长”共二十个字辈。

八、河南罗山楠杆村虞氏

河南罗山县楠杆镇楠杆村虞氏未有宗谱或世系资料,口传其先祖是从江西筷子巷迁来的。原有九个字辈未能普遍使用,故后改为沿用信阳狮河虞氏的“可天尚金唐,文明继永芳”字辈,现沿用字辈前后有六代人。现有60余户280余人。

九、河南光山县虞乐遥支派

河南光山县十里镇高大店村虞氏于1996年在一块白布上创修虞氏宗谱,其中记载其一世祖虞乐遥,二世祖是虞嵩山、虞泰山、虞衡山、虞立山四兄弟;前八世先祖的字辈为:“乐山美廷,文旭继世”,从第九世开始套用新县八里畈虞氏字辈并进行完善,制定出该族的新字辈:“福泽家国正大光明”。相传其一世祖是从江西筷子巷迁来的,与新县八里畈虞氏是兄弟俩关系,现十里镇两个虞姓村庄共有人口100余户,400余人,已传十三代。

十、河南新县八里畈虞恒支派

新县八里畈虞氏于2012年创修了以世系为主要内容的简谱。相传新县八里畈虞氏始迁祖虞恒,也是从江西筷子巷迁来的,有兄弟四人。该族虞氏较早期字辈不统一,太约于1840——1860年期间,经族人确认字辈歌决四句:“学敬从福泽,永世汉登长;裔国昭承本,光耀刻铭昌”,已使用至第八个字辈。现八里畈和虞畈两村共有700余人。

十一、云南镇雄虞天呼支派

据虞朝藓提供的资料记载:虞天呼,四百多年前由四川永宁府(今四川省内江市)迁徙至云南昭通镇雄县舌扣居住,为云南镇雄虞氏始迁祖。其后裔逐渐发展扩散至云南镇雄县以坡头镇仁和村为中心的四、五个乡镇及威信县两个乡镇和贵州以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小河沟村为中心的多个村庄及贵阳市区。现已传十七、八代,虞姓人口约4000余人(其中镇雄县2000余人,威信县80余人,毕节市约1200余人,贵阳市约1000余人)。该族虞氏宗祠号为“陈留郡”,其字辈为:“天富朝登芝耀开,成德启吉应昌泽;光宗大显维明世,永兴仁家仁在国”。

十二、贵州仁怀虞继美支派

据贵州仁怀虞氏宗谱记载:虞继美(1618年生),江西吉安吉水人,为贵州仁怀虞氏始迁祖。明朝时其曾祖父虞本先由江西吉安吉水迁至江西德安,其祖父虞友恭,父亲虞魁胜,虞继美为迁江西德安的第四代。虞继美因当地他姓欺生不准用水而愤然于1633年转回吉水,随后去四川省泸洲经商,后又转贵州省仁怀县虞家坳安居落户(现习水县)。1673年虞继美去世,生有三子,长子迁到桐梓斋转孙沙坎落户;次子落业于黔西化觉(现金沙县化觉乡柏坪村);三子迁到仁怀中枢镇南垭庄落户。目前继美的后裔有300余户,2000余人口。

十三、贵州修文虞成龙支派

据虞朝藓提供的资料记载:虞成龙(1833——1889),四川永宁府人,系云南镇雄虞氏始迁祖虞天呼的第八世孙。其儿虞在堂(字德培,1863——1908) 于光绪年间由四川永宁府迁于贵州田尾巴居住三年后,再迁修文县北二区赵家沟居住,虞成龙为贵州修文虞氏一世祖,虞在堂为贵州修文虞氏始迁祖。其后裔现分布于修文县北二区赵家沟、息峰县九庄区竹花乡团山村、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街组等地。现已传至第七代,有虞姓人口130余人。该族虞氏宗祠号为“陈留郡”,从第三代开始的新字辈为:忠孝传佳远,祖德应崇枋,朝廷开甲第,明大正天光。

(待续)

欢迎关注虞氏人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李氏族谱简介
淳安余氏:柏林(射墩)余氏(万璧公一)
宋代以上的浙江陈氏始迁祖结集地
​家谱名称何其多。
陇西堂龙门李氏历届修谱序言
三槐王氏分支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