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天暮雪
                      
                           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首联: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

  水天一线,何等壮阔。用玉花比喻浪花,漂亮之极,亦写水的冷。此时雪将要下了。

  颔联: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

  以描写动景写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鸟儿归巢,人也该回家了。

  颈联: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好一个“不记巴陵道”,忘的妙哉,在如此浩大宁静的江天千崖间。

  尾联: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江天一蓑,多么深刻的对比,让人完全沉浸在如此安宁的气氛中。全诗一个“静”字贯穿始终,不只是环境静,而是更突出渔人的心境,淡泊的心态。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局,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赏析】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瞳瞳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了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天暮雪——元·陈孚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大雪古诗词,陈孚《江天暮雪》
十五首关于暮雪的古诗词,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唐]柳宗元《江雪》、[元]陈孚《江天暮雪》阅读训练
读唐诗·写唐诗(21)
古诗词鉴赏《寿阳曲·江天暮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