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弼桥:古老桐城的标志



从宇宙间看地球,能见的人建工程,万里长城像条巨龙横卧在地球上,它是文明古老中国的像征。

桐城在城关这地方建城一千二百多年,这是有历史文件记载,更有出土文物证实,但作为地表能见的也有不少古祠、古道、古树、古村落,一千多年的不知道有没有,几百年的有。比如良弼桥,就像桐城的名片一样,是名符其实的古老桐城的标志。




01

真是老古董


人们每天来往穿行其上的东门大桥,历经了多次的水毁,又重新建起来,而且越建越牢固,真是龙眠河上一桥架,天南地北变通途。

原来,这老桥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叫良弼桥。更早点的年月还叫过桐溪桥,也叫过子来桥紫来桥。现在这老桥长四十五米,宽四点五米,髙四点六米,五孔四垛,麻石垒成。

据史料记载,最早是方德益(方苞的祖先修建,几度被毀。顺治十八年,知县邬汝楫复修。清康煕四年因石桥水毁而改建木桥,康熙七年知县胡必选加以修茸始名子来桥。亁隆初又毀于洪水。


时张廷玉,也就是我们桐城人称他为小宰相(1672一一1765)字衡臣,号砚斋,是老宰相张英次子,官至礼部、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

是他捐金数万重建石桥,并在两岸建有桥亭,此桥始更名为良弼桥。咸丰年间,桥亭遭兵毀。同治三年(1863又加修,此后,民国二十二年(1933又再修。

解放后198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垛,更换桥栏。1985年公布紫来桥良弼桥为县重点文物保护。2012年又再次修缮了这座老桥。

良弼桥要从方德益1661年始建至今三百五十多年,要以张廷玉重建良弼桥至今也有二百七十多年了。虽然历史上反复多次水毁,石桥、木桥交差修辑或重建,但都是在原址修建和加固。

说它是桐城的老古董,一点也没夸张,它见证了古老桐城的几百年的兴旺发展,既见证了几百年间的太平盛世,也经历了洪扬之乱,南军打北军,八年抗战,解放战争。


见证了日本鬼子侵占桐城时赤条着魔兽身形在桥下洗浴的丑态,也见证了我解放大军威武雄壮之师荷枪整装从桥上入城。

这些历史都有良弼桥的见证。还是桐城先辈姚兴泉说得好:“桐城好,桥跨大河滨,捐俸经營赖良弼,筑堤防衘在恭人,七省是通津。”



02

有故亊有传奇


几百年的苍桑,桥上肯定有故亊的,也有咱老百姓传来传去的传奇。

话说从前有名县太爷,在赴任之前,就有人就对他说,桐城是个文化之乡。果然,这县官老爷有一天乘轿过桥,见一农夫挑一担箩框立在桥中,拦住县官去路。

县官问其故,农夫出一对联上联曰:一担重泥偕音仲尼为孔子名号篮子漏(偕音子路系孔子学生名。县官一时语塞,对答不上,从中午到太阳落西时,始见两岸修堤的伕子收工回家时才想出:两岸伕子(夫子老百姓称孔子为夫子笑颜回颜回也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

还有一则故亊是说桥头有个客栈住了一位外地赴京城赶考的人,面对良弼桥和龙眠河,偶成一句上眹曰:良弼桥边独立,人影不随流水去。据说这位考生就是想不出下联来。

还是后来店主把此上联书写在门口,次年也或是多年后,桐城一位中举的考生回乡,睡在客栈内,苐二天对出了下耿:茶搂抌上孤眠,梦魂回到故乡来

还有:良弼轿上乗凉,凉到三更凉毕与良弼偕音吕亭驿中避雨,雨至五鼓雨停呂亭的偕音的对联的故亊等等吧,这些都是从前有人讲过的。

我小时候在老家时,也听说过民间流传东门大桥的故亊,也不知道真假,横直都是流传,讲讲也无妨,又不是写历史。

不过据说这良弼桥刚建好年月,也和赵州桥样,桥上也热闹了一阵子。我小时候夏天乘凉,大人们也喜欢讲故亊,听说过良弼桥上有这么一段传说。

话说打从这老桥头做了桥亭后,每天都有人在桥亭内歇脚。据说东头桥亭里还有过一位测字先生摆过测字摊。有一天龙眠山里出来三位女人,其中两个是姑娘一个是丧夫的嫂子,上街办亊来亭中小坐。

测字先生想招揽生意,开口让她们测个字,并说不灵不收分文。小嫂子心想问下自己流年,随即应承摇了一爻。三位姑娘中有位姑娘嘴快,对测字先生说,你能测出我们三人中谁结过婚的就算你准。

测字先生等三爻摇好,猛拍了桌面,张口就说爻头对爻尖,嫂子头上冒青烟,言毕,两个姑娘都不约而同的看着中间嫂子的头。不用说答案出来了。据说后来这测字先生红火起来了。

再后来,听说这测字先生还讲过这么一段亊:说小宰相坟是个燕窠地,所以老张家发人,但也美中不足,风水是修得好,可惜上坟要走烂泥路,最好修条石板路上山。

我没去过小宰相坟,也不知张家修了石板路没有。这故亊后来有人说,这测字先生真的是会看风水的阴阳师,他让张家修石板路是为了破张家风水,石板路像征条蛇,蛇至燕窠,为白蛇吞燕。

再后来,据说这测字先生就不见了。不过我看老张家后来还是不错的,那新的宰相府不就是后来建的吗。没有出人才做大官,哪有银钱俢府第?

这讲小宰相坟的事有人说是有这个传说,是风水先生说的也不假,在哪里说的可就说不准了。就是个传说吧,写都写出来了,传奇呗。

不过解放前东门大桥上,据说有个人提着大腰箩卖山货,除了刮风下雨天天都来,在桥头卖了好长时间。有人说他是北边落难的人,有人说他是山里的人,卖的东西都不多,草鞋都卖过。

人的确不错,见人都笑嬉嬉的,说来也奇怪,桐城一解放,他人就不见了。后来才听人说,那人是新四军的探子侦察员,是专门来搜集情报的。

这个传说,现在想来没有什么水分,可能是真的。要是果真如此,那他天天在桥头,一天下来,也为桐城解放提供了不少消息。


03

有桥促发展,没桥真不行


古老的桐城,接江趋准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素有七省通衢之称。绕城之龙眠河,虽河水不深,但也为南来北往的商贾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如遇春水泛滥,两岸交通隔阻,无桥无舟寸步难行。

俗话说得好,隔河千里远。河水不深,渉水过河总是不方便的,建桥是唯一最佳上上之选。像南门外因龙眠河阻隔去游闸巷地名)、天格桥这些地方,平时水浅,来往都是赤足涉水,发洪水时就无法来往了。

而东门因地理位置特殊,东连孔城和枞阳的东路大道,是桐城水陆两路交汇处,是交通便利的城市关廂,更是古时安庆府北往京师的驿站经过处。没有桥连接寸步难行。所以在东门建桥也是地理位罝上的需要。

再说,古老的桐城城关,仅仅是一个狭小的龟形城池,弹丸之地也局限了城关的发展,城关西北是挂车山等均系大山区,唯东南平原,要发展也只能出东作门,过龙眠河,架桥也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后来就有人说,没有紫来桥,哪有东门街过去东作门内称东大街,过了东门大桥称东门外大街,又称东门小街。东门外大街不太长,大约里把路,两边商店林立,也是桐城历史上商业繁华之地,是桐城当时与南门外大街并驾齐驱。

这街头上通往境主庙方向还有金月林炉锅厂,能铸造铁锅和犁头之类的大型铁噐,还有以万人缸之尿液制造的秋石厂,这是桐城早期的作坊,应该说这也是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色。

小街上还有马记济生堂药房大吉春药店方大顺米店胡广泰施家老屋。这些店和厂在当时都是市场繁荣的闪光点。记得桐城解放前每年正月都有老百姓欢庆的集会活动,全城各个街道包括近郊农村,都有龙灯、狮子灯,旱船之类的娱乐内容来城关表演。

节目最精彩的莫过于东门外的抬阁在平台上竖一根鉄杆子,上面分三层固定三个幼儿,扮一个古典故事中的人物如唐僧西天取经等高跷,南门外的悠迁偕音,是个可旋转风车状,上按十宇对称装四个座椅,选四名靓妹坐着唱民间歌曲)。

讲桥怎么又扯上集会呢我是想借此说明当时各街商家的经济实力,没钱办不成事的,东门外商家的经济实力,足与桥有关系的。可见架起一座桥,富了一条街。从以上种种,足以说明有桥促发展,没桥真不行。




04

老桥还有老精神


现在桐城城关的龙眠河上,今非昔比了,己经架起古色古香的优美的廊桥、有夜晚五彩滨纷的彩虹桥等多座大桥。

良弼桥就像人近暮年一样,功能上已经没有当年那么重要了,它倚在一边早已退去了昔日的光环。但它苍老的身躯见证着文都的日新月异,瞭望东边的新城驶入快车道的发展,那一幢憧高楼平地拔起。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也不会忘记,由于那古老的良弼桥当初建桥时的精湛工艺,那桥墩是用糯米稀飯拌石灰砌起来的,那平桥的大块桥面石料,据说下面用铁卡子连起来的,历经几百年风霜和洪水冲刷,仍然纹丝不动,巍然屹立。

这里面包含着古老的桐城人建桥技能和智慧。老桥记录了桐城的历史,老桥是无需再造的历史遗存,它是古老桐城的标志,更体现了勤劳的桐城人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方便与人,敢于面对洪峰,威武不屈的精神。

老桥那磨得精光的桥面,那深深轧出来的车辙,都记录了当年那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历史,老桥也有灵性,它用那苍老的面孔,书写了古老的桐城,老桥是桐城的古老标志,那许多发生在桥上的故事里,也折射出桐城深厚文化的底蕴。

老桥又是一处难能看得到的风景。但愿能在桥头修起一个古扑的桥亭,竖起一块良弼桥古往今来的历史丰碑,让全国各地来文都的游客,在亭内小憩,通过那桥碑加深对古老桐城的历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让桐城文化的精髄发扬光大,让古老文化的精神转化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让老桥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再立新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话甘肃兰州名桥“身世”
游:安庆桐城龙眠河
奈何桥
紫来桥记
容成系列之后河与群建桥
城关三两:游清明上河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