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又电荒 西电东送或面临冲击

“当前,云南电解铝厂各家企业开始压减负荷,综合折算下来理论减产产能180万吨左右,约占云南省电解铝指标产能29%。”日前,云南省知情人士向能联社透露,受云南省旱情影响,电力紧张趋势加剧,云南省内电解铝企业正响应能效管理进行减产。

水利部3月22日针对云南、四川两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发布旱情通报称,今年以来,云南、四川两省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局地蓄水不足,发生不同程度旱情。

从“弃水”到“丰紧枯缺”,水电大省云南的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云南作为“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送出省份,外送份额约占全省的50%,省内 “自保”能力不足,外送和内用矛盾加剧,“西电东送”或面临冲击。

01

电力电量“双缺” 电解铝限产比例接近30%

2018年左右,云南大力引进电解铝和工业硅等高载能行业,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以解决其“弃水”难题。而如今,水电大省旱情加剧正“等水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云南水力发电量2716.3亿千瓦时,占其总发电量约八成,云南水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来水告急,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自然趋紧。

据云南气象局数据,去年第一季度(2023年1月1日至4月20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34.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3.6毫米(64.8%),为近五年来降水最少年份。今年,云南省旱情持续,云南省气象局的监测显示,今年2月,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1毫米,偏少57.1%。

今年2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云南电力市场2023年运行总结及2024年预测分析报告》认为,2024 年,预计云南电力电量“双缺”局面仍将持续,叠加火电电煤供应保障、新能源投产、大工业用户用电需求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电力供需形势更加复杂多变。预计全年电量缺口约270亿千瓦时,最大电力缺口达750万千瓦。

2023年11月,云南省进入枯水期后,电力就已经出现紧张趋势,工业用电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云南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云南省现有电解铝产能已达610万吨,待全部项目建成后产能将达800多万吨,接近全国1/5。据能联社了解,云南省于2023年10月30号下达文件,要求省内电解铝企业限产比例平均达到20%左右,启动日期为11月1日,一周执行到位。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关停电解槽需要时间,企业执行日期有所延迟,限产截止期至2024年汛期之前。还没等到汛期复产,云南省电解铝限产规模开始进一步扩大,限产比例已接近三成。”

02

清洁电源“顶不上事” 电源结构逐步恶化

云南为何会出现电力电量“双缺”局面?

从电力结构来看,云南省以水为重,缺水自然影响供给,而云南省新增电力——新能源,也“顶不上事”。

新能源是云南省“十四五”新增主力电源。云南电网消息显示,云南省2023年新增新能源投产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达2085.6万千瓦,投产并网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云南新能源总装机达3489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53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装机1959万千瓦,新能源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能源。

新能源保供不给力,一是新能源并不能提供所需的有效容量。有效容量是指在极端天气或负荷尖峰时刻能够保证出力、实现系统稳定供电的容量。传统电源一般来说既能提供电能量,又能提供调节能力,还能提供有效容量。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比如100万千瓦煤机、燃机可贡献的有效容量约80万千瓦、90万千瓦,水电有效容量约40%,我国八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的风电有效容量仅10%。”

二是水电和新能源都“看天吃饭”,很难提供调节能力,还要大幅增加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而能够提供调节能力和有效容量的煤电机组在云南省“日子并不好过”。

2019年,已有超过60年历史的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破产。截止到2020年1月31日,国电宣威公司的账面资产约12.59亿元、账面负债总额约52.88亿元,账面资产负债率为419.89%。2022年,云南的煤电机组发电量也仅为357亿千瓦时,利用小时数仅为2858小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述业内人士坦言:“四川、云南等'水电大省’煤电装机比重不足15%,出现类似高温干旱、汛期来水偏枯情况时,就会存在水电顶不上出力、煤电装机不足的情况。而在往年汛期来水充裕时,需要优先保障水电消纳,当地煤电企业建设积极性不足,进一步恶化了电源结构。”

在需求侧,“十三五”后期,云南、四川、青海等省以优惠电价政策,大规模引进了电解铝、晶硅、盐湖产业、数据中心等高耗能企业,三省2020年电解铝产量增速分别达44%、47%和9%,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省本就紧张的电力供需形势。

03

外送和内需矛盾加剧 西电东送呈现新特点

西部地区作为“西电东送”大基地,除重庆、西藏之外,外送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均在20%以上,云南省外送份额约占全省的50%,云南电力供需偏紧,对西电东送产生一系列影响。

早在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就曾公开表示,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大趋势下,中国电力史上跨世纪的资源调配工程西电东送的未来或悄然转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西电东送可能还会有所增加。但随着东部电源的发展和西部经济的发展,西电东送的需求增量可能会出现拐点。至于具体时间,取决于国家规划和政策引导等因素。”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2023年举办的“西电东送”3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作为“西电东送”主力军成绩累累——30年来,云南持续服务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海南等五省区外送电力市场,“西电东送”规模全国第一。

随着云南省内供需形势变化,据中国工程院统计,南方电网电力供需紧张,西电东送增速放缓。“2023—2025年,全网分别存在约2000万、2400万、3000万千瓦电力缺口,五省区除海南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力缺口。2020年西电东送达到最高峰,近两年开始下降,2022年相比2020年电量下降6.3%。”

云南省某售电公司负责人郭某告诉能联社:“由于跨省水电暂未放开进入电力市场,不参与竞价,云南送广东目前协议电量落地电价依然参照广东省燃煤基准价。2021年全国缺电,加剧了云南和广东两省之间有关电力供应的量、价博弈:云南希望减少外送电量,以保障本省电解铝产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广东则希望增加电量,并享受增送电量的低电价。”

能联社进一步采访得知,“西电东送”是国家战略,有合同约定,去年并未减量。今年发展形势更为复杂,送、受电曲线匹配困难,调峰需求难以达成一致,政府间关于外送线路走向及落地点博弈加剧,各方利益诉求难以平衡。”

电规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国“西电东送”正呈现新特点。“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送电基地将进一步'西移’,随着川滇水电逐渐开发殆尽,水电的开发重心将逐步向西藏转移。四川、 云南、贵州等传统送端地区电力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需形势严峻,若维持已有西电东送规模,需引进区外直流实现电力补充。” 也有专家表示,未来我国中东部能源自给为主,“西电东送”或将成为辅助。

欢迎分享转发。

本文由能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枢观察:云南水电铝企业遭遇政策急调
云南发展600~800万吨水电铝,条件具备吗?还要上多少火电?
云南面临电荒!
首“吃”电改“螃蟹”,云南形成“3134”电力市场模式
瞭望
Mysteel:云南电解铝本轮缺电限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