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详解系列: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北京卷)




高考作文详解系列

2016北京卷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柳凤霞

金题回放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思路解析

本题延续了2015年高考北京作文命题由大阅读材料引申而来的“读写结合”命题形式,既降低了审题难度,又考查了我们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作文题目“‘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属于“文本+延伸扩展”形式,写作时,特别注意两句话:

1.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

2.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这就要求我们从大阅读文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中提炼出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然后分析思考“老腔”的象征意义

先来分析原因。陈忠实笔下老腔的魅力,也就是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可以从内容、情感、曲调曲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的地域性、承载的文化内涵、价值认同等角度切入,如:

植根于民间,具有乡土气息;

朴素接地气,有强大的生命力;

原生态的呼唤,简单,纯朴,执着;粗粝,朴拙,古老;

艺术形式让人迷醉;

承载着生命最本真的重量;

净化心灵,远离尘嚣的情感;

传承地域文化,让灵魂皈依;

具有中国人的乡土意识和传统文化情怀等

再来思考“老腔”的象征意义。


老腔作为曲艺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老腔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按照“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的要求,我们先从“老腔”的魅力切入,然后再展开。可以思考“老腔”在地域、历史、艺术、民族和生命等层面的象征意义。“老腔”可以是京剧、粤剧等曲艺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题目“‘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很显然写作的重心应该在“何以”上,但出题人的意图应该是——

倡导人们回归、继承、创新传统文化,

回归文化之根对我们的心灵震撼!

所以,我们还应该联系现实,向社会发出呼吁,呼吁传承“老腔”(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和闪光的核心灵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凸显文章的深刻。可以联系当下浮躁简单低俗流行元素式艺术文化的泛滥和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消逝现象,引导人们思考如何继承和创新“老腔”,如何让“老腔”生存和发扬广大,如何让“老腔”在新的时代发展下高歌猛进等。

需要注意的是“老腔”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但行文中我们不能撇开“老腔”,只写传统文化。要按照题目要求以“老腔”为切入点展开,可以上升到传统文化,否则会有偏题之嫌。


考场佳作1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

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

“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

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

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

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点评】

本文立意高卓,底蕴深厚,层层深入,发人深思。作者开篇直接点出“老腔”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并具体论证了如何接地气。作者的笔触从“老腔”出发,但并没有仅仅写“老腔”,而是由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文化,突出了“老腔”的象征意义。结尾部分,作者联系“老腔”们所遭遇的尴尬处境,表达了自己对“老腔”的热爱、赞美、忧思和期待。文章层层深入,感情充沛,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考场佳作2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华阴老腔,在几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曲目。然而,这样一个小众甚至是默默无闻的老腔,却让陈忠实先生情难自禁,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不禁很好奇,“老腔”究竟何以令人震撼?

也许是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直击人心的嘶吼,也许是那一段段百转千回、悠扬婉转的曲调,也许是台上台下演员的倾力演唱、人们的激情感染……或者,是藕断丝连的缕缕乡愁,深结于心的归属与认同。前三者自不消说,确实打动了很多人,却难以让人有更深层次的、发自心灵的震颤和共鸣——这种共鸣,是需要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陈忠实生于关中,长于关中,他了解并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着它;而在老腔中,在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表演中,他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故乡的面目,听到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土地的神灵之歌

这才是老腔让人震撼的原因。这种深刻而广阔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让我们在与西方文明接轨、渐渐西洋化、渐渐遗忘了民间小调的时候,可以被一曲乡音震得泪流满面。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喜的是,像老腔一样的民间文化依旧可以轻而易举地引起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悲的是,像老腔一样的民间文化居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引起我们的感动和震撼。难能方为可贵,越不容易得到,才越发觉得珍贵,觉得眼前一亮。本应深植于日常生活的风土民俗,什么时候竟到了能涤荡神魂的地步?

现在的人们,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都要看不见回家的路了呢?

两年前,坐在课桌前的考生们面对着“北京老规矩”的茫然无措依旧历历在目。家家户户四合院、七折八拐胡同湾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似乎连带着那些陈旧又充满温情的习惯也跟着一同去了。听得别人提起,才会恍然大悟,惊喜非常:就应该是这样的啊!老腔是如此,老规矩是如此,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国粹京剧,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有过完完整整听一出戏的经历。这片土地记忆的格调,就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被更改;这片土地文化的精粹,就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被掩埋。偶然听到、看到、感受到,所带来的震撼终究是短暂的,短暂之后又是长久的遗忘;而我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遗忘。

在追逐更加多样的未来的时候,有时也需要停下来,多看看来时的路。即使登上顶峰,一个没有自己独有回忆的人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即使快速发展,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也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领略到和老腔类似的民间艺术时,不会再如此“肤浅”地被震撼。

【点评】

作者推测了“老腔”令人震撼的诸多原因,提出“深刻而广阔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才是老腔让人震撼的原因,认识深刻。论述中能够联系北京老规矩、家家户户四合院、七折八拐胡同湾、国粹京剧等“老腔”的流失和消逝,提出自己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建议,有原因探究,有对未来的展望,论述深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2016高考满分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光明日报作品再次结缘高考语文
四中老师解读2016北京高考作文
徐健顺:从国学角度看高考作文
这所学校“押中”了北京高考题 然后小学生们写出了这样的高考作文
2016年高考作文北京卷优秀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