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故大全·人事·情感

  【贡公喜】 《汉书·王吉传》:王吉字子阳,“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指庆贺他人做官。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另参见伦类部·师友“弹冠”、器用部·衣冠“贡禹冠”、人物部·官吏“弹冠”。

  【笑中有刀】 《旧唐书·李义府传》:“(李)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忘阴贼,既处权笑,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指人外表和善,内心险恶。唐白居易《天可度》:“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另参见武备部·兵器“笑里刀”、政事部·贪佞“义府刀”。

  【喜折屐】 《晋书·谢安传》:“(苻)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怒。加(谢)安征讨大都督。(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涉游,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喻欣喜。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另参见伦类部·亲眷“乞墅”、九流部·杂技“赌墅”、九流部、杂技“谢傅围棋”、器用部·宫室“乞墅”、器用部·衣冠“谢安发动”、人事部·雅逸“棋赌山阴墅”、人事部·秉性“下尽羊昙两路棋”。

  【子规咽】 《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汉扬雄《蜀王本纪》:“荆人鳖令死,其尸流亡,随江水上至成都,见蜀王杜宇,杜宇立以为相。杜宇号望帝,自以德不如鳖令,以其国禅之,号开明帝。”另据《成都记》载: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治郫城。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后世常用以咏哀怨、思归之情。唐顾况《露青竹杖歌》:“蜀帝城边子规咽,相如桥上文君绝。”参见动物部·飞禽“杜宇”。

  【牛山悲】 《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后以“牛山悲”、“牛山叹”、“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唐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另参见地理部·土石“牛山”、人体部·其他“牛山泪”。

  【玉壶悲】 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宋钱惟演《宣曲二十二韵》:“已障纨扇笑,犹捧玉壶悲。”参见人体部·其他“玉壶盛泪”。

  【龙阳恨】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唐李贺《钓鱼》:“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参见动物部·鳞介“前鱼”。

  【向隅】 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喻指哀伤或抑郁。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宋苏轼《立春日……请成伯主会二首》之一:“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肯满堂欢?”参见器用部·宫室“向隅”。

  【杞妇哀】 齐庄公四年,齐袭莒,杞梁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后演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礼记·檀弓下》:“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孟子·告子下》:“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孙奭疏:“或云齐庄公袭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为之崩。”汉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后以“杞妇哀”借指妇女因丧偶而悲哀。唐皮日休《卒妻怨》诗:“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参见人物部·妇女“杞梁妻”。

  【李陵悲】 《史记·李将军传》附《李陵传》:“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李)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喻人身陷绝境。唐胡曾《交河塞下曲》:“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参见人物部·将相“李将军”。

  【岘山情】 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唐皎然《九月十日》:“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参见器用部·宫室“堕泪碑”。

  【易水悲】 易水位于河北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唐鲍溶《秋思三首》之二:“燕歌易水悲,剑舞蛟龙腥。”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

  【易水别】 注释见上“易水悲”。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

  【哀王粲】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王粲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喻士不得志。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五:“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参见人物部·人杰“王粲”。

  【孤鸾】 孤单的鸾鸟。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绝。”后常以“孤鸾”喻高人隐士,或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南朝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鸾。”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唐郑谷《为人题》:“泪湿孤鸾晓镜昏,近来方解惜青春。”参见动物部·飞禽“镜中鸾”。

  【海鸟悲】 《庄子·至乐》:“昔有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成玄英疏:“昔有海鸟,名曰爰居,形容极大,头高八尺,避风而至,止鲁东郊。”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海鸟悲钟鼓,狙公畏服裳。”参见动物部·飞禽“鲁禽”。

  【黄犬悲】 《史记·李斯列传》:秦相李斯因受赵高陷害,于秦二世二年七月,被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指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另参见人体部·其他“黄犬泪”、动物部·飞禽“上蔡苍鹰”、动物部·走兽“黄犬”、人物部·将相“鹰犬人”、人事部·冤怨“忆黄犬”。

  【悲素丝】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素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九:“恻侧泣路歧,哀哀悲素丝。”亦作“悲染丝”、“悲丝染”。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二三:“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清丘逢甲《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悲丝”。唐罗隐《谗书·屏赋》:“阮何情而泣路,墨何事而悲丝。”参见器用部·其他“墨翟丝”。

  【断猿肠】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喻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唐李商隐《即日》:“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参见动物部·走兽“断肠猿”。

  【悲梗】 亦作“悲哽”,悲伤哽咽。《隋书·虞世基传》:“世基食辄悲哽,不能下。”唐崔橹《过蛮溪渡》诗:“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值钱。”参见地理部·水流“梗泛”。

  【悲雁】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指英雄末路,或指无才蒙祸。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庄叟虚悲雁,终童漫识困。”另参见动物部·飞禽“能鸣雁”、植物部休本“不材木”、人事部·雅逸“才不才”。

  【悲颜驷】 汉颜驷自文帝时为郎,历景帝至武帝,驷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喻为官久不升迁。唐王适《蜀中言怀》:“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参见人事部·寿考“白发郎潜”。

  【悲麟】 指孔子对获麟一事的感伤。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鲁史记作《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获麟(前722-前481)。见《史记·孔子世家》。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另参见地理部·土石“麟见处”、动物部·走兽“鲁郊麟”、文明部·文章“麟笔”、人物部·圣贤“泣麟”。

  【鼓盆悲】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疏:“盆,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后用以指丧妻。清赵翼《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縗,谁知暮景鼓盆悲。”参见文明部·歌舞“漆园歌”。

  【楚臣悲】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唐柳宗元《汩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参见人事部·情感“屈平沉湘”。

  【鵩鸟悲】 汉贾谊谪为长沙王太傅,有鵩鸟飞集其舍。相传鵩为不祥之鸟,贾谊自以为寿不得长,悲而作《鵩鸟赋》。赋云:“异物来集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策言其度。曰:‘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用为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之典。唐许浑《途经李翰林墓》:“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参见动物部·飞禽“贾鵩”。

  【雍门哀】 汉刘向《说苑·善说》:“雍门子周以琴见乎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门子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凡若是者,臣一为之徽胶援琴而长叹息,则流涕沾衿矣。今若足下,千乘之君也,……视天地曾不若一指,忘死与生,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令足下悲也。’孟尝君曰:‘否否,文固以为不然。’雍门子周曰:‘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夫声敌帝而困秦者,君也;连五国之约,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尝无事,不从则横,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楚王秦帝必报仇于薛矣。……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以坏,曲池既以堑,坟墓既以平,而青廷矣。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蹢躅其足而歌其上,众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承睫而未殒。雍门周子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曰:‘先生之鼓琴,令文若破国亡邑之人也。’”喻指悲伤、感慨。宋朱熹《登定王台》:“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曲池平”、人体部·其他“孟尝泪”、器用部·宫室“高台倾”、文明部·礼乐“雍门琴”。

  【牛衣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泪”、“牛衣泣”、“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宋陆游《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参见人事部·贫贱“卧牛衣”。

  【卞泣】 卞和之泣。卞和得玉璞以献楚王,楚王以为诈,砍其双脚,卞和抱其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参见器用部·珍宝“和氏玉”。

  【江娥啼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喻忧伤之情,或用于咏竹。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湘川”、人体部·其他“湘妃泪”、植物部·木本“湘竹”、九流部·神仙“湘妃”、人物部·妇女“湘妃”。

  【杨朱泣】 《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大道)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指因误入歧途而感伤。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另参见地理部·城建“杨朱路”、人体部·其他“杨朱泪”。

  【穷途哭】 《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喻对世事极度悲观。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另参见地理部·城建“穷途”、人事部、贫贱“阮途穷”。

  【泣铜驼】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指对家国遭劫难感到悲伤。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另参见植物部·木本“铜驼荆棘”、器用部·宫室“洛阳铜驼”。

  【哭田横】 秦末,原齐贵族田横起事,自立为齐王。汉朝建立,横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高祖召之,横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唐李涉《哭田布》:“纵使将军能伏剑,何人岛上哭田横?”参见人物部·人杰“田横”。

  【秦庭哭】 《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始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指为国解难。唐李百药《郢城怀古》:“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哭秦庭”、政事部·忠直“存楚”。

  【新亭对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宋陆游《初寒病中有感》:“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参见器用部·宫室“对泣新亭”。

  【忧天】 担心天塌下来,喻多余的顾虑,亦以喻忧虑国家危亡。语本《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唐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参见天文部·天体“杞天”。

  【忧葵】 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鲁国漆室有女子,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邻女以为她欲嫁,问知是“忧鲁君老太子幼”,便讥笑她。漆室女曰:“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其忧之。”后三年,鲁果乱。喻指担忧国事,亦指女大当嫁。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另参见植物部·草本“惜园葵”、器用部·宫室“倚柱”、人物部·妇女“漆室女”、人事部·行止“倚楹啸歌”。

  【张衡愁】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四愁七哀》:“《四愁》,汉张衡所作,伤时之文也。”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唐王维《赋得秋日悬清光》:“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参见文明部·诗词“四愁”。

  【倚门愁】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唐王维《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参见伦类部·亲眷“慈亲倚门”。

  【浇块磊】 《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刘峻注:“言阮皆同相如,而饮酒异耳。”垒,或作磊;块,或作磈。指借酒消愁。金元好问《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五首》之三:“我有一樽酒,浇君块磊胸。”参见人体部·肢体“胸中磈磊”。

  【素女愁】 《史记·孝武本纪》:“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参见人物部·妇女“素女”。

  【雀罗愁】 《史记·汲郑列传论》:“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唐李群玉《献王中丞》:“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参见器用部·宫室“雀罗门”。

  【愁城】 《南史·陈暄传》;“江咨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指借酒消愁。宋黄庭坚《行次巫山宋楙宗遣骑送折花厨酝》:“攻许愁城终不开,清州从事斩关来。”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十丈愁城”、器用部·饮食“酒兵”。

  【山阳笛】 晋向秀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吕安,因作《思旧赋》。后因以为怀念故友典实。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诗:“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唐许浑《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沉西水向东。”明刘基《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诗:“无然学儿女,怆恨山阳笛。”清赵翼《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俄闻山阳笛,不得一执手。”另参见伦类部·师友“山阳会”、文明部·礼乐“山阳笛”。

  【王裒泪】 《晋书·王裒传》:“(王)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指悼念亡亲。清李邺嗣《杂哭十三首》之十二:“十载王裒泪,重沾柏叶新。”另参见人体部·其他“王裒泣血”。

  【吊楚臣】 汉贾谊《吊屈原文·序》:“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谓自伤身世。唐李白《赠崔秋浦》:“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另参见文明部·文章“投湘文”。

  【咽羊昙】 《晋书·谢安传》:谢安之甥羊昙“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城)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后用为悼亡故人之典。唐陆龟蒙《京口与友生话别》:“功名思马援,歌唱咽羊昙。”另参见地理部·城建“西州路”、人体部·其他“羊昙泪”、人事部·病死“醉后悲”。

  【荀奉倩】 《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喻指夫妻恩爱,或用以悼亡。唐李贺《后园凿井歌》:“情若何?荀奉倩。”另参见伦类部·亲眷“已倾荀奉倩”、人事部·病死“爱思荀奉倩”。

  【三年送目】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辩解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喻指女子爱慕男子。宋杨亿《宋玉》:“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宋玉墙”、人物部·妇女“迷下蔡”、人物部·其他“东邻”、人事部·行止“窥宋”。

  【生香寄韩寿】 晋贾充属吏韩寿美姿容,贾充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贾女窃异香与寿,贾充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寿。见《晋书·贾充传》。北周庾信《燕歌行》:“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参见人物部·妇女“窥帘”。

  【求凰】 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相如歌此向卓文君求爱。后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唐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宋刘克庄《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词:“叹芳卿,今在今亡?绝笔无求凰曲,痴心有返魂香。”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天上秋风月底霜,求凰一曲鬓丝长。”另参见伦类部·亲眷“求凰”、动物部·飞禽“凤求凰”、文明部·礼乐“卓家琴”、人物部·妇女“卓氏”、人物部·其他“凤客”。

  【京兆画】 《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后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唐吴融《例次元韵》:“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参见伦类部·亲眷“画眉夫婿”。

  【相思树】 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唐王建《春词》:“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唐黄损《鹧鸪》诗:“而今世上多离别,莫向相思树下啼。”唐陆龟蒙《齐梁怨别》:“不知兰棹到何山,应倚相思树边泊。”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另参见动物部·飞禽“青陵乌”、动物部·虫豸“韩蝶”、植物部·木本“相思树”、器用部·宫室“青陵台”。

  【掷果河阳】 晋潘岳,字安仁,貌至美,少时出游,妇女都丢果子给他,于是满载而归。见《晋书·潘岳传》。后遂以指美男子。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掷果河阳君有分,贳酒成都妾亦然。”参见人物部·人杰“玉貌潘郎”。

  【宓妃留枕】 《文选·洛神赋》李善注:“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言讫,遂不复见所在。”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二:“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参见九流部·神仙“洛川神”。

  【金屋夜情】 《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唐张谔《岐王席上咏美人》:“玉杯寒意少,金屋夜情多。”参见器用部·宫室“黄金屋”、人物部·帝王“金屋贮阿娇”。

  【朝云暮雨】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见高唐之上云气变化无穷。宋玉告诉襄王说那就是朝云,并说:“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咏男女之情。唐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另参见天文部·气象“巫山一段云”、天文部·气象“楚雨”、地理部·土石“云雨巫山”、九流部·神仙“神女”、器用部·宫室“楚王台”、人物部·帝王“楚襄王”、人物部·妇女“阳台女”、人事部·睡梦“郢梦”。

  【横卧乌龙】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会稽句章民张然,滞役在都,经年不得归。家有少妇,无子,惟与一奴守舍,妇遂与奴私通。然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乌龙’,常以自边。后假归,妇与奴谋,欲得杀然。然及妇作饭食,共坐下食。妇语然:‘与君当大别离,君可强啖。’然未得□,奴已张弓矢当户,须然食毕。然涕泣不食,乃以盘中肉及饭掷狗,祝曰:‘养汝数年,吾当将死,汝能救我否?’狗得食不啖,惟注睛舐唇视奴。然亦觉之。汝催食转急,然决计,拍膝呼曰:‘乌龙与手。’狗应声伤奴。奴失刀仗倒地,狗咋其阴,然因取刀杀奴。以妇付县,杀之。”唐韩偓《妒媒》:“洞房深闭不曾开,横卧乌龙作妒媒。”参见动物部·走兽“乌龙”。

  【刀环有约】 汉武帝时李陵败降匈奴,昭帝即位,遣陵故人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见《汉书·李陵传》。环、还谐音,用以咏思乡之情。清尤侗《挽叶元礼舍人三首》之二:“刀环有约劳恩妇,剑铁无家泣老亲。”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大刀头”、人事部·睡梦“刀头梦”。

  【千里相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康之兄)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亦喻造访不遇。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参见人物部·其他“凡鸟”。

  【千里莼】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参阅《晋书·陆机传》、宋曾三异《因话录·莼羹》。唐杜甫《赠别贺兰铦》诗:“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

  【王粲思家】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五代前蜀韦庄《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三年流落卧漳滨,王粲思家拭泪频。”参见人事部·人杰“王粲”。

  【王粲望】 东汉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后诗词中常喻士不得志而怀故土之思。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登楼王粲望,落帽孟嘉情。”参见人事部·行止“王粲登楼”。

  【忆鲈鱼】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椽,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旧常用来思乡之典。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另参见天文部·时令“秋风鲈脍”、天文部·气象“秋风起”、动物部·鳞介“鲈鱼”、植物部·草本“莼菜”、器用部·饮食“鲈鱼莼菜”、人事部·雅逸“张翰生涯”。

  【华亭清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表现思念、怀旧之意,或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金元好问《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辽海故家人几在,华亭清唳世空怜。”参见动物部·飞禽“唳鹤”。

  【庄舄思归】 《史记·张仪列传》:“(秦)惠王曰:‘子(陈轸)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喻思乡之情。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庄舄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另参见人事部·行止“越客吟”、人事部·病死“病庄舄”。

  【狐首丘】 《礼记·檀弓上》:“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陈澔集说:“狐虽微兽,丘其所窟藏之地,是亦生而乐于此矣。故及死而犹正其首以向丘,不忘其本也。”后因以“狐首丘”喻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思念。宋陆游《百岁》:“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另参见地理部·土石“狐丘”、动物部·走兽“丘首狐”。

  【思故剑】 汉宣帝即位前,曾娶许广汉之女君平,及即位,封为倢伃。时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宣帝乃“诏求微时故剑”。群臣知其意,乃议立许氏为皇后。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喻不忘旧日情爱。唐王昌龄《行路难》:“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参见伦类部·亲眷“故剑”。

  【恨阮郎】 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阮郎本指阮肇,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唐红绡妓《忆崔生》:“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昭君觅故村】 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喻指思乡之情。唐李商隐《蝶》:“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参见人物部·妇女“昭君”。

  【恋楚】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钟仪被俘,囚于晋。晋侯命仪奏琴,仪操南音。晋大臣范文子说,钟仪“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寓思乡怀旧之意。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二……》:“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参见文明部·礼乐“楚奏”。

  【雁飞远】 《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相传元郝经亦有雁书之事。中统年间,郝经以宣慰副使使宋,被扣于真州,十六年不还。经畜一雁,甚驯。一日经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元主,元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宋亡。见明张萱《疑耀》卷二。喻思乡之情。唐刘威《早秋归》:“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参见器用部·日用“雁书”。

  【鹤归】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唐杜牧《八月十二日移居霅溪馆》:“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往岂无情。”参见动物部·飞禽“辽东鹤”。

  【三宿恋】 《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思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喻指对人或事物有眷恋之心。清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另参见植物部·木本“桑下三宿”、九流部·宗教“浮屠三宿”、人事部·睡梦“三宿梦”。

  【子牟恋】 《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子曰:“重生,重生则轻利。’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胜也。’”喻指官吏眷恋朝廷。唐武元衡《甫构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另参见器用部·宫室“眷魏阙”、人物部·官吏“怀魏阙”。

  【崔护重来】 唐孟棨《本事诗》载: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宋苏轼《留别释迎院牡丹呈赵倅》:“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参见人物部·妇女“桃花人面”、器用部·饮食“乞浆”。

  【锦字书】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对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唐李白《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参见文明部·诗词“织锦回文”。

  【千金弊帚】 《东观汉纪·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参见器用部·日用“千金帚”。

  【旧青毡】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晋裴启《语林》:“王子敬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略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于是群偷置物惊走。”《晋书·王献之传》亦载此事。后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唐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参见器用部·日用“青毡”。

  【感故物】 《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比喻故物或故旧。唐杜甫《水槛》:“人生感故物,慷慨有余悲。”参见器用部·衣冠“蓍簪”。

  【献芹】 《列子·杨朱》:“宋国有田夫……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后遂以“献芹”谦言自己赠品菲薄或建议浅陋。唐杜甫《槐叶冷淘》:“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诗之九:“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宋苏轼《教坊致语》:“虽白雪阳春,莫致天颜之一笑;而献芹负日,各尽野人之寸心。”参见植物部·草本“甘芹”。

  【龟三顾】 《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会稽后贤传》:“孔愉尝至吴兴县余干亭,见人笼龟于路,愉求买放之。至水,反顾视愉。及封此亭侯而铸印,龟首回屈,三铸不正,有似昔龟之顾。灵德应感如此,愉悟,乃取而佩焉。”又见《晋书·孔愉传》。喻知恩报德,或颂积德升迁。唐刘威《遣怀寄欧阳秀才》:“似豹一斑时或有,如龟三顾岂全无。”另参见动物部·鳞介“龟顾”、人事部·富贵“龟衔印”。

  【绨袍惠】 战国时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遭其毁谤,笞辱几死。后逃秦改名张禄,仕秦为相,权势显赫。魏闻秦将东伐,命须贾使秦,范雎乔装,敝衣往见。须贾不知,怜其寒而赠一绨袍。迨后知雎即秦相张禄,乃惶恐请罪。雎以贾尚有赠袍念旧之情,终宽释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多用为眷念故旧之典。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袴恩。”参见器用部·衣冠“范叔袍”。

  【推解】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指在生活上关心他人。清陈锐《哭詹秀才》:“念与君相值,推解同衣食。”

  【慷慨桓野王】 《晋书·桓伊传》:“[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徽之(王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宋苏轼《游东西岩》:“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谈。”参见文明部·礼乐“桓伊筝”。

  【绕朝赠】 春秋晋大夫士会因事奔秦,为秦所用。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而入秦,诱士会返晋。计得逞,士会欲行,秦大夫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汉服虔主前一义,晋杜预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杜预注、孔颖达疏。喻指有先见的谋略。清钱谦益《送郭中书赴督师袁公幕》:“惭无绕朝赠,控马进一壶。”参见伦类部·师友“赠鞭”。

  【虞歌诀别】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军被围困在垓下,闻四面楚歌,“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咏生离死别。宋刘筠《泪二首》之二:“虞歌诀别知亡楚,燕酒初酣待报秦。”另参见动物部·走兽“楚亡骓”、文明部·礼乐“拔山曲”、人物部·妇女“虞姬”、人事部·志趣“拔山志”。

  【灞岸别】 据《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隋智才《送别》:“镜中辞旧识,灞岸别新知。”参见地理部·城建“灞水桥”。

  【水中见蟹】 《晋书·解系传》:“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肜救系等,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清赵翼《七十自述》之十:“水中见蟹犹生怒,杯底逢蛇得不惊?”参见动物部·鳞介“水中蟹”。

  【冲冠】 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唐卢照邻《咏史四首》之四:“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气。”另参见人体部·头面“怒发”、器用部·宫室“睨柱”、器用部·衣冠“怒发冲冠”、器用部·珍宝“连城白璧”。

  【呵壁问天】 汉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唐李贺《公无出门》:“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另参见天文部·天体“呵壁问天”、器用部·宫室“呵壁”、文明部·书画“书壁间”、人事部·行止“呵天问”。

  【九折心】 《汉书·王尊传》:“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琊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明吴廷翰《有感示儿》:“贾谊平生泪,王阳九折心。”参见地理部·城建“九折途”。

  【失匕箸】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亦泛指受惊失措。唐刘禹锡《平蔡州三首》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参见器用部·日用“失箸”。

  【惊弦】 《战国策·楚策四》:“更羸舆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唐柳宗元《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之一:“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清黄遵宪《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参见武备部·兵器“虚弓”。

  【投杼疑】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曾参者,与曾子同名族,杀人。人告曾子之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子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唐沈佺期《枉系二首》之一:“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参见人事部·冤怨“谗言三及”、伦类部·亲眷“投杼”。

  【妄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宋苏轼《南禅长老和诗不已》:“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参见天文部·时令“吴牛喘月”。

  【咄咄怪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宋苏轼《杜介熙熙堂》:“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另参见文明部·书画“向空书”、人事部·其他“怪事咄咄”。

  【尹邢避面】 《史记·外戚世家》:“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愿望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此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矣。’于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低头俛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指因嫉妒而互相回避。清袁枚《落花》之八:“茵溷无心随上下,尹邢避面各西东。”另参见人体部·头面“邢颜”、人物部·妇女“邢尹”。

  【虚上短辕车】 《晋书·王导传》:“初曹氏性妒,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曹氏知,将往焉。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闻之,戏导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弗之觉,但谦退而已。谟曰:不闻余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七十三:“王相不能探物理,可能虚上短辕车。”参见器用部·车船“短辕”。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研究: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中的典故120例集解
声律启蒙详解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典故
古代社会的左右尊卑文化现象
文明类
典故大全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