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学堂】“亦明亦暗”话诗艺




“诗贵含蓄”,这是我国古今诗论家的共识,也是诗最显著的审美特征。然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可绝对化;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走向反面。


中国诗史上这样的例证就不少:李商隐某些诗过于含蓄,即流于晦涩;白居易某些诗过于明快,则失之直露。某些新诗之所以让人不知所云、形同梦呓,原因之一,我想应是对“含蓄”的一种误解或曲解。是的,讲究“含蓄”,绝对不要同“明快”对立起来。只有把“含蓄”(暗)与“明快”(明)相结合,即做到“亦明亦暗”、“明暗互补”,作品色调有了变化,才会显得摇曳多姿。这既符合艺术辩证法,又很好地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中和”。


在这种文化理念和美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才能有效地提高诗的美学品味,从而比较完善地实现“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和美感效应。对这一点,古代有些诗论家早就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唐代司空图就说过:“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与极浦书》)“可望”指“明快”,“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当指“含蓄”。宋代曾巩说得更为明白:“诗当使一览无遗,语尽而意不穷”(《元丰类稿·命意》),也是强调诗既要明快,又须含蓄。事实上古今优秀诗作中“亦明亦暗”、“明暗互补”的范例可谓俯拾即是,请先看汉乐府的《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开篇三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起势不凡,笔力突兀,指天为誓,吐露肺腑,是对爱情最为大胆、泼辣的表白,确乎明快之至。不过,倘循此而下,一个写法,那就不是“诗”,而成了“宣言”。巧就巧在以下六句,作者改弦更张,运用形象思维从反面立誓,以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五种情况(五个意象)作为断绝爱情的先决条件,从肯定的语气中进行否定:这就使作品显得委婉曲折,诗情勃发,豪气逼人,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总之,此诗“明暗互补”相得益彰,故而,抒情写意,酣畅淋漓。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曾给予高度评价:“《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再看“诗仙”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前四句用优美、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月夜捣衣图”。这幅图画,境界清朗、辽阔,情致悱恻缠绵,婉曲地表现了深闺思妇“望月怀远”的深情。它真像一支韵味悠长的小夜曲,是那样的撩人遐思。难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故而热衷“暗示”的人认为“删去末二句,更觉混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对此设想,笔者委实不敢苟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虽则较为直白,但它并非故意拔高,而是在细腻抒写“闺情”后的升华,是蓓蕾在和煦春风中的自然绽放。因而很有力地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强烈企望,较之单独成篇的前四句单纯抒写小天地里的“闺情”,境界要阔大得多,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看来《子夜吴歌·秋歌》中有无末尾两句,作品将是两重境界两重天!由此可见:“亦明亦暗”、“明暗互补”确乎是诗人应当恪守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诗艺法则。


“亦明亦暗”、“明暗互补”这一诗艺法则,当代作家、诗人也同样服膺不忘、奉为圭臬,因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品。姑举一例,以窥一斑。请看著名诗论家、散文家李元洛新撰的“反串”力作《幕阜山八咏·山呼》:


千峰肃立不知名,依旧沙场秋点兵。

似听声声声怒吼:“苍天还我大将军!”


注:1928年,彭德怀于平江发动平江起义。长征途中毛泽东致彭德怀电文有云:“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甫一展读,立马感到一股“清奇”之气扑面而来。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情炽而顿生幻境:倏忽之间,“肃立”的“千山”一下幻化成了“点兵场”上金刚怒目的壮士。从而营造出一种肃穆瑰奇的艺术氛围。一开篇就为全诗定下了统一的美学基调。“依旧沙场秋点兵”,“依旧”这一副词,像一根极富弹性的游丝,或隐或显牵系两个不同的时空:以惯常思维理解,这里写的似是“历史回眸”,重现1928年“平江起义”彭总率领将士浴血苦斗的壮观;孰料诗人来了一个出人意表的艺术“陡转”——原来这些“肃立”的将士并非“出征”,而是在“新时期”里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满腔义愤列队“请愿”,高声呐喊,作不平之鸣:“苍天还我大将军!”时空转换之巧,有似电影的“蒙太奇”。


而这种“陡转”并不突兀。因为地点是彭总战斗过的平江幕阜山,睹物怀人,符合语境,十分自然。其中“苍天”一词,也颇耐玩索:从语言形式看,似为句中主语。而从思想意念揣摩,它应是呼语:“肃立”的将士呼吁“苍天”,为民作主,伸张正义,向历史讨还公道。“苍天还我大将军”!真如深山幽谷炸响一声惊雷,动人心魄。诗人运笔,刚劲挺拔,辞警意丰,颇耐咀嚼。又如“似听声声声怒吼”,其中“似听”更是意味深长。“似听”暗示是一种幻觉,是一种艺术想象。


“象由心生”,那石破天惊的“苍天还我大将军”,与其说是“千山”在“怒吼”,不如说是诗人心底的呼声、正义的呐喊。反复吟咏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就挺立在我们眼前。不,应是“肃立”在“千峰”的队列之中,同“千峰”一起同仇敌忾、振臂高呼:“还我大将军!”从而营构出王国维标举的充溢着“壮美”色彩的“有我之境”。此种境界具有强大的美感震撼力,重重地叩击读者的心弦,促使他们对当代某些历史事件进行严肃的反思和严峻的拷问。


《幕阜山八咏·山呼》,主旨是缅怀彭德怀同志,但并不直书其事,而是托物寄情,出以幻想形式,作品因而显得意味隽永,具“含蓄”之美。篇终进出“还我大将军”的强音,卒章显志,使作品又含“明快”之美。而这种“强音”的“明快”又并非诗人直抒怀抱,而是由“肃立”的“千山”呼啸而出,故而又不显直白和浅露。全诗构思新巧、缜密,“亦明亦暗”,恰到好处,独具匠心,是同类题材作品中颇有新意的篇章,值得广大读者认真品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十章 诗歌审美特征论
二、"诗者,其文章之蕴耶"|刘禹锡评传 - 主题阅读
艾青《诗论》:诗写得晦涩,是因为诗人没睡醒,别怪读者读不懂
元代平江诗人胡天游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谈诗说词之含蓄(5)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