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说生肖]说牛(一)

◇ 牛的古典记载

 

牛的古典记载

  自古牛就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时常还要抛舍生命,作出牺牲。因而人类对牛也怀有特殊的感情。牛的名目也十分繁多,有犘牛,它重千斤,出于巴中。有犦,也叫封牛。有犤,这是牛中有“痺小者”。有犩牛,是一种大牛,出蜀中。有犝牛,是一种无角牛。以及墨皆牰、黑耳犚、体长牬等。(据《尔雅》及郭璞注)古汉语中以牛为偏旁的字特别多,并常用以表示牛的性别、年龄、颜色、形态、部位、习性等等。

  相传宁戚著有《相牛经》,它根据牛的形貌去判别牛的性能及优劣,颇似人类的相面术。其言曰:“牛歧胡寿,(歧牵两腋下分为三),眼去角近,行驶;眼欲得大,眼中有白脈贯童子,最快。(二轨,从鼻至髀为前轨,从髀至额为后轨),颈骨长且大,快驶也,壁堂欲得阔(壁堂:脚骨门),倚欲得如绊马,聚而正也。膺庭欲得广(膺庭:前胸也)。天关欲得成(天关:脊接骨),隽骨欲得垂(脊中央欲得下),捶头欲得高,百体欲得紧,兰株欲得大(尾株),丰岳欲得大(膝株骨),垂星欲得有怒肉(垂星:蹄上也;肉覆蹄间名怒肉),力柱欲得大而成(当车骨也),悬蹄欲得如八字,阴虹属颈干(阴虹者,有双筋自尾骨属颈,宁公所饭),阳盐欲得高(阳盐者,夹尾株前两膁上)常似有鸣者,有黄也。”把牛从头到脚看了个仔细,描画出一头好牛所具有的形体特征。种种说法,非无稽之谈,而是人类与牛相伴从事劳作的经验总结。

  尽管牛与人相依为命,但其命运却往往不大好,因为它常作为牺牲用于祭祀,而且要由牛中的姣姣者充当。《礼记》曰:“祭宗庙之礼,牛日一元大武,祭天地之牛角蜜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又曰:“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角。”又曰:“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可见古代宗教活动中用到牛的地方根多,而且要经过严格挑选。祭祀如此,其他政治、军事及礼仪活动也都离不开牛。《周官》曰:“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求牛;宾客供膳牛;军事供犒牛;丧事供奠牛;军旅供兵车之牛。牛角长二尺有寸,三色不失,谓之载牛。”如此看来,牛与人的关系颇为矛盾,既是伙伴,又是天敌。因为人类的生存不仅与牛须臾不离,而且经常要以牛的性命为代价。这命运想来是很悲凉的,所以庄子曾以怜悯的口吻说:“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子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这用以牺牲的牛确令人怜惜,甚至使一些君主大动恻隐之心,《孟子》就曾讲到,齐宣王见人牵牛去亹钟,说:“吾不忍其觳觫就死,以羊易之。”以羊易牛对于用作牺牲的动物来说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差,从中却可以看出人对牛是一往情深的。

  中国历史上,牛与战争有很深的关系。《左传》记:“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杀夏征舒,固县陈。申叔时使于齐,复命,不贺而退,王使让之。对曰: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讨令有罪。今县陈,贪其富也,无乃不可乎?王曰:善。”这是以牛为据,讲非战的道理。《左传》又记:“秦师伐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师涉于弊邑。敢犒从事。”秦将听此言,以为自己的图谋早已为郑国发现,便班师回朝。这是春秋时著名的“商人救国”之例,而一介商人之所以能阻拦千军万马,靠的却是那十二头上好的牛。

  牛与战争更直接的关系,是它也曾披挂上陈,攻池陷城。《史记》载:“骑劫即墨,田单取牛千头,衣以五彩,束矛其角,缚火其尾,穿城而出牛。壮士五千,衔放随其后。牛出火明,所触皆死,壮士因击之。城上士大譟,燕师大败,骑劫死。乘胜追北,三战之剋,遂收齐城。”在这场战斗中,牛大发神威,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说到牛与战争的关系,还得提提诸葛亮的木牛。诸葛亮是天才的军事家,战争中往往以巧制胜。为保障后勤供给,他发明了木牛、流马,所谓木牛,按诸葛亮的解释是:“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群行二十里也。”这在当时,已是高效率的运输工具了。

  关于牛,有很多奇妙动人的神话传说。而神话传说中的牛较之现实生活中的牛更显得仪态万千,变幻莫测。有青牛,《玄中记》曰:“万树精为青牛”,它常是道士们喜爱的坐骑。《汉武内传》曰:“封君达,少好道,入鸟鼠山,百余年还乡里。常来青牛,故谓为青牛道士。”有金牛,准确地说,应是“粪金之牛”。《湘中记》曰:“长沙西南有金牛冈,汉武帝时,有一田父牵赤牛,告渔人曰:寄渡江。渔人云;船小,岂胜得牛?田父曰:但相容,不重群君。于是人牛俱上,及半江,牛粪于船。田父曰:以此相赠。既渡,渔人怒其污船,以桡拨粪弃水,欲尽,方觉是金。讶其神异,乃蹑之。但见人牛入岭,随而掘之,莫能及也。今掘处犹存。”还有银牛,其神异之处与金牛相仿。《酉阳杂俎》曰:“太原县北有银牛山。汉武二十四年,有一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诃诘之。乃曰:吾北海使,将看青天子登封,遂乘牛上山。田父等至山上,唯见牛迹,遗粪皆银也。明年世祖封禅焉。”除此之外,还有些产自西域的神牛,也都奇特可观。《金楼子》曰:“大月支及西胡有牛名曰白及,今朝割取其肉,明日即愈。”《交州志》曰:“新昌穴出山犊,似秦牛,常与蛇同穴。人以盐著手,夜入坎中取之,其舌滑者是蛇,其舌燥者则牛也。因引之出焉。”《本阳杂俎》曰:“野牛高丈余,其头若鹿,其角了戾,长一丈,白毛,尾似鹿。出西域。”这些记载,又给牛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动物涂上一层神秘色彩。

   形形色色的神牛搬演了形形色色的神话故事。《蜀王本纪》载:“秦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谴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石牛”虽出于人工,但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历史变故,而“五丁拖牛”的传说也作为牛的神话故事广为传诵。又《博物志》记:“近世有居于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甚大,往反不失于期。此人乃赍粮乘槎而去,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宛然,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还,以问蜀人严君平。君平曰:某月有客星犯牛斗。即此人到天河也。”这故事写的是由牛斗之星而产生的幻想,而牛斗之星又蕴含着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故尔它仍是与“牛”相关的神话,而且是牛的神话中最为空灵、优美的一段。

  在某些地方风俗中,牛被视为一方之神。《风俗通》曰:“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自以其女与神为婚,往至神祠,劝神酒,杯但淡水。冰厉声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于岸旁。有间,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极,不当相助,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乃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这是江神显形化为牛。还有树神为牛,《列异传》云:“秦文公伐梓材,梓树化为牛。文公谴骑击之。骑堕地被发。牛畏之,入水不出,没丰水中。秦乃立怒特祠。”牛还时常出现在人的梦中,预告吉凶。《蜀志》云:“蒋琬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牛与古代人文地理也有很深的关系。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带有牛字的地名,它们往往得名于那些形似于牛的奇观异景或关于牛的古老传说。《宜都山川记》曰:“自峡口泝江百许里,至黄牛滩,南岸有重山,山顶有石壁,上有人负刀牵黄牛,人迹所绝,莫得究焉。”又竺法真《登罗山疏》曰:“增城县南有列渚洲,南又有牛潭,北岸有石,周员三丈,渔人见金锁山常出水,盘锁此石上。县民张安,钓于石上,蹑得金锁数十寻。俄有物从水中引之,力不能禁,以刃断之,唯得数尺,遂致大富。”象黄牛滩、金锁山这样嵌以牛字的地名在中国不知有多少,而它们与牛这动物都有着或远或近、或隐或显的关系。

  前面说到,道家人物好以青牛为坐骑,这又使牛的形象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文化色彩。《关令传》曰:“周无极元年,老子度关。关今尹喜先勅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关。其日果见老翁乘青牛车求度关。关吏入白。喜曰:喏,道令来矣,我见圣人矣。即带印绶出迎,设弟子之礼。”这青牛,因将圣人及其道驮入关内,而显得非同一般,并成为道家文化的一分子了。所以后世道家人物便常与青牛为伴。“道士”与“青牛”合为一体,正说明道家贤达的好尚,这好尚的缘由似乎在于道家思想那种散淡、悠远的精神境界与牛的宽厚性情和舒缓举止之间的一种默契。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关于牛的传说不像上述种种故事那样虚,而是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百里奚贩牛。《吕氏春秋》记:“百里奚未遇时,贩牛于秦。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献缪公。缪公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又如宁戚饭牛,《琴操》曰:“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南山研, 白石碅,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裁至骭,长夜冥冥何时旦。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这讲的都是中国历史上名相未遇之时以贩牛或饭牛为生,其中牛本身并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却因为进入名人的经历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形象。而这些形象,连同种种神话传说,又大都进入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成为文人墨客挥毫时取之不尽的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牛与中国古典哲学还有些许瓜葛,它曾被哲学家用来说明某些深奥的哲学道理。如《庄子》所载“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是庖丁解牛的技术非常高明,“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本是为文惠君讲解养生的道理,但更深刻的寓意却在于揭示道家思想中那微妙难察的道。这里,牛成了阐述哲学观念的示例。

  可见牛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还不止于此。我们不要忘了成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之一的文字与牛也深有干系。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甲骨之骨,正多采自牛骨。杨方《五经钩沉》曰:“东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示吉凶,无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若此之效。”从现现今所见考古材料看,以牛骨占卜也是华夏人民的习俗,而牛骨也就经由占卜而催化出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

  正因为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如此积极的作用,它常常得到文学家的礼赞。梁刘孝威曾作有《辟青牛画赞》,描写牛的孔武之状;“泰山怒特,吴诸神牛,气嘘风喷,精迴电流。讵牵和鞅,不入裴鞦。狡力难京,肆怒横行。朗陵莹角,介葛瞻生。遁仙托称,妖冠凭名。名震八区,威陵五都。蓄勇槽模,息墳场堣。仇览献豆,滕婴进刍。雄儿揩式,悍士规模。曹兴拂采,徐邈成图。”这段描述包含了不少的掌故,有兴趣的不妨自己查找一下。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上老君的坐骑,为何是一头青牛?其实这头牛的来历并不简单
农民李景阳:花费8年,研究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获国家专利
神话传说中的灵芝
上古五大凶兽,它所到之处滴水不剩!第3种号称加强版九婴
西方神话传说
传说中上古神话史上的十大魔神:十大魔神是谁?【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