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联典·于

姓 氏 联 典

威隆节钺;
德卜门高。

  • 上联:三国魏名将于禁,字文则,钜平人,武帝时召拜军司马,征战有功,持军严整,累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假节钺。谥厉。 下联: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加审慎之心,当时人说:“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勤劳土木;
妙选瀛州。

  • 上联:明代杰出政治家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兵部右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迁左侍郎。次年秋,瓦刺也先大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从征,留他理部事。未几,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京师震恐。监国成王擢之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他拥立成王即位,是为景帝。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他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而身自督战,也先挟英宗北逃。景泰元年(1450),也先乞和,请归英宗。及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后以所谓“谋逆罪”被杀害。 下联:唐初大臣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救时宰相;
当代清官。

  • 上联:于谦。 下联:清代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溪,历官罗城知县、黄州同知、两江总督,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

瀛洲望重;
廷尉门高。

  • 上联:于志宁。 下联:西汉东海人于公,曾官县狱吏,决狱平。东海有孝妇为太守冤杀,公争之不得,辞疾去。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太守至。因公言致祭立雨。公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公谓曰:“少高大,令容驷马车盖,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后其子定国为丞相,孙永为御史大夫。皆封侯

廉让世泽;
太傅家声。

  • 唐于义,北周闵帝时为安武太守。以家财分郡人之争讼者,讼者耻愧,移居他州

长歌昭日月;
大笔撼乾坤。

  • 台湾政治大学挽于右任联节录

帆影清江水;
铃声碧草山。

  • 唐代诗人于邺诗联。于邺,约678年前后在世,字武陵(亦有书认为于邺、于武陵为二人,此从《唐才子传》),杜曲人。工五言诗,飘逸多感。大中间举进土不第,携琴书往来商洛、巴蜀间。尝南至潇湘,爱河洲芳草,欲卜居,未果。后归嵩阳别墅,终老其地。著有诗集一卷,传于世。又著有传奇文《扬州梦》,系写诗人杜牧的浪漫故事,成为后代悲剧家的上好题材

慎行大学士;
曼倩西平侯。

  • 上联:明代礼部尚书于慎行,字可远,东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历修撰,后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以疾归。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竹及冯琦文学为一时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下联:于廷国,字曼倩,封西平侯

青史标广德;
红叶作良媒。

  • 上联:唐代于琮,字礼用,于志宁六世孙,宣宗时擢进士第,历官左拾遗、尚书右仆射。娶广德公主。黄巢攻入京师长安,于琮被杀,公主自缢而死。 下联:唐僖宗时学士于祐,在御沟得一红叶,上有诗句,于祐也题一叶,放在上流,被宫女韩夫人得到。后来,僖宗放宫女,于祐娶了韩夫人,二人分别取出红叶相示,说:“可以答谢良媒了。”原来,韩夫人诗中有“方知红叶是良媒”的句子

红叶作良媒合;
青史标广德贞。

  • 同上

德及子孙,崇门容驷马;
功高家国,泰代出贤臣。

  • 上联:于公。 下联:于谦

砥柱中流,独揽朱明残祚;
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

  • 魏源题于谦祠联

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武王姬发后代,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广韵》等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子(有说第三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于邰镇),称于邘叔。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②东海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为万忸于氏,魏孝文帝时恢复于姓。③唐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宋代,部分恢复淳于姓。④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玛哈氏改于姓;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少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始祖:于叔。

迁徙:

  河南沁阳北部一带,是古于邘国所在地,当然也是于姓的发祥地。在于邘国灭亡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播迁基本是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国北方的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由此,东迁入山东的于姓也开始兴旺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军阀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于姓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大举南迁于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而战争又使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则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江南人口锐减,由于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优越位置,所受影响不大,朱明王朝建立,迁山西人于人口萧条处,则山西于姓也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其分别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此前有河南于姓迁顺天府(今北京)(据《于氏宗谱》所载)。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至此于姓人已遍布天下。如今,于姓分布以山东为多,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亦多此姓。目前于姓人口列全国第二十八位。

郡望: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前205)改秦三川郡置,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大概为于氏始祖邘叔的直系后裔。
  东海郡 秦置,治所在炎(今山东郯城北)。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的后裔。
  河内郡 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的直系后裔。

堂号:

  忠肃堂 明朝忠臣于谦,任兵部尚书。瓦剌犯大同,英宗被俘。徐珵力主迁都,于谦为了振兴国家,坚决反对。为了避免瓦剌以英宗要挟中原,于谦就拥景帝即位,打败了瓦剌。不料英宗回来后,听信谗言杀了于谦。多年后方平反昭雪,谥“忠肃”。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河南、东海、河内。②自立堂号:为叙、福谦、佑启等。

字辈:

  某支于氏字辈:应启绍宗德,子孙大有光。天开维永远,万世乃祺昌。
  江苏江都于氏字行: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山东泗水于氏字辈:志士尚景润,常茂传万春。
  山东文登于氏字辈:司尔尚可载,祠纪伟崇心,天年开福性,间之日同新,祚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山东招远于氏字辈:义应龙泽民,体歧谐德同;龄嘉华永在,耀光万世兴。续字:立国信为本,百年多英才;诚正谦清廉,大志皓月明。
  浦阳西溪于氏行字母:六五三七始,相传念百千,万仲云仁礼,启后高尚权,英盛宗奇杰,雄俊在位立,勋芳名允振,后先继美业。讳字母:应廷一其官,义道德以丰,宗祖功可思,曾元奕世同。
  山西洪桐于氏字辈:正大冠敏慎,慧恩庆昌荣。

名人:

  于定国(?-前40),西汉臣。字曼倩,东海郯(山东郯成)人。少学法于父。为狱史、郡曹。补廷尉,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昭帝立,为光禄大夫,甚见任用.学《春秋》,决疑平法。《汉书》称:“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后迁御史大夫,甘露中为相。元帝立,备受敬重。
  于公,西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为县狱吏、郡决曹,断狱平允。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有孀妇被太守冤杀,他力争不得,托病辞职,郡中大为敬重。
  于吉,东汉末方士。一作干吉、干室。琅邪(治今山东临沂北)人。相传曾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衍成一百七十卷,名《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又传曾往来江东吴(今江苏吴县)、会(今浙江绍兴)一带作符水为人治病,当地人多信而事之,为孙策所忌杀。
  于禁(?-221),三国曹魏将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东汉末从鲍信起兵,后归附曹操,拜军司马。从征吕布、张绣、袁绍、昌豨等,以军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等。治军严整,所得财物不入私囊。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号为名将。建安二十四年(219)被蜀军击败,降关羽,辗转至孙吴。魏文帝时遣还,不久惭恨而死,谥厉侯。
  于志宁(588-665),唐大臣。雍州高陵(今属陕西)人。隋末为冠氏县长。入唐授银青光禄大夫,常侍从太宗征战,参赞军谋。曾先后修订格式律令、编撰《五经义疏》,任太子左庶子,对承乾屡有进谏。官至太子太傅。
  于濆(832-?),唐诗人。字子漪,籍贯不详。懿宗(李漼)咸通间进士,终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位固镇县东北)判官,与刘驾、曹邺等均不满于当时之拘声律和轻浮艳丽之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正时弊,号称“逸诗”。其诗今仅存四十余篇,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之作。著有《于濆诗集》。
  于谦(1398-1457),明大臣。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加少保。次年(景泰元年),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他以建议难恃,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训练。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他以“谋逆罪”被杀。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慎行(1545-1607),明大臣。字可远,无垢。明东阿(今山东平阴西南)人。隆庆进士。历官修撰、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等。学贯百家,明习典故,诸大礼多其裁定,文学为一时之冠。参与修《穆宗实录》。著作有《谷城山馆诗文集》、《读史漫录》等。
  于七,清初山东栖霞、宁海等地农民起义领袖。栖霞人。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率众起义,以锯齿山为根据地。七年,进攻宁海(今牟平),杀知州刘文淇。后曾降清,任栖霞把总。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派旧部邢小泉占据锯齿山反清,攻克福山。次年,清军三路围攻锯齿山,激战至次年春,他突围入海,不知所终。
  于成龙(1617-1684),清臣。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山西离石)人。明末副贡生。顺治间授知县。康熙间以镇压人民抗清有功,擢知府、直隶巡抚、西江总督等。曾凑免荒地钱粮,放粮赈灾。善决狱,以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称。《清史稿》载,康熙帝誉其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1638-1700),清臣。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红旗人。荫生。历任知县、知州,康熙二十年(1681)以廉洁超擢安徽按察使。迁直隶巡抚,加太子少保,又迁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任河道总督,筑高家堰石堤。又以总督兼直隶巡抚,主持疏永清河,固浑河堤。浑河即于此时由康熙帝改名为永定河。
  于敏中(1714-1779),清大臣。字叔子、重棠,江苏金坛人。乾隆进士,授修撰。以文受高宗知遇。历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世袭一等轻车都尉。《清史稿》载其“简任纶扉,不自检束”。曾充四库馆、国史馆、三通馆总裁。屡典会试,任上书房总师傅、掌院学士。
  其他于姓名人有北朝北魏大臣于晖、将领于烈,北周将领于谨;隋大臣于义;唐大臣于修烈,将领于崸,诗人于邺、于鹄、于逖、于渍;南宋诗人于石;明大臣于简;清大臣于准、于振,词人于懿等。近当代于姓名人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爱国将领于学忠,经济学家于光远,文字学家于省吾,剧作家于伶,画家于非暗,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电影演员于蓝,台湾枢机主教于斌等。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高密的,家族的辈分为:连、永、?、克、大、廷、丕、成、洪、先,请问还有哪个地方也有这样...
薄姓
商姓
陆姓起源
毕姓的由来
中华姓氏---- 畅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