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誰人曾予評說(之三)﹒﹒﹒﹒﹒﹒閒話《撝叔考藏秦漢印存》
  造假一詞是現代所用專詞,意即造成假之局面,造假另一說法是製造假的東西,不管是食品、物料、古籍、文物等等都會因圖利而應運而生。

  在求學時期,我亦曾經造假,當時之所謂造假,是將新出印石將其造舊以騙老師而已,屬於開玩笑性質,當然第一次造假騙不了老師,但經過不斷改良造舊方法,在若干時日之後,老師還是受騙,將實情告知老師,老師聽後氣得老師呱呱大叫,自始以後再沒造假舊印石此勾當。

  現時造假手法層出不窮,令你防不勝防,有時造假之物,比真的還要美輪美奐,真的令人吃驚不已。

  其他造假不說,就以文物為例,自清末民切,曾經不少文物販子進行造假,不旦騙自己人,更騙外國人,此點許多書籍都有說及,現時許多外國博物館,其所藏中國文物,不少是存在問題的。

  在近代而言,尤其是這十數年間,造假現象在文物界更加普遍,不管是高古玉、彩陶、鐘鼎、彝器、錢幣、古璽、古籍等等都有造假貨品出現於坊間,這些造假物品一應俱全,市場需要甚麼,他們都可以一一為你度身訂造,滿足客戶所需,真的可謂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對一般人而言,此種造假現象出現於坊間,可謂如劉姥姥入大觀園,眼花撩亂。

  於我而言,現在來說最熟識莫過於古銅印及印譜,此兩種物件因不時有所接觸,因此比一般人較知其利弊所在。

  古銅印近年集藏人一天比一天人多起來,造假亦是應運而生,此乃利之所在,為圖利而仿造不少假印,一般三代及秦漢古印仿造成本高昂,因此相應較少,不是沒有,是較少而已!而仿造明、清銅印則較多,尤以湖州一帶,所仿之明、清銅印可謂技藝高超,一般人真的難分真假,就算行內人有時亦會中招。

  古銅印造假不是現代才有,在以前就有出現,現時坊間許多有名之古印譜中,所鈐成之印譜假古銅印就滲入不少在其中。

  說到假古銅印鈐成印譜流存於坊間,就連帶說到印譜造假問題,第三則「誰人曾予評說」系列,就以造假印譜為題,向大家紹介下一套造假印譜《撝叔考藏秦漢印存》。

  《撝叔考藏秦漢印存》是偽托趙之謙所輯,說此《撝叔考藏秦漢印存》是造假之物,一是;趙之謙是有清一代大書畫家,亦是有名之篆刻家,其篆刻取法秦漢印,亦取法漢碑額及鏡銘,因而成一代宗師,其書畫及篆刻影響後世甚為深遠,對於古壐之真偽不會是不認識,胡澍曾在《趙撝叔印譜序》中云:「然撝叔素覃思經世之學,薄彼小技,聊資托興,隨作隨棄,常無稿本。又性不耐為人刻印,故交求者,間得一二,非真知篤好,或靳不與。」又趙之謙之繼子趙壽佺於《先考撝叔府君行略》中亦有提及:「(府君)又通作字之法於篆刻,使刀如筆,視石若紙,自秦篆及漢碑額,武梁、射陽諸款識,秦漢章璽,古今名印皆師之,古勁遒麗,正正奇奇,不可方物。每刻一石,竟人爭取之。」從此兩段文章中可以解釋趙之謙之對古物之認識功力不淺。

  二是;趙之謙卒於光緒十年(1884),而《中國印譜解題》、《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中國印學年表(增補本)》載此書成於一八八九年,按光緒十五年(1889)趙氏已卒五年之久,沒可能於光緒十五年(1889)輯此譜。

  不知大家有否讀過王西泉之《甄古齋印譜》此譜,此譜前有吳大澂、盛昱、陳介祺、張士保、潘祖蔭、王匡源、吳重憙、王懿榮等序跋,《甄古齋印譜》中吳大澂之序是這樣寫的:「近數十年來,摹仿漢印而不為漢印所拘束,參以漢碑額、秦詔版而兼及古刀幣文,惟會稽趙撝叔之謙為能。自闢門徑,氣韻亦古雅可愛,惜其生平不肯為人作印,故流傳絕少。今觀西泉先生篆刻之精,直由秦漢而上窺籀史,融會吉金、古鈢文字於胸中,故下筆奏刀,不求古而自合於古……光緒己丑嘉平月,吳大澂識。」而《撝叔考藏秦漢印存》譜前亦有吳大澂一序言,《撝叔考藏秦漢印存》譜中吳大澂序是這樣寫的:「近數十年來,摹仿漢印而不為漢印所拘束,參以漢碑額、秦詔版而兼及古刀幣文,惟會稽趙撝叔之謙為能。自闢門徑,氣韻亦古雅可愛,惜其生平不肯為人作印,故流傳絕少。今觀此譜不求古而合於古,無一近時人習氣,可為得秦漢印之精者也,光緒己丑嘉平月,吳大澂識。」雖然我所集藏之《撝叔考藏秦漢印存》缺吳大澂序一文,但於虛擬世界中可搜到《撝叔考藏秦漢印存》吳大澂此序,大家細讀兩序,耐心作比較,會發現《撝叔考藏秦漢印存》中之吳大澂序是進行移花接木,將吳大澂於《甄古齋印譜》所撰之序左刪右減,再將刪減後之序文移植於此譜,若不細心讀罷兩譜,真的以為《撝叔考藏秦漢印存》中之序是出自吳大澂手筆。

  再者,《撝叔考藏秦漢印存》此譜中題耑「撝叔攷藏秦漢印存,之謙題」及書口之「撝叔攷藏秦漢印存」字樣看似是出自趙之謙手筆,但大家細看一下,與趙之謙之書體相去甚遠。

  大家不禁會問,為何要這樣造假,目的是以當代名家作招徠,希望印譜能買得好價,但偽托者對古壐印認識不深,譜中所用古壐大半贗品,若不是譜中大半贗品的話,相信還算得上一套好譜,但可惜事與願遺,成為後世之笑話。

撝叔考藏秦漢印存

二冊。趙之謙(撝叔)輯秦漢古璽而成《撝叔考藏秦漢印存》此譜。是譜板框粗線藍刷,橫八,豎十六三點九公分,扉葉有趙之謙署「撝叔攷藏秦漢印存,之謙題」魏書題耑,書口有「撝叔攷藏秦漢印存」魏書字樣,原譜有光緒己丑吳大澂序一則。冊一,四十一葉,一葉題耑,四十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無繫質材、釋文、鈕式及說明文字,錄印四十方;冊二,四十葉,四十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無繫質材、釋文、鈕式及說明文字,錄印四十方,總錄印八十方。成書於光緒十五年(1889)。

附註:原譜有光緒己丑吳大澂序一則,今缺。是譜所收秦漢印大半贗品。

另;《中國印譜解題》、《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中國印學年表(增補本)》載此書成於一八八九年,按趙氏卒於一八八四年。疑此書題耑、序文及內容均是後人偽作也。

書籍外觀:線裝14.20X 21.40cm

編著者: 趙之謙(撝叔)

編輯者小傳:

趙之謙(撝叔)。1829│1884。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初名鐵三,後名益甫,中年後始名之謙,字撝叔、冷君、憨寮、悲庵、無悶、悲盦、梅盦。齋堂為二金蜨堂、苦兼室。咸豐己未年舉人,官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究心六書。善碑帖考證。擅書法,初學顏真卿,後致力於北魏碑,篆、隸取法鄧石如而自出機杼,書法凝練雄強,迥異時俗。精畫事,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篆刻宗法秦漢,並力主「印外求印」。善篆刻理論,常抒發鐫刻於邊款上。有《二金蝶堂印譜》、《悲盦居士詩賸》、《六朝別字記》、《補寰宇訪碑錄》、《勇廬閑話》存世。

序跋者小傳:                                                       

 吳大澂(清卿)。1835│1902。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原名大淳,字止敬,字清卿,號恆軒愙齋,別二田居士、白雲山樵白雲病叟,齋堂為十二金符齋十六金符齋千璽齋三百古璽齋百二長生館鄭龕、簠齋、鏡室雙瓴居兩壺盦師籀堂瑞芝堂、攀古樓、止敬堂雙罌軒玉佛盦二舊居八虎符齋玉琯山房十圭山房瑤琴仙館十銅鼓齋寶六瑞齋、漢石經室、百宋陶齋兩秦鼎室寶秦權齋梅竹雙清館十將軍印齋辟雍明堂鏡室龍節虎符館二十八將軍印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同治七年(1868)進士,任編修,陝、甘學政,河南、河北道員,太僕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禦史,廣東、湖南巡撫等官。善畫山水、花卉,山水、花卉,用筆秀逸,嘗仿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及臨黃易訪碑圖尤妙,書法精於篆書,好集古,精鑑別,所得古器皆手自摹拓。工書畫篆刻。少從陳碩甫學篆,後參以古籀,論者每憾其書過於整齊,致少古意。著有《恪齋集古錄》、《說文古籀補》、《恒軒吉金錄》、《古字說》、《十六金符齋印存》、《十二金符齋印存》、《古玉圖考》、《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錄》、《千璽齋古璽選》、《恪齋詩文集》、《權衡度量實驗考》、《吉林勘界記》、《字說》存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誰人曾予評說(之三十)﹒﹒﹒﹒﹒﹒閒說《養拙齋印存》
佚聞 ll 傳世古玉印譜簡說
近代印坛巨匠赵叔孺,赵叔孺印存,精选394方,篆刻学习临摹研习范本
【小樸書房】藝友齋輯名家印存
300余方吴湖帆用印!赵叔孺、陈巨来、王福厂、方介堪、韩登安等20余位名家名印!《吴湖帆自用印集》来...
清稗類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