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誰人曾予評說(之五)﹒﹒﹒﹒﹒﹒閒話《蘭亭硯齋印譜》
  造假似乎在文物界是屢見不鮮之事,真真假假的確令人頭痛之事,但若收藏者肯不恥下問,或留心事物,相對吃虧之事會減輕不少,在集藏過程中吃虧,是時有所見,此點不用太見怪,就如舉世知名之大集藏家亦會陷入造假騙局中去,將假印章鈐拓成譜,造成日後印學界引為笑柄之事,。

  「今人但知豔稱文、何,而於文、何佳處絕不理會。最可厭者,市兒鍛石,妄署三橋、雪漁偽款,縉紳先生往往為其所欺,購以重值。近聞有進之御府者。」語見董洵《多野齋印說》。

  印章造假歷史悠久,從傳國玉璽起及近現代一些名篆刻家止,就上演過無數個屢得屢失,真真假假之傳奇故事;至於文人介入印壇後,印章造假更是無日無之,此與流派篆刻興起又有着千絲萬縷之關係,因世俗對印人或印譜之鍾愛,更造成印章及印譜造假之事日趨倡狂,此乃天下一大憾事。

  商賈為謝利,一些集藏家為附庸風雅,此乃造成造假風氣之氾濫主因,若沒有上述因素,造假情況可沒有今天的熱烈。

  在近現代而言,用假印章編輯而成之假印譜,最有名的如:清代嚴國華(筠軒)所輯之《文三橋先生印譜》、李渡(仙舟)輯偽託何震(主臣)所刻之《七十二候印譜》、慶寬(筱珊)所輯之《松月居士集印》、葛昌楹(書徵)輯湯安(鄰石)所仿刻印而成之《宋元明犀象璽印留真》、嚴信厚(筱舫)用假印輯成之《七家名人印譜》,此等印譜更讓後世人或集藏家所追捧,真的令人哭笑不得。而上述諸印譜敝書齋均有集藏到,可能大家不禁會問,明知是不好印譜,為何我會集藏?坦白說,我之所以會集藏就是為了作參考之用而已。

  第五則「誰人曾予評說」系列亦如上述所說之用假印鈐拓而成之假印譜,此譜名為《蘭亭硯齋印譜》。

  《蘭亭硯齋印譜》是潘儀增(伯澂)先生輯所藏明清印人篆刻作品而成,潘儀增(伯澂)先生為廣州望族之後,潘正煒(榆庭)從孫,其祖上對鑒古一道甚為了得,眼界甚高,其祖上所集藏之古璽印成譜後,均一一成為近現代廣東有名之古銅印譜,如:《聽帆樓古銅印譜》、《寶琴齋古銅印譜》、《看篆樓印譜》等等。

  時至潘儀增(伯澂)先生這一代,其鑒古眼力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對集藏品之真偽可說是不分清紅皂白,將一些甚有問題之印都當成真品,尤其對刊行之印譜不認真鈐拓,成為後世對其刊行印譜均有詬語,其中以《小神山館古銅印譜》及《秋曉庵印存》兩譜,不好評語尤多,洗玉清先生曾有如斯評曰:「此譜乃《秋曉庵印存》之前身。《秋曉庵印存》已劣,而此譜更劣。印集於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至二十年甲午(1894)。銅印十之八九為翻沙。名為古銅印譜,而多近人私印,如「尹右」、「綺園」(此綺字應為渏字)等是也。其實增儀以富家公子,附庸風雅,未及深研,故為市賈所欺,而采用此贗物也。」

  《蘭亭硯齋印譜》是潘儀增(伯澂)先生輯所藏明清印人篆刻作品而成,據其自序中得知成譜因由:「余性嗜印,髫齡見輒收之,積數十年,彙印千百,近復得某巨室暨各省友人所贈,蟲書鳥篆,龍紐龜文,五色斑斕,目不暇給,間嘗校勘擇其正宗約三百紐,純是漢人胎息,明窗淨几,審訂再三,硃塗印文,墨拓款字,裝成六冊,名曰《蘭亭硯齋印譜》。」但從此六冊印譜中所見,譜中輯印人有一百零八人,錄印二百九十七方,此二百餘方印中,真者沒有一成,偽者佔有百分之九十九,正如洗玉清先生所說:「其實增儀以富家公子,附庸風雅,未及深研,故為市賈所欺,而采用此贗物也。」對於此譜李夏(壽庵)先生亦有言曰:「凡清一代名家皆搜入,惜間有不當意者,暇日再為審定縮編如何?」可想而知潘儀增(伯澂)先生真的沒有深研印章之真偽也!

《蘭亭硯齋印譜》

六冊。潘儀增(伯澂)輯所藏明清印人篆刻作品而成《蘭亭硯齋印譜》此譜。是譜板框粗線墨刷,橫十一點一,豎十七點五公分,扉葉有「蘭亭硯齋印譜」篆書題耑,裏葉有「嶺南潘氏藏真」行書牌記,有麥漢興先生手書印人小傳,繼有潘儀增自序一則,序則有壽厂觀後記墨書一則,書口有「蘭亭硯齋印譜」楷書字樣。冊一,五十葉,一葉題耑,一葉序,七葉印人小傳,四十一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附拓邊款,錄印四十一方;冊二,四十一葉,四十一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附拓邊款,錄印四十方;冊三,四十七葉,四十七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附拓邊款,錄印四十七方;冊四,五十八葉,五十八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附拓邊款,錄印五十八方;冊五,五十八葉,五十八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附拓邊款,錄印五十八方;冊六,五十三葉,五十三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附拓邊款,錄印五十三方,總錄印二百九十七方。成書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

附註:

目錄為麥漢興先生手書,麥華興先生為名書法家麥華三先生胞兄。另;是譜收錄印人丁元公、周亮工、丁敬…等,計一百零八人;是譜大部分印應是膺品。

書籍外觀:線裝17.80X30.50cm

編著者:潘儀增(伯澂)

編輯者小傳:

潘儀增(伯澄)。生卒年不詳。廣東番禺(廣州)人。字伯澄、伯澂、伯徵。齋堂為小神僊館、小神仙館、秋曉盦、蘭亭硯齋。潘季彤從孫,潘飛聲從兄。幼承家學,雅好收藏。有《小神山館古銅印譜》、《秋曉庵古銅印譜》、《蘭亭硯齋印譜》、《秋曉盦詩稿》、《番禺潘氏略總目》、《番禺潘氏詩略》、《澄園筆記》存世。

序跋者小傳:                                                        

潘儀增(伯澄)。生卒年不詳。廣東番禺(廣州)人。字伯澄、伯澂、伯徵。齋堂為小神僊館、小神仙館、秋曉盦、蘭亭硯齋。潘季彤從孫,潘飛聲從兄。幼承家學,雅好收藏。有《小神山館古銅印譜》、《秋曉庵古銅印譜》、《蘭亭硯齋印譜》、《秋曉盦詩稿》、《番禺潘氏略總目》、《番禺潘氏詩略》、《澄園筆記》存世。

李夏(壽庵)。1895│1974。廣東番禺(今廣州)人,世居河南(今海珠區)。字壽盦壽菴壽厂、壽,號琴客山抱軒主人夏山翁,齋名為翰雲樓山抱軒。致力西洋畫法,尤以擅寫人像著稱,且能別創新格,予人以脫俗之感。擅篆刻金石,早年肆業於香港英文學院。自幼習畫,初法居廉畫法,後得居氏門人伍懿莊之助,技藝大進。畢生從事繪事,以教畫為業。嘗於廣州《越華報》主編「越華書畫刋」,曾參與廣東國畫研究會。晚年雙目失明,仍能授畫法。著有《翰雲樓畫談》、《竹窗隨筆》、《書畫索》、《雲樓雜記》、《蒲社畫法彙編》、《蒲社畫法彙編殘卷》存世。

印人小傳;

丁元公(原躬)。生卒年不詳。浙江嘉興人。字原躬,法號淨伊,一字愿庵。性孤僻,不善交游。善詩,工書畫。晚年時明亡,出家為僧。擅畫山水和人物,為僧後大量畫佛像,曾將歷代佛祖、高僧等繪為巨冊。篆刻深得秦漢遺意,布局多變,刀法明快,印風恬靜秀逸。行書印款,點畫飛動,筆勢奔放。侯方域(朝宗)。1618│1654。河南商丘人。字朝宗行三。複社領袖。長於古文,尊唐宋八大家。明戶部尚書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均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黜。復社成員,文章風采,著名于時,史可法給多爾袞的回信《復多爾袞書》即為方域起草(多爾袞致史可法信則是李雯所寫);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與陳貞慧交情尤深。崇禎十六年(1643)鎮守武昌的左良玉揚言就食金陵,一時人心惶惶,南京兵部尚書熊明遇以侯恂對左良玉有恩,請侯方域假託父親的名義致書退之。不料與復社成員有仇的阮大鋮趁機誣陷侯方域與左良玉聯絡,是要做內應。侯方域避禍宜興,借住在陳貞慧家中,仍在弘光元年(1645)一月被逮捕而卒獲釋。遭逮之際,侯以家眷託陳,並為兒女定親,從此兩不相負。不久阮大鋮入弘光朝廷為官,繼續迫害復社人等,將陳貞慧逮捕入獄,侯方域以數千金遊說高官,才使陳貞慧獲釋。入清後參加科舉,應河南鄉試爲副貢生。晚年失悔此舉,著《壯悔堂文集》傳世。

金俊明(九章)。1602│1675。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初名,字九章,更今名,更字孝章,號耿庵,自稱不寐道人。天性孝友,修行純潔。工詩古文兼善書畫,尤長於墨梅。嘗寫陶詩及畫梅寄王士禎兄弟,士禎甚寶之。世稱「三絕」。間作山水竹石,皆蕭疏有致。墨梅最工,論者儗以鄭思肖之蘭。初以善書著聲吳中,小楷師曹娥,行草師聖教序,悉有法度,晚益自名一家。少隨父官寧夏,往來燕趙間,以任俠自喜。諸邊帥爭欲延致幕府,不就。歸里後,折節讀書,靡不研究,著名復社中。明亡,棄諸生杜門傭書自給,不復出。及卒,門人私謐貞孝先生。著有《春草閑房詩集》、《退量稿》、《闡幽錄》、《康濟譜》傳世。

附註:

《歷代名人年譜》作生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卒於清康熙十二年,年七十三歲。

程嘉燧(孟陽)。1565│1643。休寧(今屬安徽)人。字孟陽,號松圓偈庵,又號松圓老人松圓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釋名海能。崇禎十四年(1641)還休寧,歸老於歙。工詩,兼精音律,善制松煙黑墨。少年科舉不成曾學劍,後刻意讀書,極爲錢謙益推重。其論詩主張先立人格,再立詩格,反對前後七子摹擬之風,亦工山水,師法黃公望、倪瓚,得野逸之趣。畫花卉沈靜恬淡,格韻並勝,筆墨枯淡,偏於閑靜。與李永昌屬天都派,亦爲新安派先驅,吳梅村把他稱爲「畫中九友之一」,與同里唐時升、婁堅稱「練川三老」,與李流芳爲詩畫友,後人把他與唐時升、婁堅、李流芳合稱「嘉定四先生」。著有《松園浪淘集》、《松園偈庵集》、《破山興福寺志》等傳世。

冒辟疆(巢民)。1611│1656。江蘇如臯人。名,字辟疆,號巢民樸庵樸巢,私謚潛孝先生。齋堂為水繪庵水繪園影梅庵。爲明末複社四公子之一,冒起宗之子。他家族本蒙古渥溫氏,入明以後改冒姓。父起宗,明副使。襄十歲能詩,董其昌爲作序。崇禎壬午副榜貢生,當授推官,會亂作,遂不出。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時稱「四公子」。甲申(1644)南渡,聚集金陵,桃葉渡頭,秦淮燈火,挾妓飲酒,崇尚氣節。《留都防亂檄》之聲討阮大鋮,四人均與其役。後陳貞慧不幸入獄,冒襄逃而倖免於難。南明覆滅後,冒襄則歸隱如臯,堅臥不出。其他三位也相約不出仕清朝。著有《先世前征錄》、《朴巢詩文集》、《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傳世。

楊文驄(龍友)。1596│1646。貴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字龍友。明末複社成員。博學好古,善畫山水,雖片楮寸幅,時人竟相爭而寶藏之。爲「畫中九友」之一。生於貴築,獨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圖,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結,有元人之風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間。萬曆四十七年(1619)舉人,歴官教諭、知縣。官至後部郎中。南明弘光立,官至兵備副使,監軍京口(今江蘇鎮江)。因與馬士英沆瀣一氣,爲世所詬病。清兵渡江,乃南走。隆武政權立,官至浙閩總督。後以率衆抗擊清軍負重傷被執,諭降不屈,乃被殺。舉家三十餘口同時遇難。著有《洵美堂集》傳世。

周亮工(櫟園)。1612│1672。原籍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後移居金陵(今南京)。字元亮,號櫟園陶庵瞀公櫟下先生,齋堂為賴古堂。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明代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次年入仕,爲山東濰縣令,後授浙江道監察禦史。清兵下江南,遂降清朝,任鹽法道、兵備道、布政使、左副都禦史、戶部右侍郎等。周亮工一生飽經宦海沈浮,曾兩次下獄,被劾論死,後遇赦免。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收藏了大量的圖書、字畫、硯石、古墨、銅器,尤其喜歡收藏印章。他精於書畫、印章的鑒賞,是著名的藝術鑒賞家,又頗重版刻,其家刊《賴古堂集》稱清初佳刻。周亮工交往衆多篆刻名手,遍請他們鐫刻印章,多達千餘紐,興致高時也自己治印。他著有《印人傳》、《賴古堂文集》、《讀畫錄》、《賴古堂藏印》、《賴古堂印譜》、《書影》、《字觸》、《閩小紀》等存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莊嚴印章們背後的故事談文人書家的用印
花了14万,翻印出目前最好的黄牧甫印谱|画事
单晓天-近代印人|篆刻,名家,印人|::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放眼天下风物秀,容...
資源分享丨藏書印查詢數據庫
甲骨學人--秦士蔚(一)
吴湖帆为老婆卖了1500方汉印,但这45方他舍不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